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化蝶读后感锦集

化蝶读后感锦集

《化蝶》是一本由哲贵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5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化蝶》读后感(一):越剧随风飞舞

人们在想到化蝶的时候,常常会想到著名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最后两位主人公双双化蝶的故事,把这本书以此命名其实就是以戏剧作为一个大背景。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其悠久的历史和精彩的故事已然成为戏台上的经典和传统且被编排为了电视剧等等 但是本书所描写的戏剧表演者们并不局限于一遍一遍的去表演这个故事,他们还有了创新的想法。创新,也意味着要经历很多困难

然而,《化蝶》不仅仅关注于经典剧目本身,还聚焦于表演这一艺术形式的戏剧团体。在这个小社会中,除了完成表演,人们努力使剧目更加精彩和独特。这些演员之间的角力和较量让整个戏剧团体充满了活力,也带给观众无尽的惊喜和欢乐。这种艺术与创新的结合,使得《化蝶》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舞台戏剧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团队合作和个人梦想的探索。 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那些表演戏剧的人。就像电影《霸王别姬》中所展示的,每个在舞台上的人物都有着自己的人生。他们虽然在戏台上扮演着别人,却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本书讲述了演员们如何在角色和现实生活之间寻找平衡,如何以自己的艺术表演触动观众的内心。这种对人性和传统的思考以及记述,让我们体会到在舞台上的演员同样需要面对着现实生活中的挑战和情感纠葛。他们不仅仅是艺术家,更是有着自己故事的个体。

《化蝶》这本书以其轻薄的体量,却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舞台表演团体的艰辛和创新,以及演员们角色与自我的平衡之道。这本小书通过探讨人性和传统的故事,引发我们对艺术和生活的思考,成为一本让人沉浸其中的宝贵文学作品。而且本书的体量其实很薄,100多页的一个作品讲述了这么一个小故事,虽然传统戏剧在现在已经没有那么流行但是通过这篇作品重新感受戏剧的魅力也是很好的

《化蝶》读后感(二):出入与得兼

“ 说白了,我迷恋的,不是舞台,也不是演员,我感兴趣的,是演员从舞台下来,如何面对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我更感兴趣的,是演员在处理现实生活时,舞台还在不在?他们又如何从坚硬的现实中拔身而出,变成舞台上的演员。” —— 传统文化要创新很难。演员要突破,要超越师傅教授的知识和技法,亦是困难。 《化蝶》中的剑湫和肖晓红,做到了青出于蓝胜于蓝。然而,她们的方法不尽相同。 剑湫的领悟能力强,分得清舞台上与舞台下的区隔,拎得清,处事待人利索通透。反倒是肖晓红,她似乎困在原来老版的祝英台的角色里,困在师傅梅如烟的教导里。一旦变化,她就找不着感觉了。 戏不是用讲的,而是靠演员悟出来的。 ★ 剑湫和肖晓红,在剧团里担任《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演。她们和她们的师傅,杜文灯与梅如烟,还有编剧,在商讨剧团的创新与突破。 剑湫建议将传统老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改为《私奔》,主张改动祝英台的“出逃”和后来的“私奔”。这样一来,能展现祝英台的内心纠葛与挣扎,还有为了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而离开家的勇敢。从最初为了读书的“出逃”到勇敢追爱的“私奔”,这似乎改编得更符合现代的婚恋价值观。 剑湫为的就是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了解越剧,爱上越剧。这样的改动使得师傅们意见相左。究竟是否该迎合当下的价值观还是保持原有的故事框架。最后,剑湫用实力说服了师傅们。 ★ 尤家兴算是观众中的代表。他家是演木偶戏,制作木偶的。他为舞台上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师傅们)而着迷。当主演换成剑湫和肖晓红时,他第一反应是有期待又担心。肖晓红的祝英台不过不失,剑湫的梁山伯英气逼人。他追求剑湫,与肖晓红有着暧昧不明的关系。 剧情内容改编后,肖晓红不得要领,达不到要求。尤家兴助了她一臂之力,借木偶戏的舞台,自己也参演了一把,令肖晓红逐渐掌握窍门。 ★ 更大的变化在于,他和她结婚了,没有理由。(其实尤家兴更爱舞台上的剑湫,却驾驭不了生活上的她。肖晓红给人感觉更好接触。但个人感觉他在退而求其次。这点让人不适。) 从没有想过肖晓红变成“戏疯子”是因为尤家兴让她换上戏服之后强行发生关系。他们没有感情。她的躲藏,她的好几层衣服,都表示她的拒绝。他揭穿了她的渴望。(没有感情的发生关系,只像是他们各取所需。) 在婚宴上,杜文灯和梅如烟都看到尤家兴的目光全落在剑湫上。她们两家的婚姻也不幸福。她们把所有都献给舞台,个人的幸福显得求而不能得兼。她们看到徒弟也会步后尘,但闭口不言。 ★ 肖晓红无休止地唱着祝英台的唱词,不愿停下。她演的就是生活的自己。 谁都是生活的演员,入戏太深,出戏太难。

