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品读经典的作文

关于品读经典的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品读经典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品读经典

经典是经过时间筛选出的著作,它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有其宝贵的价值。只有做到品读经典,经典著作的那些价值才会显现。

经典固然有其价值,但如果不去细细品味,经典中的价值又如何能够被显现出来呢?“品读”就是在认真阅读过经典著作后,仔细思考,慢慢领悟出其中的深刻道理。所以“品读经典”不是囫囵吞枣般地把经典大致翻一遍,而是要有思想、有情感地去阅读。这样,经典作品的价值才会显现出来。

认真阅读并品味经典,你会发现经典中那耐人寻味的人生道理。而这些道理对每一个品读经典的人都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老人与海》,看到老人身上无所畏惧的品质,明白了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读《简•爱》,看到简•爱身上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知道了面对现实的不公,要敢于斗争;读《悲惨世界》,看到冉•阿让身上追求正义的力量,懂得了无论何时,都要坚守正义……这些人生真谛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多品读品读经典,这对个人来说百益而无一害。

一旦一个民族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品读经典,去感悟经典中的人生真谛,并时刻坚持那些从书中领悟到的精神品质,那么这个民族的整体素质一定会大为提高。所以,品读经典,对一个民族的发展也会有重要的影响。《三国》、《水浒》等民族经典中所蕴含的的民族精神,正是支持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这些经典文学的不断传承也是中华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一个重要原因。倡导全民品读经典,促使国家不断发展壮大。

而在这个充斥着快餐文化的年代,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各类武侠小说、时尚杂志,越来越少的人愿意把时间、精力用在品读经典上。经典就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他能照亮人们前进的路。而那些武侠小说、时尚杂志只会是时间那汪洋大海中的泡沫。所以,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应该去品味经典,去感知前人留下的智慧。

品读经典,感悟经过时间考验的人生真谛,让经典的价值能够充分显现。

第二篇

说到经典,我认为非《红楼梦》莫属。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记得我第一次读《红楼梦》是在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虽是在妈妈的陪读下读完整部经典的,但已经被其中鲜明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故事所吸引。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黛玉葬花,至今那场景仍然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脑海中:桃花树下满地落花,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篮,手中拿着花帚。她把花都扫了,放到花冢拿土埋上,那是多么美的一幅画面!黛玉最怜惜花,觉得花落以后埋在土里最干净,可以看出她对美有独特的见解。

今天,我再次阅读《红楼梦》,觉得葬花并不只是一幅美的画面,里面有着黛玉极度的悲伤。她失去了父母,又体弱多病,只能投奔贾家。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女,总有一点寄人篱下的滋味,加上她性格的悲观,以及婚姻悲剧,让她见到花就好像看到自己,最后以花来喻自己,把花和自己埋葬在泥土里,以求心灵的洁净。我还是有些似懂非懂的感觉,就去问教初中语文的姐姐,姐姐告诉我:黛玉葬花不仅仅是她悲愤的一种宣泄,更是她对世事的一个无声的控诉和反抗。啊,原来黛玉葬花还有这层意思!

我觉得,在阅读中,我不仅阅读着他们的故事,也在品读着他们的人生,了解着那年那时的一段历史。好书不厌百回读,名著不厌百回品,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不断反复地品读经典,以求真正读懂、读透名著。

第三篇

文学作品读后感700字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

——读《手斧男孩》有感

《手斧男孩》一书是世界文坛大师、美国著名作家盖瑞·伯森的经典巨作。

“1把手斧,1个13岁少年,夺命丛林惊险生存54天,换做是你,能做到吗?” 这是《手斧男孩》书开头的一句强烈的反问句。的确,如果我们任何一个人突然被丢到了荒无人烟的丛林中,是不可能生存那么多天的,但坚强的布莱恩·罗伯逊,这个十三岁小男孩可以。

《手斧男孩》一书讲述了一个名叫布莱恩·罗伯逊的小男孩,因为他父母离婚了,他天天在悲伤中度过。法官说,只有暑假,他才能和爸爸一起生活。在被允许使用“探亲权”的第一个夏天,他乘坐塞斯纳406丛林机去加拿大探望爸爸,可是途中飞行员心脏病突发而死,布莱恩极为运气地把飞机“降落”到了湖里,他在运气的帮助下,仅凭一把手斧,生火、打猎、造屋,凭着他惊人的毅力和超强的智慧独自一人走过了两个月的风风雨雨,他并没有依靠任何人,这两个月的时光,就如同一次超常时间的魔鬼训练,把他所有自立生活潜能都激发出来,布莱恩·罗伯逊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少年。

