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个导演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一个导演的故事》读后感摘抄

《一个导演的故事》是一本由安东尼奥尼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无盘)图书,本书定价:14.80,页数:1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导演的故事》读后感(一):为报社写的2007读书推荐(2/3):一个导演的故事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一个导演的故事》

这本很薄的书可以很快读完,也可以很慢地读完,就算反复读也可以读出新的东西,就象每次看《放大》都不会觉得闷。在书里安东尼奥尼分享了他的思考方式和内容,典型的模式往往是:以图像的方式引出叙述,在发展的过程中,以哲理性思考进行挖掘。不过在最近一次阅读中我发现,除了那些极有偷师价值的长篇思考文章,更给人启发的是那些有头无尾的极短思绪。

《一个导演的故事》读后感(二):这是非常个人地记录电影“叙事核心”的灵感集

这是电影导演安东尼奥尼的一本笔记,上面记录了一些他认为有价值、有启发性的“叙事核心”,有的是脑海里突然出现的影像,有的是生活中得出的感悟,有的是工作、生活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事实上,真是惭愧,我并没有看过安东尼奥尼的电影,从随笔看来似乎这是一个十分感性的导演,想要将自己的大大小小想法通过电影传达出来。安东尼奥尼思维跳跃、观察细微、习惯了处处思考,因此捕捉了很多灵感。本书记录着安东尼奥尼的各种想法,稍微有点意识流,时代也在跳跃,一个故事本来正在这个人身上发生,进行到一半变成了另一个人,这是建立联系、构建剧情、捕捉灵感的有效方式之一。

而捕捉了这么多灵感,其中可讲的故事太多了,哪一些可以拍,怎么拍,则需要细细斟酌,在这样的笔记中,逻辑、情节、叙事性所剩无几,若都按着这跳跃的思维去做,则如此拍出来的电影都将成为带有强烈超现实主义味道的独立电影。然而同一个故事、道理,表达的方式却有很多。

《一个导演的故事》读后感(三):星体

真正知道米开朗琪罗·安东尼奥尼是在一列从广州开往厦门的火车上。那是一次旅行,我带了一本书,安东尼奥尼的《一个导演的故事》。在不到24小时的路程当中,我把这本并不厚的书又看了一遍。火车的声音并不是想象中的响亮,整齐,而是和城市里的公共汽车一样,不故意去听你就会忽略掉。

“无动于衷的大自然”。我看着长长的车厢,一个接一个的车窗,就像一幅幅静物画,不断变换而又毫无变化。那些句子在这些景物画里来回震荡,我仿佛跌入了黯淡的水流中,一次次被冲走。旅行中的天空,不知道是否都那么硕大无朋。回忆起这些时,我有时候会怀疑,到底那是一次真实的虚拟,还是伪造的记忆。回忆和小说(我也不知道是否应该称之为小说)混合在一起,那些破败的挂着危险警示的依然住人的院子,旅馆十七楼的阳台外裸露的海湾,我确实在阳台上睡过一个午觉吗?

我会有意无意地想起,并且企图接近他的文字,每当我在空白处填写一些句子时。好几年了,我仍然沉浸在那有些冷淡的语调当中,不愿意脱离。景物是寻常可见的,并不美,也不丑陋,它们就是这样子,安东尼奥尼就是那样子的。感情也是寻常的,平常到人们视若无睹。但这一切都这样孤独,互不相连,它们孤零零的就像宇宙中的两个星体,肉眼看来如此接近,事实上却相隔几十、几百万光年。在这异乎寻常的孤寂当中,我却感到不知从何而来的慰籍。或许是同样的孤寂,我明白人人无可避免,一颗心反而放了下来。

《一个导演的故事》读后感(四):起点。

我们不该停止探索

在所有的探索结束之后

将会抵达我们的起点

而初次认识到有那样的地方

这是我最近最有感触的想法

我回忆这么一年的多的日子,本以为这几次交流后我变明白了透彻了

却不料到会是这样回到了起点的感觉

我依旧还是那个我

像是回到大一的时候

但是却变了

我比原来更加了解我自己

当我觉得一切都这么明了以后

一种前所未有的舒服和稳重油然而生,简单而快乐

只是这种感觉只让我持续了一个星期日的下午,陪伴着我的阳光,小花,小鸟看着都那么的幸福和饱满

接着便又是一个循环,

我以为自己全了解了

我尝试沟通,我尝试认识

却发现不一样了,也没有那么了解了

如果原来我的世界有一口井那么大,我感觉安全的时候却发现我的原来的井口变成了原来的两倍,于是,我又困惑了。

人就是不断的改变的,这是所谓的成长么?

