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关于孙氏由来的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孙氏由来的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第一篇

太阳和月亮生了一个孩子,

名字叫作眼睛

眉毛是月亮的基因

眼珠是太阳的骨肉

它们组合在一起

放出了全世界最明亮的光辉

第二篇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第三篇

万圣节另有一个“苹果树”版本也很著名:吝啬的爱尔兰酒鬼JACK骗魔鬼爬进了苹果树的树洞,然后迅速在树干上刻了一个神圣的十字,困住了魔鬼。JACK逼着魔鬼起誓永远不再追索、或以任何其它方式谋取他的灵魂,才把魔鬼放了出去。然而这却挡不住死亡的来临。JACK死后,由于酗酒、吝啬和欺诈,他未被允许进入天堂。而由于魔鬼的誓言,JACK也不能进入地狱。“那么我去哪里呢?”JACK不知所措地问。“哪儿来的回哪儿去!”魔鬼恶狠狠地回答。回去的路冷风四起,黑暗无边。魔鬼从地狱之火拣了一块烧得通红的火炭扔给他。为了照路又不被风吹灭,JACK将火炭放进了他手里拿着的大头菜中。JACK就这样举着他的“灯笼”寻找自己在地球上的存身之处。后来苏格兰人在万圣节中模仿他,挖空大头菜,放入蜡烛做灯笼;在万圣节爱尔兰人用的是土豆或大头菜;而在万圣节英格兰人则用甜菜。后来他们移民到美国,发现了一个更好用的灯笼——万圣节南瓜灯!这个万圣节故事其实是在告诉人们,无论什么情形,都不要和魔鬼做交易。

第四篇

关于保护环境的作文800字 “名猪”的由来

我是一头小猪,你可能会问一头猪有什么了不起!我告诉你,我可是一头被一位高级人物亲吻过的小猪呢。

那一天,有个自称“校长”的人,来了我家,说要挑一头猪,因为他管理的学生改掉了乱扔垃圾的习惯。妈呀,我赶紧缩到角落,难道要杀猪庆祝吗?那个人走到圈边,也不知道是不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看到了我:“就那只吧,过几天我来拿。”呜呜,为什么是我,我这么年轻,还没来得及写遗嘱呢!校长的这个决定让我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忧郁了一整晚,第二天,我改变了想法:猪活着不就是为了被人类吃吗?反正都要死了,为何不多吃点,好好补偿一下自己。于是,我就吃啊吃啊,开心的等待着那个看中我的人来提我。那段时间里,我成功增重30斤。

那一天,终于来了,我被牵出了猪圈,好好洗了个澡,浸泡过沐浴液的身体虽然香香的。可对本猪来说,似乎是临行前的宣告,所以我讨厌这个味道,在被他们抬出去的时候,我毫不留情的拉了一坨便便,而且滚来滚去的抗拒他们的所为。不过,我终究敌不过几个大汉的拖手拖脚,又被拽进了澡盆“净身”。

我折腾累了,再给我洗澡的时候我居然睡着了,醒来时,我躺在一张桌子上,背上被绑了一个蝴蝶结,手脚还被捆了一个结结实实。过了一会儿,一段音乐缓缓响起,一个身着西装的男人将我抱到了操场的主席台,操场上站满了学校的学生,这时,音乐停止了,这是要在众目睽睽之下杀猪吗?我大叫起来,祈求天蓬元帅来救我。广播再度响起声音时,我却闻到了食物的味道,抵挡不住美食的诱惑,我不顾这是什么场合,抑制不住的流下了哈喇子,当我正幻想着美滋滋的品尝美味的时候,那个“校长”走上了主席台,看见我的口水,有些不知所措,几秒钟后,他似乎下了很大的决心,抓起我的前腿,亲了一下我的鼻子,在那些学生的起哄声中,我茫然的被抬了下来……

后来,我才知道“校长”是在履行他的承诺,他曾当众宣告:如果那些孩子不乱扔垃圾,他就去亲一头小猪。而大家在这一个阶段真的都做得很好了。结果阴差阳错的选到了我。虽然,我担心受怕了那么久、那么多。但因为能帮上校长的忙,能促使那些孩子改掉乱扔垃圾的坏习惯,我心里一直美滋滋的。也因为校长的这一吻,我还成了“名猪”噢!

