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孔子和庄子的作文

关于孔子和庄子的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孔子和庄子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北冥有鱼》,选自庄子的文章《逍遥游》。当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我啥也没看懂,于是我就查了翻译,看完之后更加迷茫了,为什么庄子要说鲲?鲲为啥突然变成鹏了?为啥后面又要说天空的颜色?

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从题目入手,逍遥游,逍遥?我突然懂了,原来庄子不愿意做一个俗人,他想要像鲲,鹏那样逍遥自在,浪迹天涯。想到这,我觉得我懂了,但后面的一句话让我再一次感到迷茫。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庄子为何要写天空的颜色,莫非他是一个深藏不露的天文学家?后来,我有了另外一个想法,鹏在天上,我在地上,不同点是什么?高度。

于是第二种想法横空出世:庄子转换了感受的视角,从旁观大鹏和万物,到引导读者抬头看天。他叩问一句:天空本来的颜色是什么呢?我们与天空相去甚远,看到的,与实物也相差甚远。原来天与地,人与鲲鹏之间的不同,在于立场不同,所以无法互相理解。如同三个人看一座山,第一个看不穿迷雾,以为是个小土堆,一笑而过,第二个看透了一半的迷雾,但看不清山顶,第三个看穿了迷雾,对山川的俊美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当一个人脑子里只剩下六便士的时候,他就会忘记天上的月亮。所以庄子先说一个很玄乎的东西(就是鲲鹏),然后料定我们不信,然后再以天空颜色为例子,说明我们不一定能看清所有东西,我们不能否认那些我们看不到,感觉不到的东西。

如同第二篇,《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虽然不是鱼,但不代表鱼不快乐,而惠子则认为所有事都要有有力的证据证明,这也和他们二人的性格息息相关,惠子主要工作是魏国丞相,而楚王曾邀请庄子做他的令尹(令尹等于丞相)但被庄子婉拒了,惠子认为庄子不是鱼,而庄子认为只要他站在鱼的角度上,他就是鱼。即当人就是人,但高度不同。庄子认为人们应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简单来说,凡人要突破自己的壁垒,别老想着追求人世的功名利禄,你的幸福不在此。这样不停的追求名与利,你只会被它们所束缚。

第二篇

有人说,他的生活十分困苦,他却辩解说是贫穷。有人请他去做一方大国的宰相,他却只愿做一只在泥土中爬的乌龟。他将自己比喻成 来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妻子死时,他以鼓做盆的欢唱表现自己看破红尘。

他是庄子,他这一生高傲、逍遥,却又贫困潦倒。只因为自己对自由的向往,他抛弃了一切的荣华富贵,而选择了去做一只放纵不羁的小鸟。他“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的一生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但或许是因为看待事物角度不同,我对他这种贫苦却又逍遥的生活表示不赞赏。

我同样喜欢逍遥地生活于世上,如闲云野鹤般畅游山水,没有一丝红尘的牵绊。而我最大的愿望便是有有生之年能环游世界的每个地方,如李白“五月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一般潇洒,却又不想像庄子这般贫苦。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庄子这样看轻一切身外之物。在我看来,吃,便要山珍海味地吃,何必舍其粱肉,食其糠糟;玩,便要痛痛快快地玩,如苏东坡般“千骑卷平冈”,何必舍其文轩,乘其敞舆;穿,便要穿金戴银地穿,何必舍其锦绣,穿其短褐。当楚国的来使请庄子去楚国做宰相时,他一句话,便可得到锦衣玉食,而他却选择了做一只在泥土中爬的乌龟。

我若庄子,必会答应来使的请求,在楚国为相。这样便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人,你的荣华富贵都是取之有道,你仍然是君子。当你以自己的才能将楚国打造成为凌驾于秦齐之上时,统一天下,再退隐山林。这样,你会成为一个在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你仍可以自自在在地游山玩水,不用风餐露宿,也没有了后面孤独死去的凄惨结局。

一切只是因为他狂傲不羁的性格罢了。因此,他得不到自己该得的,做不了自己想要做的,去不到自己想去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将那一副傲骨摆在别人面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何谈天地任我行?

庄子啊!你生就一身才华,却在糟蹋自己的才华,辜负自己的才华,你可曾想过,天降大任于己身?你却在为自己而活,自私地活。你没有远大的理想,再大的功名利禄对你来说都是浮云,你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游五湖四海,经人世沧桑。你说一个小小的梁国容不下你,那广大的神州可有你的容身之处?你说小小的棺木载不下你,要以天地为椁,用世间的一切来陪葬,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穷者自我安慰罢了。

那么你死后又留下了什么,除了那个在战国时期昙花一现的名字,和你写的一些故事。或许,你死后会有很多人指着那片鲜花盛开的土地说“那是庄子的坟墓”。可你又曾想过,久之,你的名字终会在历史长河中被人遗忘。人在世上不留下一点证明自己的痕迹如何让人知道你活过?,那些死后没名没姓的小喽啰的一生难道不让人感到可悲吗?

