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挣脱京都》读后感精选

《挣脱京都》读后感精选

《挣脱京都》是一本由[日]井上章一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挣脱京都》读后感(一):藏不住的愤恨不平,委婉的阴阳说。

藏不住的愤恨不平,委婉的阴阳说。

看老教授关于居住地京都的叙述,让我总是会联想起,各种地域之争当然也我括地域黑。这山望那山,人嘛,总是会把自己习惯于生活的场所,贬低的一无是处,而一到和他乡作对比的时候,又是护犊心切,奉为至上。

井上章一写下的京都的种种,恰似一个茶桌上的心生不平的老头,一边抱怨着种种不平与差距,一边又看不起邻城的万千。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总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发生着种种变化,昔日的繁华一夕间归于平淡,从前的人迹罕至也会因为一个城市计划而变得热闹非凡。像极了京剧中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生活在其中的百姓最是身有体会,原来要开发的前景却未曾发展,那些荒野之地却突然成了香馍馍。切,这都去哪说理呢。

京都这座城,可以说受古代中国的影响最大的一座城。坐城市的名字,到地方的建筑,各种名目,语言,宗教,制度及绘画艺术书法等,留存最完好的唐风寺庙建筑就是一道极美的风景。

本书也从一些全新的角度去描写了许多有意思的京都风俗,加上老教授的阴阳语气,就觉得很搞笑。

《挣脱京都》读后感(二):从优越感到矛盾心,探寻城市文化认同的复杂与魅力

《挣脱京都》由日本文俗史学家井上章一创作,以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为中译本,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千年古都的魅力与复杂性。 首先,井上章一作为一位日本著名建筑史家和文俗史学家,其独特的身份和视角为这本书增色不少。她虽不是京都的“洛中人”,却在“洛外”见证了京都人对于日本的影响。这种双重身份使得他在探讨京都文化时具有更为深入和广泛的视野。他以自嘲的方式揭示了京都人的内心矛盾,一方面深知京都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另一方面又想逃离这座城市的束缚,寻找更为广阔的天地。 书中的多个主题和论点都围绕着京都展开。从地理、历史、政治等多个角度,井上章一用幽默、自嘲式的文风深度剖析了京都人那稍显傲慢的优越感形成原因。这种优越感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京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理环境。作为日本的古都,京都拥有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文化传承,这使得京都人在面对其他城市时难免流露出一种自豪和优越。 然而,这种优越感并非全然的正面。在探讨文化厅迁址问题时,井上章一揭示了京都人在这一问题上表现出的矛盾情感。这种情感体现了城市发展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冲突。随着城市的不断演变,京都人的自我认同却往往滞后于这些变化。这种矛盾情感对于城市的发展和未来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京都人对子女继承家业的传统思想。这一传统看似古老,但也有其独到之处。与现代社会对子女职业选择的压力不同,京都人鼓励孩子去追求自己的梦想,相信他们会最终回归并继承家业。这种自由与传统的平衡值得我们深思。正如井上所提,这种模式并非适用于每个孩子,但它反映了文化与家庭的关系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选择。 这本书也让我反思了自己的文化认同以及所生活的城市的独特之处。如同井上章一深感自己虽然不是中京区的人,但在出生地的问题上,她陷入了对文化认同的深刻思考。这也引发了我对城市地位与自我认同的思考。每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复杂性,而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也拥有着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价值。 《挣脱京都》是一本令人印象深刻的书,它不仅解释了京都文化的演进过程,还引发了读者对城市文化认同的深入思考。井上章一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文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城市的魅力和复杂性,以及这种城市文化如何影响并塑造人们的情感和认知。这本书不仅适合那些对于日本尤其是京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阅读,也能启发我们思考各个城市的文化自信和认同,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个多元世界。

《挣脱京都》读后感(三):不一样视角看的京都

对于日本这个国家,我们大概是抱着又恨又爱的态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我对于日本的历史了解得不算多,之前看过一些关于日本的书籍,如《畅销书里的日本国民史》《武士革命》《日本近代思想史》等,对日本的文化与思想略有一些自己的看法。 本书为我们介绍了日本的一座城市——京都,曾经是日本的政治中心,现在已经成为日本具代表性的观光都市和文化都市,很多人会把它和东京混为一谈,但实际上它们有着很大的差别。作者在书中也向我们谈到由明治维新迁都东京至近日日本文化厅欲迁至京都,将京都与东京的关系娓娓道来,让我们对其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在开篇就有作者为我们中国人写的一篇对京都的介绍,讲述了京都当时建都时与中国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联系,从中可以了解到日本的很多地名都源于中国,京都也算,同时“东海道”“近畿”“关东”等地名都与京都的历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更能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 本书总共分为五章,作者通过通俗幽默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让我们对京都的历史、地理、政治等方面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感受到京都在日本的历史地位及强大的影响力。同时,也能让我们对一些日本的地名有更深的了解,让我们之前的疑惑烟消云散。在读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京都之中,感受其厚重的历史底蕴,认识它的前世今生。 本书的作者是日本著名学者、文化专家井上章一,著有《讨厌京都》。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讨厌京都,但他本心并不是真的讨厌京都,他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揭开了京都傲慢的面纱,透过种种现象,将京都中的烟火气展现给我们看,希望我们看到一个更加真实的京都。 目前市面上虽然也有很多关于京都的书,但都很平常与普通,不能满足我们对京都的好奇心。但通过井上章一深入的观察和多年的体悟,京都的魅力跃然呈上,而且更是多了一份人情味。长久以来,大家看到的更多的是京都的表象,沉醉于她的美丽,但越是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地方,越是不容易亲近和理解,蕴藏着很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挣脱京都》读后感(四):戏说京都