我读了这本书,不禁思考:布莱恩为什么能活下来呢?因为他有过人的勇气,临危不乱,充满信心。但如果我们遇到这种事情又会怎么样?会不会只是哭闹着喊救命,而在无人的困境中,哭闹屁用不顶。又如果野兽来了,又该怎么办?是否任凭它们靠近?而最可怕的没有食物,又该如何生存下去?又冷又饿又没有火,又该怎么办?这么多的问题,摆在我们这些吃肯德基、麦当劳长大的少年面前,能顺利解决问题并独立生存下来吗?

我们过惯了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自己不能独立生活。如果突然有一天我们碰上了这种事,自己面对恐惧、饥饿、危险,我们可能两天也活不了。而布莱恩十三岁就自己在森林里生活了五十四天!这真是一个奇迹!我们要学习布莱恩,学会独立生存,学会自立自强,学会在身处困境的情况下用智慧利用合适的工具去创造奇迹,就像布莱恩的手斧可以将他化险为夷。所以,当我们身处困境时,也需冷静思考,勇敢迎接,而不是选择逃避, 因为即使没有手斧,但还拥有勇气!

第四篇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

——《枉凝眉》

小时候接触四大名著,最为偏爱的就是西游记而不是红楼梦,毕竟谁少时不喜欢鬼马精灵的孙悟空和各种各样的牛鬼蛇神呢?长大了一点点才明白红楼梦里面的牛鬼蛇神比西游记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说一位作家,登峰造极的地步是将假的描写成活的,那么曹雪芹早已登顶,他将现实引用到了小说,毕生心血写成了红楼梦大部分,红楼梦的世界如此真实又现实,读起来只让人惊奇,感叹当时的社会黑暗和世事难料,以旁观者的角度去研读,情绪的起伏随着故事的发展。

红楼梦最吸引我的还是主线故事宝黛之间的爱情悲剧,我只叹息那位貌似天仙,做出多首精妙诗词和《葬花吟》的林妹妹最终悲愤交加刺激了伤病,挺讽刺的是她撒手去了的时候,贾宝玉正好成亲,正如书中描写的那样:她清清白白的去了;不欠任何人。

明明两人如此相爱却因为家世,人情不能一起,造化弄人罢了,细细看来红楼梦好像就是把真实发生的事情一件件录了下来,每个人物都有血有肉,每个情节都透露出当时背景,当你沉浸在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时,曹雪芹又总能时不时把你从中拉出来,故事的开头便有一句“满纸荒唐言”,就连起初的书名也是叫做《石头记》,故事的结局也许并不尽人意,但其实这一切早有预料,贾府平日里的铺张浪费都是为回来的落魄解释缘由。

简略看完书,才明白,浅显易懂的孙悟空打妖怪使得观众喜爱,却还是红楼梦是第一书的原因。

第五篇

品读经典,不仅仅关乎个人的发展,更关乎一个民族的兴衰。它们都反映了那个最真实的时代,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大师的心血,是人类智慧的接近,是人类历史最真实的记录者。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也。品读经典,为我们原本平凡的生活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也在无形中提升着我们生命的价值。

在假期中,我阅读了一本经典之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中主人公保尔是穷人家的孩子,生活环境使他仇视富人。当反对沙皇的旗帜升起来时,保尔,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毫不犹豫地参军从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从此也就过上了更艰苦的生活。他的身体状况每况俞下,右腿变成残废,脊椎骨的暗伤也越来越严重,最后终于瘫痪了。但他并没有不此而沮丧,而且开始了他的艰难的写作生涯,从此有新生活的良好开端。

我十分敬佩保尔不畏病魔侵扰和百折不屈的革命精神。他时时刻刻都在为革命事业奋斗。有一次他不幸染上了伤寒,他却凭借自己惊人的毅力,奇迹般地从死亡线上活了过来,重新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火热的工作岗位中。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羞愧。我们从小就是爸妈的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家长对我们无微不至的照顾,使我们从小就过着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与保尔相比,真是令人无地自容。

我想起了二战时期的中国。当时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动荡战争此起彼伏。这时,出现了一群“英雄”!他们并不都拥有显贵的出生,甚至许多和保尔一样,出生卑微。但他们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和爱国情怀在中国的史册上添加了壮丽的一笔。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英勇善战,如果不是因为他们的拼死保卫,又哪有如今的新中国,如今的美好生活呢?