一个人的一生应享尽人间富贵,受尽人间苦楚,这样才称得上有意义,也才可以向人们证明你活过。人生要有风平浪静,也要有大起大落,要游遍千山万水,也要读编四书五经,上至碧落,下到黄泉,至少在我看来,人生要如此才会无悔。

第三篇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我恍惚着,子休?眼前是一位道人,骑着鲲摇摇摆摆地向我驶来。他的发丝散着,从骨子里透着桀骜不驯。只是穿着一身普通的道服,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只是一位温婉君子天地与他并存,万物与他唯一。樱花树下的少年,嘴里默念:“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风来过,吹散了少年的思绪…...

我怔了怔,不禁与他对言:“其寐也魂交,其觉也形开,与接为搆,日以心斗。”

在这虚空的世界,无拘无束,随风而行,随心所欲。虽有幸与子休谈及世间万物,但仍有遗憾,“如若我和你是一个时代的人…该多好……”这样每天都能够一起谈天说地,看那繁星璀璨,任他壮阔波澜。闲时品茶,茶凉读词。

他语气平和的应道:“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也。”正如此言,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变数,方得天命。

我已经的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人生在世恍如白驹过隙,忽然,就这么过去了。只是静坐着,看着虚无之中时间的流逝,听着世间万物的呼唤。是心在呼吸,在成长。我终是人的天命无法改变。但唯一不可改变的,便是变。

终于,梦醒了,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何如?如梦方醒……

第四篇

那时候,英雄迭起,你安然选择了精神的遨游;百家争鸣,你的思想在浩瀚的经典中熠熠生辉。

直到此时,两千多年后的我捧读着你的灵魂和你无边的思想。

不禁被你丰富的想象所吸引。万物似乎都由你创造,故事因你而发生。我不解,如此普通的你,如何会有这些奇特的想象,会有这些令人捉摸不透的话语。“北海有鱼,其名为鲲。”

不禁被你怪异的思维所困惑。你追求着自由,赞美着万物之大,却又摒弃这自由,却又不屑于如此的久远和庞大。

不禁被你异于常人的行为方式所打动。社会大变革,天下分裂,兵马四起。有人说乱世出英雄,而你却从一开始便选择了能够永恒的思想。你评论着天下,却又不屑于去涉足。始终令人羡慕地守护着内心的宁静。

两千多年前的你,定是一袭布衣。任凭人家声名显赫,荣华富贵,你不妒,不愿,不屑。无事一身轻,你专注于道家学术,哪管人间喧嚣?你将所思所想,用心血化为一部旷世奇书——《庄子》,你又开始孜孜不倦的传授学识与世人,与你一起领悟道的境界。你一定想不到,这一部经典,一传就传了几千年,你奇妙自由又玄幻莫测的思想,至今还被人研习着。

我赞你,你不流连于世事的洒脱,你说放下就放下的勇敢,你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心灵安息之处。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庄子,每个人心中都需要一个庄子。人毕竟不能像永不停歇的太阳永恒的转动,偶尔困倦也该为自己找一份无拘无束的自由,也得找回当初一切静止,物我两忘的感觉。人们知道,当自己累了,《庄子》便能给人最好的慰藉。

我亦弃你,我不知道你对于世事的不屑是因为心中淡漠,还是用情太深之后的无奈。我不知道你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和追求是否是因为你对现实看透而选择了逃避?我不知道你的不作为意在何处?我不知道世上能有几人能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

时空堙没,你已经安静地消逝。但你又化为空气尘埃存在于人间,那就请你期待着两千年后你的后代——我和我们是怎样将你铭记与忘却,又是怎样为你带来惊喜的!

第五篇

推开庄子的门,他不在。

本想与他交谈,可惜,他不在。我漫步于草庐旁,落叶已积了八层。他真的在这里住过吗?还是让他的智慧随着自己的身影飘走了?

“不,我可以证明他在这儿住过。”循声望去,原来是池中探出的鱼。“我是他笔下快乐的鱼,他从未想过自己是怎么知道惠施是快乐的,但他却知道我是快乐的。他现在的确不在这儿,但是你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他。他可能在清风中与你交谈;也可能在这碧波里映出你的真实,你的心灵;他多半融入了你的心中。”鱼摇动着尾巴,游远了。我站起身来,这可以照透人之心灵的碧波,不就是庄子的智慧吗?

不知何时,肩上停了一只蝴蝶。“他带走的是我,留下的却是他。我们在梦中飞舞,在花间大笑,我们让后人疑惑已久,可我们却感知着对方。他对这俗世累了、倦了,所以他为他妻子的解脱而开心。他无时无刻不在微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他让生命的每一刻都如我翅膀上的花纹一样美艳。他选择了我,让自身也升华得如此美丽。”蝴蝶扑闪着翅膀,飞入花间。我闭上眼,这直透心房的花香不也是庄子的智慧吗?