《化蝶》读后感(三):戏里戏外,舞台上下

《化蝶》虽然有151页,但大概两个小时就读完了。小说以越剧为题材,讲述了一段有关戏里戏外的感情故事。主角分别为剑湫(生角,扮演梁山伯)、肖晓红(旦角,扮演祝英台)、尤家兴(越剧发烧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戏剧改编(《化蝶》)为一条线,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另一条线,两条线纠缠在一起,故事也显现出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关系。

读这部小说的过程中,我一直以为故事是有上文的(一度还以为本书是《信河街传奇》的续篇),但查了一下,发现并不是,这就是一部有头有尾的中篇小说。之所以会有此错觉,除了杜文灯(剑湫的师傅)、梅如烟(肖晓红的师傅)两人的“恩怨”一笔带过,更在于人物塑造的不完整。也即,作者对三位主人公的塑造比较单一;人物形象的不丰满,也就使得故事不完整,缺少小说艺术的张力和蕴涵。

此外,小说的文字功底和故事讲述能力还是有不少欠缺的,很多词汇的类似使用和排比句的简单罗列既没必要,也无意义,没有实质内容的支撑,反而流于形式化的装扮,给人留下堆砌辞藻的不良印象,如文中出现大量这样的句子:“原有的期待落空了,惆怅了,忧伤了,哀怨了。”(P19)、“身体发热了,发软了,轻盈了,飘荡了。”(P44)、“连唱两遍,一遍比一遍轻,一遍比一遍慢,一遍比一遍悠扬,那是不舍,是哀伤,是两情依依,是无可奈何。”(P50)、“这是剑湫的祝英台,是狂风暴雨的,是柔情似水的,是一往情深的,是一言九鼎的,更是视死如归的。”(P122)。

当然,作者探讨的主题自有其意义,那就是戏里戏外的矛盾,或者说舞台与生活的冲突。毕竟,“生活与舞台是不同的,生活是一张巨大而密集的网,是具体的,是锱铢必较的,是脚踏实地的,是无法回避的。而舞台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是虚拟的,是任性的,是形而上的。”(作者罗列排比句的习惯又不经意间“暴露”了)或者就像后记中所说,“我迷恋的,不是舞台,也不是演员,我感兴趣的,是演员从舞台下来,如何面对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我更感兴趣的,是演员在处理现实生活时,舞台还在不在?他们又如何从坚硬的现实中拔身而出,变成舞台上的演员。”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戏与人生的话题,本书以小说的形式作了探讨,对于那些戏剧演员来讲,或许更能产生共情。

《化蝶》读后感(四):名剧名角,艺术从业者一生的追求!

