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手艺的温度的读后感大全

手艺的温度的读后感大全

《手艺的温度》是一本由何民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页数:24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手艺的温度》读后感(一):这本书有视频。

《手艺的温度》选择了四川最有代表性的十三项非遗,如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中国独一无二的自贡龚扇等,还有成都蜀锦、银花丝、自贡扎染、荥经砂器、隆昌夏布、绵竹年画、道明竹编、羌族刺绣、藏族织绣、新繁棕编。介绍这些非遗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展示这些非遗手艺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作品,介绍它们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以期引起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让更多的年轻人走近非遗,投身到保护和传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队列中来,让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非遗更加辉煌璀璨。

扫描这本书的二维码,观看音视频,开启视觉享受。

《手艺的温度》读后感(二):手艺的温度

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忽视一些比较少见的手艺技术。尽管在如今,人们可以用机器去做很多工作,创造出很多新的产品,但在流程化的生产线下,却缺少了一些暖意。

在《手艺的温度》这本书中,作者谈到了几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间手工技艺,包括刺绣等等。

这些技艺既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方式,也是人们对于美的感受途径。尽管从效率的角度上来看,这些技艺并不具有优势,但其中的方法值得人们学习。

手艺是有温度的,是与世人生活息息相关的,也是体悟中国匠人精神的途径。了解手艺,可作为参与历史、当下、未来的一条有趣的线索。

我想到一个很久远的历史故事——庖丁解牛。

庖丁对梁惠王说:“我做事比较喜欢探究事物的规律,因为这比一般的技术技巧要更高一筹。我在刚开始学宰牛时,因为不了解牛的身体构造,眼前所见无非就是一头头庞大的牛,等到我有了3年的宰牛经历以后,我对牛的构造就完全了解了。现在我宰牛多了以后,就只需用心灵去感触牛,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它。”

在技艺的学习过程中,对于学习者来讲同样如此,需要无数次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无数的失败。

而只要学习者能够坚持不懈的去学习领悟,他们的技艺就会越来越好,也能够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技艺风格。

比如,对传统的蜀锦织造技艺进行改进和创新,是贺斌近年来在继承蜀锦传统技艺的同时研究的重心。在他的努力下,《熊猫锦》创新性地应用操作极其复杂的手工小梭挖花断纬技艺,在同一纬向上同时织出多种不同的颜色。

我们可以停下来,去感触手艺的温度,倘若如此,我们也能够发现其中的美。

《手艺的温度》读后感(三):手艺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悠久的历史、深邃的思想、璀璨的诗词等较为宏大的事物上,也体现在一些比较微小的领域,比如一些民间传统手艺。其实,这些手艺也可以说是宝贵的活化石,体现了历史的沿革和古人的智慧。

《手艺的温度》就是这样一部介绍四川古老民间手工艺术的书,具体包括蜀绣、银花丝、蜀锦、夏布、龚扇、绵竹年画等。这本书共收录了近200幅四色美图,并通过专访实录,讲述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文化传统与民族底蕴,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生动详细,是一部少有的类型书。

进一步讲,本书融合了历史、文化与民间艺术。很多传统手工艺在古人的诗词文章中都有描述,它们就像是一部奇妙的时光机,将过去与现在连接了起来,正如前言中所说,手艺人传承的不仅仅是一门手艺,一门技艺,还是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的作品不仅仅表现为艺术,更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

现代社会物质丰富,小孩子的玩具也多种多样,但不管是奥特曼、恐龙和小汽车,还是芭比娃娃、小猪佩奇,似乎传统手工艺产品严重缺位了。年龄大一些的都有过这样的回忆,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孩子的玩具几乎都是父母动手制作的。因此我们也需要重视民间手艺,它们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手艺的温度》读后感(四):探索人性与艺术的交汇之处

家里的老太太,特别爱编织,经常用钩针和织针做出各种各样的毛线花,而我却一直不太喜欢。直至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她的手工作品,纷纷赞不绝口,夸她心灵手巧。我才反思是不是自己忽略了手艺的难能可贵,才会在当今我们购买成品来得痛快之时,开始怀念传统手艺。

