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挣脱京都》经典读后感有感

《挣脱京都》是一本由[日]井上章一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3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挣脱京都》读后感(一):藏不住的愤恨不平,委婉的阴阳说。

藏不住的愤恨不平,委婉的阴阳说。

看老教授关于居住地京都的叙述,让我总是会联想起,各种地域之争当然也我括地域黑。这山望那山,人嘛,总是会把自己习惯于生活的场所,贬低的一无是处,而一到和他乡作对比的时候,又是护犊心切,奉为至上。

井上章一写下的京都的种种,恰似一个茶桌上的心生不平的老头,一边抱怨着种种不平与差距,一边又看不起邻城的万千。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总是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发生着种种变化,昔日的繁华一夕间归于平淡,从前的人迹罕至也会因为一个城市计划而变得热闹非凡。像极了京剧中的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生活在其中的百姓最是身有体会,原来要开发的前景却未曾发展,那些荒野之地却突然成了香馍馍。切,这都去哪说理呢。

京都这座城,可以说受古代中国的影响最大的一座城。坐城市的名字,到地方的建筑,各种名目,语言,宗教,制度及绘画艺术书法等,留存最完好的唐风寺庙建筑就是一道极美的风景。

本书也从一些全新的角度去描写了许多有意思的京都风俗,加上老教授的阴阳语气,就觉得很搞笑。

《挣脱京都》读后感(二):来自京都人的自嘲

说到日本,大抵京都和东京永远是必须要去的两座城市。一个是曾经的中心,一个是现在的中心。一个关于首都的冷知识,日本其实是没有法律意义上的首都的。天皇在哪里居住,那么首都就在哪里。明治维新之后,天皇的居所从京都搬到了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从那之后,京都和东京的关系就开始微妙起来了。日本著名建筑史家井上章一的新作《挣脱京都》,就是以一个京都人的角度,去探寻京都对日本历史和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以地理名称为由,讲述日本各地与京都的历史和文化之间的联系。

读书之前先来认识一下作者。井上章一是日本研究建筑史的领头人,现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2015年作者出版过一本《厌恶京都》,将有关于京都人和厌恶京都文化写的唯妙唯俏,在当时的日本社会引起了轰动。这一次,作者再次将视线放在了他所熟悉的京都上,不同的是,本此他所重点描写的是京都的存在对日本全境的文化和历史所产生的影响。

作者的语言十分的幽默,而且充满了京都人对自己的自嘲。“这个叫做井上的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行行色色的京都人对东京的反感。他原本是想讽刺这些说法的,不过他收集了这么多例子,我们读过之后印象就变了。这个人本身怕不是就瞧不上京都吧。”作者的幽默可见一斑。本书从文化厅从东京搬迁至京都引起的风波讲起。作为曾经的”首都”,和现在的“首都”东京之间,京都人有着别人无法理喻的做法。比如在京都这个自治体里,总会有员工把去东京出差称作“东下”,即东京不如京都。然而在文化厅迁移这件事上,京都一方面拿出“ALL京都”的气势来,另一方面,京都又在“地域”创生和“地方”创生这个方面津津计较。

本书里面好玩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中国地区”。其实,这只不是古时候按照离都城远近的距离来分为近国、远国,中间的自然被称为中国了。类似重名的其实还有东京,越南的河内其实最早就称成为东京Tonkin,城市内的河则是东京河,汇入大海时则是东京湾。

更多好玩有趣的日本冷知识,快来书中阅读吧!

《挣脱京都》读后感(三):分得清、理却乱,就这么凑合吧

昔日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日本,经济腾飞带动了世界的发展,其首都东京也受到了关注,可是有些人对此却颇有微词,认为只有京都才是日本真正的“首都”,其他地方都是“冒牌货”,对于这些执拗的人,可真是不好办呢!但京都对于日本的影响确实不容小觑。

在井上章一的新作 《挣脱京都》中,对此就做了详细的说明。作者井上章一是日本著名建筑史学家,生于京都,毕业于京都大学建筑学研究科。2020年4月起担任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所长。著有《南蛮幻想》、《讨厌京都》等书。 作为土生土长的京都人,作者用犀利的语言调侃京都人“自我良好的感觉”,甚至将东京都认为是天皇临时的行宫,只不过住过120多年,时间久了些!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聊聊东京和京都的渊源。

明治维新后,朝廷被迁移至江户,成为了实际意义上的首都,并被命名为“东京”,意为在东面的都城。随后天皇也离开了在蛤御门之变中被烧成废墟的京都,被迫迁去了东京,因此东京是纯粹意义上的都城,也是政治、经济的中心,长久以来都是日本的象征。 京都,这座仿照中国唐代长安和洛阳建造的古城中,却有着天皇的旧居、古老的寺院、火红的枫树,以及历史悠久的祭祀活动…… 就因为天皇的一句:“去去就来”以及“迁都令至今没发”为理由,认为京都依然是首都的,也确有其人。

不可否认,京都的确曾有过辉煌的历史,对日本的影响也很大,很多地名都源自京都的位置,比如说,日本的广岛一带被称为“中国”,就是因为与京都的距离远近适合而得名,但也让中国游客产生歧义;而著名的“东海道”也是以京都的位置为基准而命名的。虽然被剥夺了作为首都的权利,但是影响却是悠远的。

对于影响长远这件事儿,不仅地名如此,在文化方面也是一样。比如京都一中就是比肩英国的伊顿公学、拉格比公学的学校,获得诺贝尔奖的汤川秀树、朝永振一郎都是一中的毕业生,其他行业中的佼佼者更是不胜枚举,的确是一所傲视全国的学校。

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城,京都有很多百年老店正承受着传统带来的重压,继承人的选择与新生代的矛盾日益尖锐,但正是这些老店的存在,才使古老的传统得以传递下去。大概也是这个缘故,才使京都的洛中人如此清高吧!

其实对于有着丰厚文化积淀的城市来说,当爱已成往事,又何苦执着于一个虚名,用开放的心态包容万象,岂不是要好很多。固执地一意孤行,或许只会带来更多的逃离和挣脱,大踏步开始自己的新征程,才是正经。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