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河流之歌:席慕蓉诗作自选集》读后感100字

《河流之歌:席慕蓉诗作自选集》读后感100字

《河流之歌:席慕蓉诗作自选集》是一本由席慕蓉著作,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页数:19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河流之歌:席慕蓉诗作自选集》读后感(一):河流之上

即便是那个年代 花9.8元买到这样一本性价比很高的书还是很难得

当时欣赏的 是席慕容的精致 封面有历史河流泛出的灿烂色彩 丰富而有层次 细细翻过 是充满节奏感的诗句 让你的心静下来 就像在夜里有人从月光满撒的山坡上走来

那些双色的细致工笔画 让你看出平衡的美感

尽管如此欣赏 也依旧是欣赏 而并非热爱 因为她那精准的克制力 在每一个细节 每一个即将宣泄的触点用金属框住一个柔和的边 不会满溢 不再满溢

现在欣赏的 是她的难得 说诗句的选修课老师说过 青春本来就是一首诗 而他的年纪 是永远写不出这样的句子

我当然不信过 于是 在20左右的那个年纪 用很多呓语拼凑着对诗歌的热情 哪怕美妙的歌词 可是 谁能在长大后还有那样的能力呢 不说工作 就算在读书的最后阶段 也再矫揉造作不出任何

所以 看到这样一个女子 在岁月的河流上静静地流淌着对诗歌生活的爱 也有着美好的生活、家庭 让人为她的聪明叹喝

《河流之歌:席慕蓉诗作自选集》读后感(二):在等你的路上,我慎重的开满了花

书的开头是翁勲作的序,他用很长的篇幅叙述了和席慕容的平常处事,喜好以及绘画方面的成就对她的诗风影响,语言平时,生动。

序中剪切了一些经典的蓉式句子:

我们去看烟火好吗

去去看那

繁花之中如何再生繁花

梦境之上如何再现梦境

——《请柬》

既然我该循路前去迎你

请让我们在水草丰美的地方定居

我会学着在甲骨上卜吉凶

并且把爱与信仰都烧进

有着水纹云纹的彩陶里

那时候所有的故事

都开始在一条芳香的河边

涉江而过芙蓉千朵

诗也简单心也简单

——《历史博物馆》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他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一棵开花的树》

最喜欢的还是《一棵开花的树》了,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这句是严重喜欢的,她的诗作没有生僻的词汇,让人读起来很安静,很柔软,很是喜欢。

《河流之歌:席慕蓉诗作自选集》读后感(三):《双城记》 - 北京意象

很奇怪,我虽然是南方人,但一直无比地热爱北方。我大学上的是北方的,出去旅游也是去的北方居多。中国的两个大城市,上海从来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反倒是北京,在我读书的时候第一次去了一趟,被深深的震撼!

那天我突然看到有一首歌,《one night in 北京》,是陈升和一个女花旦作词作曲然后一并演唱的。我最早听到这首歌是来自台湾的一个什么乐团唱的,当时看着几个粉面白衣的人在台上唱着one night什么的,也听不清歌词,虽然觉得旋律很有些与众不同,但终究把它理解成了一群台湾小孩来北京一夜遗情无数,便感到无比的厌恶和痛恨。但现在发现是陈升制作的,便很有些吃惊,再听里面夹杂着京剧花旦的花腔,听起来竟是极有味道,才知道是我理解错了。

是理解错了。看这歌词:

男: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百花深处

女: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

缝着绣花鞋面容安详的老人

依旧等待着那出征的归人

男:one night in beijing 你可别喝太多酒

不管你爱与不爱都是历史的尘埃

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把酒对月高歌的男儿是北方的狼族

女:人说北方的狼族会在寒风起

站在城门外穿着腐蚀的铁衣

呼唤城门外眼中含着泪

男:呜......我已等待了几千年为何城门还不开

女:呜......我已等待了几千年为何良人不回来

合: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男: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触动了伤心的魂

合:one night in beijing 我留下许多情

男:不敢在午夜问路怕走到了地安门

女:人说地安门里面有位老妇人犹在痴痴等

面容安详的老人依旧等待那出征的归人

男:one night in beijing 你可别喝太多酒

走在地安门外没有人不动真情

依稀之间,便恍然悠悠来到了地安门。

我又想起我曾经读过的席慕容的《双城记》,留给我的意象也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那年冬天,她在北京,有次坐记程车忽然瞥见一处街名,是儿时经常听长辈说起,先母的故居应该就在这附近。但是司机沉吟半晌,回答说是有这么一个地方,不过绝不象她形容这般,也许,还是不去的好。于是他们默然向前驶去,黄昏的街巷终于复归成陌生的城市。只记得那位先生双鬓微白,在驾驶途中再没回过头来。

梦里母亲与我在街头相遇

她的微笑未经霜雪四周城郭依旧

仿佛仍是她十九岁那年的黄金时节

仿佛还是那个穿着红缎里子斗篷的女孩

憧憬像庭前的海棠像芍药初初绽放

却又知道我们应是母女知道

我渴望与她分享那些珍藏着的记忆

于是指着城街母亲一一为我说出名字

而我心忧急怎样努力却都不能清楚辨识

为什么暮色这般深浓灯火又始终不肯点起

妈妈我不得不承认我于这城终是外人

无论是哪一条街巷我都无法通行

无论是昨日的还是今夜的北京

感慨!我发现我对北京的意象完全来自台湾人!我看了太多的高阳的清代小说,那乾清门、军机处折子中的密谋,菜市口的刀光血影,还有坐在胡同口前酒肆里浮一大白,都是我大为着迷的。在北京项目暂告一段落的时候,我愿意走在不知名的胡同里,看着墙边的小饭店,门口是杂落一地的酒瓶,天空飞过一群鸽子。

可惜,我对北京的历史还是一点都不了解!我只能在台湾人写的故纸堆中寻找北京的过去。我也不得不承认,虽然我如此喜欢北京,可我于这城市终究是外人,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后的,北京。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