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点子都是偷来的读后感锦集

点子都是偷来的读后感锦集

《点子都是偷来的》是一本由奧斯汀.克隆著作,遠流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6.35,页数:1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点子都是偷来的》读后感(一):即重點的重點

本書有段引言,大致是這樣的,「該說的都已經被說過,只是沒有人在聽,所以得重說一遍。」哈,自己常常在關鍵時刻忘記重要的話,大概是反省太少了,以至於根本用不出來。

本書簡短扼要,幾乎句句是重點,會讓你筆記不斷。

《点子都是偷来的》读后感(二):《点子都是偷来的》|将偷来的点子变成自己的创意

奥斯汀是作家兼画家。除了文字,还有穿插很多作者的手写涂鸦来画重点,整本书易读及文字简洁。

天下无原创,所有的创意都来自另一件事物的启发,带来灵感。在得到点子后,不是照单全收,而是精挑细选真正喜爱的点子来用。

去了解自己喜欢的艺术家,找出他们敬爱的三个人,再去了解这三个人,不断重复这个过程,让自己的创意家族树开枝散叶。

即使已经离开了学校,也不要放弃学习,去读书,去阅读。并记得随身携带笔记本和笔,写下即时浮现的想法和观察,然后收好。

不要在了解自己之后才开始创作,马上开始。只有在不断的创作过程中,你才会找到方向,才会找到自己的所属。

模仿并不可耻,试想我们孩提时候,学写字,也是不停的抄书,学作文,也是从模仿的句式开始,学画画也是先模仿。模仿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先模仿喜爱的东西,然后再找出自己的风格。

模仿应指向众多的艺术家,而非单一个人,将学到的东西据为己有,然后再转化升华,而非永远停留在模仿的阶段。

写作小说的工具书常有一句,写你已知道的。然而,那些写科幻、奇幻小说的人要怎么创作呢?

最重要的是,写你想看的书,你感兴趣的书才是重点。

奥斯汀的其中一个建言是“离开电脑”,用你的双手创作。我对这个建言深有体会。如果对自由书写,表达性写作有研究的人,都会知道,手写与打字,在对应脑神经上,有很大的差异,手写或以手创作能能牵动上万组脑神经。而且,在有关于创作上,在电脑前对着空白的荧幕,会有一种制式化的僵硬感觉。

有时,当我写不出来时,我就会用手写,慢慢的就会有很多的想法浮现出来。

也不要为创作而放弃自己的嗜好,不要为创作而总是在忙碌。让自己有空就偷闲一下,放空脑袋,感觉无聊也好,放松的脑袋,才是启发创作的最好伙伴。

以上是我觉得书中的重点,奥斯汀还有提到要与人分享自己的作品。不要在刚开始时全职投入创作,因为生活的安全感也是创意的来源,不然生活被焦虑与担忧占据,还何来创作的灵感呢?

《点子都是偷来的》读后感(三):厉害的“小偷”,不只会偷,还会变。

科比说:“我从那些伟大球员的身上偷学了这些动作。我只想让这些前辈为我骄傲,毕竟他们让我受益匪浅。” 这位凌晨四点起床训练,见证了无数次洛杉矶日出的篮球明星,他的最初也是从“偷”开始的,但他没有止步于此,他的专注、勤奋、钻研、改变,让他成了独一无二的科比。

没有人生而伟大,我们每个人的牙牙学语都是在模仿,课堂上的背诵默写,作文里的论点论据,无不是在模仿分析。如果这些是“偷”,那我们还会“变”, 我们从生活中学会更多语言,我们从课本中发展出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我们被每天发生的事,遇见的人改变成不一样的自己,我们不再是最初只会模仿的白纸,而是被生活的画笔涂鸦成了各自精彩的珍品。

那怎样才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偷”的更专业,“变”的更有趣呢?奥斯汀·克隆的《点子都是偷来的——10个没人告诉过你的创意撇步》(“撇步“是英文TIP翻译过来的,就是小方法,小妙招)就会教你如何变成一个技术高超的“点子小偷”。

