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脱“瘾”而出读后感精选

脱“瘾”而出读后感精选

《脱“瘾”而出》是一本由高秋凤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23-11-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脱“瘾”而出》读后感(一):机不离手的时代如何应对手机成瘾

我们大人一天都离不开手机了,手机都成了人类的器官了。怎么办?这本书有高招应对手机迷恋的问题就好了,从预防到治理,从孩子到家长系统性帮助我们,作者10多年从事这一领域的科研与实践,一定会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吧。在我看来,手机不再是接打电话的工具了,俨然成为链接世界互联互通的交际工具与获得信息的工具,用好手机才是王道,我们而不能成为手机的奴隶!

《脱“瘾”而出》读后感(二):希望大家多多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任何问题出现是在期待被妥善的解决安慰和爱。青少年处在思想高度发展阶段,更需要被家长老师和社会人士重视关爱正确引导。爱能解决世间百分之九十九的各种问题,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人生是一场修行之旅,自己跌跌撞撞地成长过来,也要关注周围的亲人朋友以及陌生人。起善念,想好事,说好话,做好人。

《脱“瘾”而出》读后感(三):当认识地图映照心灵

《脱“瘾”而出:如何让孩子放下手机》一书作者高秋凤以青少年手机防沉迷研究者的角度指出,“身心语言程序理论认为,人的困扰来自内心贫乏的认知地图,只要足够丰富人内心的认识地图,就能帮助人解决困扰,过上更成功、快乐的生活。”(第九章《身心语言程序: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p205.)

亚当·奥尔特博士说过:“一开始就做预防上瘾的事,远比纠结现有不良行为模式要容易得多。”只有满足青少年的三大基本心理需求,让它们获得胜任感、归属感及自主感的良好体验,学会调节情绪,才能从根部解决令家长头痛的手机上瘾问题。 不仅仅是手机问题,广而言之对于教育的现象也是如此,易中天教授曾说过:“中国教育的目标是望子成龙,方法是死记硬背,手段是不断施压。至于孩子是否善良、是否健康、是否快乐,没人去想。” 实际上在每个孩子在出生前,父母唯一的期许大概都是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然而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却是忘了初心,把自己的想法强大给孩子,在孩子身上附加越来越多的期望。这样就会导致期望与现实的差值扩大化,引发诸多的成长性冲突,矛盾重生。 事实上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最美好的东西,不是分数,拥有快乐的能力,而是爱、智慧和幸福。这也是每一个父母的必修课程。正如《圣诞男孩》里说:“家不是一个地方,而是一种感觉。”而不仅仅是脱“瘾”而出,心中住进爱的人才是最好的预防。 我们都深知,当认识地图映照心灵时,“从知道到做到从而真正达成改变,需要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原因是我们固有的模式神经元回路异常固化,而新的行为模式需要在大脑中重新建构新的神经回路。……可以深刻地体悟到所有的理论层面的陈述性知识(游泳的原理)要转化成程序性知识(真正会游泳)是需要一个反复在现实中实践的过程,这一个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因此,在我们告诉孩子该怎么做与孩子实际上是否做到之间形成一个合理的期待,我们能够逐渐做到等待和恰当的提醒及陪伴。”(《后记 从知道到做到:贵在践行》,p278-279.) 当认识地图映照心灵时,面对AI时代来看手机的工具论,既是困境,也是基本功课,或许每一个身临其境的人都有梦想,借用金锡允《我的解放日记》里的一句话:“我不知道自己被困在哪里,但我很想挣脱。我希望我的人生可以真的幸福快乐起来。”

脱“瘾”而出

评价人数不足

高秋凤 / 2023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