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清冽的内在》读后感1000字

《清冽的内在》读后感1000字

《清冽的内在》是一本由庆山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页数:3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清冽的内在》读后感(一):一年尽头《清冽的内在》

我突然想起,上次QQ邮箱提醒我。一年快结束了…为自己2024年留下一封信。我记得从我开始用邮箱写信后每一年的年末都会收到来自着这样的问候。不过我实在不太喜欢去反复鞭策自己的文字,索性不留下什么。

前两天收到书,就已经被书签和书中的一张背影照所吸引了…

书签

《清冽的内在》读后感(二):人物文学出版社

我没看过清冽的存在,只是想免费得到一本书 我是从郭敬明知道安妮 初中郭 高中安妮

书店一大半是学习资料讲解题册 书架一侧有名人的作品集 鲜艳的言情小说 我不知道下坠是不是从这个时候初现端倪 我只想找一个随便什么的地方躲起来 一个人的痛苦被文字这样描述出来 我的痛苦才能稍稍平息 又能苟活一阵子 和平 莲花 春宴 暴烈交会 作者是安全的 我也是安全的 我从没想过要去见作者 如果可能我想见一见自己 高四买过很多书 春宴前 春宴后 放在那 算一个心理安慰 春宴后没再印象深刻过 我没再被袭击过 当时我正在沉沦下坠 自己用微博后 捜 关注 隐隐知道 居住北京 结婚 生女子 如果曾有对文中人如影随形的追踪 那也只能是借一借壳 找一找自己 如果时间注定被浪费 我没办法去讲 人家都结婚生子 你看看自己有什么 即使我现在什么也没有 钱没有 孩子没有 家人也几乎没有 最重要的是还没有自己 我记得别人讲的这话 但我没办法去讲些什么 你明白吗 各人有各人的路 这是我的 那是她的 这是别人的造化 与我何干 我的与她何干 与别人何干呢 不懂的是我

《清冽的内在》读后感(三):仍需“勇猛精进 志愿无倦”

1.

开始还挺期待。看完之后,有种熟悉感。没有太多惊喜,心平气和。文字和图片,有点微博精选的感觉。

庆山说。“这本书像是一次休息,一次准备。”

其实有些随意。

较之影像记录,她其实更擅笔墨。

2.

塔氏说。我心目中的理想影片是:作者去拍摄数万英尺的底片,有系统地追踪、记录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天,每一年的生活,然后从这些底片中剪出两千五百公尺的影片,或是一部一个半小时的电影。

充分记录,然后凝聚和雕刻时光。那些呈现带着思想和灵魂的浓度,燃烧炙热,令人震撼。

或许在当下,如此老旧的艺术法则已无人愿意遵循。

3.

就个体而言,内心的平静可以带来自洽圆融,然而于写作者来说,却未必如此。犹如登山,不进则退。

出版社花了心思,胶片小书签很有新意。但无法掩盖这本书整体力量的单薄感,大概是内心的求索与深度止步不前。

又或许是疫情的困顿期在身心上都带来疲惫和无力感。

4.

一月的新书《一次旅行》是散文集锦。

无论如何,仅有美和碎片是不够的。

《清冽的内在》读后感(四):看当代隐性症候:从分析庆山的读者群开始

【危险的“读者”】

因为常年阅读她的作品,所以对她的读者群也有兴趣。本着社会学观察的动机,可以从她的读者群中了解社会中隐性的一些问题。

她的读者群中类型很多,除学生、上班族、同行、学术研究者以外,还有一部分心理疾病患者。而这部分病人中又有病情严重的和不严重的两部分。

在这些年的观察中发现,有一位和她同龄的中年男性,常年暗中调查她的住址、房产、股权、家庭成员等隐私信息,试图接近她。每有新书出版,第一时间买来,到手后再亲自撕毁或烧毁,再到网络上诋毁谩骂。一边再给她发邮件,表示要采访她,在被拒绝后恼羞成怒,到豆瓣给她所有作品写恶评。

现在想来,如果庆山当时接受了这位男性的请求,见面的时候会不会从包里取出一把刀子?

