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的老娘八岁半》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老娘八岁半》的读后感大全

《我的老娘八岁半》是一本由艾苓/著 / 姜淑梅/绘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34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老娘八岁半》读后感(一):精致的传奇,我也想要

“传奇奶奶”姜淑梅,她60岁学认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已经出版了5部作品。

60岁,已是到了退休年龄,学认字,学写作、学画画,传奇奶奶活成了我想要确不敢奢望的样子。

我又去网上搜了更多“传奇奶奶”的照片和报道,满头的银发,匀称的身材,总是神采奕奕地穿着旗袍,真是太羡慕了,别说60岁以后我能否或成这个样子,就是30岁的我,也活不成这个样子啊!

我也总是说,等到...的时候我一定要干什么什么,可是一等再等,还是停留在了在沙发上颓废地玩着手机。

作者与娘相处的模式,很值得学习,她们买一件都喜欢的大衣,可以轮流穿,他们一起去美容院,一起逛街、搭配衣服。她们都喜欢穿旗袍,热爱生活,有仪式感。

娘是个社交达人,热心的江湖医生,追求精致生活,精心烹制饭菜。参加各种采访会议,都不怵,滔滔不绝,有自己的特色。

1、娘记忆里惊人,作品里有很多鲜活的细节,其中一部分是沉睡的记忆,在写作的过程中被唤醒了 2、像看书一样,把这一页翻过去吧,翻过去就不要再翻回来,没用。

《我的老娘八岁半》读后感(二):“传奇奶奶”姜淑梅,讲述哈哈大笑的人生冒险

《我的老娘八岁半》是一本由女儿执笔,以见证者视角讲述“传奇奶奶”的人生故事。

本书作者艾苓,是“传奇奶奶”姜淑梅的女儿,是中国作家协会成员,也是绥化学院退休教授,出版有散文集《领自己回家》《风也穿鞋》等作品。

整本书分为四大部分,分别为传奇老娘、越老越美、生活智慧、姜淑梅:我的故事我来画。讲述她的网红经历、她的生活态度、她的价值观念、她的过往回忆。

全书从作者女儿的视角出发,分享她与老娘之间“教”与“学”的感知感悟,通过母女俩交谈对话的方式,你将更进一步认识这位倔强、乐观又真实的“传奇奶奶”。

“传奇奶奶”六十岁学认字,七十六岁出书,八十岁开始学画画,在她的身上没有老年人的暮气,而是散发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与好奇。

在这本书中,你会更真实看到一个“大字不识“老人家是如何以一个个字的学练,以及在女儿帮助鼓励下开启写故事,并一发不可收拾“玩”上了瘾的过程。

在这本书中,你会看到姜奶奶对世界的好奇,对成长的追求,对生Si的达观,你会在她的为人处世中学到人生智慧,在她的励志故事中,看到开放式成长观念带来的梦想实现。

在这本书中,你会感受到学習成长的力量,它能打破时间、打破年龄、打破圈层,让你看到“活到老,学到老”的广阔世界,教会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看待岁月,去发现生活中的幸福。

你会被书中质朴与真实所打动,这些看似平淡琐碎的普通日常,让你能更真切看到这个曾经历过战乱、饥荒、贫穷、生Si的奶奶的不服输不服老的价值观念,正如作者所说,你会在她身上收到成长的鼓舞,看到从容老去的风姿。

书中收录姜淑梅奶奶48幅手绘图,生动讲述她所经历的战乱与饥荒。整个画风充满奇思妙想,治 愈且有趣,姜奶奶说,她下一步目标是开画展,活到130岁。

总之,读完这本书你将挥别认知的束缚,更勇敢正视自我,释放内心压力,敢于拥抱生命的精彩,因为,传奇奶奶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充满无尽可能,什么时候我们都可以选择让自己过得精彩,只要你开启行动。

只要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晚,哪怕已经八十岁!

