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艺术的起源》读后感100字

《艺术的起源》读后感100字

《艺术的起源》是一本由(德)格罗塞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4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艺术的起源》读后感(一):艺术起源的价值

艺术的起源,这本书描写的非常详细,主要是以原始狩猎民族~澳洲土著人为例来说,在刚开始写了艺术科学的目的、方法、原始民族、艺术来总的讲述了在艺术科学这一巨大的部分中,得从刚开始的艺术,即原始艺术开始研究,在对于何从下手怎样研究原始艺术,提到了“生产方式”,是除了受地理气候之外很少受其他因素影响,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原始民族,所形成的原始艺术,从静〈装饰(人体装饰、装潢、造型艺术)〉动(舞蹈)以及诗歌、音乐的方面来展开研究,以一个很中立客观的态度去讲述或者求证原始艺术的起源,并与现代文明的艺术作比较,且提出了在当下意义上的问题。我在读完这本书的时候,感觉原始生活阶段的艺术在现在看来他们虽然创作的时候可能意识不到创造出来的审美艺术价值,但是在与现代文明社会相比较,其贡献的价值不会比现在弱,但是由于时间过去太久,想要深入研究变得很难,在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就更要重视其价值意义

《艺术的起源》读后感(二):艺术的起源

文科生做科研,真是要命啊,通篇的史料和证据,但是推理当中经常会看到"很容易得到这样的结论",或者"没有人会认为",或者"连XXX也不能否认"之类的语句,可以看到推理带有比较强的诱导倾向。

另外,我最初读这本书是为了看看作者对于艺术的本质是不是和我有类似的认识,结果列了一堆资料,就是不提本质的东西,一直到最后我也没看到一个明确的结论。

不过我看的没有插图,有插图的话,应该好看不少,并且这书并经也是花了心思写的,还是值得一看得。

当然,这本书本身价值还是相当高的,后来我在网上随便搜了一下,其中的一些观点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不过我也不记得了。。。。

我不太满意主要还是因为没有看到我想看的东西吧。书中主要对装饰,舞蹈,建筑,诗歌,音乐分类进行了分析,我的理解是,主要的一个结论就是,艺术形式最初是来自生活实用的,但是原始人很早就产生了审美能力。这结论挺重要的,但是我想知道的是后面要讨论的东西,可是书就结束了。。。所以我感到有点不爽。

《艺术的起源》读后感(三):读书笔记丨第二章中对泰纳(丹纳)的一段评析

然而,最错误的,是泰纳忽略了艺术不仅被动地,而且时常自动地对抗公众好尚的这个事实。艺术家在某一程度固然也受着公众的指导,但公众从艺术家那里所得的教导却更多。他们间的关系,和泰纳在艺术哲学里所说的恰正背道而驰。难道贝多芬(Beethoven)的交响曲是同温和善良的维也纳人的音乐知识相适合的吗?难道歌德(Goethe)著的《浮士德》(Faust)是立意要在那时候最流行的美艺俱乐部的茶叙里充当谈资的吗?难道柏克林的绘画是跟当时德国所流行的好尚相符合的吗?差不多每一种伟大艺术的创作,都不是要投合而是要反抗流行的好尚。差不多每一个伟大的艺术家,都不被公众所推选而反被他们所摈弃;他的终能在生存竞争中保留生命,并不是由于公众的疏忽。伟大的艺术品往往是受神恩保护的女王而不是受公众恩待的奴隶。那些真正被当时的好尚所选中、所拥护的艺术品,大约是不能鼓励泰纳去著艺术哲学的。但是世界上老有一种献媚公众的艺术,而且这种艺术也从来没有象在这产生小歌剧、滑稽剧和神奇小说的所谓民主时代中这样畅销而且胜利的从戏院传到杂耍的游戏场中去——就是流行好尚对艺术的促进了。