“你是官吏?”脚边爬来了一只老龟。“不,不是,和你一样不是。”我俯下身子。“好得很,清爽得很,庄子曾以我为喻,拒绝相位。其实,这泥土并不脏,曳尾于其中真的是世界最快活的事儿。有人曾问我带着这么重的壳行走累吗?殊不知,我早就把壳视为自己的血与肉,又怎的会觉得累呢?就像有人问庄子读那么多书累吗?在自然中行走累吗?书与自然早已是他的血与骨,何谈受累呢?”龟转过身,爬向淤泥深处。我直起腰来,原来这淤泥中也蕴藏着庄子的智慧呢……

庄子生于乱世,在世间唱着属于自己的狂想曲。他赞叹有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并不是我们离庄子的智慧太远,而是尘世的尘埃遮住了我们的心扉,困住了我们的脚步。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渺小的,但当二者合为一体时,人的渺小也就不可见。这才是庄子智慧的根本吗?

我不禁嘲笑自己的浅陋,竟在这里等庄子回来。我应当去大自然,应当去世界上的每一角,去寻找,去拾起他遗留的智慧。

第六篇

尊敬的孔子先生:

您好

在灿烂的中华历史文化星河中,有无数的明星指引着一代又一代人奋力前进着,其中最明亮的那颗就是您——伟大的儒家学说倡导者孔子先生。从我牙牙学语时开始,您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至理名言就一直教育着我怎样去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您一定不会想到几千年后,在中华大地仍然有那么多您的崇拜者吧?告诉您我就是最坚定的“孔子迷”。虽然你我在历史时空中遥隔千里,但您的学说理论一点没有受到时间的影响,至今仍铭刻在我们心中。

随着年龄和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已不再是从前的无知少年,通过史籍学习,我进一步产生了对您 的无限敬仰,也了解了您所倡导的政治核心、“仁”的政治思想,这是您所创造的儒家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您 认为“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善关系。您把“仁”定义为爱人,并解释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您可能不知道您的继承者孟子还将“仁”指人心“恻隐之心”“?仁爱之心”“义”指正路,也把仁义看做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并把儒家学派发扬光大。

在此您指出的“仁”,自然不是个人处世匹夫之仁或小恩小惠,而是管理有方为民造福的大仁达义;好像这一境界很容易达到,但您说的不是一个人的仁,而是有权势在手的统治者的仁,要这些人克服自己的欲望,遵纪守法,有步骤地管理国家,这决不容易,自古极少数大权在手的人能办到;连您自己也不好意思说自己能办到,只敢说自己好学,常自我反省,希望能接近仁。

您在“仁”的认识和见解中,我最欣赏的就是您在教学方面的思想:“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创建了许多宝贵的教学方法,至今仍在使用着值得我们后世学习和传承。

您在帮助后世富国强民的方面,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但就在儒家不断壮大的关键时刻,却遭到了一项飞来横祸,可以说是灭顶之灾,那就是惨不忍睹的“焚书坑儒”这一著名事件,虽然您那时不在人世,但您听到这一事件后一定会痛哭流涕吧!当我上历史课时学到这一事件后,我就不由感到愤愤然,心里不由咒骂起秦始皇了,但转念一想,秦始皇在历史的长河上还是有一些功绩的。如他统一了全国、统一了货币、统一了文字。还是原谅他犯下的错误吧! 您是圣人,我相信您一定会原谅他的。此后的儒家又经历了各种考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系列的历史重大事件后,使儒家逐步演变成了一个经久不衰的学派。

孔子先生,您的伟大思想照亮了后世子孙茫茫前进路途,规范着我们的言行举止,虽然有一些已不能适应现代形势,但仍然有许多着象明星一样的闪光点时刻引导我们向前发展,在这里我由衷地说一句谢谢你,并努力将您的思想发扬光大。

此致

敬礼

您的新朋友 :黄泽

第七篇

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3、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着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4、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第八篇

谜面:小小个头三尺高,头顶羽冠模样俏,爱把锦袍来炫耀。(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此君生性孤闻,贵夫人,插满花,论美艳,是奴家。(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头戴王冠,尾别花扇,一旦打开,人人喜欢。(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头顶金冠披黑衫,静静坐在水中央,弯着长脖左右瞧,展翅飞翔到蓝天。(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一只大鸟真美丽,身穿锦缎七彩衣,拖地长裙展开时,一把大扇在眼前。(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小小脑袋三根毛,五彩羽毛似扇子。(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头戴花冠鸟中少,身穿锦袍好夸耀,尾巴似扇能收展,尾羽开屏真俊俏。(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眼睛圆圆嘴儿尖,它的尾巴像排扇;走起路来像只鸡,能飞高来能飞低。(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头戴三朵花,身披五彩纱,抖起花衣裙,夸耀自己美。(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模样像鸡不是鸡,全身花绿好美丽。(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有只鸟真稀奇,张开尾巴穿花衣。(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说它象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象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一个姑娘穿得花,总爱听人把她夸。衣服抖开像花扇,名实相符真不差。(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谜面:说它像鸡不是鸡,尾巴长长拖到地,张开尾巴像把扇,花花绿绿真美丽。(打一动物)

谜底:孔雀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