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情绪饮食读后感锦集

情绪饮食读后感锦集

《情绪饮食》是一本由王亚南著作,华龄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2023-5-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绪饮食》读后感(一):《情绪饮食》:学会爱自己,才能真正享受美食

你是否有过以下经历: 当心情不好的时候,什么也不想干,只想吃? 每次吃完后不停地自责,“我又变胖了” 当暴饮暴食发作时,感觉无法自控? 对于食物,经常感受到焦虑、内疚和不安,已经影响到自己的社交和人际关系?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你可能受到了情绪性饮食障碍的困扰,让自己无法摆脱。 科学研究表明,情绪性饮食障碍发病率在全球女性中约占8.4%。在男性中约占2.2%,并且发病率的趋势正在以每年8%左右的速度递增,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增幅显著,危害不容小觑。

《情绪饮食》这本书告诉我们情绪性饮食障碍的症结所在以及如何进行有效改变,让我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饮食,远离情绪饮食的困扰。

作者王亚南,一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壹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央视网人民战役24小时节目连线心理专家,积累了大量个案,擅长个人成长、情绪管理、饮食障碍等领域。 对于受情绪性饮食障碍困扰的人来说,如何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做出积极改变呢? 01食物刺激,并不能真正处理负面情绪和压力 生活中,当你感觉难过的时候,可能会去吃一大桶冰激凌,感觉孤独的时候会点一个肯德基的“全家桶”,压力大的时候会不知不觉吃完一大袋薯片,这些现象被称为“情绪性进食”。 一个人用食物来处理情绪和压力,并不是因为他饿了想吃东西,而是因为情绪受到刺激,用食物来填补某种情感需求。 然而,通过食物刺激的方式只能让人获得短暂的满足感。吃完以后,你会发现让自己的问题依然存在。 这种不正常的饮食行为在女性群体中发生的概率非常高,表现为过度节食,或是暴饮暴食后的懊悔,采用催吐或泻药减少食物的摄入,造成严重的后果是营养不良,皮肤暗淡无光,整个人没有精气神,反而背离了女性想拥有健美体型和美好外表的初衷。 用过度锻炼的方式来管理自己体重的行为,在男性群体中发生的概率更高。他们痴迷于塑形,因为过度锻炼使他们把大部分时间和注意力都花在健身上,即使生病了,也不停止锻炼,健身成了他们生活的中心和重心,会导致他们在人际关系方面的疏离和工作能力的下降。 所以受情绪性饮食障碍困扰的人,容易发生严重的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给身心健康带来更大的麻烦和隐患。 02外表决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并不可取 既然食物刺激并不能真正处理和解决情绪和压力问题,大家也许会好奇,受到情绪性饮食困扰的人们,执着于控制自己的体重,究竟有什么魔力将他们牢牢控制其中? 作者通过大量咨询案例发现,情绪性饮食障碍患者最在意的是别人对他们的身材、体重等外表方面的评价。在他们看来,外表决定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长相好甚至是成功的表现。 为拥有更完美的外貌,他们恐惧长胖会影响颜值,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严格管理自己的进食习惯上,使用各种方式来控制体重。 书中作者列举了乔娜的案例,她说“只有我变瘦了,我才是有价值的;我变美了,我就能受到他人的欢迎。”她说在工作上表现一般,是因为自己不够有魅力影响了工作的发挥。她认为自己外貌不够亮眼导致自己交不到朋友,包括亲密关系。 乔娜追求被高颜值的实质,其实是希望自己能够被他人喜欢,被他人接纳。从乔娜的身上,我们得知情绪性饮食患者的症结所在。 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看待自我价值感,不从外界寻求认可,不再把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外界的评价上,而是培养一个内心强大的自我,做到自我认可。 03学会爱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生活中,那些受到情绪饮食障碍困扰的人如何进行积极地改变呢?书中为我们提供了以下三种方法。 一、调整自我价值评价方式,拓展生活圈 当乔娜认为”只有长得好看才有价值,才会被大家喜欢“的想法深深印入脑海,她的生活里除了不停地想着如何去控制体重,已经容纳不下其他的事了。 在心理咨询师的建议下,她开始调整生活圈,鼓励她重新联系朋友,继续她原来的兴趣爱好,学习吉他演奏,与父母重新建立沟通的桥梁,在改变的路上勇敢迈出一小步,乔娜的生活有了不同的体验与感受,产生了愉悦感和成就感。 二、调整低自尊思维,建立新的认知 因过去的某些经历会导致一个人对自己在某个方面缺乏自信,对自己产生负面评估和看法,形成低自尊思维。 所以低自尊思维的人,容易出现认知偏差,他们往往对事情的发展先做出最坏的判断,这对自己的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无法将自己的能力正常发挥出来。所以情绪性饮食患者需要调整低自尊思维,建立客观、真实的自我认知。 三、采用正念方式识别情绪、管理情绪 负面情绪是产生情绪性饮食障碍的重要推手。管理情绪的方法有很多,可采用正念的方式识别情绪和管理情绪。 以同事小王得到领导表扬为例,让你识别自己的情绪。 触发事件: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同事小王得到领导表扬。你和他一同入职,尽管你工作很努力,却没有被任何人夸奖。 想法和解读:你认为“我总是不被注意到,一定是我能力差。” 你的感受:失望、沮丧、无助、妒忌、喉咙发紧、想哭 表现出来的行为:对同事小王祝贺,努力微笑着等到会议结束,感觉没有食欲,找了一个理由没有参加同事聚餐。 感受带来的后果:这之后,你远离同事小王,在工作经常感觉自己没什么用的无意义感,发现自己暴饮暴食的频率在增加。 用正念的方式记录这一过程,让自己意识到情绪的产生,然后观察它,允许它发生,接纳它。只有清晰地看到自己,明白自己的感受,知道怎么做,防止自己被情绪带走,才能以积极的态度去改变。 写在最后 学会科学的饮食和管理情绪,其实是爱自己的一种方式。无论你是否受到情绪饮食障碍的困扰,你都适合阅读这本书。因为阅读本书的过程,更是一次倾听自己内心、审视内心的过程,让我们懂得如何真正地爱自己。 爱自己,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如果这一生一定要取悦一个人,那就是自己。愿我们都能真正好好爱自己。