《手艺的温度》这本书,用独特的视角探索了手艺与人性之间的关系。通过讲述各行各业的人们如何通过自己的手艺创造出独特的作品,进而揭示了手艺背后的温暖和力量。

本书共分为四个章节,分别是:春丝、夏韵、秋形、冬藏。

春丝之蜀绣

2006年,蜀绣被列入di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在这之前,蜀绣经历了多个时代的变迁。而当今蕞能代表蜀绣集体智慧和综合技艺的当属大型蜀绣《西游记》。

这部作品大量使用了锦纹针,它主要是需要先用长针铺底,再在上面秀出花纹,所以这部作品是集千年针法技艺于一身的巨幅蜀绣,堪称蜀绣教科书。

夏韵之扎染

我们在很多旅游景点都可以看到扎染扇子的做法,很多景点靠这个吸引游客来创造额外的收入,其zhen正吸引我们的不过是因为扎染技术的源远流长,以及我们对这种手艺的敬仰。

说起扎染,自然要提张宇仲,当时在四川,几乎就要绝迹的民间扎染技艺蜀缬,在以他为首的扎染受益人的努力下,在自贡fu活了。

《国宝图》就是张宇仲女儿张xiao平以国宝大熊猫和被称为“植物活hua石”的珙桐为题材创作的一副扎染珍品。

本书带我们走进了手艺人的世界,让我们了解到我们不曾珍惜的技艺。在现代工业化的时代,手工艺似乎变得越来越边缘化,但《手艺的温度》告诉我们,手工艺并没有失去它的价值和意义。手工艺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传承,更是一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传统的尊重。通过手工艺,人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美好。

《手艺的温度》读后感(五):如果手艺有温度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锦缎裁几寸 看铁马踏冰河丝线缝韶华红尘千帐灯 山水一程风雪再一程……” ——《蜀绣》 高中时听到这首歌,特别喜欢,那时候甚至不知道芙蓉城指的哪里。我大概算是手巧的那一类人,这主要多亏了我的妈妈。我妈妈是心灵手巧的那一类人,许多手工活她只要看一眼就知道怎么做。我从小耳濡目染,只可惜心灵没遗传到,只学会了手巧。所以我从小的梦想其实就是成为一名手艺人,然后在一个安静平和的小城,找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物,这样就是一辈子。 长大后为生计所迫,梦想只能逐渐转化为爱好,我没能学成蜀绣,也没能学成苏绣,但普通刺绣的活儿我倒是做了不少。刺绣这件事情和世间的万物是一样的,接触它也有一个难——易——难的过程。看起来觉得难,乍一了解觉得容易,可了解的时间久了就会明白其中奥妙无穷,要去探索与学习的地方还多着。一针一线下去如何才能勾勒出心中所想?落针的位置是否满意?每一针都不将就才能绣出自己最满意的作品,否则就会越看越不满意,直到把之前绣成的地方全部拆掉,重新再来才算满意。 在这个人类逐渐被机器取代的时代,许多手艺曾经一度走向没落。一位匠人要做一个星期才能做成的东西,用机器可能一天就好了。于是许多重利的商人爱上了机器,匠人们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再压缩,匠人也要吃饭,也要养家糊口,于是只好被迫转行,甚至有些手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 可这世间的万物都有轮回,人们对于手艺的态度也是如此。那个疯狂注重经济效益的时代仿佛过去又仿佛还没有过去,但人们好像逐渐也意识到了精神生活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有了更高层面的追求,也开始看到了手艺的温度。 在那些纯手工制品的背后,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是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不懈的坚守,是历经战争与时代更迭后仍旧存留至今的薪火。而微缩至一件物品与一个人身上,那就是这件物品的独一无二,还有手艺人付出的时间与心血以及注入的情感。 这本书就是一本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手艺人的书,书中收录了蜀绣、蜀锦、羌绣、自贡扎染、龚扇、竹编、年画等12个行当和20多位手艺人的故事,让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 做一事终一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钦佩他们的坚守,也羡慕他们这份坚守。如果时光能倒流,小时候我说什么也要离家去找一个可以接纳外乡人的地方去学一门手艺。当然也希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手艺们能够越来越好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