每次看到日本风景画家东山魁夷创作于1982年的画作《宵樱》时,常常想起他在观赏建于1886年的京都圆山公园樱花的美景后,有感而发的一段话:

“如果花永久地开放,满月每晚都升入空中,而我也永远地在大地上生存,那么,在这些偶然的相遇里,就不会有如此的感动吧。当我们在大地上短暂地居留之时,如果在心灵深处认为花是美丽的,怜惜彼此的生命,那就一定会感受到偶然相遇的喜悦。”

位于日本本州岛中部的京都在我印象中是一座空灵静美的古都,也是每年的赏樱圣地,这本《挣脱京都》的封面如此粉嫩瑰丽,想必正是呼应京都的独特神韵之一吧!

京都始建于公元794年,我国当时正好是唐朝第十位皇帝唐德宗李适在位时期,发生了唐朝和南诏败吐蕃的神川之战等。

本书作者日本著名建筑史家、文俗史学家井上章一(1955-)以新锐的视角戏说京都这座千年古都的方方面面,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1944年夏天,梁思成曾以德报怨救下日本京都、奈良等地的古城建筑,避免了它们被轰炸的噩运!

我曾以为大多数日本人可能会像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川端康成,对这座以唐朝长安为模板建造起来的千年古都有着别样的情愫~

读完本书后,我才惊讶地发现出生于京都中京区的作者对这座城市似乎抱持着鄙夷的态度,甚至还写了一本《讨厌京都》的书籍~

尽管其在本书后记里强行挽尊,但还是令人感觉有些许虚伪,哈哈:“说什么讨厌京都,不过是嘴上说说,实际上是很喜欢的。”

作者认为,京都不是一个地方性城市,是一个深受我国游客喜爱的观光城市。

“东京帮京都卸掉了作为首都的重荷,代替京都承担了许多辛苦的差事。也正是得益于此,京都才得以保留许多老店铺,而町众的传统也总算得以留存。多亏了日本近现代首都,京都才有了今天。”

幸好京都没有成为首都,才能保留有古香古色的建筑群风貌,让传统日本人祭神的精神信仰有所依托,沉淀文化底蕴~

不过居住在京都的商贾巨匠们通常宁愿孩子们去读东京大学,也不愿看到孩子们就近读京都大学~

兴许原因在于东大以培养政治精英见长,有助于京都商家们的子嗣攀权附贵,强化家业永续的社会性基础吧,而京大以培养科学家见长,哈哈!

这本书还蛮有意思的,窥探京都鲜为人知的一面,配上作者古怪的语言,非常有画面感,像听脱口秀一样,哈哈哈!

《挣脱京都》读后感(五):来自京都人的自嘲

说到日本,大抵京都和东京永远是必须要去的两座城市。一个是曾经的中心,一个是现在的中心。一个关于首都的冷知识,日本其实是没有法律意义上的首都的。天皇在哪里居住,那么首都就在哪里。明治维新之后,天皇的居所从京都搬到了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从那之后,京都和东京的关系就开始微妙起来了。日本著名建筑史家井上章一的新作《挣脱京都》,就是以一个京都人的角度,去探寻京都对日本历史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地理名称为由,讲述日本各地与京都的历史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读书之前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井上章一是日本研究建筑史的领头人,现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2015年作者出版过一本《厌恶京都》,将有关于京都人和厌恶京都文化写的唯妙唯俏,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起了轰动。这一次,作者再次将视线放在了他所熟悉的京都上,不同的是,本此他所重点描写的是京都的存在对日本全境的文化和历史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的语言十分的幽默,而且充满了京都人对自己的自嘲。“这个叫做井上的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行行色色的京都人对东京的反感。他原本是想讽刺这些说法的,不过他收集了这么多例子,我们读过之后印象就变了。这个人本身怕不是就瞧不上京都吧。”作者的幽默可见一斑。本书从文化厅从东京搬迁至京都引起的风波讲起。作为曾经的”首都”,和现在的“首都”东京之间,京都人有着别人无法理喻的做法。比如在京都这个自治体里,总会有员工把去东京出差称作“东下”,即东京不如京都。然而在文化厅迁移这件事上,京都一方面拿出“ALL京都”的气势来,另一方面,京都又在“地域”创生和“地方”创生这个方面津津计较。

本书里面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中国地区”。其实,这只不是古时候按照离都城远近的距离来分为近国、远国,中间的自然被称为中国了。类似重名的其实还有东京,越南的河内其实最早就称成为东京Tonkin,城市内的河则是东京河,汇入大海时则是东京湾。

更多好玩有趣的日本冷知识,快来书中阅读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