其实,泰纳如果立意要跟某一形式的达尔文主义开个玩笑,则再没有比把自然淘汰来应用在艺术演进上,更残酷的了。然而我们也得注意,一个民族的艺术往往依靠着该民族的文化,而某一形式的文化也可以妨碍了某一形式的艺术而促进了别的艺术。只是,第一,这种影响并不从流行好尚出发;第二,这种情形也不足以证明艺术的进展全是受着自然淘汰的支配。泰纳的结论的理由根据,都是不可靠的。他的“法规”的价值如何,也不待证而自明。泰纳的“艺术哲学”就是那常常以最平凡的思想,蒙着科学的外套,把他作为心理或社会科学的法则,很大胆的想把精神科学的整个领域渐次占领去的所谓精密研究的典型的产物。年轻的艺术科学,对于这一类的计谋,实在有不能不坚强地防护自己的充分理由。

上下文我并没有读明白,聊且一记。

《艺术的起源》读后感(四):艺术的起源

格罗塞这本书的好处在于,引用了许多材料;欠缺的地方在于,推论不行。

**************(话说,2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智智人开始出现,但其实并没那么智,只是比其他人类更智。所以我们一般并不承认这些人是现代人类,而称他们是“生理上的现代人”,也就是说长得像而已。其他的人类也并非低等动物,已经开始出现“艺术”,比如,在43万年前至54万年的直立人那里,已经出现了被etched贝壳。但古代人遗迹显示,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智智人的智能才开始大爆发。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1万年前到5万年,智智人突然开了窍,开始制作工具,弄饰品,画画。因此,一般把这个时候的人称作“行为上的现代人”。一般对此的解释是,这个时期智智人语言大发展,推动了其他智能,开始对得起智智人的称号。

我得先去读读农业文明,再回来写。还是先做个笔记。)**************

当年研究所先,格罗塞的研究有些疏漏之处。

其一,他认为狩猎采集族群过得很苦,所以没有审美活动。据现在所知,狩猎采集族群大部分过得很不错,一天只上半天班,很是悠闲。至少,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狩猎采集族群已经很悠闲了,所以他们开始打扮自己,开始从事业余艺术活动。(××需要研究:原始人的谈恋爱问题××)

其二,农业文明的艺术发展,一方面由于人口增大社会复杂导致人的智能发展,因此权势阶层开始有机会发展艺术才能,有时间进行艺术活动,所以艺术活动应该有所加强;但是由于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被困在土地上,生活悲惨,因此艺术发展是很有限的。艺术发展的条件是,有大量的人口有闲暇接触和欣赏艺术活动;有大量人口有机会接受教育;给艺术从业者以发展的机会。

其三,关于人体装饰,并非如作者所说,土著人给自己身体彩绘,或做出装扮是为了美观。美观的功能是逐渐增强的,但一直到现在,美都没能成功与功能性剥离。明星引流衣服潮流,就是中层人对贵族衣饰模仿的现代翻版。现在人们跟原始人一样,依然喜欢穿亮光闪闪的饰品装饰的衣服一样,是因为亮闪闪这个特点一直在刺激人们的神经。再者,土著酋长,装扮得最为华丽,不是审美而是象征。显然,还是如达尔文(了不起啊)所说,女性装扮自己,涂脂抹粉,是为了性吸引。男人却不打扮,男人的吸引力在于法拉利。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人中,依然保留了对刺青的喜爱,跟古代人的刺青和scarification一个德性,可见是基因里的偏爱,用以标记勇气。有些部落用于成人礼,也用于女性身上,开始出现文化意义,意味着文化介入本能。

群体生活,像蚂蚁,蜜蜂,构成一种structure,但是这种低等生物没有智能,因此是个死结构。但是对于群鸡、群鸟,则有强弱的差别,因此有peck order。对于猴群,情形更复杂了,出现了更为复杂的猴际关系,和具有流动性的等级地位,参见纪录片《猴子王国》。而对于人类来说,首先结构更复杂,实体结构分为两层,一层是个体私人结构,即个体人际关系和活动。一层是立于个体私人结构之上的公共结构,即社会政治结构。此结构用于对个体的活动进行限制。政治结构是一种自然产物,不是个体意志,是群体生活的必然结果。

