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爸爸50万岁经典读后感有感

爸爸50万岁经典读后感有感

《爸爸50万岁》是一本由[英] 安娜·梅钦 / Anna Machin著作,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一):男性育儿的演化过程

从有孩子的那一刻开始,很多的妈妈都会感叹生命的神奇,会很快进入妈妈的角色当中,但是作为另一半,因为没有经历过怀孕,生子,所以男性朋友一般很长时间都难以进入父亲的角色当中,有时候孩子都学会吃饭,走路了,爸爸们还一脸懵逼的状态。

我曾经看过一个短视频,一位爸爸因为长时间出差,回来以后家里有个小孩子,他就问老婆,我们家里怎么会有个小孩的,谁家的?我当时看完心里很酸涩,这样的情况真的是太多太多了。

作为父母,很多人都会关注妈妈的心理状态,很少有人去看看当爸的一系列变化。我曾经跟我老公聊天,他告诉我在女儿出生的那一刻,他还有点蒙,自己怎么一下子就当爸了呢,还没有感觉呢。所以今天《爸爸50万岁》这本书,就详细的介绍了从人类诞生以来父亲角色的不断变化,也让我们了解到父亲的各种内心活动。

接下来我会从最初的父亲,有了小宝贝以后父亲的内心活动,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的教育方式。

首先第一个就是父亲的行为演化。从最初在人类还是爬行动物时,对于父亲这一角色不是很重要,但是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再加上生育孩子越来越多,母亲一人无法照顾孩子的情况下,会向他人进行求助,通常情况下女性会在姐妹,堂(表)姐妹甚至年纪偏大的女儿等女性亲属的协助下养育子女,这样的帮助在100万年的时间里满足了母亲们的需求,但在距今约50万年前,当人类的脑容量经历了第二次大幅提升后,女性亲属的帮助也无法填补抚育新生儿需要的精力空缺了,于是需要一个能够有大量体力的人来进行各种的活动,比如保护女性及孩子,获得猎物,能够生火,还能够教孩子各种知识,这个人就是父亲。

人类的父性不只是男性繁衍后代欲望的副产品,而是自然选择的积极结果。

其次在有了孩子以后,有的爸爸们也不一定说自己有这个当爸的感觉了。而决定我们成为父母的主要原因是一种激素,名为催产素。它不仅存在于女性,在男性身上也有,比如提高精子的活性和产量。但是它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大脑中,就好像一种催化剂,能够促进恋爱,亲子,至交好友等许多新关系的形成。

父亲不不仅仅存在于血缘关系中,更多的是在于生存,保护和教育上。

父亲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的简单,直接,孩子通常都是很喜欢。比如父亲教给我们的生存技能和生活经验,还有很多道理,例如推己及人,努力工作,想要成功就得拼尽全力而不能仅仅依靠聪明才智,以及看待问题的长远。

父亲以身作则并向孩子传递这些价值观的需求不仅关乎孩子的成功,或许还对他们的生存至关重要。父亲参与孩子的社会化过程,向孩子传递自己的世界观和理念,以帮助孩子在这个世界上取得成功。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二):《爸爸50万岁》:我陪你长大,你陪我成长

前段时间,山东一位“学渣家长”在家长会上的一番讲话,火上了热搜。 这位爸爸竟然当着众多家长的面承认自己的孩子是学渣,严重拖了班级的后腿,并当众给大家道了歉。让众多家长惊讶不已,时上竟然有这样的爸爸。 这波瓜还没吃完,这位家长话锋一转,非常自信地说:“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为国之栋梁,相信他能够有个美好的未来。” 接着,他开始细数原因: “我的儿子成绩这么差,依然能吃能睡能玩,心理足够强大。 我是一个高级心理咨询师,他的心态比我还强大,将来走上社会之路,一个人心理强大和情商高,这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最后也不忘对儿子的考试夸奖一番。 有了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儿子的将来肯定也不会差。 这一顿操作一下来,在场的家长纷纷鼓掌,叫好,赢得了满堂喝彩。 在《爸爸50万岁》一书中,作者安娜·梅钦充分肯定了爸爸在成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父亲并不是只需要提供一方屋檐和一日三餐的“次要家长”,而是对子女身心健康成长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起着母亲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父亲如何和胎儿建立起关系的纽带 我搭好了婴儿床,收拾好了儿童房,还组装了一些架子……都是我一手包办的。这样挺好,是我为家庭付出的一种方式,她忙着孕育孩子,我帮不上什么忙,但是我可以在这些方面干点儿体力活。在准爸爸蒂姆的心中,父亲就单纯是一位“筑巢”师,为了迎接孩子的出生,在挑选婴儿车、组装家具、粉刷儿童房这些方面做做功课,孩子将刚出生的孩子抱在怀里的那一刻起才成为父亲,才开始和孩子建立起感情。 实在不然,BBC耗时50年,跟踪了11000名婴儿,拍摄的一部关于父亲的记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其中检测了一个27周的胎儿在子宫中的反应,因为父亲常常跟腹中的孩子说话,结果发现胎儿对父亲声音的反应强于母亲。 对于准爸爸来说,与未出生的孩子关系还体现在心理上,幻想孩子的模样,如何成为一位尽职的父亲。对于准爸爸们而言,随着孕期的深入,他们对未出世的孩子的依恋感也与日俱增。 带孩子探索陌生的世界 奥巴马曾说过:“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好父亲。” 说出这番话他并没有食言。 女儿学游泳,他亲自当教练;孩子放假的时候,抽时间也要带孩子去游乐园,一起享受欢乐的时刻;会认真对待家庭的每一个节日,比如女儿的生日。 当小婴儿不在像刚出生时那样沉浸在睡眠和吃奶的混沌循环中后,就会出现一种非常独特且专属于父子间的互动方式玩闹。一开始可能单纯地体现在父亲做鬼脸、发出滑稽的声音逗孩子大笑,但是随着孩子的长大,就可以玩一些互动性的游戏。 父亲可以借此机会提供建议,表达观点,甚至教授他们一些技能,帮助孩子将来进入艰难而危机四伏的社交世界做准备。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父亲对孩子的影响远不止以上几点,还涉及体格、情感、个性品质等多方面。母亲是不可替代的,父亲的角色也是母亲不可替代的。 父亲是天生的,因为育儿存在父亲的本能中,迷茫的时候或许可以听从直觉;父亲也是后天的,因为父亲的角色是否成功,并不取决于血缘与基因。做父亲本无定式,只需要听从内心的声音。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三):爸爸当甩手掌柜 难道没有妈妈的责任吗

