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影剧小记者的秘密日记》读后感锦集

《影剧小记者的秘密日记》是一本由王兰芬著作,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4.80元,页数:22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剧小记者的秘密日记》读后感(一):美好的青鸟

很美好的一本书,很美好的描述。

我好喜欢小记者的自嘲自乐,还有莫名其妙的自问自答。

再来,我觉得里面的人都好善良。

最欣赏这一段:

描述青鸟,其实暗喻某人吧。

“青鸟”

他的题目。

“我曾经拚命寻找青鸟,以为当我捉住它时,就会得到永恒的幸福。

后来才发现,青鸟这样的东西,不是拚命就可以找到的,只有它自己愿意来,或是运气真的太好时,才会莫名其妙飞过来停在你的手中。

不过,我可以说,当青鸟毫无疑虑全然信赖地轻轻栖在你身上时,那种微微的重量感和美丽极了的羽毛及身体形状,会带来无法形容的幸福感。因为无法形容,所以只能等到有一只青鸟真正飞进你的生命时,你才会懂。

但是,美好的青鸟也会自行决定它何时要再度起飞。它要走时,原本拥有它的人,连眼泪都不能落一颗,因为那将使它的翅膀沉重,飞不高,飞不快乐。

更不要说抓住它,强留它。

只有在微笑地目送它走,诚心祝福它时,永恒的幸福才会出现。那种幸福永远不会走,它住在你心里。”

《影剧小记者的秘密日记》读后感(二):简单的爱情故事

我情绪一激动就会很想喝咖啡。所以先去弄杯咖啡。这感觉就好像有烟瘾的人内心激动就想抽烟一样吧。哈哈。昨晚睡前忽然抽出很早以前看过的一本王兰芬的小说《影剧小记者的秘密日记》来看,今晨起床以后继续看完,还是和十年前一样感动。

十年啊,谁说不可能这本言情小说就严重影响了我的爱情观呢。不仅仅是爱情观,还有对村上春树的偏爱,坚定对咖啡的爱,听张宇的《桂花酿》,张学友的《她来听我的演唱会》,选择固定时段的主题歌,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情……

有些东西在通过一个非直接渠道接收之后常常潜伏在我脑部某个地方。在某个时刻,当这些东西直接呈现在面前的时候,难免会因为似成相识的感觉而喜欢上或者欣然接受。所以说,书是怎么真正影响一个人的呢?大概就是这样吧。当然除了潜移默化,也有令人恍然大悟的那种书籍。

书和作者,有时候我喜欢拆开来看,就像母亲和她的孩子,特别是这个母亲生了各种性格脾气不同的小孩之后。王兰芬的其他作品都不能像这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一样打动我。这个故事像是一个粉红色的梦,埋头进去感到愉快,抽出脑袋又有一种感动。

我不认为是什么深刻的书才能影响一个人一辈子,相反,有些看似平凡简单的书由于在某种内心深处的气味相投,却恰好能和人产生了一生的共鸣。那么,我好奇,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一本初始感动你的书,然后悄悄影响你内心深处的一些东西?

《影剧小记者的秘密日记》读后感(三):翻旧书

以前写的= =

-------

小学时和老爸去书店时挑的 和老爸一起去书店甚至上街的经历都是很珍稀的 所以记忆犹新

大约是人生第一次买言情=_= 另外买了邂逅马口铁 每本也就十万字左右 加起来不到30块钱 新世纪初的定价真是.......恍~如~隔~世~

因为妈妈在书店上班 所以放学后坐在书店里看书是常事 那时候红起来的蔡智恒也是坐在书店里看掉的 那就是我之前对网络文学的所有概念了(对网络都还没有概念) 这两本书原先没听说过 纯粹看封面挑的 两个封面画手还是同一个呢——从书里介绍的同系列其他书看 还恰好只有这两本的封面画手是一样的

不知是因为当年人品尚未亏损全凭感觉挑书都能中彩呢 还是因为日久深情而来的偏心 这两本书直到现在拿出来都不觉得是黑历史啊

相比之下更喜欢小记者这本 读来感觉其实谈恋爱反倒是其次 满本都是那个名字土土的女孩子 热爱吃和运动和阅读 元素一拼就觉得文艺小清新 其实真正内心平静坚持着这些简单的事情的姑娘 还是很令人喜欢的呀

印象深刻的部分太多了……一大盘炒饭和鱼丸汤 滚烫的拿铁 坐在公寓的地板上吃火腿三明治配咖啡 几个小姊妹说说笑笑麻辣锅能吃好几轮 牛肉羊肉蹄筋牛肚贡丸鸭血白菜茼蒿金针菇 小时候看电影时买葱油饼加蛋 在机场一边看书一边喝咖啡 看起来很美味的荷包蛋和厚吐司 飞机上的沙拉凉拌章鱼腌海带咖喱鸡肉饭和蛋糕 游泳 爬山 跑步 练拳击 坐在可以看见夕阳的书桌前读琼瑶 凤梨酱汁烤肉 在夏威夷的便利店买冷冻披萨和蓝起司回旅馆吃——路上碰见男妓 晨跑 骑摩托车时头盔里的骑车主题曲 冷气充足的便利店里在放陶喆的小镇姑娘 茉莉蜜茶和鲜蔬烤鸡腿三明治 飞机上照例分到阿绿一半的餐点 男生喝金黄色的威士忌 听阿绿和小黑的故事哭了

……嗯 两个在追女主角的男生我都无感 最喜欢还是小黑了!