《情绪饮食》读后感(二):情绪不好就暴饮暴食?《情绪饮食》帮你摆脱情绪饮食

和好朋友闲聊,聊到减肥的话题,我说我总是会在月经前几天食欲大增,而且想吃的都是像螺蛳粉、巧克力、冰淇淋、薯片这些重口味、高热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

朋友说她也有相同的状况,只不过她是在月经结束后的几天有这样的症状。

读到《情绪饮食》这本书,才知道像我和朋友这种在情绪波动或压力下,借助食物来寻求安慰、缓解不愉快情绪的行为,就被称为“情绪性饮食”。

01 什么是情绪性饮食

在刘德华和郑秀文主演的电影《瘦身男女》中,郑秀文饰演的女主角MiniMo是一个有点自卑,而且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她在与男朋友分手后情绪异常低落。

和很多失恋的女生一样,她选择通过暴饮暴食来克服失恋的难过,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因为暴饮暴食而逐渐变胖,最终成为一个体重达260磅的胖子。

为了恢复以前的身材,以完美形象去见初恋,MiniMo在刘德华饰演的肥仔的支持和鼓励下,经过艰苦努力,最终减肥成功,并且重获自信。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会像MiniMo一样,当感到焦虑、沮丧、孤独、压力等负面情绪时,会转向食物来获得暂时的情绪缓解和满足感,这种行为往往与实际的饥饿无关,而是通过食物来填补情感上的空虚和不安,这种行为就叫“情绪性饮食”。

如果情况进一步恶化,当一个人不仅过度控制饮食,而且有不正常的体重控制行为时,那他很可能有情绪性饮食障碍。

情绪性饮食障碍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特征,第一是不正常进食行为,不正常的进食行为也有两个极端,有的是限制对食物的摄取,比如每天只吃1000大卡的食物,或者禁止自己吃任何碳水,另一个极端则是总是不停地想吃东西,甚至影响自己专注其他事情,或者暴饮暴食。

情绪性饮食障碍的另一个特点是不正常的体重控制行为,除了不吃或者少吃,也有的人会强迫自己每天锻炼。

一般情况下,女性群体中发生不正常进食行为的概率比较高,而通过过度锻炼来控制体重在男性中发生的概率更高。

02 想吃东西就一定是情绪性饮食?

