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秣陵春》读后感锦集

《秣陵春》读后感锦集

《秣陵春》是一本由高阳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35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秣陵春》读后感(一):寥寥数语话高阳

昨天读完了《秣陵春》,说说我的读后感。尤其是看了豆瓣书评里一些全面否定本书的。

《红楼梦》是一个绝代风华的贵妇人,她不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她的父亲就是曹雪芹,曹几乎了解她的一切。说高鹗替他写完的,我很怀疑,应该是高鹗帮他整理草稿。这个说法我觉得最经得起推敲。

为什么呢?因为高阳是我见到最懂红楼梦的人。也是最爱红楼梦的人,《秣陵春》一整本书,写了红楼两三回的内容。满满的,全是爱。如果曹是父母,那高阳就是追求《红楼梦》的小年轻。

我读书少,就我读过的红楼评论或者研究里,没有人比高阳更深的懂红楼,更深的懂曹。只不过,红楼是清明上河图,高阳是速写,高阳创作很粗糙,但是纤毫毕现。独特的美。创作手法不同。

高阳来自浙江,离江苏很近。如果气质相近、又如此热爱的人来写,都写的跟《红楼》有巨大差距,谁人可以续写红楼?

就是曹雪芹的孪生兄弟恐怕都不行。

审美这个东西,本就是非常私人的。

至于那些全面否定高阳的,只是不懂而已,长篇大论。想表现自己懂什么,但是更多表现的是自己不懂什么。哈哈,老夫也一样。一不留神,同归于尽了。

《秣陵春》读后感(二):身不由己,一切成空

高阳原名叫许晏骈,高阳是他祖籍郡望,故以此作为笔名。高阳是一位高产的历史小说家,一生共创作了90多部作品,秣陵春是他的《红楼梦断》三部曲的第一部。小说以苏州织造李熙偷窥儿媳鼎大奶奶沐浴,强闯闺阁,害鼎大奶奶自缢晚晴轩开始。而因为李熙这种有违人伦的恶劣勾当引发九十三岁的李老太太的病故。李老太太姓孙,她和曹寅的母亲,孙老太太都是康熙小时候的奶妈,在家族中可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为了给她办一场风光体面的丧葬仪式,李熙迫不得已请来了曹家的震二奶奶来主持老太太的丧礼。

曹寅取了李熙的胞妹,曹老太太,曹老太太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给了铁帽子王代善的孙子,成了平郡王妃。她的的儿子叫曹顒在曹寅去世的同年也不幸病逝,曹顒的妻子是位姓马的太太,给她生了一个遗腹子,小名叫芹官,就是曹雪芹,在曹顒死后,康熙为了让曹家继续享受尊荣,让李老太太在曹家的旁支选了一个后生,过继为儿子,就是曹頫,他生了个儿子叫曹震,他娶了曹寅妻子马太太的侄女马凤英,也就是震二奶奶。

这个震二奶奶就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原型,为人爽利,会办事,巾帼不让须眉,但是心眼不正,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害人不浅。

话说这个震二奶奶跟着曹老太太到李家来送她的母亲,协助料理丧礼,十分妥当。因为年关将至赶着回家料理年节事项,必须赶回江宁,又因为道路不太平,水路因湖面结冰被迫走旱路,这一路上,她为了甩掉被震二爷看上的丫鬟秀春,处处设计,撮合秀春与李家的三表叔李绅的好事。本来是一桩好姻缘,却因为秀春怀了震二爷的孩子,被迫堕胎,不幸差点命丧黄泉,虽然同时丫鬟的锦儿处处维护,想着给她和李绅拉线,但最终还是没有成功,秀春最后落得个出家为尼的下场。

底层的人,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只能被选择,只能祈求老天能够给他们一点点好运,但是事实上,上天往往喜欢捉弄人,你不像的时候给了念想,当你想要的时候她立刻收了回去,好让刚起来的一点点的希望立刻像复燃的点点星火,瞬间被冷水浇灭。

客栈小寡妇在最后釜底抽薪,一晚上的功夫就让绣春、锦儿辛辛苦苦忙活一个冬天的心思彻底化为了泡影。因为小寡妇再怎么不如绣春年轻漂亮,但是她又人身自由,她可以轻易地支配自己的命运。

当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时候,要改变命运其实没有那么难,难的事,身不由己。

《秣陵春》读后感(三):小说家的差距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Blue Night(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872115/

离开上一次在豆瓣写书评,已经三年多过去了。这三年的阅读量肯定是大不如前,而写评论的时间更加稀少。

今年以来,先是买了英文版红楼梦,然后重读一遍前80回《红楼梦》,最近又把高阳的整套红楼系列重新读了一遍。我家里的版本是三联版的,大约购于03年左右的淮海路三联书店(现今门面一缩再缩,只怕终有一日关张)。再早之前,大约在80年代末曾经读过秣陵春和茂陵秋两部,应该是海峡文艺出版社在85年出的那一版,但当时印象很浅,只记得秣陵春的一个开头是影射秦可卿的。很多年后才知道秣陵是南京的古称。

