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为什么写作》的读后感大全

《我为什么写作》的读后感大全

《我为什么写作》是一本由[英] 乔治·奥威尔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023-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为什么写作》读后感(一):2个小时读完一部经典好书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犹记得早先读他的《1984》,深深的恐惧,老大哥在看你,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来整个后背发凉。 读《动物农场》时好一点,因为已经习惯了他的正直隐喻。 《我为什么要写作》是乔治·奥威尔关于写作的带有正直色彩的散文选集,主要是回顾他写作的经验与历程,想深入了解乔治·奥威尔洞悉正直与揭露谎言的独到眼光,这本书是相当重要的作品。 这本书的内容很丰富,乔治奥威尔真的啥都说,说啥都一针见血。13篇随笔里,有几篇我比较喜欢的: 《我为什么写作》《一个书评家的自白》《为小说正名》《优秀的坏书》。 (编辑老师好会啊,正好是目录的前四篇) 《我为什么写作》 他提出四个写作的动机:完全的自我中心、热衷于美的事物、基于历史的使命,及正直性目的这四个原因。他说他个人前三个动机远超过第四个,但他所处的背景,及日后的经历,使他理解工人阶层的存在,也使他对权威的痛恨加剧,特别是西班牙内战的经验,使他的写作逐渐形成了第四种动机。 《一个书评家的自白》 写书评工作不仅特别令人讨厌,而且耗费精力,绝对是一项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他不仅要对某些拙劣的作品进行吹捧——这一点千真万确,而且由于根本做不到有感而发,还要经常捏造对某些书的反应。“一本不能错过的书”“每一页都令人难忘”“有几章关于某些内容的论述有特别的价值”。 《为小说正名》 被报纸力荐的小说以每天十五部的速度向你袭来,每一部都是读了就无法忘却的神作,要是错过一本,你的灵魂就危在旦夕。……当所有小说都被称作“天才之作”向你压来,那么你认为这些全是废话也是理所应当。 是的,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为避免这本书被和谐的命运,我终于也使用了谐音字,仅以纪念我的牺.牲掉的小a小b小c……

《我为什么写作》读后感(二):来自先人的智慧

《我为什么写作》是英国乔治·奥威尔(George Orwell)著,刘勇军译。 首先这本书是一个随笔的作品集,由14篇随笔组成,而且这是来自上世纪作者的智慧结晶! 第一篇就是《我为什么写作》,相信一部分朋友就是从这个文章来看这本书的,很庆幸,没有看原版的情况下,这本书的译者给我们翻译得很符合我们当下语言习惯,因而能很方便的去理解来自遥远的过去先人的智慧!就像书中作者有提到为什么当时他的时代想看的一些作者的作品没有留下来,这就是现实,可能有他在第一篇里说写作的四点中的一点的原因吧,因而也庆幸作者自己的作品流传下来了,或许他自己也没有或者想了,但是他也无能为力,只是当时想什么就写什么吧!于是看完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作者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有什么想法就写什么想法,甚至可以说对于作者在书中介绍的作家与作品,可能颠覆了我本来对于他们的印象。当然我们不能偏听偏信,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对于我们普通人认为的大作家或者大巨作,还有人有些不一样的想法!有争论才会更多的去思考,那么对于这些作品和个人才能更好的思考自己和自己的思想! 说回到作品本身,作为随笔,可以说是作者的感悟,书的后两篇说到了自己的,倒数第二篇说到了自己的童年,童年是安全感建立的基础,有的人的童年经历治愈一生,有的人的童年经历要用一生去治愈!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来仔细描写童年,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不平凡的童年,更残忍的说这是一个残酷的童年!尤其书中写到,同时作者也说到的理由--换环境,于是8岁的孩子尿床了,他自己也不明白,也控制不了,在众多的情绪词汇里,他给出的是“羞愧”,可以说这个孩子在这一阶段其实渴望的是引导,他在困惑,而不应该得到的是批判,很残酷的就是最后这个事件已两个女人暴力的解决掉了,可以说可悲吗?可是从文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松了一口气”。每个人的童年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惑,不是每个人都能被好好的爱,而在童年里我们又都会不自觉的把大人的软力无限放大,于是很多时候我们成年后是走不出“哪个”童年的!而作者给这篇却取了“如此欢乐的童年”,没有忧愁的感觉,可以说他正式这些事件,于是他写出来了,可是从心理学上说这并不一定是与童年和解了,只是一种释放,从隐秘的角落放出来的事件而已! 每个人的经历会不一样,看到作品的感觉也会不一样,直抒胸臆的表达是避免一切误会的最直接表达!而每个的感悟是跟自己的经历有关的!小小的一本《我为什么写作》,放口袋里,先人的智慧,值得一看。