或许因为小时候读书慢 慢悠悠地读着更容易在脑海中构建出场景吧 而王兰芬又是太擅长营造氛围的人 所以除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娱乐圈只能靠电视新闻和节目里的画面想象外 和朋友又笑又吵地吃麻辣锅 或者在旅馆里吃速冻食品聊到深夜 或者一个人吃西式早餐 有时候会读一本村上春树的小说 在去纽约之前会想 那是电影里他们并肩走过的纽约 是小说里他沿街买醉的纽约……所有这些都可以连同温度 气味 色彩 形状 还有哭或者笑的力度直达脑海

这个故事很理想 很圆满 连阿绿和小黑那么脆弱伤感的青春往事都有一个多年后甜蜜的结局 但是它之于我的意义 一点都不会因为俗套而减弱

《影剧小记者的秘密日记》读后感(四):翻来覆去又会猛然想起的美好

好像缘分就是这样注定的,无论是无意中看过的一本书、听到的一首歌还是遇见的某个人,穿过时间的海,在某一天的不经意间,还是会来到眼前。到现在还依稀记得在十三四岁的年纪从书店里把一个系列的书都抱回家的情景,以及在那个夏天午后看完时内心的悸动。

其实不过也是一个简单到放在今天甚至有点俗套的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大明星爱上不起眼的影剧小记者——无论如何,放在今天的偶像剧海洋中大概也是要被淹没的,既不会惊心动魄,也没有让人热泪盈眶。但就是很容易被陈小惠那种对生活很热情、对自己在做的事情很认真、对食物很真诚、看起来有点孤单有点倔强却很清醒的人生态度感动到,就好像书中黄中威形容第一次见到她的情景“站在那里孤孤单单,却又充满怒气,好像会为了某种坚信的理念不惜一战”,“让我想起了什么。一种我过去紧紧抓住的,却不知道何时失落了去的东西。某些梦想,对于人生的想法,一种刚下过雨天晴起来才会出现的短暂极了的清明”。就好像被一枪击中一样,在心里留下了一个口子,以至于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会希望自己像陈小惠这样努力又倔强地守住某个信念般热爱自己的人生。因为这样一个故事,那个时候对于往后的人生,也多了一些热气腾腾的期盼。

时间就这样兜兜转转过去二十年。时常感叹于时间给人生带来的重量,二十年,我终于从一个懵懂又莽撞心有飞鸟的少年变成一个乏善可陈的普通中年人。昨天看了一下书中对作者王兰芬的介绍,我此时此刻正站在她当年写下这个故事的年纪,她看到了当年台湾影剧文娱产业的一片繁华,而我,看到了这个世界的参差。初中时买的第一本书在多次搬家后已不知所踪,于是几年前辗转在网上淘到一本二手的台湾原版书,心里想着可不能再弄丢了。近日再读时,竟然和作者对于孤独的描述产生了跨越时间长河的有些迟到的共鸣,比如“人生就是这样吧!因着一些职业、角色、立场等微妙的社会扮演,人与人即使有心,都不能坦诚相对,于是各自怀抱着无法说出口的心事,孤孤单单地活下去”,又或者“关于报社的纷扰、对于人性的失望、总是达不到某种目标的自己和琐琐碎碎的人类生存必经的小情绪,在这个曾经火山爆发的海上土地,变得遥远清淡”。啊,我真是难以形容在这一瞬间对作者精准描述陈小惠心境的喜爱,好想坐时光机去和三十二岁的她握手。

这些年,好像是越来越把自己活成了陈小惠的样子,也许不是书中描述的陈小惠,而是我自己解读并固执认为的陈小惠,也会不自觉地把黄中威投射在喜爱的台湾男歌手身上,每次看他抱着一把吉他自如地弹唱时,心里会想“喂,这位黄中威先生,请问你找到陈小惠了吗?”。

写下这些,大概是因为时隔多年站在人生又一个路口迷茫中还能重新拾起当年那份悸动而欣喜,大概也是因为又一个夏天的蝉鸣带给我与往日不同的平静,又或者,是因为这一份对未来人生的期盼依然热气腾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