《我的老娘八岁半》读后感(三):这个夏夜听奶奶讲故事,勾起心中对生命的热爱

NO. 117

书名:《我的老娘八岁半》

出版:台海出版社

作者:艾苓

在当今这个大环境下,我们常常觉得很难……

什么都很难:工作很难、恋爱很难、结婚很难、过日子很难、生孩子养孩子更难……

这本《我的老娘八岁半》以温暖而感人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传说奶奶”80多年来的冒险人生。姜奶奶被尊称为"传奇奶奶",她的人生如同一串疯狂的冒险,令人叹为观止;读它,也许对我们的人生有不一样的启示……

书中记述了姜奶奶从1937年至今的经历,无数次死里逃生,一路披荆斩棘,用自己的乐观和勇敢化解了人生的一切困境,总是笑着地活在当下。

60岁时,她才认识了第一个字,76岁时才出版了第一本书。

从此,她成为了全国的畅销作家,央视、新华社都对她赞不绝口,称之为"传奇奶奶"。

80岁时,她又开始学画画,82岁时学习书法,她的下一个目标是活到130岁。

她的人生就像长长的冒险之旅,她用她自己的方式,勇敢地面对和坚持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

她的经历有关于家庭、事业和爱情,她把看似平常日常的生活点滴都敲进了这本书中。更重要的是,她用乐观的态度和笃定的信仰,激励每一位读者去享受他们的生命,尤其是在困境中坚定不移地与之抗争。

这样的人生态度,令人敬佩;让我读完觉得好像也不是很难……

这本书是由姜奶奶的女儿艾苓执笔,所写的一本关于她母亲的回忆录。由姜奶奶亲自手绘插图,是对她80多年冒险生涯的小小总结。

翻开这本书,就像坐在夏天夜晚的小院子里,与奶奶一起分享人生的点滴。

她将沉重的经历讲成了段子,每一句话都是金句,散发着温暖和力量。

奶奶笑中带泪的故事,让阅读的人感受到了生命的珍贵和无限可能。她的坚强和乐观,足以鼓舞着每一个读者。

《我的老娘八岁半》带领读者进入姜奶奶的世界,感受她的坚持和热爱,同时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

它并不只是“笑料人生”,它也不只是一种调侃命运的姿态。作者的风格很质朴,不做作不装腔作势, 有自然生动的台词和笑感。

当你读完这本书,你或许也会被姜奶奶的乐观向上所感染的。

《我的老娘八岁半》读后感(四):60岁?人生才刚刚开始呢。

看封面就知道这是一本很轻松又很有趣的书。

作者艾苓是一名退休教授,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她在教学之余,把文盲老娘姜淑梅培养成了网红作家“传奇奶奶”。

姜淑梅奶奶就更厉害了,1937年出生的她,60岁学认字,75岁学写作,80岁学画画。已经出版了五部作品,并多次应邀做客中央电视台。

本书就是作者艾苓眼中笔下的妈妈,她在序中写道:我教娘写作,娘教我生活。

书中一共分为四部分:传奇老娘、越老越美、生活智慧以及最后一部分,姜淑梅:我的故事我来画。

作者在书中写到了妈妈从文盲到作家、成名之后的故事、80岁开始的画家梦以及“传奇奶奶”的书桌,还有妈妈对于衰老和生死的看法等诸多琐碎事情。

作者说最开始只是想让妈妈有事做,最好是乐在其中,写书是个巨大的工程,她不敢奢望,但是出书却是后来水到渠成的事。

作者说“有些山东老话,娘一直用,有些语言有的夸张,有的精准。”而作者在书中也一直称呼妈妈为娘,让我读起来也有更接地气的感觉。

作者笔下记录的姜奶奶:

喜欢唱歌,她想唱就唱;

喜欢唠嗑,她想说就说;

喜欢四处走走,就想玩就玩;

喜欢美味食物,她想吃就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姜奶奶想美就美。

80多岁的姜奶奶也算是见证过不同时期的中国,她见过土匪、见过日本鬼子、见过八路军和中央军。

也在战乱中逃过难,挨过饿、也差点跟那个年代的女人一样裹了小脚,她挨过饿,为了不等着饿死去到了东北。

姜奶奶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事,她把这些事一件一件地变成了文字、变成了图画,呈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很多人也许跟我一样,在阅读的过程中,觉得奶奶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累。

奶奶却说:“孩子,再看我的书不要难过了,不要流泪,事都过去了。要是不经历这些苦难,我也写不出这本书。”