《我为什么写作》读后感(三):好好写

这本书是和《小说面面观》一个系列的。同样的精装设计。当问一个作家你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很多答案。作者站在自己的立场,阐述自己对于写作的理解以及心路历程。第一篇文章,作者谈到自己从小的理想,以及生长的环境,由于很久不能见父亲养成的孤僻的性格,(由此也告诉我们温馨的家庭环境很重要),形成了自说自话的习惯。喜欢想象。我小时候也喜欢自编自导,那个时候更多限于对自己的角色设定为老师上课。(所以我是不是其实还蛮适合做老师的?)后来跟人交谈发现,男孩子的想象会更加天马行空。尤其是我身边的那位自己写了点网络小说的作家。他和作者很像,会有非常细枝末节的想象,情节更加完整。这也让我看到成为作家所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我们的想象都太粗糙了。像作者举到的例子,他走进屋子的那段描述,就是很真实而细节,这样下来,才能形成小说。而我们的头脑中,可能图片会多于文字,感觉自己是有点语言表达困难了。 作者提出了写作的4个动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纯粹的自我目的。作者非常坦诚,说到人的真实情况,30岁之后就是在为别人而活。作家的身份为自己保留了一些初心。而作家都是希望自己能够名扬清史,被未来的人所铭记。发现很多作家在成为作家之前都做过很多毫不相干的工作,比如作者居然在缅甸做印度帝国警察。好有意思。而西班牙战争爆发,作者的那首小诗其实也还蛮不错的。这也是贯穿了作者的性格和写作风格,反对极权和不公,揭示谎言,把政治目的和写作相结合。 《一个书评家的自白》,我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而那是1946年的英国的情形,现在的情况可能会好一些,失去了书评的专业写手,也少了很多对书籍无意义的夸赞,交给专业评论家,而对于一些书评就让业余选手来做,这样其实更加接地气,也更加真实。那些职业书评人的心态完全能够理解,就是油墨带来的不适,真的是一点也不夸张。所以只有摆脱出版商的束缚,书评人的处境才会好转。当一个行为变成一种职业的时候,就有太多因素需要考量了。作者提出解除护封,依靠专门做书评的期刊来解决这一困境。20世纪的想法,其实在如今社会其实也还是适用的。但是在我们目前的情况看来,似乎也不是很有必要。1945年,作者便提出了“轻“文学的概念,本以为是现代生活的潮流,实际上是一种复古。作者谈论了那些优秀的坏书存在的意义。到了今天,正如作者所说,这些书籍依然在流淌并且有他们的热爱者。他是有先见之明的。以小说家的视角来看待不同的小说,新奇独特。也有英国作家自有的坦诚幽默。

《我为什么写作》读后感(四):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治愈

作者在五六岁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想要当作家,因为家里有三个孩子,老二自然是那个不太讨喜的那个,作者提到“孤僻的孩子喜欢编故事,与想象中的人物交谈,他的文学抱负就是与受人孤立和不被重视的感觉交织在一起的。”书中的后半部分,讲述了作者的童年遭遇,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来治愈,用到作者身上真的是恰如其分,圣赛浦里安,这是他一生都不愿回首的一个名字,也不愿意有任何交集的一个名字,可以说是嫉妒憎恶的名字,这是他幼年时就读的学校的名字,这个学校就像恶魔一样,对他的童年产生了不可弥补的创伤,当时学校里面价值观的扭曲,从校长到老师再到学生,嫌贫爱富,老师们灌输的也是极致的PUA,判断和衡量一个学生,不是学生做了什么,而是你的出身,金钱和地位,这是衡量的唯一标准,因为出身普通的作者,注定成为了那个时候的牺牲品,没有尊严,没有人格。