以前读这套书的最大遗憾,莫过于对高阳终十一卷之厚,都没有开始写到曹雪芹动笔写《红楼梦》。总觉得《大野龙蛇》并不应该是真正的全书结尾,而只是一个间隔符。然而高阳应该是没有耐心,或者迫于生活压力,去写些可以快快交卷赚稿费的中短篇,而最终搁下了这部书。

这次重读,对于作者的不满更甚。高阳对于自己研究清史是相当自负的。他写过一套三部的《清朝的皇帝》,里面是他对整个清史研究心得的归纳总结。而写到所有以清朝为背景的小说,都时不时要穿插自己的考证和收集来的轶闻。《慈禧全传》是个典型,当然由于慈禧本身经历清朝后期的三代帝皇,多写点各朝人物和史事,虽有旁生枝节的纠缠感,但也能说这是服务全书需要,是个过得去的理由。

而曹雪芹写红楼梦,虽然也是跨康乾雍三世的背景(康熙在位时,按高阳的考证,曹雪芹只是个几岁稚童,并无印象,但为了描写曹李两家-荣宁两府的故事,也不算牵强),但毕竟曹雪芹才应该是主线人物。而高阳为了卖弄自己的清史心得,把大量的笔墨耗在周边人物(尤其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的人物)上,而曹雪芹倒成了重点配角。

《红楼梦断》四部,还是比较用心去写的。《秣陵春》《茂陵秋》,一春一秋,写的是苏州织造李熙家的败落。高阳把李家对应为宁国府,花了不少心思去把红楼梦中的一部分人物影射关系交待到位。《五陵游》是曹雪芹十岁左右初通人事,尚不知外界环境已经悄然生变,犹自在祖母庇护下游嬉的童年最后的快乐光阴。《延陵剑》是曹家败落、抄家获罪的整个过程。这次重读,感觉就是两个字:活该。震二奶奶虽以一死来谢曹家,但她依然是曹家败落的根源所在(弄权、私利为大,导致家里亏空公款数额巨大)。马夫人最后认为,马家的女儿没有对不住曹家,是无论如何站不住脚的。

按理说这四部作为全书开局,有张有驰,虽有枝蔓,但主线清楚,人物生动,如能延续这个风格,此部书可以是高阳作品的顶尖。

很可惜,《曹雪芹别传》几乎是不知所云。从曹家归旗、回到北京开始写起,曹雪芹不怎么出场,写的尽是雍正初年的一些史事。认真论起来,这两部的主角是绣春,而不是曹雪芹。大家围绕着绣春转,出家、回家、嫁人、算命等等。而写绣春花这么多笔墨,说穿了,是高阳借此引出他对漕帮历史的考证,以及雍正年间漕帮的一些人事变迁。看第一二遍不觉得,看到这遍,时不时要在心里骂一句:卖弄。

为了卖弄自己的才学和研究心得,而不惜扭曲小说的发展和人物的行事说话,在全书的后面几部几乎愈演愈烈。《三春争及初春景》,卖弄了不少篇幅在雍正驾崩和乾隆借位的史事上,以及高阳对乾隆初年皇位争夺战的考证。《大野龙蛇》则是插入大量篇幅写西川军事(借口是平郡王受此牵连而过早去世)、乾隆宫内诸事(简直可以把他自己的《乾隆韵事》改头换面抄过来了)。最过分的,莫过于《大野龙蛇》最后一部,曹家已经发生重大变故(和亲王府大火导致曹頫被问罪)的情势下,曹雪芹和秋月还闲闲地细究曹寅做的诗,简直是毫无心肝。就为了彰显自己研究的一点心得,不惜把书中重要人物写出毫无心肝之感,这作者实在是过头了。从这一点来说,高阳不能算是一流小说家,因为他并没有把小说以及小说的读者放在重要的地位上,而是以小说来消遣自己的历史研究。

===============

金庸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里大概写到过,作者应该任由人物按照自己的性情去发展他的命运,而不是以作者的个人好恶来左右情节。以此对照高阳,高下立见。

=================

高阳的书读多了以后,我个人认为,高阳在性情上应该是接近于古龙一类的人物,自认为性情中人,喜欢潇洒不羁,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朝无酒就凭一己才学去觅酒。对生活没有规划布局(也不屑有),对自己也没有任何自律之类的警示。从这点来说,金庸跟他们,不是一个层次的。当然,也不能断言谁就一定超越谁。只不过,在社会的轨道内,必定是金庸这样的人,获得的地位和认可更高一些。

这也是高阳和古龙一类的人物,作品良莠不齐,甚至不乏烂尾之作的根由。

================

高阳说曹雪芹是名士(有才情而不愿走正途,不拘小节、不愿伺候人),他应该也愿意以名士自诩。

其实这部书,如果只有前四册的《红楼梦断》,虽有不过瘾之感,但反而水准更高,算是对宁荣两府早期往事的另一角度记叙。

=================

03年买了全套之后,读过大概不下十遍了。离开上一次读,大概至少三四年了。这次在重读《曹雪芹别传》的时候,发现里面居然夹了一张美珍香肉脯的包装纸,油腻腻的,印透了几页书。顿时有种物是人非之感,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