绿林网

世说新语译注读后感100字

世说新语译注读后感100字

《世说新语译注》是一本由[南朝·宋] 刘义庆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98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说新语译注》读后感(一):好书

这个版本

内容详尽

编排整洁

包装精美

翻译差强人意(比大部分同类书籍好很多)

唯一不足的是硬壳包装翻起来心里发毛(老怕弄坏什么的)

和蔡志忠的漫画版本对比着看,真是其乐无穷。

《世说新语译注》读后感(二):德行第一

德行第一

1. 古人尚“孝”。

2. 古代,一个人如果有好的德行,会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所以会有“陈蕃下徐孺之榻”等美谈。

不禁想到前一阵子网上流传的一张合照:蒋公毕恭毕敬地与胡适合影。不过貌似这只能算是尊重知识分子。

雅量第六

1.荣辱不惊。

2.如果随着阅历的增加、修养的提高,逐渐荣辱不惊、不再喜形如色。不知道值得高兴还是令人悲哀。

3.想到刚看的电影,究竟何为文明?何为野蛮?

4.书中对谢安推崇备至,但一段文字有点疙瘩了我

“戴公从东出,谢太傅往看之。谢本轻戴,见,但与论琴书,戴既无吝色,而谈琴书愈妙。谢悠然知其量。”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文人相轻。

《世说新语译注》读后感(三):上流社会的八卦

为了治我的健忘和不爱思考,姐决定以后看书都写个三两行,所谓的来过,爱过。大概是去年下半年开始,能够静下心来一本接着一本看,坚持到现在,算是克服了惰性形成了惯性,终于可以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爱看书的人,虽然范围还不够宽,思考还不够深,起码基础工作是做起来了,人近中年,老怀大慰啊。

2017是个很特别的年份,二月底开始皮肤过敏,然后各种吃药各种折腾,五月体检又是一个一个的新毛病,感觉年久失修一般啥啥都有问题。然而今年的心境相当不错,很是平和,晨走,工作,陪娃,看书,入睡,周而复始,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规律。即便皮肤问题最严重的那段时间,简直没法出门,也是嘀咕几句便放下了,没有纠结于心,真切体会到人生如寄,多忧何为的精髓。

今天早上有雨,晨走让位,刚好看完了《世说新语》。我是强迫症上瘾的人,每完成一件事就觉得很开心,床头案边都容不下多余物件,所以要一直地借书还书。前前后后大概看了二十多天,中间穿插看了些小说,一则一则的小故事,有时浅显有时艰涩,最开始总忍不住看下面的注释,坚持读下去渐渐流畅,联系上下文稍作猜想基本能读通,感觉很有成就感。说是众说纷纭的说,是说三道四的说,名人轶事,魏晋风流,大有意趣,爱八卦的人可以看看。这本书读下来,收获自不必多说,更重要的是这两点:一是看到很多典故和段子,读给豆儿听,两个人嘻嘻哈哈,逗儿子开心的同时,又装了一回有学问的妈妈。二是又认识了不少新字,知道了更多典故,一些原先知道而已的人物变得鲜明生动,格外亲切。唠叨完毕。晚安。

《世说新语译注》读后感(四):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

《世说新语》总计三十六卷,看起来很多,其实加上注疏不过几十万字,又是片段小故事。其实非常适合休闲的阅读节奏。即便不了解汉末魏晋的险恶时局、世家谱系,其实也不会造成什么阅读障碍。这帮名士忧郁的内心世界、压抑的政治抱负、苍凉的生嗟死叹、纵横的如椽大笔、还有跟被狗啃过了似的空钱包……这些重要吗?

之所以推荐中华书局的这个译注版本,主要是因为张、刘两位老先生的严谨工作。考据、白话文翻译、注疏解说都非常精道。除了书真的很厚很重,可以兼职做凶器以外,各方面的阅读体验都是市面上最佳的版本。下面摘录的这些段子,都是经过了艺术加工的,请不要当真。而《世说新语译注》里的白话文翻译,是可以直接作为原文标准语义的。适合野史爱好者阅读理解学习。

———————————跑火车的分割线————————————

钟会出了篇哲学Paper,讨论治国用兵和道德伦常的关系(才性论),想找学阀嵇康写个推荐语。正准备敲门进去,突然很怕被嵇康怼。急得在别人家门口团团转。思前想后,把手稿往门缝里一塞,转身捂脸跑了。 递的到底是情书还是paper?