奥斯汀·克隆的创意作品被大量刊登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PBS新闻一小时》和他的《涂黑诗集》网站,谷歌、皮克斯、TED、《经济学人》等各种演讲也邀请他频频出席。他有一种魔力,可以把让人头疼的事变得简单又有趣,就像我们下面要介绍的这本《点子都是偷来的》。 小小的口袋书,厚厚的纸张,极简的设计,大量的留白,有趣的字体,可爱的插图,精炼的语句。就像一个个妙趣横生的点子,在奥斯汀笔端迸发而出, 其实这比喻就是事实, 书中提到他的创作过程就是在小纸片上写下突然的想法,贴在墙上,慢慢的这本书就成了。 《点子都是偷来的》主要分为三部分为我们带了颠覆又有趣的创意方法。 1、从自己身上“偷”点子 2、从身边的人和事上“偷”点子 3、从全世界“偷”点子

一、从自己身上“偷”点子

德国作家歌德曾说:“我们由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塑造。”

你听过的歌,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都把你变成了独一无二的自己。而这样每天形影不离的自己却总是被我们忽略,我们以为自己平凡、无趣、最没有创意,我们欣赏和羡慕那些闪闪发光的思想,殊不知自己就是个宝藏。那如何寻宝呢?

·现在开始。每次想开始一件事,都觉得自己还没准备好?其实人的一生都在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改变自己、坚持自己,我们一直都在准备,准备迎接更好的明天。如果所有事都要认清自己再开始,可能永远都要站在起跑线上。何不有了点子就马上开始,在过程中看清最真实的自己呢?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即使是最优秀的作家也不会一天成功,他们被屡次拒稿,仍旧日日笔耕不辍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就连齐白石都是从木匠开始到晚年成名的。还有梵高,一直到自杀于麦田,都不知道自己的作品竟然能轰动全球。行动,才是一切可能的开端。

·随手记录。现在的人越来越频繁的使用电脑,一起学习写作课程的同学喜欢在电脑上做思维导图,但我更喜欢拿一个大本子,一堆彩色笔,看到什么就记下来,用最快的速度,防止遗忘。

电脑有删除键,让一个有疑问的想法消失太容易了,电脑让我们变成了有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总是要精益求精,却忘记了最原始的需求。可能电脑做出的东西更清晰,可几个按钮过后,有些一闪而过的想法就在“哒哒哒”中错过了。

电脑更好的用途是创意之后的总结,就像奥斯汀·克隆的创作,他用便签记录下这些点子,然后用电脑把他们整理成一本书。

·学会挑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要接受太多的信息,而其中真正有价值的却不到十分之一。当我们计划做一件事的时候,能入手的地方太多太多,想完成的事数不胜数,就是这样的难以选择,让我们在一开始就望而却步。

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有节制、有方向、有计划。有节制,不要总想一口吃个胖子,减肥从简单的最动作开始循序渐进,追女孩也要先问清人家的喜好,不能奢望一夜之间就被爱上。有方向, 做研究先详查最出色的三个人,等分析透了,再看这三个人推荐的另外三个人,慢慢地越来越深刻,也个个都在点子上。 有计划,写作先有整体框架再添枝加叶,读书也要分清主次轻重。把所有的想法都写出来会累死,把每个字都读一遍扭头就忘和没读有什么两样?

我们不是创意的囤积者,我们是创意的挑选者,在每一次看到好点子时都严格把关,只记录下最让你动心的那个,在之后需要使用时才会发现身边的全是真爱。

·跟随内心。俗话说“心想事成”,为什么电影都是第一部最好看,后面就越来越无趣了?因为创作者不再听从心中所想,而是被前作束缚了,前怕狼后怕虎,总是在比较。最后他们只拍出了“喜欢第一部的观众可能会喜欢的内容”,而忽略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

所以不要觉得那些你痴迷的电影作品,音乐作品,文学作品都高不可攀。热爱比技巧更有力量,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时候放手一搏,没有观众对你要求,没有公司给你送钱,也没有人催你交稿,画你想画的画,唱你想唱的歌,写你想写的故事,把你心中创意变成现实,让热爱变成创作的动力。

