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夜车的读后感大全

夜车的读后感大全

《夜车》是一本由[英] 马丁·艾米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6,页数:17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车》读后感(一):查无可证

“完美并不美,我们多虚伪”bgm响起

《夜车》读后感(二):马丁·艾米斯的评分为啥这么低?

很奇怪,在我最爱读的作家里面,马丁·艾米斯的书,评分都超低,低得惨目忍睹。所以,我很少和人谈论他的书,读他的书,有点近似于我的恶趣味,没错,我会痴迷这样一个在评分体系中完全没有优势的作家。

马丁·艾米斯有欺骗性,读他的小说,恍惚之间会觉得是在读劳伦斯·布洛克。书中充满黑色元素,性、死亡、犯罪、赎罪等内容反复出现,《夜车》中的迈克总让我想起劳伦斯·布洛克笔下的马修·斯卡德。只不过,抱着读侦探小说的期望去读马丁·艾米斯,你不仅会觉得不过瘾,还会觉得失望透顶。

在马丁·艾米斯的作品中,《夜车》写得并不算早,这时候,他的写作手法和思想观点都很成熟,加上这本书篇幅很短,所以,马丁·艾米斯的特征呈现得很集中。

这本书可以算是反侦探小说。故事讲女侦探迈克·胡里罕寻找局长女儿珍妮弗自杀真相的过程。珍妮弗阳光、健康、平和、美丽,不论在她的身体上还是精神上,都找不到自杀的动机。最后真相大白,就是自杀,没有任何外部刺激,只因为觉得人在宇宙面前渺小而残缺。爱读侦探小说的朋友,定然不会满意这样的结论。

我始终觉得马丁·艾米斯写的不是类型小说,而是纯文学。他本可以讲一个精彩的故事,但他根本无心让读者仅在故事上获得满足,而是走入更深的层次,去探讨活着的问题。

就拿《夜车》来说,这本小说通篇都在讲自杀,但实际上探讨的却是活着。小说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反冲”,第二部分“自杀重罪”,第三部分“视宁度”。这三个部分讲的分别是身体、心理和存在。

作者在讲到身体的时候,尤其是对珍妮弗身体的描写,冷静得仿佛一位解剖医生,让人看得身体发凉。他从珍妮弗的身体写到迈克自己的身体。同样,第二部分,在追查珍妮弗自杀的动机时,迈克思绪里飘过的更多也是自己的遭遇。最后一部分,因为珍妮弗是天文学工作者,作者就指向在宇宙中面前人的存在问题,这也是珍妮弗自杀的原因。

但这时的所谓“原因”,和我们通常读侦探小说看到的“原因”“结果”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所以,马丁·艾米斯的小说难以进入,就在于我们往往会忽视那些絮絮叨叨的思绪和独白,而这才是他写作的重点,故事对他而言,只是一个叙事的载体。在《夜车》中,我们未必会得到关于死亡的结论,但是,读过以后,我们一定会获得一个全新的面对生活的视角。

以上。

《夜车》读后感(三):通过一场匪夷所思案件调查,了解光鲜亮丽背后有着怎么的内心困局?

美女珍妮弗在自己家中口含手枪连开三枪,最终身亡。警察掌握的所有证据都表明这是自杀,是她自己了断了自己的生命。 当然也不是没有疑点。首先,珍妮弗选择自杀时全身赤裸,这和一位对外有着光鲜亮丽外表的形象相去甚大,也不符合自杀者的心理。

其次,这样一位美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做为警察局长的女儿,深受父亲的爱护,让她成长环境优渥;而最为教授的女朋友,她享受着来自丈夫的温柔;她还有着一份与天文学有关的工作,她还有朋友。所有的一切外在表现都看不出来她会自杀。 而且,最大的疑点就是她朝自己连开了三枪,而邻居只听到一声枪响。多么决绝的态度才会让她有着如此自杀的决心呢?过上如此完美生活的珍妮弗,还会感觉不幸福吗?还是其中另有隐情?

这就是来自于英国当代著名作家马丁·艾米斯的小说《夜车》之中的情节。而马丁·艾米斯深受卡夫卡、乔伊斯等大师的影响,写法上融入了意识流、黑色幽默及浓郁的魔幻主义风格,其先锋实验的文学风格,标新立异的创作形式,变幻莫测的情节铺陈,以及惊世骇俗的语言天赋,令其享尽世人瞩目,更被形容为“蘸着迷药水书写的文坛大师”。而《夜车》也就是马丁·艾米斯优秀的作品。

在小说之中,另外一位即将退休的女警察,和珍妮弗有着完全不同性格女警探、同时还是珍妮弗的朋友麦克•胡里罕奉命深入调查她的死因,拨开沉沉迷雾,寻找着真相。

麦克,这样一位有着男性名作的警察,通过各种刑侦手段、各种走访调查,通过对于自己设身处地的生存拷问,走进了珍妮弗真实的生活细节和隐秘的内心世界之中,通过大量的证据还原,带我们全面解析着珍妮弗“自杀”之谜。

当然这样一个案件对于警察来说并不构成难题,因为根据罗卡交换定律,所有的行为都会留下证据,都能被完整还原。 所有这本小说之中,作者更关于于对于生存与死亡的探索。麦克致力于还原着珍妮弗死亡的真相,同时也把自己的人生代入其中,更为重要的时,麦克在调查过程中对于自杀的详细分析,让我们对于自杀、对于生存有了非同一般的审视。自杀并不一定清晰的外在表现,她反而显得那么神秘、那么的匪夷所思。而光鲜亮丽的背后也许又是深深的虚无,有着莫名的大恐惧。

小说之中,关于珍妮弗的死亡反思,也就给我们构筑了一个具体的悬疑空间,作者通过麦克的调查,用各种案例,用更多自杀或者死亡的可能性深度探索着这一话题。而当最终尘埃落定之后,相信读者一定会陷入深深反思,在了解了一个叫作“天堂症候群”的名词之后,也会让我们自己陷入对于生活最真切的探索之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