桓温年轻时在句容做小吏,二十多年后权倾朝野。带兵北伐时途径故地,看到当年亲手种的柳树都已经满目斑驳,不由得泪流满面:“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实话说,美则美矣,论做枭雄的气概,还是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差了几条街。

桓温跟曹操很像的一点是刻薄,嘴有多毒呢?有一次丞相王导跟殷浩通宵讨论玄学,旁边听讲的有桓温、王濛、谢尚、王述,都是名门望族的青年翘楚。 桓温从这场天下第一玄学大会出来后,跟下人说:”昨晚丞相和殷浩的清谈很不错,谢尚在一边好像全听懂了的样子,我也听出了一些心得。至于王家两个人,完全傻掉了,跟母狗一样在旁边坐着。“

《世说新语译注》读后感(五):谢道韫:才女都是不快乐的

例子太多了,古代有李清照,朱淑真,近代有张爱玲,苏青,白薇,而且她们有个共同点:婚姻生活大都不如意。谢道韫按说应该知足,出身世家,伯父谢安身为宰相,是东晋有名的将领,淝水之战以少胜多的典范,可以进入军事和政治教科书的。谢家有才华的子侄无数,谢道韫本人也才华横溢,是当时有名的才女。这个才女嫁了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丈夫官拜江州刺史,坐了市委书记的夫人,按说该知足了吧。

可是不然。谢道韫回娘家时见到叔父,发牢骚道:“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就是:咱家英雄豪杰无数,可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怎么天底下还有姓王的这么一号呢!”

这么瞧不起自己的老公,在娘家人面前大肆侮辱人家,这样的婚姻可想而知了。

也难怪,咱们且看看这个臭虫的行径。

据《晋安帝纪》记载,王凝之信仰五斗米道,(具体是个啥不知道)孙恩攻打会籍的时候,他对大家说:不必防御,我已经请了我这个教的大师,大师答应我派遣鬼神相助,自然可以攻破贼军。(不须防备,吾已请大道,许遣鬼神相助,贼自破矣。)结果如何,鬼神没帮上忙,孙恩嘁哩喀喳把王凝之和他的孩子们全杀了。谢道韫抱着外孙大义凛然斥责孙恩,把孙恩给吓着了,放了她一条生路。

王凝之食古不化,不相信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最终导致自食恶果的悲惨结局,这么个蠢人,别说谢道韫,我都瞧不上。

要说谢道韫的才华,先回到红楼梦上来。著名才女林妹妹的判词上有这么一句“堪怜咏絮才。”这一句说的就是谢道韫。

谢安有一日召集子侄谈论文章,大雪纷纷扬扬落下,谢安道:“白雪纷纷何所以?”侄子谢胡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此时不慌不忙对曰:“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大赞。盐有重量,柳絮飘飘洒洒,比喻大雪更加形象生动。由此可见谢道韫的捷才,张口就来,比喻恰当。

谢道韫有一次对他弟弟谢玄(谢遏)说:“你说你,啊?怎么一点都不长进?是因为公务繁琐,还是你天生就这么笨?”(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

瞧这话说的,要知道,被她训斥的这个人可是“。。。。少颖悟。。。及长,有经国才略”(语出《晋书.谢玄传》)的人啊!

咱们才女,是不是容易得更年期综合症啊!

要说谢道韫的姿容态度,自己说不靠谱,看看别人是怎么说的。这个谢玄虽然总是被姐姐训,却非常崇拜姐姐,可是还有个叫张玄的,老说自个妹妹好,两人便生PK之意。正好有个叫济尼的人,常出入这两家,就问这两个女子的优劣,济尼说到:“王夫人(谢道韫)神情散朗,故有林下之风;顾家妇(张玄之妹,嫁顾家)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这大概是史上最优美的马屁了。谢张二人,自是洋洋自得,连我们后人看了,也觉得,两个盖世女子,各有各的风韵,谢道韫是女子中的高士,才貌兼备,张玄妹则是贵胄淑媛,娴雅温柔。前者如秋雁啼叫长空,后者如春风拂过大地。

据说谢道韫寡居后避世山林,但是总有人上门求教,谢道韫虽未开帐授课,但与来客侃侃而谈,谈吐清晰,思维流畅,风致高远,大概放到现在,做个中文系教授绰绰有余。

在东晋那个离乱的年代,谢道韫空有满腹才华,但是嫁了不该嫁的人,社会又没有提供妇女就业机会,她没有办法大展其才,看来,谢道韫只有郁郁终生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