为什么仅仅让我舒服了一个下午,我便又要沉沦。

只是想要简单的生活罢了。

人是不是一辈子都在追寻一种归属感,看着地平线的那段是那么的祥和,我总是不断的前进不断的想到达那个地方,然而,抽象的地平线的“回归”并不是真的回归,儿时更进一步走向新的混沌,新的空间,即使我们在前进时,也再闪躲我们的知觉和了解。

当我们从从前的我们中跳出,放下妨害我们的包袱,到达现在的我们,进入这个有着幽深的新抽象,新的不安定产生,旧的不安定被压抑,大师说这就是活跃着的生命。

这本书我借回来了好久,一般的书就是放着慢慢过去了,但是看这本时候,总会有些小小的惊喜,以至于我舍不得一次看完,留着慢慢的寻味,可是现在图书馆搬去新馆就得马上还了

《一个导演的故事》读后感(五):费拉拉的记忆

从费拉拉小城走出来的安东尼奥尼,带着故乡的迷雾,有一种令人费解的魅力。他所叙述的故事是散落在记忆中的残片,即无意识地对某种意象的保留。如果猜透了他记忆残片中所指向的东西,就是了解了他在电影中所要表达的自己。

在看《云上的日子》的时候,我只是对此前一无所知的安东尼奥尼进行黑暗中的揣测。对我而言,他就象出现在穿越云层的飞机舷窗里的约翰·马尔科维奇的脸。而阅读他的笔记,就象挖掘出土的物件——感情的残简、洞察力的片断,与他暴露在公众面前的作品相印证,逐步拨云见日。比如,“不曾存在的爱情故事”、“女孩,犯罪”、“这污秽的身躯”,就是《云上的日子》中第一、二、四个故事的雏形。我又隐约发现,“事物危险的经纬”是《爱神》的胚胎——两个女人在不同的时间爱上同一个男人,机缘使她们相遇。

这些残片或者说叙述核心为什么刺激着他,他需要通过一个放大的形式寻找什么,这也是他自己试图弄清楚的,通过自己选择的方式,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理出头绪。一旦电影完成,他才明白自己的意图,而一个意图的完成,又是下一个意图的开始。我此时才发现,原来安东尼奥尼同时是个诗人,这本笔记根本就是视觉的诗篇。而他本人只称自己是个写作的导演。他把收集的材料当作酝酿中的电影用,写下来也是为了解放自己。我所知道的另一个写作的导演是黑泽明,我对此行的了解程度不足以判断成为好的导演是否必须能够写出好的东西。然而安东尼奥尼凭借其写作才能已经可以毫无愧意地跻身于一流作家的行列。

我对费拉拉主题(《云上的日子》中第一个故事)的判断,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时候,是西凡诺为了终极拥有而放弃那个女孩,有点类似于《芳芳》。我并不相信这个故事真实存在,而安东尼奥尼说,只有费拉拉的居民才能了解这样一段持续了11年却不曾存在的关系——两人只是互相以抽象的忠贞酬答对方,因为这个城市全然丧失了意志力。他不曾拥有她是因为出于愚笨的自尊心、受诅咒的拘谨、单纯的缺乏意志,或者出自愚昧——他的城市特有的安静的愚昧。是城市造成了一个男人的无能,象寓言故事一样,城市被阉割了,所以男人不能够拥有自己喜欢的女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费拉拉主题不是个体的特例,而是被放大的主题。让我联想起《宰阿法拉尼区奇案》,在咒符的作用下,他们全体丧失了性机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