你身边的爸爸们都是怎样的情形呢?是不仅工作尽心,在家庭中也可以称作好父亲好丈夫吗?还是一个只生不养的甩手掌柜? 每当一群全职妈妈们围坐在一起,吐槽最多的就是这些失职的爸爸们。我们总是不由分说的认为,甩手掌柜居多,好爸爸太少,列举他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那些不称职的种种,然而,这也许是我们的偏见。 我曾经做全职妈妈有八年之久。在那八年里,也许是自觉没有工作要伸手要钱,就更加用力地让自己忙起来,做饭、收拾家、照顾孩子,陪孩子玩儿,没有一项是指望丈夫能够帮忙的,因为觉得他上班赚钱下班休息是天经地义,可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能心甘情愿做这些也就罢了,有时候忙起来做完了却要抱怨指责没有人能搭把手。 我从没有意识到是我把孩子的父亲这个角色给推出去了,他本来想给孩子穿衣服,但我们看他笨手笨脚就把他推出去了,我们本来可以有几个小时独处时间让他去照顾孩子,却担心他照顾不好,又把他推出去了,这样做的结果是他越来越不想插手了,孩子也变成了一个成天只面对母亲的孩子,孩子和父亲的关系也越来越疏远了。 其实有很多尽责的父亲,他们的角色不同,承担的职责也不同,在《爸爸50万岁》这本书中,提到父亲与母亲不同,父亲往往更加灵活,在和孩子游戏的过程中他们和孩子都会得到满足,而母亲和孩子在亲吻和拥抱中会得到满足。 在父亲这所学校中,孩子可以学到刚强、灵活、技能,其实并不需要父亲特别的去教孩子什么东西,只要父亲在干活地时候,孩子在他身边待着,孩子就能够感受到父亲的责任心和男子气概,这种榜样是最容易感染人的。而且,只要父亲在孩子身边,就是在发挥保护的作用。 父亲和母亲的角色缺一不可,但是不能单独分开,孩子在父母相爱的互动中感受到了安全感,父亲在关爱母亲的微小细节里也可以让孩子受益。我的童年中,即使父亲对我百依百顺,但是他对母亲却很苛刻,因此我在感情上十分疏远他。 在这本书中,作者对父亲育儿提出怎样的建议呢?原来,这条建议是给妈妈们的,书中提到了大量的案例,他们的亲身经历显示,身为父亲,做出的奉献常常得不到认可,甚至还会受到刻意的贬低,这也是与我文章开头提到的一样,我们把爸爸的角色推出去了,父亲也是有情感需求的人,他们也巴望在亲子关系中得到满足,他们也巴望在照顾妻儿中获得成就感,他们也希望在家庭中参与重大决策,他们渴望共同抚育爱情的结晶。 不要再否定爸爸们的付出了,他们不是只生不养的甩手掌柜,如果我们多给他们一点肯定,像给孩子一样,他们也可以成为撑起子女未来的尽责爸爸!