第五篇

一、调查缘由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中国的汉字是十分有趣的,汉字不仅是我们进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还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化,但我们也对汉字有很多的问题,如:汉字是怎么变化而成的呢?是谁发明的汉字?为此我做出了一些调查。

二、调查结论

我通过调查研究,知道了汉字的由来。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那时都是象形文字,后来随着朝代的变更,汉字也在发生不断地改变,历经多个朝代,汉字不断地演变才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具体地说,汉字是以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演变而成的,简略归纳为五个阶段:声、形、象、数、理。

古人之所以发明汉字,是因为人们需要更好地沟通和交流。简单的结绳记事,绘画记事,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因为人们觉得太麻烦了,所以古人们就发明了文字,后来汉字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进化和演变,形成了我们现在的汉字。

三、我的想法

我觉得中国先民实在是太聪明了,汉字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骄傲。通过不断地演变,现在的汉字十分简单,美观,不愧是国家的宝藏。

我们生活在这么好的阳光下,拥有现在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国添彩,让中国的汉字发扬光大。

第六篇

关于剪纸的作文400字 剪纸的由来

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如皮影戏、春联、剪纸……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 ——剪纸 。

剪纸是中国最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纸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却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在过去,剪纸也是每个女孩子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人们也经常用纸剪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用于葬礼上燃烧,也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随着时代进步,人们生活的改变和审美观的转变,人们将自己的情趣和生活理想也参入到剪纸艺术中,剪纸更多地用于装饰,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灯、灯笼等等,也可以作为礼品点缀之用。剪纸也是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艺术。最为常见的是在北方农村过春节时,家家户户会把剪纸贴在窗上,所以也叫做“窗花”。传统的窗花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有:戏曲人物、翎花花卉、草虫鱼兽,以及一些吉祥谐音的物像,洋溢着欢快、健康和热爱生活的情感,深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剪纸不仅深受人们喜爱,也让我很感兴趣,有时间我一定要学一学。

第七篇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听信谗言,要杀掉公子重耳,重耳听说后,连忙带着随从逃跑了。

他们跑了几天几夜,实在跑不动了。因为当时走的匆忙,忘了带干粮,现在一个个饿得不行了。随从介子推见主人没吃的,饿得连路都走不动了,就走到一旁,从自己的身上割下了一块肉,做成了汤,给重耳端了去。重耳一看,有吃的了,就大口地把汤喝了。喝完后,重耳问道:“你真行,从哪儿弄来的肉啊?”介子推说:“这儿哪儿有什么肉啊,这肉是从我向上割下来的呀。”重耳一听,当时就流下了热泪。

十九年后,重耳在大家的帮助下,当上了晋国国君——晋文公。为了感谢当时的随从,晋文公便重赏了他们,可晋文公却偏偏忘了犒赏介子推。有人让介子推去找晋文公,可介子推不肯,他不愿争名夺利,于是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住进了深山。

晋文公知道后,感到十分后悔,也很内疚。于是他带着随从,上山去找介子推。找了好几天都没有找到。这时有人献计说:“只要放火烧山,一逼,介子推不就出来了吗?”晋文公觉得有理,就让人放火烧山。介子推知道这是晋文公逼他,可他不愿意做官,就是不出山,后来就和母亲一起被火烧死了。

晋文公上山看到介子推母子被烧死了,心里很难过。这时晋文公发现,在他们母子被烧死的那棵枯萎的柳树下,有一封血书,上面写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晋文公深有感慨。为怀念介子推,他把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再去拜祭介子推的时候,发现那棵柳树复活了。他就把此树赐为“清明树”,并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以后,人们把寒食节和清明节合二为一,一直流传至今。

这就是清明节的来历。

第八篇

关于自己名字的作文400字 名字的由来

大家好!我叫蒋惜燕,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叫这个名吗?不知道吧!就让我来告诉你们。

我姓蒋,因为我爸爸姓蒋。为什么名惜燕呢?听妈妈说:“惜是希望你珍惜身边所有一切,尤其是亲情和友情,也希望你能得到所有朋友和亲人的珍惜。至于燕,是希望你像小燕子一样在自己的天空中快乐的展翅高飞。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叫: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吗。所以连起来就是蒋惜燕了!”

其实,在取名时还有一段小故事呢!在那时,我刚出生不久,妈妈给我取名叫“蒋思莹”。你知道后来为什么会改为“蒋惜燕”吗?因为妈妈将给婆婆听时,婆婆听成了“将死莹”,所以很生气的说:“什么生阿死的!这名字不行。”因此妈妈就将我的名字换成了现在的“蒋惜燕”。 其实那名字也不错,但又想这名字里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个问号去问了妈妈, 妈妈说:“思是希望你做每件事前都经过深思熟虑。莹呢,是希望你像水晶一样晶莹剔透!”我听了,感觉这两个名字不分上下,但我还是喜欢现在的。对了,你们的名字又有什么奥秘呢?一起讨论、分享吧!