这是本非常短小精悍的小说,以信和街越剧版的《黑天鹅》,为戏痴迷的两套越剧班底,讲了新老传承,讲了为戏入迷,主角们戏里戏外模糊了界限,排新戏造名角,出戏入戏皆精彩。

这是一本以信阳街新一代越剧接班人潋秋和肖晓红排练新戏《化蝶》为背景创作的一本小说。整本书最精彩的是多处矛盾冲突点设置,小说中多处起承转合非常精彩,又契合了传统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经典桥段,虚实结合非常巧思。

开篇就是越剧团的传承之争,在一场新的剧目讨论会上发生的一场传承之争,第一代剧团团长杜文灯和艺术总监梅如烟应约来参与讨论会,新一代剧团领导人潋秋有新的目标即:排新戏和出新人。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走进剧院,在过往多个版本中大刀阔斧进行了改革,她试图走兵行险招,讲从前生旦并重的双姝戏改为更为突出祝英台性格自由的旦角戏,并取名为《化蝶》。而这是越剧老戏迷非常忌讳的,老戏迷和第一代剧团领导们坚持传统,不允许剧目有大的改动,哪怕是一句唱词的错乱都会被认为是“犯上作乱”,这又形成了越剧本身的新老传承之争,到底是创新还是守旧,成为新任团长和艺术总监的首个难题。

后续还有潋秋和肖晓红关于团长位置的矛盾,二者艺术造诣不分伯仲各自衬托又各自精彩,谁也不服谁,最终是老团长用一句梁祝的经典唱词化解姐妹俩间的矛盾:生前不能夫妻配,死后也要成双对,这又体现出老一辈艺术家们处理问题的智慧。

其他的精彩之处包含:团长之争,传承之争,会演,排新戏之入戏,出戏,每一章都对应了梁祝的一个经典桥段,将草桥结拜,楼台会,十八相送等经典越剧著名桥段奉送,整本小说虚实结合,有点精妙,值得琢磨。

整本书读完才惊叹,这可能就是大部分艺术从业工作者的一生,将人生和名剧名角绑定,一生都在为成为名角而奋斗,排新戏,成为名角,享受名角的红利,有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名角的光环。就好像以扮演林黛玉出名的我国著名演员陈晓旭,后来一辈子也没有走出林黛玉的光环,活成了类似林一样的人生。如此单纯又如痴如醉,入戏和出戏都难。

《化蝶》读后感(五):人生如戏 戏如人生

传统艺术是我个人一直非常关|注的一个领域,也算是我的一个小爱好,虽然不是精通,但是我确实是一个喜欢传统的人,喜欢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 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是经过岁月洗礼,经过时间的考验。虽然很多传统的文化都已经凋败了,虽然传承已经不多了,但是我相信还是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在意这些东西,想要让它们能永远传承下去,永远能让喜欢的人看到它。

《化蝶》是哲贵小说新作,他又将目光投向“越剧”这一主题,以一个剧团围绕新剧排练的故事,探讨人与传统、与他人、与自己的关系。 这是一本关于越剧题材的短篇小说,也是一本能让人们认识了解越剧的小说。小说围绕一个越剧团展开的,一个新上任的团长想要重新改编梁祝故事,让悲剧变成喜剧。这一决定如一石激起千层浪,但考虑到越剧的式微有目共睹,大家决定还是放手一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的困难,演员的困难,师承的问题,总之,很多需要大家一起面对的困难需要大家一起面对。 越剧,中国第二大剧种,有第二国剧之称,又被称为是“流传最广的地方剧种“,在国外被称为“中国歌剧”。亦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之一。 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为了越剧的发展而努力做出了很多改变,肖晓红与剑湫,或者说信河街上的越剧团就是当下传统艺术家的一个缩影。在传统文化逐渐式微的现状下,她们依旧坚守自己的初心,努力从传统中挖掘新的话题,勾连古今,丰富传统文化在当下的意义。 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每个坚守着传统文化传承的人的都是自己人生主角,也是他们用一生守护着这个戏种的延续。用自己的台上的戏诠释自己的人生,化蝶而飞。 正本处处透着越剧的美,封面的紫色系设计,还有很多原创的手绘插画,都透着越剧的韵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