在禁止领域之外,个体的自发活动在人群中会引发或大或小的波动,或大或小团体的自发行为,也会引发或大或小的波动。这种波动,构成显著的经济或文化现象。个体或团体行为,是出于个人的本能、才能或智商。仅就文化而言,显然一般出自才能。个体出于才能所作出的出色行为,会受无论是出于对才能的赞叹,还是受到作品本身的震撼,都会引发模仿和传播。有的偏向个体才能,比如杂技大师。有的偏向作品,比如轮子的发明。但最突出的,是借人的智商激起感情或本能的精神产品,比如巫术,再后来是宗教。

其四,格罗塞谈到,古代的花纹或图形,并非原始人抽象思维的表现,而只是对大自然中图形的模仿,比如蛇皮上的花纹。并且说,从动物图案到植物图案,对应社会从狩猎转向农业。至于这些图案的作用,最初审美成分应该不强,实用多。比如用于magic,即控制自然或达成某种效果。也有其他social的作用,也有标记自己物品的作用。最后,才有人有兴趣这么画一画,但必然是有benefits导致这种行为的成长。

其五,关于舞蹈,格罗塞说是出于在舞蹈当中体会到审美。我以为,很可能最初是出于仪式的原因,人们在仪式的舞蹈中体会到快感,无论是来自跟集体融为一体的快感,还是参与这种怪异行为的神秘感,还是做这些动作本身的play感,都使得舞蹈脱离仪式单独保留下来。正如神话也是从仪式中保留下来那样。而且我以为正如The Golden Bough中所提到的,戏剧最初可能是全民仪式,有些仪式还分角色扮演,还有台词,还有舞蹈,引出了后来纯艺术形式的戏剧。所以戏剧、舞蹈、音乐和诗歌、神话,都是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诗歌是节奏感音乐感的引发的。音乐跟语言有关系。

其六,诗歌,最初通过重复、反复、音韵、短句,来形成朗朗上口的节奏感。这应该是诗歌给人愉悦的形式。格罗塞提到,土著人的诗经常为了节拍和节奏,打乱字词的顺序和位置。这和中国古诗中的现象一样,为了平仄对和韵和节奏感,而对字的位置进行颠倒调整。这是最早的rap。甚至有些就是没有意义的发音,进行反复的重复吟哦,这是原始人的神曲。

其七,土著人的故事很不成熟,没有build人物的性格,有时候是一通瞎讲,不怕跑题。或者人物只分好人坏人。或者角色有固定的性格分配,比如女人就是自私,独身老人就是古怪滑稽,寡妇可怜好心。提到爱斯基摩人的“该沙苏克”传说中,主角残忍地复仇。(说明传说有恐吓的道德作用。)

此外,还谈到土著人讲传说,比现代说书人要投入,因为加入了各种表演,表情,还有动物叫,种种。爱斯基摩人人人做自己的诗歌。同时土著人也非常崇拜那些非常有才华的死了或活着的诗人(才艺)。

《艺术的起源》读后感(五):无用之用

1. 绘画

【世人时常拿原始民族的图画和儿童的绘画相比拟,实在是很奇怪、很不正确的;因为在极幼稚儿童的胡乱涂鸦中,绝没有一点像在狩猎民族绘画中所显然具有的敏锐观察能力】

【凡是在北极人生活中所见到的动物,他们都能敏锐地理解且能精确地描刻出来,简直可以作为动物学家的研究材料。澳洲人的眼力异常发达,他们的生存实际上全靠他们自己的眼力的敏锐。】

【澳洲的猎人能整天地穿越丛林和草原追袋鼠脚迹,他们又能毫无错误地找到在桉树皮上?鼠爬过的爪痕,这些在一个欧洲人都不易看出;而且他们一看立刻就知道是新的痕迹或是旧的痕迹,那动物是向地上爬或向地下爬的情形。澳洲人在感觉印象上的记忆力确实令人惊异。斯丢阿特说:他以前被土人们看见过一二小时,但在十四年后这些土人还认识他,其他旅行者也曾谈到过与这类似的经验。” 】

