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博尔赫斯文集》读后感100字

《博尔赫斯文集》读后感100字

《博尔赫斯文集》是一本由[阿根廷] 博尔赫斯著作,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3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尔赫斯文集》读后感(一):迷宫

当时帮别人写了篇文章,当作感谢那个朋友送了我一套博尔赫斯全集,包括小说、散文和评论一共三本,博尔赫斯不用多说了,当时对他崇拜的五体投地,不论是小径分叉的花园还是两个国王和两个迷宫、环形废墟,每个都是经典。记得博尔赫斯在那首诗里写道:

是上帝移动棋手

后者移动棋子

在上帝身后

又是什么上帝设下了这尘土、时间,睡梦与痛苦的布局?

博尔赫斯设下了迷宫,操纵着我们。在他的棋局里,永远都是解不完的谜和梦。

《博尔赫斯文集》读后感(二):博尔赫斯文集

博尔赫斯是所谓的为作家写作的作家。我看他的小说确实比较难以理解,哪怕是相比《尤利西斯》也不逊色。所以要评价他的作品真是不可能的。

我看他的作品也仅只能算是浏览一遍罢了。而我有两个观后感。

其一就是他的小说与散文委实难以分辨,怎么说都算得上。如果说这算是大家公认的话。那第二就是看他的作品时我有如在看玄幻作品,当然这里的玄幻不是指西方玄幻,而是文中总是充满着一种魔力,或者说神奇的魅力,让人如入迷雾当中,也就是这才让人难以理解罢。

《博尔赫斯文集》读后感(三):博尔赫斯文集

都说诺贝尔文学奖没有发给几个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耻辱,这里有列夫•托尔斯泰、鲁迅以及作者博尔赫斯,而且作者未得奖的原因怕也鲁迅类似,就是没有长篇小说。本书是他的文集,包括小说、诗歌、文论自述等。 他的人生有些传奇,非常有斯宾诺塞的感觉,成年后一直在图书馆工作,而由于反对庇隆的独裁,还被赶出去当上市场管理鸡兔检查员,这真是个荒诞的真实故事。而他的同事竟然不学无术到可笑,作者自述说有一位同事在百科全书上看到他的名字,还以为是另一个人来告诉他。这也许就是文人的命运吧。 其小说异常短小,甚至也许都算不上小说,更适合称为片断,并且他的题材和主题,都离不开作者的“魔鬼”和世界:时间和空间、生命与死亡、天堂和地狱等等。它们构成了博氏迷宫的“神秘通道”,所以其作品相当晦暗难懂,感觉不是给普通读者的作品,而是给象牙塔中人所创作的。

《博尔赫斯文集》读后感(四):博尔赫斯小识

博尔赫斯的写法似乎含有一种梦境的创造,而这并不止是因为梦境主题在他的小说诗歌中的反复出现。我觉得这也许是因为他觉得他笔下的那些梦,曾经就是他的现实,通过对它的阐释,可以获得数倍于原来的报偿。对于他而言,一件事情即另一件事情;对于他而言,我想说,A即B。对于他而言,一副躯体,一只老虎,可以成为——不,应该说曾经就是——一块石头,一条河流,一只鸟,一棵树,一个响声,一颗星星。这是因为,比如说,一滴黄昏落下的雨,其侧影就像一条河流?或者,瘦落的街道、绝望的落日、荒郊的月亮就像一块石头?或者,一个人的悲哀,就像一棵树或一只鸟?或者,当我们祖辈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从理论上说便无处不在,就像一个响声?多年前的一个傍晚看到的一朵黄玫瑰的记忆,或明或暗,或远或近,就像一颗星星?很难说。这可以作为一个出色的比喻,可那追求的甚至不是一个隐喻。他的文学态度是游戏性质的(虽然博尔赫斯最为中国某些作家诟病的就是他的“游戏说”),他的追求就是蜕变。即相同的内容获得不同的形式。这里的关键在于,内容依然如故。

《博尔赫斯文集》读后感(五):柯尔律治之花 小感

安魂场

一片枯脆皱缩、染满尘埃的老叶,带着寒心的叹息默默坠落,而这城市的浮华仍一刻不停地继续。行人如蜻蜓点水般往来于街巷,我的心也不由得在这浑浊的空气里飘浮。在哪里,才能安放我的灵魂?

曾记得这样一幅景:在一个新雨后的黄昏,金灿灿的光芒普照大地。我有幸恰巧站在半阴半晴的云界下,欣赏着阳光是怎样一点点温柔地抚摩眼前这个年长的梧桐。那梧桐绿叶成荫,历经沧桑,却有着童贞的表情。她似是沐浴在渴望已久的阳光下,高兴得不得了——微微地扬起头,轻轻地闭上眼,嘴角一缕微扬,似乎正虔诚地接受太阳神的洗礼。此时,我仿佛是听到一个来自天堂的耳语,悄悄对我说,“天意怜芳草,人间重晚晴。”难分清是真是幻,但就在这一瞬我确信,那位晚唐的诗人,向我绘出的,定是同一幅景状。也正因这诗与意的融合,使我顿生出一分感激之情。

诗与自然便有这样的魅力,不仅传递出一种景意,而且传递下一分心怀。

前一年的暑假,我曾游赏过长白山的天池。游客摩肩接踵,可我却一度艰于视听,那是仰目所致。在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尽是远山乱,艳阳明。我似乎能感知到山的脉搏山的呼吸和山的低吟浅唱。不知是否是用心的,缘故,我竟觉得与山临得那样近,那样无法形容的亲密无间。于是眼眶中不由得滚动出晶莹的泪花,那是不可名状的喜悦之泪。即便葬于此,也将是此生最大的福乐。那一刻,是极其矛盾的,仿佛只有个人的死亡才能与这盛大的景致相提并论——几乎要遗忘了自己,却又前所未有地明白存在的意义。“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也许是因为李白诗文的诱惑,使我顿生出这心潮澎湃的爱。

情未央时,借“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以言表;独离伤时,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残月”以慰藉。这穿越时空的文字,宛若是空气般洁净的玉,它悬于我们冷然的心,不动一丝声色而又凝聚千古幽思;它泯化一切尘世间的忧喜,使灵魂得到归依似的重生。

如今,我仿佛觉得,这无限的生命只被记载于同一本书,每个人都可以是它的作者。有时作为读者的你,会惊讶地发现,前人诗文间的秘语,竟也能与你的灵魂地地道道地暗合。这便是一种永恒的传递。

于是乎,我将灵魂安放于此,并在这里创造生命的无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