这就是奶奶的生活哲学,用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一切给予。

而我们也应该向奶奶的乐观学习,乐观面对一切的发生,活成灿烂明媚的模样。

《我的老娘八岁半》读后感(五):陪“文盲”老娘成长为知名作家

读完这本书后,不禁感慨,艾苓老师好棒,给老人最好的陪伴,莫过于此。

淑梅奶奶,是我非常严格意义上的老乡,更严格意义上,我甚至有一度把她当成了我的奶奶。

她与我奶奶同岁,山东巨野人,共同经历过“乱时候,穷时候”,共同吞过槐花吃过榆钱。姜奶奶的一口纯正的鲁西南乡音,还时不时会把我拉到奶奶跟前,怀想和奶奶在一起的滴滴点点。

姜奶奶是网红奶奶,是励志奶奶,是广为人知的作家奶奶。她的作品《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长脖子女人》《俺男人》《拍手为歌》等广为流传,为读者朋友所欢喜。她朴实的叙述,富有故事感的稀缺表达,仿佛把阅读者带回她文字里的世界。

但,我要说,我们看到了奶奶的成功,也应看到奶奶背后的最大“推手”,哈,也就是姜奶奶的写作课老师,她的女儿艾苓老师。如果说,上述五本书,是奶奶讲记忆中的故事,讲多数不为人知的故事,都是她以自己的视角去叙述的生活历程,那《我的老娘八岁半》可就是姜奶奶名作家“炼成记”了。

艾苓老师是一位谦逊的写作者和老师,她把光环戴在了自己娘亲头上,这本书里也是在呈现老娘的生活状态、心态以及创作成长历程,让我们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可爱且勤奋豁达的姜奶奶,而不再是奶奶自己文字里一直有些苦哈哈的形象。她的白描式且带有节制的书写,呈现了奶奶日常生活的琐碎和有趣,锻炼、写作、画画、上货……奶奶文字背后,是艾苓老师陪着她,去寻找,去搜集,去一句句修改,去成就一篇篇文。

一个形象在我脑海中充盈了起来,小时候,父母是站在我们背后扶着我们蹒跚学步的人;在姜奶奶写作成长路途中,艾苓老师就是那个站在老娘背后扶着她蹒跚学步的人啊。她凭借自己从业多年的教学经验,带给奶奶晚年写作课的成长,多么有趣的反馈与反哺。

回到这本书本身,全书共分为四个辑录,分别为:传奇老娘、越老越美、生活智慧、姜淑梅:我的故事我来画。艾苓老师把姜奶奶的日常给大家镜头般呈现了出来,阅读的过程中,就好像是奶奶在我们身边说话、做事。这种临场的真实感,是艾苓老师多年写作训练的结晶,是一种静水流深的自然呈现,当然,也是身为读者之福。

作为奶奶的写作老师,艾苓老师是引导启发式的教导,让奶奶在写作中用反思式的方式去铺陈故事。作为奶奶的女儿,艾苓老师在这部书中也回到女儿本有的情态,听娘用生活的小事讲述生命的智慧,捉摸着娘的言传身教来走过一段段路。看娘的行事作风来教导自己为人处世。艾苓老师文字中的韵味,所给我们传达的,不仅是一种生活态度与状态,更是一种对待生命的飒爽与豁达,就像奶奶说的,啥智慧不智慧的,就是想得开。用天津话讲,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我拿着这本书对着我娘讲:娘,您明年就六十岁咯,你看姜奶奶是从六十岁开始识字、写作,然后一本本作品出版,您能坐得住?

我娘在沙发上笑呵呵看着我,老太太太能耐了,咱没法复制啊。

来自乡野的母亲,嘴里也能够吐露几个互联网词汇。但识字与写字,依旧是他们这代人与这个时代最大的阻隔,导致他们的故事,如果不刻意去挖掘,很可能就此消散在时间长空中。

其实,感佩的是,姜奶奶与艾苓老师的相互成就,更多的是,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看到,身为子女,如何陪伴父母走过逐渐老去的时间,让属于共同陪伴的这些时间,充实且有趣。

因为,给父母讲述意义,超出他们的理解范畴,而让生活变得有意思,无疑有更大吸引力。

愿更多的儿女,能够读到这部有意思的图书,让我们思考如何去更有效陪伴父母走好未来的路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