·找个爱好。有人说:小时候爸妈总说要专心学习,不要干那些“没用的事情”,长大了才发现,自己学的每个人都学了, 而除了学校里的知识其他的却一窍不通,羡慕别人会画画、会写作、会弹琴。

我们的童年被太多误导,在一切都是未知的时候没有跟随心中所想。但现在也并不晚,从平凡的生活中找寻自己的爱好,那是独属于你的另一片天地,可以忘记工作,忘记烦恼,自由驰骋,尽情翱翔。周末和朋友一起唱歌,窝在书房里画一幅小画,拿起尤克里里拨弄出有趣的节拍,不用担心小小的爱好会破坏你思考的节奏, 人总是在最轻松愉快的时候迸发出最好的创意。

二、从身边的人和事上“偷”点子 除了自身,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也总能激发我们的灵感。艺术源于生活,就是这个道理。

有句俗话: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而放在今天却完全行不通,我们不想永远做一个平庸的人,就算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趾高气昂又能怎样?

我们要去发现身边人值得学习的地方,每个平凡的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他们与你做着同样的工作却更加耐心细致,他们与你过着一样没有波澜的生活却更加乐观开朗,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我们也要去靠近更优秀的人,看他们在关注什么,谈论什么,与他们谈天说地,尽可能的提供帮助。看他们有什么目标,有什么规划,以此来鞭策自己。

我们还要去模仿偶像,把他们的作品代入自己作品,不是某一句某一段照搬照抄,而是去钻研、引用、转化、重组、研究其中的思维方式,这样出来的作品才不是抄袭,是致敬。

人的视野是随便身边人的视野而改变的,不要做井底之蛙,做勇敢的跳出来,就算一时手足无措,但换来的却是更广阔的天空。

福楼拜说:“在生活中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创作中才能获得爆发力和原创力。”

以前我总以为只有辞职才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羡慕那些辞职去旅行的人,看了很多关于“间隔年”的书,幻想属于自己的那一年。可直到一个朋友告诉我,稳定的工作可以让你下班后有大把时间自由支配,这不是很好嘛。一句话点醒了我,创作需要大量的精力,正是这种稳定且规律的工作与生活,才能让我们过滤掉打扰和纷杂,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又不用担心经济上的起伏。

真正的艺术家是生活塑造的,而不是永远在路上,他们需要停下来思考,在平凡的细节中发现闪光的创意,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创造伟大的作品。

三、从全世界“偷”点子 我们生活在网络技术如此发达的时代,比前人拥有了太多便捷,网络帮助我们搜罗创意,更帮助我们分享自我。

这世上真的有绝对的“原创”吗?“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当我们把对前人的优秀思想从抗拒变成欣然接受时,好的灵感就应运而生了。广告大师奥格威说:“搜索世界,把最好的创意偷来。”当一个广告人把一个类型产品所有的广告创意都搜集来,他就拥有了全世界最大的智囊团。

有了一个好的灵感并不够,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我们要勇敢的将想法与人分享。而分享的第一步是让人产生好奇,第二步则是邀请他与你一起探索。当你敞开大门邀请别人参与进来,你会受益良多。就像你写作时遇到素材不够的情况,你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讨论,创意马上跃然纸上。

吸引人的作品也是如此,先让人觉得这个东西和我以前知道的不一样(产生好奇),然后把他带入到你的故事之中。而他的回应与理解又能给你带来新的创意。 当然,也要珍惜每一次发表的机会,这些都是你形象的分身,你不可能知道别人会去看你的哪一个作品,所以就要把每一次在公众面前的展示都尽量做好。这一次不对,就改这一次,不要等到下一次。

我们总说创意太难,点子太少,而《点子都是偷来的》告诉我们,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上,还有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可以“偷”来的点子。但仅仅抄袭和照搬是没有用的,更要去领悟和发展成自己思想。任何事不但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偷”只是在我们尚处于萌芽阶段的学习,之后的“变”才是塑造我们成为自己的关键。

我来读书,你来看,把最精华的告诉你,让你五分钟读完一本书!

欢迎关注“右右在路上”,喜欢的话就点“喜欢”“推荐”吧!

同名公众号“右右在路上”(youyou_ontheway)欢迎热烈关注哦~二维码,戳戳更健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