【夫利什称赞这些布须曼人说:“他们靠着感觉的敏锐,战胜了所有的南非洲人。最使人惊异的是布须曼人追寻脚迹的功夫。他们能够很迅速地在植物丛生的地面追寻脚迹,他们看来好像不十分注意的样子,但在忽然转变或有些异常的事件发生时,他们就会用一种姿势表示出对于最细微事物的敏锐观察的能力。”】

【没有一个北极探险家不称赞北极人观察能力的敏锐和活泼。“他们对于他们的荒凉的家乡知道得很周详。天气上的每一变化,如风吹冰冻都非常注意,这种变化对于过境鸟类飞翔的影响,他们可以用他们观察本地动物的习惯的同样敏锐的感觉,预知一切。”】

【一幅图画在本意上是不会变成一篇文字的,除非那幅图画已失去原来的目标,而仅在于说明某种意义。绘画的本来目的是印象;而文字的本来目的却在说明。】

【原始人的造型工作是既没有宗教意义、更没有其他的外在目的。这些图画是由于纯粹的乐趣而产生的】

2. 舞蹈

【目的和效果是并不一致的。多数原始舞蹈的目的是纯粹审美的,而其效果却大大地出于审美以外。没有其他一种原始艺术像舞蹈那样有高度的实际的和文化的意义。从我们高级文化程度来观察,我们首先应当探讨由跳舞所发生的两性关系的意义。一个精干而勇健的舞蹈者定然可以给女性的观众一个深刻印象;一个精干而勇健的舞蹈者也必是精干和勇猛的猎者和战士,在这一点上跳舞实有助于性的选择和人种的改良。】

3. 音乐

【鼓到如今还是大部分狩猎民族的唯一乐器。埃斯基摩人明科彼人以及大部分的澳洲部落,都是除了鼓,就不知道还有别的任何乐器。在文化最低阶段里,声乐的势力是超过了器乐的。两者都是单纯地——换句话说,就是以一部的旋律——动进。复调音乐(polyphony)和交响乐(symphony)是他们所不知道的】

【达尔文随后还把激发我们的温和、恋爱、胜利的欢喜和战争的兴会等等音乐特殊力量指示出来,说“一个纯粹的乐音,能够集中感情的力量,胜过几页的文章。”他又引用斯宾塞的话说:“音乐唤起了我们不曾梦想过它的存在和不曾明白过它的意义的那些潜伏着的情绪。”】

【音乐的最高超最纯粹的形式——比方贝多芬(Beethoven)的器乐——是离实际生活挺远的;它没有实际或伦理的意义,也没有别的什么社会的意义,只有一种既不能增也不能减的审美的、音乐的意义。】

【诗歌主宰着整个现象世界;反之,音乐自家可以说:“我的国度不在这个世界上。”】

4. 民族性格与艺术表现

【从人类学的观点看来,澳洲人和埃斯基摩人是两种绝不相同的民族;然而他们一边的装潢往往是极其类似那一边的,倘若我们不能在装饰物的形式和材料上找出一点线索,我们有时候竟难决定某一特殊图样的渊源。谁如果将澳洲人和布须曼人的岩画作过比较,又将澳洲人和布须曼人两种民族的本身作过比较,就很难说一个民族的艺术首要的是他们种族性的表现】

【这种宽泛的一致性直接证明了,种族的特性在艺术发展中没有断然的意义】

【在原始的狩猎民族中,气候通过生产支配艺术。而高级民族因为具有比较丰富的文化工具,使他们的生产事业比较少受气候的影响。】

【没有一种民族没有艺术。我们已经知道,就是最粗野的和最穷困的部落也把他们的许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艺术上——就是被文明国民站在实用和科学的高台上,贱视为无谓把戏的那种艺术。用这样大的精力来对付这种在社会组织的维系和发展上漫不重要的事业,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可以说是完全莫名其妙的。如果人们用于美的创造和享受的精力真是无益于生活的着实和要紧的任务,如果艺术实在不过是无谓的游戏,那么,必然淘汰必定早已灭绝了那些浪费精力于无益之事的民族,而加惠于那些有实际才能的民族;同时艺术恐怕也不能发达到现在那样地高深丰富了罢。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承认,原始艺术除了它直接的审美意义外,对于狩猎民族也有一种实际的重要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