每个曾经体验过疯狂想吃东西的女生都清楚,那些食物只能够产生暂时的愉悦感和满足感,也就是说情绪饮食通常只能提供短暂的情绪缓解,而不解决实际的问题,并且长期的情绪饮食可能导致体重增加、健康问题和情绪健康的进一步恶化。

可是,当时的情境下,我们根本无力去考虑后续会产生的不良影响。

毕竟,对很多女性来说,在月经前期和经期,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波动较大,这就导致她们在这段时间内情绪的不稳定、疲劳、焦虑等负面情绪。为了缓解这些情绪不适,一些女性可能会倾向于通过食物来寻求安慰和情感满足,从而出现情绪饮食的行为。

此外,月经前期和经期还可能伴随着其他的身体不适,这可能促使女性选择高热量、高脂肪或高糖分的食物以获得暂时的舒缓和快感。

因此,如果有像我和朋友一样,在生理期前后变得嘴馋的女生也不必过分担心,你只是暂时这样,通过健康的饮食和情绪管理,比如均衡饮食、适当运动等技巧,就能够减少情绪饮食的倾向。

03 如何应对情绪饮食障碍?

如果我们真的陷入情绪性饮食障碍时,咨询专业的医生或心理健康专家,获取适当的帮助和治疗方案当然是最佳的选择。

不过,如果我们常常因为学习、工作或者生活感到焦虑和沮丧,情绪低落时,总是倾向于通过暴饮暴食来寻求安慰,而这种行为导致我们的体重增加,自尊心下降,进一步加剧了情绪困扰,而且我们很幸运,比较早的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则可以通过《情绪饮食》一书中提供的方法帮助自己摆脱困境。

首先是拓展自己的生活圈,从小事开始做出改变。我们需要梳理生活中对自己有积极影响的人和事,积极去和在意的人互动、沟通,去培养一项自己的爱好,可以是音乐、读书、跑步,或者其他的爱好,抽出固定的时间练习,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改变。

通过拓展新的生活圈,可以让我们用更为健康的应对方式,例如运动、阅读、与朋友交流、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等,这些活动有助于转移注意力、舒缓压力和提升心情,从而代替暴饮暴食。

其次是学习情绪管理技巧,例如深呼吸、放松练习、冥想等,当感到焦虑或沮丧时,可以应用这些技巧更好地应对情绪,而不是通过进食来逃避。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向营养师寻求帮助,制定营养均衡的食物,避免极端限制或剥夺,满足身体需求,更为合理的饮食计划,从而减少暴饮暴食可能性。

不过,“改变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即时的结果”,不管是哪一种,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我们需要耐心和坚持,更需要时间来恢复和改善情绪性饮食问题。

《情绪饮食》读后感(三):如何不让坏情绪操控你的食欲?这本书有你要的答案!

不知道你是否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当心情低落,或是感到伤心难过时,总是倾向于通过暴饮暴食来安慰自己的内心。

曾经热播的电视剧《女心理师》中有这样一个女孩,每当她感到焦虑时,总是会选择出去狂吃一顿,以此来缓解自己的情绪。然而,随之而来的是自责和恐惧,她开始通过抠吐来减轻内心的负罪感。久而久之,她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最终不得不寻求咨询师贺顿的帮助。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情绪饮食》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解释:“这种‘借吃消愁’而后又对‘吃’懊悔不已的行为有另外一个名字——情绪性进食。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并不是因为饥饿想要吃东西,而是因为情绪受到了刺激而产生吃东西的冲动时,食物不再用来解决生理饥饿,而是用来填补某种感情方面的需求。”

