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的读后感大全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的读后感大全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是一本由姜泓舟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3-1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感(一):《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碎碎念

婚后男性可以继续沿着曾经的人生轨道一路向前,而女性就要调整人生序列,将重心移到孩子身上,而代价是放弃自己的工作、休闲甚至是自己。

女性在育儿中的职责大多是维持幼儿的基本运转功能(比如喂奶吃饭陪睡等),通常这些行为需要大量的时间,且完成后是看不到直接反馈的,只有在没完成时才会有负面反馈(孩子大哭)。而男性经常是在“空闲时间”“逗逗孩子”陪玩“半小时”,孩子在吃饱喝足后很容易给出正向反馈(比如开怀大笑),这时男性就会接受到四面八方的褒奖(这个爸爸真好,还会“帮”老婆带孩子,你看他带得多好,孩子多开心)。

上野在《无心主妇》中提到:“最近的年轻妻子一听丈夫说‘我帮你带孩子’就会爆炸。也许有人会莫名其妙地问:‘为什么?’孩子明明是两个人制造的,一方说‘帮忙’难免有推卸责任之嫌。不客气地说,如果连妻子愤怒的根源都无法理解,那个人就没有做丈夫的资格。”我也是从这两年才开始重视文字的力量,千万不要小瞧“帮”这个字,它可以对人的潜意识造成影响,让说话方轻轻松松就卸下了肩上的担子,将责任全权转移给听话方。因此现在在日常生活中我会主动纠正家属的语句,不是“帮”老婆洗碗、不是“帮”老婆拖地、不是“帮”老婆做任何事,而是承担你作为这个家庭一份子应尽的责任。

强烈呼吁每一位男性女性在步入婚姻前,特别是生娃阶段前多了解可能会发生的事,做好最坏的打算。如果在最坏的打算下夫妻俩依旧能处理好彼此之间以及亲子间的关系,那你们一定能做一对好的父母。反之,则不要轻易把一条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生孩子需要深思熟虑!

以及,各位妈妈或者即将成为妈妈的女性们,请你们不要轻易pua自己、不要给自己贴一堆标签、不要被老旧的育儿理念所捆绑,永远记得happy mom,happy life。“育儿这件事不存在谁比谁更擅长,做得多了,自然就会得多,除了喂奶以外,女人能做的,男人其实也都可以做。”放心大胆地让你的另一半去操心去操持,他未必会成为神仙队友,但至少不要做那个拖后腿的猪队友。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感(二):看见对方、看见别人就是看见世界

第一次在豆瓣主动写书评。刚才发的以为是书评,结果发现好像是300 字以内的点评,也不知道发到哪里去了,所以再复制黏贴一次。

昨天收到这本书,当天晚上就看完了。这是一本非虚构写作,基于作者对于周边城市女性的育儿困境。用“困境”并不是想把女性受害者化,而是看到不同女性在婚后、有娃后体会到的切实的改变,看见是理解的基础,而理解是婚姻和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石。理解是赋权的基础。不管你有、没娃,已婚、未婚还是不婚,男性、女性,长辈、年轻人,都会在此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长辈/同辈的影子,看见他人即是看见自己。此书既有深度有分析、理性的思考,又有真实的记录、对个体生命的尊重。即便焦点是女性,能看出作者真正在乎的是个体的人,而非宏大空洞的叙事。作者对于不同家庭的采访,体现出她认真的倾听和思考,她开放的态度。流畅的描述和平实的语言让此书可读性很强。女性主义在各地崛起,而中国一直缺乏类似的思考,所以很高兴看到作者这方面的尝试。十分推荐!

