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1000字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1000字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是一本由石若轩著作,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0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一):石若轩,你抵达了。

“无论从哪里启程,你都能抵达张爱玲”不是资深张迷大抵没有这样的荡气回肠吧。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似乎无法区分作者与张爱玲这两个时空的人了。张爱玲近乎疯狂的贯穿了石若轩大部分的生活,真实的、虚拟的。有时候听她讲我都怀疑张爱玲是否离开过,好像一直活在当下,在她的生活里,我也从未见过一人如她般喜欢一个人,近乎“疯狂”。爱张的文字,读她,爱她,懂她,写她,似乎要成为某部分的她。

这样的石若轩,谁都不能阻止她写张爱玲,阻止她走近张爱玲是对她的凌迟。所以看着她,陪着她从大学到现在,看着她一次又一写重新出发,重新书写,重新面世,这种坚持,是该被感动的。也许在这样悄无声息又暗流涌动的两个人的时空交错中,她的“张奶奶”一定感应到了。是的。所以,才有这本书了。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二):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这是我最近正在用心品读的书。

久远前也读过张爱玲的作品,但是读的琐碎,懵懂,不安静,也粗陋不全面,只记得她的作品冷静苍凉。现在看到石若轩关于张爱玲的新书。又让我有了想看书的冲动,年少时积累太多的繁华,之后她开始人生的减法,张爱玲让我活的明白。再完美的人生也需要落地。,这是石若轩对张爱玲的理解。 我喜欢这种文字,又不矫情而且不失深度,很久之前就开始一直她的作品,看到了她的成长和进步。 “无论从哪里启程,你都能抵达张爱玲”自从记住了这个作者,都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无法区分作者与张爱玲这两个时空的人了。 石若轩真的很懂张爱玲,这些年完成了这么多关于张爱玲的研究工作。足以证明是一个多年的张迷。这一次,寻梦香江,欣然重访。游学香港,可能是带我们离张爱玲内心世界最近的一次。

《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读后感(三):无论你从哪里启程,都能抵达张爱玲

第一次读张爱玲,是初中时。偶然在班里图书角翻到了一本半旧的《半生缘》,蓦然想起小时候在姥姥家看黑白电视,好像有一部电视剧也是叫《半生缘》,于是便打开了这本书。

第二次读张爱玲,是大学时。有一次上影评课,有一位同学讲了《色·戒》,出去好奇我去图书馆借了原著。

第三次读张爱玲,是去年。刷短视频时看到了电视剧《倾城之恋》的片段,顺着短视频,我去看了全剧,又顺着电视剧去看了原著。

这一次意外打开了《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这本书,封面上一行字瞬间吸引了我:无论你从哪里启程,都能抵达张爱玲。就像我,无论哪个阶段,总会被张爱玲吸引。

作者一定是爱了张爱玲很多很多年,才会写出如此感情真挚的文字。每一章节,看似是作者对张爱玲著作的解读,实际读来,又更像是作者在借着人物解读张爱玲。

作者说,顾曼桢是张爱玲的底色,而顾曼璐也许就是当时世人眼中的张爱玲。《半生缘》是张爱玲冲出感情伤痛之后换来的一次重生。对于张爱玲和胡兰成的恋情,我曾经听闻过。很多女作家,好像都是经历了感情的伤痛,才写出了传世佳作,张爱玲也是如此。

作者说,王佳芝的原生家庭映射出张爱玲并不幸福的童年。忘记了什么时候读到过叙述张爱玲童年的文章。母亲带着她远走,剩下弟弟一个人在家里忍受父亲的暴力对待。当时读来只觉得窒息,通过《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突然读懂了王佳芝,在王佳芝的背后,仿佛又看到了张爱玲。

作者说,白流苏的性格像极了张爱玲。水仙子性格的女孩子,在爱情里最严重的伤害其实是自身轻视甚至鄙视唾弃的人向她深情地表达爱意。张爱玲如此,白流苏也是如此,所以她紧紧地抓住范柳原,哪怕她不爱他。说实话,在看电视剧哪怕读原著的过程中,我并不理解为什么要叫“倾城”,看完《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我恍然大悟。“倾城”二字用在白流苏和范柳原身上,恰如其分。正如作者所说,并非他们的爱情倾城,而是因为一座城的倾倒,才有了他们的爱情。

从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得出来,作者真的是爱极了张爱玲,才能对她笔下每一个人都进行如此精妙地解读。我喜欢张爱玲,也喜欢《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因为《沉香吻雨声声落:重访张爱玲》,我可能会更加喜欢张爱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