一旦这种情绪性进食产生了依赖性,那么就会发展成为情绪性饮食障碍,其鲜明的特点是不正常的进食行为和不健康的体重控制行为。

如此刷新我们认知的解答,正是出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健康心理学博士、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临床心理咨询硕士、央视网人民战疫24小时节目连线心理专家王亚南之手。

在这本书中,作者王亚南不仅给我们剖析了情绪饮食障碍的问题根源,还教给我们如何彻底远离情绪性饮食障碍的独家策略。

那么,要如何不让坏情绪操控我们的食欲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专家王亚南所写的这本《情绪饮食》吧!

01 调整认知

人们常说:“认知是一切行动的基础。”

当一个人被坏情绪操控自己食欲的时候,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对自身的认知出现了偏差。

比如书中提到的患者乔娜,她之所以会被情绪性饮食障碍所控制,其根源在于她把对自身价值的评定放在了自己的身材、体重,以及控制自己身材和体重的能力上。

这就导致她的意识世界里每天除了不停地想怎样才能控制自己的体重,用什么进食方式才能有效减轻体重等之外,就逐渐容不下其他的生活内容了。

而这种意识其实也是心理学中所说的“低自尊思维”。简单来说,就是在自身过去经历、生活环境的影响下,把自身价值感的评价固化成“只有长相好,身材好才有价值,才会被大家接纳”这类的想法,从而让自己遭受巨大的痛苦。

据许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低自尊心理和情绪性饮食障碍思维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这种低自尊思维呢?书中提供了认知行为疗法的小工具,旨在一层层地剖析以及调整我们的思维。

此外,作者还告诉我们,之所以会受到情绪的困扰,往往是消极思维在起主导作用。比如一些对自己毫无帮助的想法,如在逛街时,你可能会想:“我这样的胖子,穿什么都难看”,这就会给自己带来沮丧、无助的情绪,但你可能还会买一条裙子,只不过这个过程却无法让你感到快乐。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要分析这些思维,究竟是如何影响自己的感受和行为的。心理学上用来分析这个现象的小工具就是ABC认知分析法。在这本书中,作者也做了详细的阐述。

02 管理情绪

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负面的情绪,做出一些不可控的行为。而负面的情绪,往往也是产生情绪性饮食障碍的重要推手。

尤其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许多年轻人承受着越来越沉重的生活压力,因此他们所遭受的负面情绪也日益增多。一些年轻人会不自觉地采用过度进食的方式来缓解内心的焦虑。这无疑增加了患情绪性饮食障碍的风险。

对此,作者指出,要想降低这种疾病的风险,打破这个循环,最好的方式就要学习管理自己的情绪。

书中提供了两种方案,一是正念情绪管理,二是客观情绪识别与管理。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运用也很常见。

通过这些练习识别情绪的方式,以便于我们在遭受挫折或压力的时候,能够尽快地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从而降低情绪性饮食障碍的风险。

03 学会容忍不适感

在电影《前任3》中有这样一个虐心的场景,女主角林佳因失恋而深陷悲伤之中,她选择通过疯狂地大量进食芒果来转移对失恋的注意力。尽管她明知自己对芒果过敏,但她仍然选择这种过度进食的方式来回避自己对失恋的不适感。可最终,她却因全身过敏的反应而被紧急送往抢救室。

相信不少人会疑惑:为什么林佳明知自己对芒果过敏,还要通过拼命进食来转移对失恋的注意力呢?书中有这样一个解释:低挫折耐受力的人往往通过采取回避情绪的方式来应对挫折。当你越回避不良情绪时,越会让自己对它们的承受能力变得越来越差。而所谓的低挫折耐受力,就是指人们对不适感的承受能力。

对于女主林佳而言,她知道失恋的滋味很痛苦,但是她不想体会这种感受,因为这会令自己非常不舒服。因此,她情愿选择狂吃会对自己过敏的芒果,也不愿去感受那些由痛苦带来的不适感。