第九篇

关于小满节气的由来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5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到达黄径60°时为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此时宜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冰雹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小满”时节谨防灾。

我国古代将小满分为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是说小满节气中,苦菜已经枝叶繁茂;而喜阴的一些枝条细软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此时麦子开始成熟。

南方地区的农谚赋予小满以新的寓意:“小满不满,干断思坎”;“小满不满,芒种不管”。把“满”用来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满时田里如果蓄不满水,就可能造成田坎干裂,甚至芒种时也无法栽插水稻。因为“立夏小满正栽秧”,“秧奔小满谷奔秋”,小满正是适宜水稻栽插的季节。华南的夏旱严重与否,和水稻栽插面积的多少,有直接的关系;而栽插的迟早,又与水稻单产的高低密切相关。华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来临又较迟,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姗姗而来,最晚甚至可迟至7月。加之常年小满节气雨量不多,平均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满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华南中部夏旱更为严重。俗话说:“蓄水如蓄粮”,“保水如保粮”。为了抗御干旱,除了改进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树造林外,特别需要注意抓好头年的蓄水保水工作。但是,也要注意可能出现的连续阴雨天气,对小春作物收晒的影响。西北高原山地区,这时多已进入雨季,作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但有较强冷空气南下时,使赣、浙、闽、粤等省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现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20℃,日最低气温低于17℃的低温阴雨天气,会影响这些地区的早稻稻穗发育和扬花受粉。俗称“五月寒”,又称为“小满寒”。

这一时期,一定要注意浇好“麦黄水”,抓紧麦田虫害的防治,以增强麦子的长势,同时还应采取一些有效的防风措施预防干热风和突如其来的雷雨大风的袭击。南方宜抓紧水稻的追肥、耘禾,促进分孽,抓紧晴天进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晒。

从气候特征来看,在小满节气到下一个芒种节气期间,全国各地都是渐次进入了夏季,南北温差进一步缩小,降水进一步增多。小满以后,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始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有关部门和单位应注意防暑工作。小满节气之后更是疾病容易出现的时候。建议人们要有“未病先防”的养生意识,从增强机体的正气和防止病邪的侵害这两方面入手。

第十篇

第一种说法: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五月,美国社会党决定以二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做为国内的妇女节。

1910年,德国社会学家蔡特金(Clara Zetkin)建议为了纪念美国服装工人的罢工应设定一天当“国际妇女节”。该建议被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国际妇女社会学家会议接受,但并未定出具体日期。

1917年,俄国妇女号召在 2月23日

罢工以要求“面包和和平”,抗议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食物短缺。这天依据俄国使用的儒略历是当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折合成欧洲广范使用的格里高历是 3月8日 。

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三八”节纪念大会。

1949年,我国中央人民政府做出决定,将 三月八日 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举行各种仪式纪念,庆祝活动。

1977年12月,联合国采纳了一项决议声明,联合国妇女权益日,根据各成员国的历史和传统,各成员国确定在一年的某一天,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且从1975年开始。

第二种说法:

1909年3月8日,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的女工和全国纺织、服装业的工人举行规模巨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要求增加工资、实行8小时工作制和获得选举权。这是历史上劳动妇女第一次有组织的群众斗争,充分显示了劳动妇女的力量。斗争得到全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妇女群众的广泛同情和热烈响应,最后取得了胜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战争的阴影笼罩着世界,帝国主义企图瓜分殖民地。1910年8月,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社会主义者第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有17个国家的代表,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帝国主义扩军备战,保卫世界和平;同时还讨论了保护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8小时工作制和妇女选举权问题。

领导这次会议的著名德国社会主义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克拉拉·蔡特金倡议,以每年的3月8日作为全世界妇女的斗争日,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拥护。从此以后,“三八”妇女节就成为世界妇女争取权利、争取解放的节日。1911年的3月8日 为第一个国际劳动妇女节。

我国是1922年开始纪念"三八"节。中国妇女第一次群众性的纪念"三八"节活动是1924年在广州举行的。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规定每年的 3月8日为妇女节。联合国从1975年国际妇女年开始庆祝国际妇女节,确认普通妇女争取平等参与社会的传统。1977年大会通过了一项决议,每个国家按照自己的历史和民族传统习俗,选定一年中的某一天为联合国妇女权利和世界和平日。对联合国而言,国际妇女节定为3月8日 。

第三种说法:

在第一种说法的基础多一件争取自身权利的事件:1857年3月8日,美国纽约的服装和纺织女工举行了一次抗议,反对非人道的工作环境,12小时工作制和低薪,游行者被警察围攻并被驱散,两年以后,又是在三月,这些妇女组织了第一个工会。

不管事件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我们都可以看出一个世纪以来,各国妇女为争取自身的权利做出了不懈的斗争和努力。历史告诉我们,这一天得来不易。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