《爸爸50万岁》读后感(四):做尽职的父亲,是让子女、伴侣和自己都幸福的修行

育儿的道路上不仅需要母亲的付出,也需要父亲的全力支持,那么在育儿的过程中,父亲这一角色如何进的呢? 罗宾·邓巴的得意门生,牛津大学演化人类学家安娜·梅钦10年研究总结,从前沿科学视角入手,将崭新话题引入大众视野。 安娜·梅钦所著的这本《爸爸50万岁:男性育儿如何演化至今》总结了父职这个新兴研究领域内的重要成果,回答了很多准爸爸和新手父亲们心中的疑问。

怀孕、生子和哺乳都是身体分泌的大量美妙激素导致的情绪和生理上的双重深刻体验,而正是这些激素使女性的身体做好了成为母亲的准备,缓解了生产的疼痛和创伤,促使我们快速和新生儿建立起深刻的联系,并让我们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不断响应新生儿对食物的需求,尽职尽责地照料他们。 相比之下,父亲无法拥有这样的体验。至少从表面上看,9个月的孕期对准爸爸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他们的压力不过来自多去几趟宜家,做些组装婴儿车的基本工作之类。似乎只有在孩子出生后,男性才开始逐渐真正变成父亲,和孩子建立起亲子关系。 父亲与孩子建立的深厚感情对孩子的生存和日后的成就都至关重要。从长远看,与孩子培养感情无疑是个有益的过程,但这在短期内却可能是新手父亲最大的压力和焦虑来源。 所有第一次做父亲的人都会认同的一点是,只有等孩子稍微独立一点,他们完全参与育儿活动的愿望才能得到满足,他们才能建立起他们一直期待的情感纽带。直到这时,父亲才有机会与伴侣平等地分担育儿职责,通过一些严肃且父亲专属的互动来增加内咖肽的分泌,增强亲子间的情感纽带。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和母亲的作用是不同的。 当母亲被困在怀孕和哺乳无休无止的循环之中时,父亲的角色变得至关重要。是父亲控制住子女最过火的问题行为,为他们提供教育和指引。 研究表明,父亲在青少年成长中的作用,与他们对幼儿和9-13岁儿童的影响同样重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亲的角色和行为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作为父亲要经常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闹是培养亲子依恋关系的关键,父亲对玩闹的关注,在促进孩子执行功能发育方面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当孩子成为一名幼儿时,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独特作用才会显现。父亲关注的重点是协助孩子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外部世界取得成功。

本书以父母中常常被遗忘的那一方为主题,提供了精彩绝伦的新解释,是每位准父母必读书籍,让我们在阅读中明白为什么父亲角色不可或缺以及男性育儿为何至关重要。 作为准爸爸更需要认真研读本书,做尽职的父亲,是让子女、伴侣和自己都幸福的修行。

《爸爸50万岁》读后感(五):父亲也很需要我们去了解和关爱

说实话,在读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坚定的认为“父亲”这个角色,通常来说,比“母亲”更冷酷无情。这大概是因为中国社会中随处可见的“丧偶式育儿”,社交媒体上各种心酸无助的不是单亲胜似单亲的妈妈们,以及自己作为准二胎妈妈的无可奈何的亲身体验吧。

以我自己为例,我的老公总是忙于工作、忙于应酬、忙于爱好或是各种各样他“自己的事情”,等他终于过完了属于他自己的一天,回到家后,女儿兴高采烈蹦蹦跳跳拿出一本故事书跑到他面前说:爸爸给我讲个故事吧!这时他给出的回应只是:爸爸不想讲,爸爸累了。

作为母亲的我,内心是失望的。我当然体谅他工作辛苦,应酬累心,但这不能成为一个父亲怠于陪伴子女的理由。作为母亲的我也要上班,也要操持家务,但我选择暂时牺牲自己的爱好和休息时间来陪伴孩子,那为什么父亲就做不到呢?

这些疑问始终没有被解答,我也选择了适应这种大部分家庭所面临的现状,甚至有时候,会用“没事,大家都是这样的”这种自言自语来麻痹自己。

针对上述情况,《爸爸50万岁》这本书其实并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但作者在序中直接表明:她想要从积极而非消极的角度来研究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并且想通过传递“坚守在孩子身边的父亲”的积极信息来抵消“失职父亲”的消极信息。

这一点很吸引我。因为周围关于“失职父亲”的信息太多,多到偶尔出现的“称职父亲”都像是故意演戏失去了真实性。而我也确实从来没有想过,要用中立客观的角度,主动去了解“父亲”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成为父亲后,男性的生理、心理、情感方面又存在着什么样的变化。

作者在《爸爸50万岁》这本书中,提到了父亲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我们关注的观点;阐述了父亲独有的两个主要职责——保护与教导;说明了父亲与子女之间最基本且延续终生的依恋;肯定了父亲在鼓励孩子独立、培养孩子社会自主性以及尽力防止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等方面做出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作者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把她所了解的情况整理成一个系统的分析体系,带领我们一起来思考:当代社会中“父亲”的处境。

虽然大概率来讲,父亲们都不会有耐心或者说是有意识来读到这本书,也几乎没有父亲(个人观点)会因为读过这本书而改变他们“甩手掌柜式”的育儿方式。但是作为母亲的我们,却一定能通过系统的输入,更加了解自己的另一半,更加坚信无论是对于家庭还是社会,父亲都至关重要;而母亲们,可以力所能及去创造一个环境,一个能让父亲可以去保护孩子教导孩子,能让父亲增加日常参与感的、良好而温馨的育儿氛围。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