其实,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人,他们情愿躲避在幻想的“一切都好”中,也不愿积极面对现实的问题。这往往会引发情绪性饮食的困扰。

对此,作者提出了三个提升挫折耐受能力的方法,分别是转移注意力、自我安慰和改善现状。书中也供了相应的挫折耐受力练习表,以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步熟悉和运用它们。

当一个人能够学会容忍不适感时,他的挫折耐受力也会变得越来越强,这对自身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好处,同时也能够很好地摆脱坏情绪对自己食欲的控制。

04 写在结尾

心理专家王亚南曾说:“热爱美食,通过体验美食让自己感受到爱,与自己和他人交流爱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美妙感受。”

如果你也想找回这条幸福快乐的道路,不被坏情绪给操控你的食欲,强烈推荐你要好好地读完这本由心理专家王亚南所写的《情绪饮食》这本书!

《情绪饮食》读后感(四):《情绪饮食》如何让美食成为爱自己的武器

你是不是在压力大的时候总是喜欢用美食来填补内心的焦灼?

你是不是在暴饮暴食后又心怀罪恶感,感觉生活无法掌控?

你是不是习惯用美食奖励自己的成功,之后又强迫自己大量运动来减少热量? 事实表明:上述行为被列为情绪性饮食障碍,全球女性发病率8.4%,男性2.2%,且每年递增率8%。情绪性饮食不仅伤害人的身体,对人的精神也存在不同程度的伤害。 我国作为美食大国,美食文化历史悠久。美食原本应该是爱自己的武器,如今却成了影响人身心健康的障碍。 《情绪饮食》系统性地告诉我们,如何正确认识情绪性饮食障碍及科学应对方法,让美食成为爱自己的武器。

王亚南,壹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取得了新西兰奥克兰、澳大利亚莫纳什、英国爱丁堡赫瑞等大学心理学硕士,还是认知行为疗法创立人阿伦.贝克博士的嫡系真传弟子。在个人成长、情绪管理、饮食障碍等方面咨询个案超2W小时,经验非常丰富。 怎么样才能让美食成为爱自己的武器呢?爱自己就要从现状开始做改变。 01 觉察认知是改变的开始 苏格拉底说:“认识自己,是智慧的开始”。 “学历是铜牌,能力是银牌,圈层是金牌,思维是王牌”,而觉察是思维启动改变的第一步。人为什么会遇到障碍,是因为思维上没有突破。 书中乔娜原本是无忧无虑的少女,转学到大城市后,因为新同学的嘲笑她,而她认知中“颜值即正义”的观念,让她觉得“瘦下来才会好看,才会被接纳”,就这样,她每次吃完美食后就有强烈的罪恶感。 乔娜总是会通过“吃利尿剂”、“催吐”等各种办法管理体重,精神也变得恍惚。正是这样的思维引导了乔娜的后续不健康的饮食行为。 乔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障碍,是因为她的思维中对自我价值感的低认同感。所以想要改变的第一步是“觉察自尊感,考虑自己是否要改变”。 觉察到自己之前的方法不对,于是想要在专业医生的帮助下,学习健康的饮食、体重管理方法,按照正确的方法开始循序渐进的践行。 02 重复践行是改变的重要阶段 行动是治愈一切不安的良药。 思维疏通以后,我们需要的就是实践。 乔娜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原来多维度的价值观被压缩成“身材占据多半”,其他的都被忽略。主要是来源于生活圈的改变。转学前,乔娜身边也有胖的朋友,但他们心态很好,并没有特别关注身材,而是会与乔娜分享身边有趣的事情。 为了践行改变,乔娜按照医生的建议,接纳自己的担忧,行动上则是拓宽自己的生活圈,重新与之前的朋友取得联系。她之前对自己各方面评价很低,所以心理治疗师根据乔娜状况,安排了原来她喜欢的吉他学习。 乔娜走出了改变的步伐,当这样的小改变重复练习,就会慢慢的建立自信,走出“低自尊”的框架思维,最终塑造一个全新的自我。 03 分析坚持才能最终成功 思维上有了改变,行动上配合思维,但是我们依旧会遇到阻碍。此时我们需要分析反馈,并评估新的行为。从整件事情大局出发,找到新的障碍点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乔娜在践行过程中,依旧会遇上新的问题。乔娜明知道吃蔬菜有利于身体健康,可她却排斥吃红菜,在行动的过程中,甚至感觉到吃红菜后的委屈感。可当她做好一切准备,慢慢的接纳后,她最终开始接受红菜了。 通过记录分析,吃红菜也不会再有委屈感了。当她感觉自己内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她都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奖励自己的正确行为。在这样不断的分析坚持中,乔娜心情也慢慢变得愉悦。 结束语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美食本应该让我们生活更美好,心情更愉悦。可当美食进入错误的思维认知轨道,于是引发了情绪性饮食障碍。 如果不幸遇上,那可以按照以上方法改变,让美食成为爱自己的武器。