革命先烈和保尔身上,都有一种宝贵品质,那就是坚强!正是因为这一点,他们才会取得如此高的成就。的确,坚强意志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帮助人们持之以恒,战胜困难,创造奇迹,坚强意志是走向成功的保障。

坚强意志亦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人须立志,志立则功就。天下古今之人,未有无志而建功。”都足以说明坚强意志在我国的地位之重。

我们做为祖国未来的希望,更应该学习革命先烈的坚强意志,并用它奉献社会,报效祖国,做一个无愧于时代和世界的人!

品读经典,传承坚强意志!

第六篇

中华经典诗文作品800字 沉入中华经典,品读古人词情

--------柳永《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是描写我们家乡----美丽的杭州的一首词。从哪里看出来呢?

“钱塘自古繁华”中写到了钱塘江一带的繁华;

“重湖叠巘(yǎn)清嘉”写了西湖和重叠的山峰很秀丽;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在背诵就是杭州特色了,怪不得现在我们以桂花为杭州的市花,“满陇桂雨”“曲院风荷”也是西湖旧十景。

写这首词的作者叫柳永,字耆卿(古时候的人不但要有名,还要有字,这个作者就是姓柳名永,字耆卿。我们现在只取一个名,像我就是姓任名柳静,没有字这回事儿!)传说金国君主听到他这首词后,十分喜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景色,和物产丰富、街市繁华的城市,便起了南渡之心。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是说明了柳永把南宋时的杭州写得非常吸引人。 那么南宋的杭州有多好呢?

地理位置好!“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人口多,自然环境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钱塘江雄伟的景色也十分吸引人!“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街市上商品众多,家家户户生活富裕,似乎在竟夸富丽和繁华!“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江南水乡的物产丰富,休闲的方式多种多样,能享受到美妙的生活!“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所以怪不得作者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将来我要把这美景画下来,带到朝廷去夸耀一番。

这应该是一首很有名的词,据说后代作诗填词赞美杭州总会明用暗用这首词;我在找跟宋词有关的书时,几乎每一本都有这首词,但是每一本书的解释会有些不一样!哪个说得对,说得好呢?

比如“风帘翠幕”:一本书上说“清风为帘,绿草为幕”;另一本书上说“挡风的帘子和翠色的帷”。

“重湖叠巘(yǎn)清嘉”:一本书上说“西湖和重叠的山峰都显得秀丽”;另一本书上是“里湖湖水连着湖水,山峰重叠如画”。

所以读古诗词,最重要的还是多看看相关的资料,一起找到最令人满意的解释,来帮助我们读懂诗词。

第七篇

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散发着淡淡的墨香。一页页薄薄的纸张,写满的是许多道理;一行行密密的文字,讲述的是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喜欢在一个静谧的下午,阳光斜斜地照进来,冲上一杯咖啡,捧着一本经典名著,慢慢感受阳光的温度,回味着咖啡的香醇,领略语言文字的美,体会书本的味道,体会那种如咖啡般浓厚的香甜的“墨香”。

也许不必麻烦,有时只需一个地方,一本书便足矣。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打开书,一旦投入进去,就可以感受文字之美。

读书就是如此的简单,这般的令人享受。

儿时的我,手里总爱捧着一本故事书,里面是古代的励志故事,孙敬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毅力和执着让我敬佩,车胤孙康的“囊萤映雪”的刻苦和用功让我感动。于是儿时的我就把他们当做学习的榜样,学习他们的艰苦勤奋。

渐渐大了,我开始迷恋上古代的诗歌,喜欢《诗经》的韵律美,喜欢古诗的文字美。李白的浪漫主义让我羡慕,杜甫的沉郁顿挫又让我心生一丝惋惜之情,白居易的直白易懂让我领悟许多。

