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经典读后感有感

《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经典读后感有感

《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是一本由王可著作,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页数: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读后感(一):在这里探寻金银的奇妙之旅

你知道金银是从哪里获得的吗?最早的金银器是什么?古人把当卢用在哪?……”

让我们跟着小米糕、银壶大哥、肉爪儿来一场金银国的奇妙之旅,一起走进《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 这本《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由王可著作,王吉思 、武泽昊绘,涵盖二十四座博物馆典藏文物,获得国家科技部2022年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名单,2023年少儿阅读节“百种优秀童书”,被称之为:“捧在手中的博物馆”。

作者用轻松有趣的方式,生动演绎不语的文物,让孩子们发现文博的乐趣和传统文化之美,在阅读中探究和感悟历史。 一、人们如何得到金银

你知道吗?金银都藏在大自然里,通过矿金和沙金两种方式获得。矿金就是从矿山中开采出来的,沙金则来自河床、河流之中,常和石沙混在一起,需要将河沙反复淘洗,滤掉沙石等杂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浪里淘金。

二、金银在各个朝代的发展

人类发现和使用金银器的历史非常久远,有3700多年的历史。从夏末商初的金耳饰,经过各个朝代演变,最后达到清代超大个儿金银器。通过插画,用通俗的语言,故事的形式,把各个朝代出现的金银器文物的特点和历史发展讲述出来,其中小米糕提出的问题会引发孩子进一步思考,展现每个时代特有的魅力以及文化底蕴的传承。

三、金银器的制作工艺

你知道金银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吗?金银制作的古老工艺有鎏金和错金银,鎏金是金与水银混合,形成水状的金泥,涂在铜器表面,用炭火烘烤,错金银在鎏金的基础上,在非金银器上按照图案剔出槽,再将金银塞入槽中错平。

我们看到的金银制品经过锤揲、范铸、錾刻、镂空、焊接等九道工艺,不禁赞叹古人的智慧。 书中用一张文物历史脉络图把金银的整个发展串联起来,还加入了互动环节,孩子可以用涂画的方式设计出自己的金银器,完成12个任务,写下文博日记,增加了趣味性。

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走进金银国,看金银器背后的奇妙故事。

《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读后感(二):在时光的深处,听金与银的密语

“家人,我在外面流浪了好久,我迷路了。” 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深深触动到内心,它的创意想法:“让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文物回家,以它们的视角展现出我们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 文物是活的历史,承载古人的思想与智慧;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博物馆中的文物一件件展示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祖先们给我们留下关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故事。 有句话说:金子不腐,可穿越时光。黄金不止现在就很有具备珍藏的价值,在古老的以前更是权利与财富的象征。让我们一起走进《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

这本书是图书馆第十七届文津图书少儿类推荐图书,因为用心的创作以及文博知识的细节,被称之为:“捧在手中的博物馆”。

作者用轻松幽默的语言,有趣可爱的插图,带领我们以一种不同形式游走于博物馆,让家长们可以带着孩子从不同的视角阐述文物,让孩子们爱上有趣的中华文化,探讨更有趣历史故事。 那么就让小米糕带着我们周游金银国,从中了解金银是实现上位变形记的呢?

一、黄金的开采 唐代诗人刘禹锡说:“美人首饰黄金印,尽是沙中浪底来。”寻着浪底淘金的足迹,我们知道沙金一般是在沙中提取,也这我们现代经常说到的淘金。 淘金就是指淘金者们打捞起河里或湖里的淤泥后,在淘盘将淤泥洗涤,以便找出淤泥里的天然金沙。历史上曾经掀起过几度的淘金浪潮,因为淘金是冒险家眼中的致富手段。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与地质挖掘的进步,其他的金属一般都是在金矿中开采而来,据悉,我国金的经济矿物主要是自然金和银金矿,少数矿床中有金银矿、碲金矿、针碲金银矿、碲金银矿和黑铋金矿等。个别矿床以金的碲化物为主要经济矿物之一。 二、金银器的制作 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随着开采金银技术的高效,所以这时候的金器样式更为丰富,其中有名的就是曾候乙的超大个儿金盏。

两汉时期的神兽金色足迹,不仅赏赐大臣可用黄金,连马儿都身上有光,马头有当卢,脚上有马蹄金!