《情绪饮食》读后感(五):你会因为难过而不停地吃么?如何不让坏情绪操控你的食欲

周末晚上9:30,乔娜独自在家看电视,突然觉得自己好孤单,屋子冷清清的。为了摆脱内心的难过,她决定点些吃的,因为吃东西总能让她开心。

她点了两大袋喜欢的零食,一边吃一边看电视,心里升起一阵满足感。不知不觉,她把所有零食扫荡一空。此时,看着电视里的靓哥美女,她脑海里突然出现一个尖锐的声音:“你就是一个失败者,除了吃还会什么?”

这个声音让乔娜无比恐惧和难受,她感到胃部一阵剧烈疼痛,赶紧冲到卫生间一边吐一边哭。

对乔娜来说,食物成了一个又爱又恨的存在,她总是“借吃消愁”,而后又懊悔不已。她的这种症状有一个专业名字,叫作“情绪性饮食障碍”,也就是“一个人并不是因为饥饿而想吃东西,而是因为情绪受到了刺激而产生吃东西的冲动,食物不再用来解决生理饥饿,而是用来填补某种感情方面的需求。”

乔娜不是一个特例。根据调查研究,全球情绪性饮食障碍在女性中的发病率大概是8.4%,在男性中的发病率大概是2.2%,而且其患病趋势近年来几乎以8%的速度在增长。

如果你也苦恼常将食物作为调节不良情绪和应对压力的主要方式,一定不能错过《情绪饮食》这本书。

该书作者王亚南是壹心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央视网连线的心理专家,畅销书《自尊知道答案》的作者,对于认知行为疗法和理性行为情绪疗法有着完整系统性的认知与实践经验。她在《情绪饮食》中剖析了情绪性饮食障背后的真相,并传授了一套科学、系统而简单的应对知识和能轻松实践的方法。

01. 情绪性饮食障碍引发的危害

乔娜自从青春期开始,就对食物又怕又爱,她羡慕女明星光彩照人的样子,因此严格压抑对食物的渴望;压抑不住时,又大吃大喝放纵自己;吃完后又在自责和痛苦中拼命催吐。

后面,她的头发越来越稀疏,身体很差,容易眩晕,月经没有规律,还控制不住放屁、打嗝。她开始讨厌镜子里那个没有青春气息、没有自信和光彩的样子,对自己从一开始的不满发展到满满的恨意,甚至会不自控地自我伤害。

更让乔娜无法忍受的是,因为每天脑子总是萦绕着和吃相关的想法,她做任何事情都是心不在焉,无法专心工作;也因为自卑总是躲避同事,结果越来越不合群。

乔娜的经历体现出情绪性饮食障碍的三个负面影响。

(1)身体健康方面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让身体中的荷尔蒙分泌紊乱,不仅会改变毛发的生长状态,还会导致女性月经紊乱甚至停经,更严重的是,会干扰我们免疫系统的工作,让人对疾病没有抵抗力。