书中采访的人物反映了大千世界的众生相,作为有孩一族,我能在每个人身上找到共鸣。但是,我想强调,真正看见女性、并且能够做出改变的主力军,除了亲历此困境的女性,是世界人口的另一半:男性。男性的看见和理解至关重要。我想我们的社会应该逐渐达成一个共识:女性主义并不是让男性和女性对立,而是让看见对方。分析男女分工结构性的不平等,并不是让女性“受害者化”,给予她无限的道德高地去向男性配偶索取。绝对不是这样。我们现在也逐渐意识到,父权社会的结构下,没有人能得到真正的自由。一个重视绩效和产出的社会,对于有能力产生价值的男性,当然是一种激励,但是也是巨大的压力。其实有很多男性愿意花时间培育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享受家庭生活的放松和快乐,但是职场环境和社会期望并不允许这样。在带娃这件事情上,男性被“耻辱化”、“边缘化”的情况并不少见。所以我认为本书的第八章“隐形的父亲?” 尤其有价值。虽然这一章把爸爸分成了简略的四类,但是并不是刻板标签,因此并不影响作者的陈述(写书的人都知道章节下面必须要有小章节,一方面也是出版社的期望)。里面也陈述了男性的困境,明明很期待和家人团聚,可是又不能放弃当前在外地的工作,心中有养家糊口的危机感,时时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职场梯队中边缘化,这是真实的焦虑。男性也很值得被看见。

这里就不引用了。我看书速度偏快,3 小时以内就看完了。希望大家有时间都能读一读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感(三):每个人都难以逃离命运之手

每一次和父母通电话都会因为结婚的事情和父母产生争吵,每一次和父母待在一起,父母总是要用同样的一套逻辑“年纪不小了该结婚生子了”。在他们看来,我的结婚的意义就是所谓的到了一定年纪就要去做的事情,我需要承担起属于我的社会责任,可是除此之外,这件事情对于我个人来说算什么他们很少考虑到。

我能够看到的所谓的社会责任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压榨女性的,就像书中案例所说的,当以为女性接连生了两个孩子之后,她的今生空间就已经很小了。只是因为她连续生了两个,产假和育儿假就已经让她在老板那里失去了信任,即便每一次她都是到临产前才离开工作岗位的。

妈妈,这一份母职工作,它所包含的社会责任远比我们想象地要大。一直以来社会给我们的教育让我们天然认为,母亲这一份工作是可以在声誉之后自然产生的,而父亲就是要经过和孩子的相处之后才会产生的。但是实际上,很多女性即便经历过生育,也不会产生自己是一名母亲的感觉,她们和孩子建立起联系也是需要时间的,可是职场工作和24时在线的妈妈工作,让母亲成为了无法下线的“工人”。

即便社交媒体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科学育儿”,即便在我能够收获到的信息里面,科技好像在改变着妈妈们的生活,可是有些时候有些信息推送让我仍旧感觉自己处在“信息茧房”里。一位女性在生育后,仅仅靠着几个购物链接根本就很难完成生活的改善,书中的几个案例都讲述了关于夫妻之间对于孩子照顾平衡的困境。不同的职业发展,让男性有了更多的借口让自己逃脱家庭的责任,女性在完善自己工作的同事,还要抽出大部分的时间照顾孩子。

即便是我们常常会考虑到了关于老人入驻,两代人不同的教育理念反而会让妈妈陷入更多的争吵,即便没有争吵也会造成很多心理焦虑。书中讲述的还有一个案例让我印象深刻,那就是夫妻离婚之后,男性竟然会在自己需要孩子的时候就结果去照顾,而在自己已有出差等事情忙碌的时候,义正言辞地将孩子“交还”给母亲。

这样的甩手掌柜,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并不少见,虽然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男性好似也是在不断改变着自己的。但是老一辈人的各种观念其实还是在影响着我们的,我不是不想要结婚生子,我只是希望一切都是自然地遇见了那就去做,而不是为了结婚而去结婚,为了成为他们口中所谓的“好妈妈”。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感(四):其实孩子也是慕强的

读“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一书时,恰好看到这一页

有了孩子后,男性的第一想法不是要多参与家庭劳动和育儿,而是更努力工作(所谓“有了孩子更要赚奶粉钱养家”),于是在需要大量家庭付出时,反而更花时间在职场和应酬,既很正当地逃避了最累的育儿阶段,也保证个人职业发展的一致性。

而女性一旦有了孩子,更容易考虑养孩子所需的陪伴关注,以至于常常为了家庭而牺牲工作,而女性生育又要休产假,又要喂奶带娃,长久而言女性的生育属性和育儿职责,反而导致女性在职场遭受严重的隐性歧视,婚育与否最终成为所有女性面试时的考量。

