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画里的人生》读后感摘抄

《古画里的人生》读后感摘抄

《古画里的人生》是一本由王三悟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画里的人生》读后感(一):品古画,感受古人的洒脱人生

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是古代高人雅士入世出世,遁世独处,静观天地的写照。

近期读了《古画里的人生》,作者是研究中国古画、文学文人、传统文化多年的王三悟。

他从古画中领悟人生的忙闲、停留、锚定、支撑、待渡,带领我们走进古画的时空节点,带领我们品味古画的细节,带领我们感悟古画人物的逍遥、惬意、洒脱以及无奈。

书中收录了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等世界各地珍藏的120多幅高清古画。

你看那魏晋南北朝时的《六逸图》,吹着爱笛的东汉大儒马融,给木屐涂蜡的阮孚,白天睡觉的“另类夫子”边韶,摘下头巾滤酒的陶渊明,采药卖药的富二代韩康,酒后盗酒喝的东晋官员毕卓,动荡乱世中,想要建功立业,又无处发力,只得避世,寄情外物。

你看那古画里的牧童呀!要么和小鸟嬉戏玩耍,要么在河边钓鱼捞虾,独留老牛在别处,人和牛都是何等的自在啊!

你看那古画里,代表着停留之意的“亭子”,就像慢慢人生路上,给人遮风避雨,暂时歇脚的港湾。临亭独处,俯仰天地,正是古代文人慎独的体现。

你看那古画里,方寸天地间的一寸方舟、一棵古树,画中渔父以己为锚,以天地为锚。

《古画里的人生》中一幅幅流传千古画作,是古代文人“顺则经世济民,逆则退隐江湖;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写照,是他们经受环境的风云变幻,经受内心的跌宕起伏,经受人生的潮起潮落的写照。

特别感谢作者王三悟能够以古代文人为切入点,让我们见识到古人解开迷茫的方法,告诉我们当理想与现实相矛盾,当一身本领无处施展,当委身于乱世,还可以有别样选择。

《古画里的人生》读后感(二):拾取古人的人生智慧,透过古画看今生

书画在中国有一千多年历史,是画家情感的迸发、思想的表达,更凝结了无数先人圣贤的智慧与人生哲理,也是千百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王三悟带我们从唐朝的富丽堂皇走到清朝的荼蘼,让我们在124幅古画中流连忘返,一边感受带点书画的艺术之美,一边感悟人生的六个阶段:忙闲之间;享受停留;锚定自我;支撑不倒;静笃待渡;知行合一,人生从容;直至抵达生命的平衡与自渡。

《行旅图》中看古人如何安顿自己的生命,究竟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呢?看来从古至今,这个命题一直在各色人的脑海中盘旋不去。

宋代李的《月夜看潮图》,这幅图所描绘的宋人月下观潮之景已成过去,但画作仍在,潮升月落也一如往昔,潮起潮落,俱是人生常态,平常心去看世事,方可得自在,而等待着一代代的人们从中读出属于自己的心境。

苏轼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自古以来,人们就敬畏自然、崇尚天地。在数以亿计的历史长河面前,在一望无垠的广袤天地面前,在怀揣梦想的山河面前,人像沧海一粟,这在古画中也有体现。在古画中,画家常常将人画的很渺小、甚至隐去,就如元代倪瓒的《松林亭子图》。

《观梅图》是明代画家唐寅创作的,描绘一位名士袖手立于溪桥之上,身后的山崖边两树梅花含苞待放的情景。名士独立梅下,人观花,花也在观人,一种物我交融的境界,不疾不徐,清风自来,飘飘然而归去,不经意间,就实现了人生的跨越。

在时光的纸笺上,刻下的不仅是沧桑。在古画中千年不朽的山水,航行了千年的扁舟,经历了历史的洗礼,留下了岁月的芬芳,沉淀的静美。

《古画里的人生》读后感(三):修身养性:品中国古画,享智慧人生

你知道吗?古代有个人忙里偷闲睡大觉,却睡出了大名堂。 一个老者面目清秀,身穿豹袍,留着道家发型。他像一头豹子一样,躺在床榻上。身后是水波荡漾的屏风。 这就是元代名画《竹榻憩睡图》中的庄子。这幅画现藏在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他就是曾在睡梦中,觉得自己变成了蝴蝶。可是,等他突然醒来时,他不知道梦中的庄周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变成了庄周。 人世沧桑,繁忙无尽,时光流逝一,去不复返,庄周梦蝶,物我两忘,变化交融,人生苦短,何惧悲喜无常?庄子就是在闲睡中求得大彻大悟的。 书名:《古画里的人生》 作者:王三悟 出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作者王三悟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带领我们走进124幅中国经典古画里,探究古人独特的生存智慧,教给我们在这个纷繁的世界里,学会驾驭跌宕起伏的人生,可以缓解焦虑和不安。 除了庄周梦蝶,还有其他有趣的人物和故事,有教子搓麻的父母,有悠闲自在的顽童,有读书间休息挑耳的读书人,有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李白画像,也有简单的六个柿子图…… 通过作者的讲解,我们看到的每一幅画,都有着不同的含义,更有美妙的故事情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书分六个部分:忙闲之间;享受停留;锚定自我;支撑不倒;静笃待渡;知行合一,人生从容。而这恰恰是人生必经的6个阶段。书中的124画,诠释了不同的人生智慧。 阅读本书,每看一幅古画,就会知道一个典故,从而拾取一点人生智慧,古今相通,让人深受启发,教会我们抵达生命的平衡与自渡,这才是古画真正的价值体现。 忙闲、停留、锚定、支撑、待渡、从容,你现在那个阶段呢?请走进中国古画里,去体会一番吧!一定会很有收获。