而且,因为经常性人为催吐、滥用泻药、盲目减肥,容易导致营养不良,体内电解质紊乱,消化系统会失去控制,甚至进一步导致心脏心血管疾病。

(2)心理情绪和人格健康方面

情绪性进食让一个人不断体会到“事与愿违”的感受,不断重复验证自己是一个“失败者”的冰冷现实,这种负面扭曲的认知会让人对自己越来越排斥和厌恶,越来越不自信,从而产生莫名的恐慌和焦虑,甚至陷入抑郁。

(3)工作和社会生活方面

情绪性饮食障碍会让人无法专心工作,而对自己的负面认知也让人越来越不愿意和他人交流,最后活得越来越像一座孤岛。

02. 情绪性饮食障碍形成的原因

从上面可以看出,情绪性饮食障碍的危害非常大。不过,重视自己身材、外表的人很多,却只有少数人会“情绪性进食”。那么,真正导致情绪性饮食障碍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书中给出两大罪归祸首:负面的观念模式和低挫折耐受力。

观念模式是一个人相对固定的认知方式,反映出一个人怎么看待他人、认识世界、理解自身。观念模式源于人生中的体验,而当一个人形成某种观念模式后,所有的行为会不自主被其影响,不断强化这种观念。

乔娜对体重的执念形成于初中转学后,之前她阳光、外向,很受欢迎。因父亲工作调动她转到一个新地方,慢慢觉察到新同学认为她打扮土气,经历排斥和孤立的乔娜观察班里最受欢迎的几个女生,发现她们都很苗条,于是“我要先瘦下来,大家才会对我好”的观念模式就这样植入她的大脑,从此她开始了和食物之间的相爱相杀。

现在来看第二个主要推手:低挫折耐受力。

挫折感发生于人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比如,一个想要减肥的人发现自己怎么都戒不掉甜食,这就会让他产生挫折感。

人们对挫折的耐受力不同。低挫折耐受力的人感受到负面情绪后,会做一些行为,虽然能让自己暂时感受到愉悦,但是长期来看却会更伤害自己,比如暴饮暴食、催吐、催泄、过度锻炼。

03. 如何治愈情绪性饮食障碍

当我们揪出导致我们情绪性饮食障碍背后的罪归祸首后,就需要思考如何治愈了。书中也介绍了很多应对之策。

(1)拓展生活圈,调整自我价值评价方式

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评定,关键在于这个人最在意什么。情绪性饮食障碍的人自我价值评估就像是没有风险分散、孤注一掷的投资者的做法,不断通过控制体重的方式来确认自己的价值。一旦体重增加,就意味着自己又失败了,以至于越来越不自信,逐步失去自我存在的价值感。

乔娜向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后者为她梳理当前的现状,逐步引导乔娜思考哪些方面可能让她重新获得一些积极的体验。

乔娜选取了三个方面开始拓展自己的生活圈:和童年两个有些胖但是心态很好的朋友重新取得联系;继续学习吉他演奏;主动去了解父母生活中发生的事情。这些小变化让乔娜慢慢走出封闭的状态,试着和外界更多的联系,心情也好了很多。

(2)认知干预,重新评估想法

心理学有“情绪认知ABC法则”,也就是我们的感受和反应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C)并非如想象一样,是由某个事件Activating events(A)诱发,两者之间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对这件事的信念和想法Belief(B)。

如果我们希望一个人不会因为减肥失败就断定自己是一个无可救药失败者,关键点不在于体重,而在于头脑中对此事的评价,这个时候,就需要借助认知干预disputation(D)。

认知干预就好比聘请一位训练有素的“律师”,帮你认清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是否公平。

“律师”会询问类似的问题:“有什么证据能支持你的想法?”“是否有其他证据证明你的想法不正确?”这个过程就是在帮助你用更客观的角度看待事情,而不是仅仅因为自己的感受或者想法就下结论。

04. 结语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情绪性饮食障碍的源头不是对美的追求,而是内心的自卑、负面的自动思维、单一的价值评判。因此疗愈的关键,绝不是体重秤上的数字,而是底层的逻辑,以及内在的心理能量。

当然,这个过程不会轻松愉悦、短暂快捷,不过“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够活出自在的状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