还有我们熟知的明代,看电视剧的时候,有没有被那些精美的簪子或者步摇等迷住双眼,在明代黄金制成的首饰可多着呢,时尚穿搭必备呀。

随着时间的推进,到我们现在,金银仍然有着不可抵御的魔力,随着制作工艺的精湛,现在出品的黄金饰品更是花样丰富。 三、金银器的文化底蕴 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金银器的历史的河流中越发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因为在这些文物中,总会遗留时代的印记。

这些金银器,我们都可以在其中窥探当代的故事以及见证着每个时代特有的魅力以及文化底蕴的传承。

躺在博物馆中的一件件金品银器,就像是一本故事。在漫长的历史中洗礼中,虽然它们不言不语,但在时光的刀中雕刻成一件件美好的文物。

地球上的黄金和白银是人类的宝藏,当人们用智慧与巧手将它们制作成各类文物的时候,文物上的一笔一划,却勾勒出了每个时代的特点。

写在最后: 舒婷《舒婷诗集》中说到:像淘金一样,时光的激流冲去多余的分子,只留下质地纯良的金子,光泽不减地成为人心中无价之宝。 在这本书中,让我们带着孩子一起认识不同时代金银器的同时,更多的去探索与了解中国文化的变迁与文物中蕴含的故事。

《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读后感(三):文博科普|血脉觉醒:我们为什么喜欢穿金戴银?

认真地问个问题:你喜欢黄金吗?你喜欢白银吗?为什么很多人嘴上吐槽它们又土又俗,可一旦收到这样的饰品,却还是会心花怒放呢?

因为——穿金戴银,喜欢金银器,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到了某个时刻,就一定会血脉觉醒。

你知道吗?我国的金银器有37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它们不仅是中国人婚嫁仪式、送礼必不可少的器物,更是蕴含着深刻的中国文化。

直到现在,新娘出嫁时,金饰依然是嫁妆中重要、显眼的一部分。它们承载的是中国人的传统情结,是我们瑰丽的文化遗产。

所以,当谈论中国文化时,金银器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怎样更好地了解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呢?《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这本书,以趣味角度和互动形式,向读者尤其是小朋友们展示了金银器自古以来的发展历史和独特魅力。

在书中,主人公小女孩小米糕、导游银壶大哥和可爱的小猫肉爪儿一起,穿越时光大门,来到金银国,了解各式各样的金银器在各个时代文化中展现出的璀璨光芒。

在我看来,这本书有以下3个特点:

一、理论联系实际,丰富有趣

这本书图文并茂,通过丰富的插图和生动的文字,给孩子们讲解金银器的历史、制作工艺以及文化意义,我觉得它不仅适合亲子阅读,更适合学龄儿童开阔文化视野,增长科普知识。

例如,书中介绍“金银都是柔软的金属”时,我家二宝就恍然大悟:哦,难怪电视里就经常演,有人用牙齿咬黄金,看是不是咬得动。

书中用大量的彩绘图案,把金银器的制作工艺和特点,以及不同时期金银器的风格和纹饰都展示出来,还通过丰富的实物照片,让孩子更加直观地感受金银器的魅力和价值。

二、以古论今,引发思考

书里选的每一件金银器都有其独特的故事。例如,金银器发展到明代时,凤冠霞帔这一整套的“头面”,都包括哪些部分和名字,书中都介绍的很清楚,还特别解释:明代只有皇后、皇妃才可以穿戴凤冠霞帔,而现在的女孩子们可以自由佩戴任何饰品,这是历史多大的进步啊!

三、增强动手能力,实践互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还强调了实践和互动。翻看到后面,设置了文博创想游戏,如奇异面具馆,让孩子们自己动手设计金面罩;金银器设计师环节,用唐代鎏金鹦鹉纹提梁壶和神兽飞廉做模型,请小朋友们给它们涂上色彩;文博日记部分,则是带着孩子动手复盘自己去过的博物馆、以及喜欢的金银器等等。

另外,书中还列出了任务清单,列举了12个小问题,要小朋友回答。这些互动不仅增强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金银器的制作过程,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同时,我想分享一点给学龄儿童做文博科普的心得:

1、通过有趣的故事情节展开。《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中介绍了许多有关金银器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我就把自己的金饰都拿出来,让孩子对照着实物听故事,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好奇心。

2、多互动引导。可以按照书中的互动游戏,和孩子一起动手,体验金银器的制作过程。也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孩子多思考、多表达。

3、用现代科技手段,丰富孩子的文博科普体验。通过动画、纪录片、AI等形式,让孩子更加深入地了解文物的价值和意义。

《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金银器》不仅内容丰富、知识点密集,而且生动有趣、互动性强。它是《博物馆里的奇妙中国》系列图书第二辑中的一本,由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品,其他三本分别是玉器、古钱币和古兵器,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放心入手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