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助理读后感锦集

助理读后感锦集

《助理》是一本由[瑞士]罗伯特·瓦尔泽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6.00元,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助理》读后感(一):读瓦尔泽的书像在芭蕉叶下听见飘雪

这是我第一次接触瓦尔泽,却立马被他温柔的笔触吸引。就像是站在高纬度的冬日林场,苦涩的木质调香气混杂着几丝隐秘的枯朽气息,和轻灵的飘雪一起,涌入鼻腔。

他的文字太空灵,却带着坚定且温暖的底色,总让我想起曾经很爱的一款香水,叫做小偷玫瑰。

"您不用依靠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不用理会他们的特点或需求,没有人阻碍您到广阔和未知中去。那或许会很苦,但又会多么美好,多么自由。"

读这段话的时候,我愣了神,总忍不住幻想,如果瓦尔泽出现在我面前,就该是这样木质玫瑰的味道。

《助理》这个故事发生的很缓慢,三百多页也只不过叙述了应聘上位的约瑟夫,在老板托布勒家工作不到一年的时光。但在这段工作时光之外,还有属于长庚星别墅的四季风光,以及约瑟夫的心一点一点安定又被迫抽离的情绪转变。

在瓦尔泽笔下的约瑟夫,是寄人篱下的助理。他的任何举动都暴露在老板眼中,一丝一毫的放松都有可能被当天心情不好的老板训斥。除此之外,老板家庭中混乱的关系与昭然若现的“等级制度”也在刺伤他脆弱的心灵。

他是永远被剥削的底层人民,是一直在寻找此心安处的流浪者,是生活在这世界上的千千万万个我们。

他弱小却锐利,自卑又自傲,一面渴望着一份归属感,一面又用锋利的语言刺伤所有靠近他的人。

那种语言的利刃很多时候都会让我恍惚,恍惚瓦尔泽剥离了部分本属于约瑟夫的灵魂,以他自己的名义,旁观着老板家中风卷云涌的关系。所以书中时有出现一些尤为犀利的文字,像是利剑一般穿透温和的外表,直击心灵。

而读到这些文字的我,每每从那场冬日美梦中惊醒,迷茫的心又会顺势再坚定几分。

瓦尔泽是最浪漫的诗人,也是最温柔的作家。他总能寻到一个恰到好处的机会让你面对现实,却从不打消你勇往直前的勇气。

读瓦尔泽的文字像在芭蕉叶下听见飘雪。瓦尔泽用他悠远超然的目光,清冷如水的气质,诠释了一个尤为干净纯粹的故事。

可在这个故事底下暗藏的,却是"对权力、对统治的抗拒"与生活的意义。

《助理》读后感(二):即使是卑微的小人物,也有抗拒权力的勇气

走出了奴隶社会的我们,虽然有了人权,但是仍然是被动地劳动者,职场看似公平,实则却仍然存在着不合理的安排,再好的制度都不能完全改变所有的人现状。 . 最近几天因为家里有事需要请假,因为需要请四天假,请假单就反复提交了三次,理由不足,请假为提前申请。感觉到一阵心酸,我已经在公司上班八年了,就只是因为四天假,却要反复折腾,我和公司也不过是合约关系。 . 想找一本书来形容我的心情,我就找到了前段时间读的这本《助理》,真的是写出了小人物的生活。一个助理的岗位,极少的薪水,糊涂的老板,一肚子坏水的老板太太。我们的工作中虽是不怎么接触老板太太,但是糊涂的上司,和极少的薪水还都是真的。 . 一本取自作者罗伯特·瓦尔泽的亲身经历改变的小说,一本跨世纪的小说,书中的约瑟夫和很多人一样,努力着但是贫穷着,好像忙碌的一年,但是每到过年都是口袋空空。更像每一个无奈的职场人,以为有自己的想法和底线,但是却还是在只能内心反抗。 . 瓦尔泽的笔下讲述了约瑟夫的心境变化,讲述了雇主与夫人的生活和工作。很喜欢的是在这些变化的过程中有别墅的一年四季的变化作为陪衬,寒来暑往,万物更新变化,但是人那,是心底的反抗,还是直面强权。 . 也许是由于瓦尔泽的自身经历,做过学徒、演员、办公室文员、助理,他一生经历了太多的工作和职场,以至于即使是跨越百年的时间,他的文字仍然给与我们深刻的冲击和共鸣。 . 瓦尔泽不仅是在写约瑟夫,是在写他自己,更是在写每一个职场漂泊和为了生活努力的平凡的每一个你我的人生。 . 我们抗拒过,我们内心挣扎过,每次努力积攒了很多关于工作的想法和建议,但是总是被领导打断,丢过来的都是反复又无意义的工作,一个数据统计了一遍又换一种方式在统计一次。一个设计稿无数次最终使用原稿。 . 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看似公平的社会里不断的努力挣扎,自我救赎。 . 很感谢罗伯特·瓦尔泽的书,让我对于工作的生活的情绪能找到共鸣之处,一本很值得现在职场年轻人阅读的书。

《助理》读后感(三):卑微也是一间避难所

“真正的广阔与重要,一开始看上去恰恰是渺小的、不起眼的,因为它们太过分散、铺展和通透。”

罗伯特·瓦尔泽的文字,没读之前,会有诸多想象。这本《助理》,我以为仅会是百年前打工人夹缝生存的无奈和苦涩,夹杂着几分期许与时间另一端的未来遥遥呼应。没想到读下来却发现,文字的轻灵感、人、事与景的抒写,让瓦尔泽呈现给我们的,从来不是人类的某一情绪,看似自由随性的笔墨,铺展的是时间与万物、悲欢与克制,还有藏在语言之下的怯弱和骄傲。

这是我读到的瓦尔泽。他们说他是错过了时间的漫步者,他们说他是命运如雪的诗人。而我在他的文字中,仿佛听到了雪正一片一片落在还未结冰的湖面上。

约瑟夫卑怯敏感、强作骄傲,他总是用言语的聪慧通达掩饰自己生存的窘迫。他说,“虽然没有薪水,但我依然活着。”这句话就是这样如彗星一般,从时间的彼端砸向此端的我。作为打工人,这句话的心酸和莫名的支撑感,大家都太懂。

这大概是好作家蕞迷人的地方,他的文字与情感,总能超越时间而存在,在过去、此刻和未来之间穿梭自由。

一本和助理有关的小说。他努力但贫穷,他有自己的准则但在老板面前不堪一击,明明已经被碾压到尘土,却依然会反省自己——“我那样抱怨,真是不厚道”。瓦尔泽如此轻易,就让成千上万个人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读的时候我不止一次在想,让我感到难过的不是约瑟夫,而是我自己。

瓦尔泽的笔下,在写约瑟夫不曾绽放的青春,在写老板混乱的头脑和家庭,在写长庚星别墅的一年四季,也在写资源不平之下的社会失序。他把助理的悲欢杂糅在小说的每一处每一句中,看似漫不经心维持着表面的平和,却总会在某个出其不意的地方守候着读者。比如这一年的蕞后一天,约瑟夫去找早已失业的维西希,瓦尔泽这么写:不幸的时候,人通常找不到话说。

瓦尔泽太懂人类的情感。还记得那一句“在各种意义上都漫长且愉快”,戳到了多少人心底的柔软和脆弱。在约瑟夫的故事中,我又试图寻找这句话的痕迹,是喝酒的时光吗,是写日记的时光吗,还是那四季风景的转换呢。仿佛都有。

悲伤与快乐,沮丧和希望,从来转换自如,没有过度。但冬天之后,春天总会来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