对于名著这种书籍,有的同学能够滔滔不绝地说出一大串,我却只是个略知一二,这让我羡慕不已。于是,我又转战名著一类的书籍。厚厚的一大本,内容十分丰富,有时简而易懂,有时却是那样的复杂难耐,实在令人有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想法。于是我便放慢读书的速度,把书中的人物都记清楚,努力尝试把文章的内容都慢慢地连起来,渐渐,我也慢慢读懂了这难读的名著。

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红楼梦》,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却概括了许多人情世故,囊括了许多悲欢离合。书中的角色都拥有不同的命运,也许很多人看完《红楼梦》都会感叹宝黛的爱情,我也有这种惋惜,但我的脑海中更多的是佩服,对曹公曹雪芹的敬佩。我佩服曹雪芹的文笔,每一个场面都很精彩,每一个人物都淋漓尽致,让人印象深刻;佩服曹雪芹的水平,每一段文字都相互呼应,就行一条璀璨的项链,都串联的很完美;佩服曹雪芹的语言,语句简单明了,从不长篇大论的罗嗦;佩服曹雪芹的技艺,将文章写得如此生动,写的这么有深度,有高度,一字一句都值得斟酌,值得推敲。

作者的技艺令我敬佩,书中角色的性格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宝玉之善,黛玉之痴,宝钗之善,湘云之憨,探春之敏,妙玉之洁……但最让我敬重的是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她的乐观让我备受鼓舞,在查抄大观园后,她仍能镇定自若的操持贾府的生活,仍能以微笑面对当时的命运,难道这不值得敬佩吗?

生活中总会有些不如意,考试不顺心,朋友闹别扭,受老师批评等等,总会将我的信心渐渐消磨,让我有些沮丧,这时候想想《红楼梦》,信心又会增加些许。我也应该学学贾母的乐观。

现在的我时常捧着一本经典名著,去感受古代文人墨客的心路历程,去体会他们笔下的文字语言。读书是快乐的,读名著更是快乐的。现在的我在读名著,以后的我还将继续读名著,继续体会中华经典的美!

第八篇

开伏魔殿出神功,公孙道长破长空。

地煞天罡入人世,一百单八各岀中。

七二地煞三六罡,智力盈身同在行。

卒皆结义上梁山,替天行道济忠良。

史郎火烧史家庄,智星智取生辰纲。

智深倒拔垂杨柳,行者巧戏孙二娘。

林冲除伦立晁盖,李广大闹清风寨。

提辖义救金翠莲,为莲既将郑屠斩。

和尚夜闹桃花村,智深大闹五台山。

前时二龙占为王,后时带兄入梁山。

五虎上将战童贯,麒麟因情放其还。

重情重义为真汉,而不应放虎归山。

以兄前程走招安,三害而要让兄寒。

逼兄去战方腊军,即不难而不能战。

方腊亦为真英汉,替天行道亦在干。

因其同在除三害,三害故使梁除南。

开战方腊实为强,一战吾兄三难留。

生死攸关见真情,双方互搏无人救。

一战生死两茫茫,兄弟情真甚难忘。

弟亡兄伤无心战,再战方腊无心肠。

连损张青孙二娘,单臂擒腊亦为强。

可怜两方真好汉,亡于三害手中央。

毒死李逵华荣江,气死林冲伤和尚。

三害害人未长眼,伤我兄弟好心肠。

坏我当年留他命,如今方使他成精。

它何有权来害兄,见利忘义真无情。

第九篇

君不见经典之作天上来,奔流到此无人赏;君不见文人墨客喜古语,朝如晨露晚似霞。

古之圣人爱书,古之众人也爱书。那汇集了风雅颂的诗集,被人们奉为经典;那承载着浪漫文字的奇作,被无数名士瞻仰。

精致的文字如跳跃的音符,奏响了历史的长河。经典著作,应该是国家最为珍贵的文化财产,他凝聚的不仅是作者一人的才与情,更带领了一个时代的浪漫旅程。

快节奏的现代,让那些厚重的文化跟不上我们的步伐。二次元中的世界,似乎比真实的纸张更有吸引力。方便并且有趣的网络小说,取代了文化典籍,成为了人们的精神主餐。

经典正经历着一场百年的孤独。人们不爱白鹿原上的家族、爱情,而钟情高楼大厦间的都市言情,豪门恩怨;人们不爱西游记的八十一难,错怪理解,而钟情于十里桃花的青丘九重天。那些已失去的经典之作的作家们,当初想要表达的,想展现给世人的情理,似乎被编织成了一场梦,拘禁在那一方红楼中。

莫使经典空对月,请君携之共前行。不读经典,如何前行?没有文化之气,如何称作一个国家?现代的小说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跳楼以成全穿越梦想的愚昧,挥刀以为遁入仙境的痴狂。在蔚蓝的天空下,你想拥抱的是无稽的幻想,还是闪烁着智慧的阳光?

