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行车的日子》读后感精选

《自行车的日子》读后感精选

《自行车的日子》是一本由王文澜著作,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行车的日子》读后感(一):态度

对于书中所说的自行车,其实没什么感触,感动的是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幽默、洒脱、自然。日常生活中的细小的甜蜜,淡淡的却有一股子深厚久远的味道。也许是单身太久了,有点渴望两个人相处时的嬉笑怒骂,所以书中两人之间的对话,让人忍不住地向往。

《自行车的日子》读后感(二):同好者

老王喜欢骑单车,喜欢拍照,我也是。

慢性子的老王,和急性子的倪萍,两个完全不同性子的人生活在一起,很可爱!

那些令人怀念的自行车的日子,我们的城市什么时候可以让自行车回归交通的主流,就是我们好日子到来的时候了。

《自行车的日子》读后感(三):王文澜的“自行车” + 倪萍的“日子”

王文澜的“自行车”照片 + 倪萍的“日子”文字,这是两本并行的书。

王文澜的拍了几十年的自行车照片,人可以看到这几十年里、全国各地的中国人是怎么样用自行车的。单从这些照片上,看不出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多大改变,觉不出有多少深意,同一个物件千百次的重复会让人觉得枯燥。如果没有那些文字,单看那250多页的自行车照片,会晕,会昏。

与照片并行的倪萍的文字基本上是与王文澜几十年家庭生活的“日子”式的记载,并不是“自行车照片”的补充,而是一个独立的主线,读着让人觉着温暖。

《自行车的日子》读后感(四):泱泱自行车国

有点象大杂烩的自行车照片;

重复的堆砌总是能产生一些冲击;

偏执一般的收集自行车的影响是人民日报摄影部主任王文澜的最重要的兴趣之一吧。

照片都是很过硬的,看了也很过瘾。

不过一下子那么多,总叫人有些审美疲劳了……

倪萍的文字如同她本人讲话一样。

那个很好的故事用了中文和英文讲了两遍,窃以为英文的一遍有些画蛇添足了。

被王文澜的自行车冲击了一会,居然发现,很多那个时代的纪实照片,没有自行车这个元素,是少之又少的。

另外,这部丛书里面,比起其中一本讲腕儿们开什么车的书,要好太多了,后者被香港狗仔队的报纸都不如!

《自行车的日子》读后感(五):一口气看完

下午无事,到图书馆闲逛,无意间发现了这本书。王文澜是摄影师,以前在电视采访中见过,本就感兴趣,没想到在这犄角旮旯遇上,自是说不出的开心。

一口气读完一点不假。喜欢的题材,耐人寻味的图片,诙谐幽默的文字。不禁羡慕起这一半物质一半精神的两口子,真是矛盾地相当和谐。

王文澜的照片都是生活琐事,可就像他说的,照片是给后人看的,在后人眼里,再琐碎的曾经也是那么地新奇,有趣。而对于我们这种赶上了时代交接的人来说,他的照片更是令人百感交集。那无知无觉的小时候,二八大车,爸爸前面带着我,后面带着我妈,穿梭于街头巷尾的记忆碎片,就在这一幅幅陌生而又如此熟悉的面孔中重现了。

我喜欢纪实,不做作,不装饰,只是低调地、诙谐地记录着发生的点滴。既然一切都有其存在的理由,那么记录这些曾经的存在岂不很有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