有几个这样疯狂的“读者”,已经跟随她多年,他们潜伏在她的博客、微博下面,观察她的一举一动。庆山很注重隐私的保护,想来她自己也知道有这样一小部分危险的“读者”。

另一部分不危险的“读者”,他们喜欢自称“资深老粉”,因为他们的确会买(不看)她的每一本书,而每一本他们都不喜欢,且必须到网络上宣泄暴力。他们喜欢这种购买——不看(或翻一翻)——宣泄暴力的过程,这种过程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心理安慰,并且对这种行为上瘾。(在心理疾病中这种行为称作刻板行为,发病时病人无法察觉自身行为的异常。)从这种过程中,尤其从他们的言语中,可以看到社会心理学上的一些病态人格的体现。如狂躁症、轻或重度抑郁症、妄想症、广场恐惧症、精神分裂症、应激障碍等病征。从一些病情轻微的“读者”中可以看到极端仇富心态、对利益的过度崇拜和报复心理。

在这部分“读者”中,庆山成为他们的假想敌,被迫承接他们的攻击。

其实这部分人,并不是她真实意义上的读者。而是社会畸变发展失控造成的极端不平衡下所带来的一群时代病人。

想起加缪《局外人》中因为没有遵循传统道德而被判死刑的主人公,加缪用这部讽刺之作隐喻时代症候的同时,他可能完全没有想到,有一部分人不只是害了传统道德病,而是切实需要被治疗的精神病人。

所以,这里就要说到那些被传统思想禁锢而不开化的思想上的病人,要知道庆山的反传统自由思想贯穿了她整个创作生涯。

【反传统道德】

从1998年互联网刚进入中国开始,她便在互联网上写作,并靠这种非正统的形式走上写作道路。这种非正统的形式,一开始就被当时的文坛排挤和诋毁。直到现在,她一直都经受着此类和写作本质无关的来自于传统道德的绑架和攻击。

而她又是个反传统道德的写作者,无论从早年互联网的载体上,到作品的题材、宗教信仰、两性关系、再到《眠空》开始的体裁形式变化上,她一直在突破这种传统的枷锁。

早自《素年锦时》开始,便有人不满她将博客内容出版,到《眠空》时又有人不满她将微博内容出版,到这本新作同样如此。甚至在早期还有人不满她将自己作品再版。自古以来从甲骨文开始,所有书籍、文字从未有因为载体的转变和更新换代、重新印刷的传承而被诋毁过,到现在这种自然而然的流程成为被讨伐的理由。实在离奇。

而体裁上,古代当诗歌形成的时候,是否也有人反对这种新的体裁?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后来又形成小说、散文、新诗,这是自然而然的更新,依然不能成为被讨伐的理由。庆山的文体在这个意义上是有创新意义的。

文字需要为更多人服务,它的生命长度超过任何个体,只准许它服务于渺小的个体或群体是十分狭隘的占有欲的体现。而文字的功能在表达,并不应该局限于某种硬性规定的框架。

【几点题外话】

此外,很早前已有人说庆山的书贵,到这本新书同样如此。要知道,一方面庆山是完美主义者,不止是对她自己的文字有洁癖般的高要求,对承载这些字的容器同样有着极高的要求。所以她的书在装帧上、审美上、用纸上,都要做到美观、耐用,从不使用低廉的易发黄、碎裂的轻型纸等劣质材质。

新书和《仍然》一样,为了最好的呈现图像的色彩、质感、美观,都采用画册级别的装帧,选材上用品质最好的画册级别的纸,加上全彩印刷工艺,这些成本必然很高。(要知道,画册的价格和文字书的价格是不能比的)因此,她的书是一分钱一分货的品质,也是她为自己的阅读者负责。但很多不常买书的人完全忽略这些细节,粗暴地攻击说作者圈钱。

有人说这本书空白很多,看到这句话好像听到一个小孩问:一个饭碗为什么不能装下一只大象。作为出生在中国水墨画、书法发源地的人,从小也学习古诗,却不知道艺术品留白是什么。

如此种种失智的言语和行为,让人感到有些遗憾。这种遗憾源自于自媒体时代对人性的颠倒,艺术的覆没,人群正在失去审美的能力。同时对文字表达的深度理解力,同样被浮躁的喧闹浇灭。

南怀瑾曾说,新世纪的人类健康,最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暴力、浮躁、轻率、麻木、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是当代人的肖像画。

而庆山在做的,却是用文字去疗愈这种精神疾病。但时代如一只巨大如山的滚轮碾压过来,她在与这只滚轮对抗,有时候不免看到个人力量的微小。但心灯长明,以一己之力帮助力所能及的人,这是她的发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