爱书之人范用,其收藏的书堪比小型图书馆那般多。每开始读一本书,不读完绝不做其他事。而相比之下,那些只将经典拿来装点门面的土豪,未免可悲可笑。逢人做客,沾沾自喜于古色古香的豪华书房,全套的名家之作,却对书中内容一概不知。经典竟被冷落至此!

赏析经典,赏析屈原在《九歌》中的浪漫瑰丽;品味经典,品味四大名著后的战场风云,人情冷暖。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中,有人在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料峭春风,一蓑烟雨中,有人着芒鞋傲岸独行。读经典,静电带给你人生百味。读经典,经典带给你挂云帆、济沧海的勇气,带给你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带给你绿山墙的生动活力,带给你巴黎圣母院的勇敢执着。

人间最美是清欢,书间最美是经典。

第十篇

坎耶里说:“书是人类的编年史,它将人类积累的无数丰富的经验,世世代代的传下去。”书已经渗透到了整个社会里,没有书就不可能有整个庞大的社会,因为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依靠书流传到现在由我们来传承的。一本书也是一位有灵性的朋友,能给你带来许多温暖,正如高尔基所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真挚的朋友。”。我也和多数人一样,与书有着不解之缘。

说起读书,这里也还有一个故事。以前,我和书还势不两立,一提到看书我就头疼,有几次想看看书,但一想到密密麻麻的黑字,我就望而却步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又想读书了,我会回答:“这是爸爸的功劳。”记得上一年级的时候,我有一句谚语不懂,就去请教爸爸,结果爸爸只淡淡的说了一句:“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没办法,我只好向天敌——书投降了,拿起一本《谚语大全》,不一会儿,我就被书给俘虏了,开始了我的书海之旅。

有一次,我向同学借到了一本《水浒传》,放学就进了卧室,拿起《水浒传》就开始看,对于缺少精神粮食的我,就是一个大好的机会啊!我正投入到书里,全然不觉时间的流动,直到妈妈使用“狮吼功”对我连吼三声,这才把我的思绪从布满硝烟的战场上拉回来,我刚一分神,又听到了妈妈震耳欲聋的声音响起:“吃饭啦!”话音未落,妈妈便出现在卧室门口,把我连拉带拽地拖进餐厅里,我立马开溜,边走边说:“正和张清打呢,我先看完后再说。”妈妈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坐下吃饭。我又投入到战鼓擂明的战场上去,当看到没羽箭张清飞石打伤四员大将时,我的心一下提到了嗓子眼,又看到吴用劝降张清时,我才长舒了一口气。但不久我又被妈妈的喊声打断了思路,显然这次她用了祖传秘法“魔音灌耳”功。妈妈来到我的卧室,对我说:“儿子,快吃饭,要不饭菜都凉了。”我头也不抬说:“你们先吃吧,我稍后就来。”妈妈生气的说:“我们吃过了,就你一个了,快些,赶快来吃饭。”我含含糊糊的答应了一声,又沉浸在书的世界里。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过来,怒不可遏的说:“王晓林!你再不吃饭就不给你买书了。”我抬起头,惊讶地对妈妈说:“我不是已经吃过了吗?”妈妈没好气的说:“你吃过晚饭了,太阳就从南边落了。”我不解的问:“你不是说吃过了吗?”妈妈露出愠色,大声说:“那是说我们吃过了,你也太投入了吧!”我学《水浒传》里的一个片段说:“母亲有令,孩儿不敢不从,速速去也。”妈妈也扑哧一声笑了,一场风波也过去了。在我这个小书虫的身上还发生过许多类似这样的事,如果想知道,那就找到我,我会给你慢慢道来。

最后,我想用刘向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