《古画里的人生》读后感(四):《古画里的人生 》 抵达生命的平衡与自渡

在繁忙的生活中,压力和迷茫似乎无处不在,让你不知该从何处寻找自我解脱。《古画里的人生》这本书将带你开启一场审美与智慧的旅程,帮助你找到生活的平衡,让你的内心重拾宁静与自适。

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百余幅传统经典名画,每一幅画都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而作者王三悟的语言幽默风趣,解读方式独特,让人在轻松的氛围中领略古人的生存智慧。

本书分为六个部分,从忙碌到享受停留,从锚定自我到支撑不倒,从静笃待渡到知行合一,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每一幅古画都有它的故事,都蕴藏着古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承载着他们的思想和情感。

《行旅图》这幅明代社会风俗画描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着画中人物之间的关联,并解读了创作者和其中人物的心态。通过这样的解读,让我们与古人的心灵达成了共鸣。

《夏景山水图》则向我们展示了一位手持竹杖,衣袖飘飘的苏东坡。这位文人墨客不仅表达了对自然风景的喜爱,更传递了一种坚持追求真理与自由的精神。正如他所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他的精神与古画所传达的思想情感相互融合,成为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人生境界。

古画中的内涵丰富,但并非只是静止的画面,而是蕴含着古今相通的生命启发。它们给予我们希望,让我们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生活和幸福的追求始终是一脉相承的。

我们可以从古画中汲取智慧,通过认识和理解古人的思想,来帮助我们自己解决生活中的困惑和焦虑。他们通过艺术的方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作之中,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认知和解放。这种智慧与艺术相融合的模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正如古人所说:“知足者常乐”,我们需要锚定自我,找到自己内心的支点,以坚持与压力和焦虑抗争。

古画里的人生哲学是如此的深邃,如此的接地气,其实它们就是人们智慧的结晶。

古人的人生境界与现代人的追求并没有太多的区别,因为生活的本质并没有改变。需要我们培养内心的智慧和耐心,与大自然的节奏同行,接受生命的变化,不为外界所动,实现内外的和谐。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本书:看一幅古画,懂得一个典故,捡起一点人生智慧,让我们与古人心灵相通,感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古画里的人生》读后感(五):这本书,不仅是看画,更是看人生

在古画李看见古人的生活 在留白处参悟生命的答案 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而生活态度,通过生活的痕迹就能看出。环境、摆设、物件,都是生活的中心,而这些痕迹我们在古人留给我们的物品就能得知一二。

正如这本书,通过从唐到清的124幅古画,和古人来了一场精神交流,他们藏在古画里面的智慧,通过作者的剖析,一一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通过这些现存的古迹,看到了他们的生活智慧。

全书一共分为了六个主题:忙闲之间、享受停留、锚定自我、支撑不倒、静笃待渡、知行合一和人生从容。一幅幅画看过去,真的不得不佩服古人的生活态度,人生的百态也被他们诠释得很清楚:

《行旅图》:明代社会的众生态,古人的人生之旅。 画面一共有四组人,代表了四种不同的人生。第一组:骑着高头大马的官绅老爷,以一种难以掩饰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回首望向身后的队伍,连同贴身的童子也很神气;第二组:骑着驴略显窘迫的中年读书人,用羡慕饿敬仰的目光望着前面的官老爷;第三组是年长的木匠工人,左右各有一位徒弟,对读书人满是羡慕;第四组是农夫,扛着锄头有说有笑。 一副画,通过人物的不同神态、肢体动作、精神面貌等诉说了不同的人的一生,让人产生无限的思考。

《悟阳子养性图》:表达了自我修行的情怀 溪水环抱、绿树成荫。里面一件草堂,正面面对山水。一文人坐在蒲团之上,桌上放几本小书,静坐观看前方,好不惬意。文人雅士的悠闲独处,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们常说,字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字能看出性格。其实古人的画也代表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们将自己向往的生活,或者正在过的生活通过一笔一画,体现在了画中。

这120余散落在海内外各大博物馆的画,虽然不能亲临现场观看,但是书里的图片全是高清展示。全文有趣有料,科普性极强,是一本能看懂的科普书。

全书精美双封,全彩印刷,还能180°摊开阅读,便于阅读,还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之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