学校的生活模式,就是强者不断碾压弱者,在当时的思想下,所谓的强者就应该赢弱者就应该输,不管你做了什么。现实就是这个样子,现在的人无法想象在这种,严重校园霸凌的环境中,生活的作者,关于尿床的描写,就是很深入人心的描述了自己的处境,在面对同样尿床这件事情,所受到的不同的待遇和处理方式。这就是现实的残酷。因为学校的特殊安排,被减免了学费,而是为了帮助学校拿奖学金的,为学校增添荣誉的,才会让他入学,因为他的父母承担不起这所学校的昂贵的学费,他只有这样一个用途,如果背离的这个目标,那么就是要受到很多的身体上的心理上的重压,不断的PUA,不断的洗脑,是一个无用之人,一无是处,不配拥有美好的东西,这种消极的态度不断注入作者的生命,不断的输入卑微的观念,不让他有任何的喘息,再这样压抑的环境中,难以想象那种压力。而家境非常优渥的学生,则会获得不加掩饰的受到关照。

作者为了谋生,他也会写很多的书评,但是很多都会拖着到了最后的时刻,他也总能是在截止的日期上交书稿,他说无法都用绝世之作来赞美,但是谁又不喜欢被表扬呢,约评的人自然想要得到赞美。作者的直白,坦荡,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一个人的经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真的是有很大的影响,所以读一个作者的书,或者看作者创作的动机,作者的经历和所处于什么样的一个时代,真的很有影响。作者提到我之所以要写作,是因为我想揭露一些谎言,吸引人们去注意一些事实,而我的初衷则是希望有人能倾听。作者的文笔爱憎分明,这与他童年时形成的世界观所影响,根深蒂固的好恶观。

《我为什么写作》读后感(五):一往情深

抛弃对生命的一往情深,终不必受希望和恐惧的缚困,我们以简短的献言,感激冥冥中的上苍。看到冥后花园,就像被一击即中,简短的字,组成了一个个生活里如影子般的清晰透彻。政治目的的写作是作者为每一个文字赋予的意义,无论是职业书评还是冷门小说,所有这些成熟的文字,都是吸引我读完全书的所在。在一字一句的人和生活里,把写作的教导融汇其中,收益良多。有些收获就是不知不觉,就是轻松又自在,就是在一字一句的反省和思悟里。

政治遥远,但遥远的政治,也会让生活更加丰富,政治的高度无法评断,但生活也从来脱离不开,我们从来都是活一个瞬间吧。很喜欢读一些国外作家的一些生活碎片,那些无法前行的和无法路过的人,都在诉说着前行的朝阳。从我为什么写作,字字句句,看透这个简单又复杂的世界,批判和讽刺很尽兴,在世界写作大家眼里,生活里的一切都是不过尔尔,生活是什么样子,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永远看不到故事,也看不到写作的终点。文中对一些词句的解读,贯穿着写作的人的虔诚和疯狂,路在哪里,人生就会去向哪里,看到冥后花园,再看看它的解说,每一个字句都是光鲜和黑暗的转换,人生的意义该是什么样子,政治和战争又是在寻找什么,生活又该是怎么开始和节数。语言是丰富的,生活是前行的,但写作永远让人着迷,也永远让人热泪盈眶。

最近演唱会的火热,让生活顿时充满希望,人生好像也开始多姿多彩,看到一句话,当一个人热情的生活的时候,会在生活的每一次前行的路上走,不会想到用文字记录,这些过往存在过去里,也留在回忆里,生活就该这样继续吧,只有当一个人生活在不堪的每一个生活里,才会想要在文字里,寻找世界,寻找生活。文字是救赎吗,那些优秀的坏书该何去何从,就像文中对于如此欢乐的童年,就像回光返照一样,在每一个十字路口等待转身,等待前行,等待远去,自怨自艾的童年写出来,自己都不信吧。文字会留住时间,也会带给时间一个更大的命运。世界没有永恒,生活没有终点,每个人都千变万化,而写作会永远撼动那一次次留在时光里的感动和践行。

一生会遇到很多人,会遇到很多书,但会留在你的心上多久呢,每一次的前行,都是力量和生活的戏剧。人们说,三十而已,人们说,写作如人生,用一百个文字,面熟百般的人生,而我们又能得到什么。不问付出,也不问回报,我们都在历史的长河里,找一个人指引,带领着我们前往永不消逝的世界。

爱会消失,感情会消失,但文字会一直在,它看着时间的河流,等待着岁月的变迁。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