但听过更心寒的故事是,一位妈妈分享说自己是心理学硕士,但因伴侣工作太忙,于是自己辞去工作专职带娃,没想到有天听到孩子说道,妈妈都没工作,我不想成为妈妈这样的人,我想成为爸爸这样的人,他多么多么厉害。

她没想到孩子也会按照社会身份而慕强,更没想到或许为家庭放弃工作和爱好,而庸常的家庭劳动是如此隐形且不值一提,以至于孩子难以看到母亲除了母职之外的部分。

--

想到儿时我父亲长期出差,母亲在家独自带我,又上班,又操持家务,还要辅导功课,被困在母亲的身份里的她多有苛责,儿时并不理解她的处境,只痛恨母亲太凶,对我如此严格,如今才看到了当初母亲独自养育孩子的心酸和无助,她既要工作,同时照顾家庭,到底无法完全发展事业,而父亲有着如此正当的理由去不顾家庭职责,一心发展个人事业,获得外部世界的认可和掌声,当时觉得理所当然的事,今天看来又如此不公。

只是遗憾的是,我花了30年才看到这当中的问题,而在此之前,是否也曾无数次因为叛逆而轻易否定她的家庭付出,甚至觉得父亲是更厉害的存在,是比她更有能力才出去的。

我觉得这部分,反而是当一个女性选择放弃或者牺牲自我,为家庭付诸一切最心酸的部分吧,因为不被看到不被承认价值的家庭付出。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读后感(五):《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我们是妈妈,更是我们自己

《我不想成为伟大的母亲》是专栏作者泓舟的全新力作,在这本书中,作者深入访谈了20余位工作生活在城市的女性,在这一系列的调研和深度访谈中,我们会看到新时代妈妈们为人母的经历以及在此期间遇到的具体问题,也会与她们一起探索更好的解决路径。

我们总是说母亲是伟大的,但事实上,没有一名女性天生就会做母亲。在经历怀孕、分娩之前,她们都只是她们自己,而在孩子诞生的那一刻,她们就进入了生命的另一个阶段,那就是成为母亲。 成为母亲,不但意味着女性人生角色的变化,也意味着她将以一个全新的身份投入新的生活。生活总是无比真实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漫长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接二连三的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我们可能有心理准备,而更多的只会让我们措手不及。怀孕时的各种不适、生产时的疼痛、产后的失落与抑郁、工作与家庭之间的撕扯、育儿和教育中的压力与焦虑,还有做不完的家务、伴侣的忽视、隔代养育的观念差异……无数问题的繁复交织,让女性在承担母职的时候也在不断思索。 许多女性都会觉得做妈妈越来越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随着时代的变化,现实生活促使母亲的能力半径不断扩大。而我们也在一天一天的日常生活中,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全能的存在,育儿专家、厨艺能手、时间管理大师……而这其中的辛苦也只有我们自己才清楚。但即使这样,被训练成三头六臂的我们依然会在某些时刻觉得身心俱疲。 是的,成为母亲是一件比想象中还要艰难许多的事情,“母亲”二字不但是一种身份的赋予,更是一种身份的约束,让女性在独立的自我与母亲的职责之间矛盾又自救,而我们也在不断思考,难道一个母亲只能与孩子紧紧捆绑在一起才能证明自己的身份吗?难道一个母亲只能通过无休无止付出和牺牲才能证明她的伟大吗?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最好的出路?我们是母亲,我们爱自己的孩子,给予他们最温暖的爱、关怀与支持,但我们更是我们自己,不应该为了成为母亲,而耗尽所有并失去自我。不要再将人生的目标设定为一个完美的母亲,而是要去思考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后在重新认识自己和发现自己的过程中,找到真正的人生价值。 我们终究无法成为“伟大”的母亲,当我们能够看透这一点,也就能够以一种更加从容、更加理智的心态去面对自己的职责,将自己从伟大和完美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我们更应该找回自己的独立性,平等的站在丈夫与孩子的身边,去创造一个平衡的养育环境,并在这个环境中努力发展成为独特的个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