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另一个女孩读后感1000字

另一个女孩读后感1000字

《另一个女孩》是一本由[法]安妮·埃尔诺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1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另一个女孩》读后感(一):献给素未谋面的姐姐的镇魂曲

2022年10月,瑞典文学院宣布将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颁奖词称“她以勇气和敏锐的洞察力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在她的写作中,埃尔诺始终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在性别、语言和阶层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生活,他的写作之路漫长而艰辛。”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她献给另一个女孩、一个素未谋面的姐姐的镇

《另一个女孩》读后感(二):活着的人继承了逝去的人

像一封信,写的直白,彰显着作者自己的感情。

跨越时间的对话,也像是继承者对将自己的情感大声宣告给已逝之人的呐喊。

或许是想表达,自己不是你,不因为你离去的因形成自己诞生的果

自己的一切都是继承你而来的,

不管是使用的物品还是被赋予的情感,

不同的地方只有是否存在阴暗低声中的“那个孩子”

可一切都不是自己所希望的

可世界就是这般

你逝去的几个月后就强制要求白喉疫苗

世界总是这样

《另一个女孩》读后感(三):附骨之疽 如影随形

素未谋面,却可以影响人的一生。

独生子女似乎比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要自私一点,他们很难想象父母的爱会分散给其他的人。有时候也会听到孩子不许父母要二胎的事。

本书讲的就是女孩发现自己居然有一个早夭的姐姐,且母亲和别人交谈时会流露出“更喜欢姐姐”的意思,从而引发了嫉妒,憎恨。。。哪怕她们从未有交集,从未玩耍触摸。。。 我们会从优质偶像的奋斗事迹中汲取力量,积极向上,那么也可以从父母“偏爱”的言语中去憎恨某人。哪怕两者都未谋面。

太多家庭会存在“善意的谎言”、“善意的隐瞒”,或许真的是出于好意,但是会对家庭成员造成伤害而不自知,下次还来。

真诚坦荡永远是最有力的武器,或许坦白直接告诉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比较,家里会更温暖吧。

最后再想说一点,因为父母的“偏爱”而纠结了大半生的女孩,其实哪里有完美的家庭,我们本来就生活在千疮百孔而丑陋的世界上,去寻找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吧,拿得起就得放得下!

《另一个女孩》读后感(四):另一模样的追忆

拿起这百十来页小书,仅用一小时多便可读完。想引用巜纽约时报》的一句话来说,埃尔诺她对自己的羞耻总能很好的挖掘,她能准确的处理她的个人历史,从不感情用事……

这本书是一个关于从未谋面的姐姐的是故事,未看见故事前,我会以为是对姐姐的思念,对家人发生的故事的倾诉,可后面初看时,她对一个为谋面的姐姐提不起这样的情感的。1950年的一天晚上,她知道了这位姐姐的一个存在,起初只有母亲对旁人的闲闲碎语,一种“不在乎我的立场”的闲闲碎语,后面的后面,总是会感觉会与这个姐姐去比。到文章的最后,一个由爱,由秘密、悔恨和缺席所组成的关系出现在了作者心底,正如文章顺序一样,我们也由最开始对这位姐姐的纳闷,到了对姐姐名字故事的知晓。

最后的我对这位姐姐没有恨,也没有爱,更没有提起一点情感,但是我还是会去看望父母墓碑的同时,看望她一眼。

全书行文脉络很有意思!值得大家一看。

《另一个女孩》读后感(五):一种对于已死之人的书写

接触安妮艾尔诺的第一本书竟然是这本薄薄的小小的册子,第二人称的语言风格让整本书像是一封信,只是这封信写给的另一个女孩永远不会读到了,反而是我们这些平凡的读者们,在旁见证了一个已死之人的幽灵慢慢显形,烙印在人间记忆里。

好像安妮艾尔诺写作的风格就是将切身的事物用疏离平淡的语言叙述,仿佛刻意的把自己置于第三者的位置,保持着中性的态度,这个女孩是逝去的姐姐,但是在书的前半段却一直在逃避姐姐的名字,一直都中段才第一次知道了姐姐的全名,那种复杂的,逃避的,带着怨怼的情绪一直在萦绕。安妮的父母某种程度上算是欺骗了她吧,而她也以一种报复性的逃避性的态度对父母隐瞒了自己知晓姐姐的真相,一家人就在这种看不见的阴翳中度过了这么多年,这种互相的隔阂如果从一开始就坦诚说出,会不会安妮能更早的坦诚去感受姐姐曾经的存在过的世界。

安妮的文字有种可以把读者笼罩在她所编织的世界里的魔力,尽管她的世界那么小那么细碎,完全不是什么大格局大场景的故事,但是就是这种淡漠的中性感给了独特的一种看待亲密关系,看待咫尺事物的角度,阅读安妮艾尔诺的文字真是种新的体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