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经典读后感有感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是一本由[美]苏珊·怀斯·鲍尔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18.8,页数:5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一):1-3章读书笔记

有阅读方法也有阅读书目推荐的好书。

读到第三章,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作者说“阅读应当有三步:掌握事实、分析事实和表达观点,但现代成年人通常直奔第三步,学校从小也是这么教孩子的(美国)。于其说是视频影响了我们,不如说在没有视频的年代,现代教育下的人都是这样直奔第三步的。”“掌握事实”可以说是“语法阶段”,也可以说是“理解阅读”;“分析事实”可以说是“逻辑辩证阶段”,也可以说是“评论阶段”;“表达观点”可以说是“修辞阶段”,也可以说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我想这里涉及到一个安静聆听的问题。

远离传统古典教育的自我中心现代文化,真的是直奔第三步的原因吗?不如扪心自问,是否就是喜欢直奔第三步?是说容易,还是听容易呢?

本质问题并不是因为现代教育不再是古典教育了,而是这种需要安静聆听、以作者为本的分析、最后再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从古至今就不是容易的,是需要刻意训练的,甚至是非常艰苦的,不是多数人可以胜任的。

除非,在一个大复兴的年代。但这种时代在历史长河中毕竟不是普遍性的,不然就不叫复兴了。

这样说起来,任何追求这种阅读方法金线的人,都可以由衷地为此感恩:因为看见目标的美好,而不感到训练艰苦的心智,是很宝贵的。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二):这本书让你直接冲上阅读的快车道

作为普通读者,你可能也遇到过关于阅读的这个大难题——阅读面太窄,读不进经典。 通常的解决办法有两个: 一是先从感兴趣的、容易读的书读起,哪怕是口水文呢。读的多了,标准自然会慢慢提高,阅读领域也会自己主动拓宽。这个方法的缺点就是,太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二是直接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这个倒是不浪费你的时间,可是没有那么好的牙口,能啃得动硬骨头吗?就算能读得进小说,那历史、哲学、艺术、诗歌呢?这就像一个刚学会开车的人直接上高速,结果可以想见。 其实读书这件事比开车简单多了,因为不涉及他人安 全问题,你还真有可能迅速冲上阅读的高速路。前提是遇到可靠的“老司机”带带你。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这本书可能就是你需要的“老司机”。作者苏珊•怀斯•鲍尔是美国传奇的通识作家,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她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所著的这本书帮助很多人打开了经典阅读的大门,从而获得阅读的乐趣和自我提升。 本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作者推崇的“探索式阅读”三部曲:语法阶段的阅读、逻辑阶段的阅读和修辞阶段的阅读。简言之就是先读完,再读通,再形成自己的观点。 在修辞阶段的阅读部分作者特别强调了共读的重要性。共读可以让你通过了解他人对同一本书甚至同一句话的理解,发现自己在认知方面是否存在不足,避免陷入“我执”之境而浑然不觉。我所在的一个读书群已经共读了五十余本中外名著,对于共读的好处我真是深有体会。 本书的第二部分分别介绍了小说、自传、历史、戏剧、诗歌和科学六个领域的阅读,既介绍该体裁的发展简史,又详细讲解其阅读方法,并列出该领域的著作列表,对每本书都详略适中、以点带面地介绍。读完这部分内容,你就拥有了一个简略的阅读框架和攻克阅读难关的信心。 阅读虽然是很个性化的事情,但阅读一定有方法可寻。以有涯之人生阅读无涯之书籍,除了尽量读经典之外,尽快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也必不可少。 所以,千万不要错过《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这样的“老司机”,有了它的引领,你就能迅速冲进阅读的快车道,书途的万般美妙尽握在手。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三):读不懂世界名著?那一定是你的方法不对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去阅读那些世界名著的指导书,有很多你明明知道应该去读却永远也读不下去的书,不是你的阅读能力不够,而是你暂时还没掌握阅读的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通识教育的传奇作家,她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艺术和科学,并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带来了古典阅读的“三段论”,让我们轻轻松松读完世界名著。

从我们上学开始,老师就会给我们列课外书单,小学的时候还好,比较简单,等上了中学,那些必读的课外名著难度值迅速上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百年孤独》、《呼啸山庄》、《飘》、《哈姆雷特》……一本比一本难啃,尤其是俄罗斯的文学作品,人的名字好长,你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儿,光是人名已经把你绕晕了。

还有英国的一些作品,他们取名字也很有意思,孩子可以延续叔叔伯伯的名字,这是一种莫大的荣誉。然后你会看到一本书出现好几个安妮,或者伊丽莎白。以前还傻傻分不清楚什么是脸盲,读了书才发现,自己何止是脸盲,字也盲!

直到我遇见这本书,我发现,我的春天来了,作者用古典教育三段式阅读法,教会我们该如何去读西方经典。小说、自传、诗歌、戏剧、历史、科普,再也没有一种文体可以难倒我们了。

在这本书里,作者从阅读技巧练习,谈到如何深入投入与经典作品的对话,再谈及如何理解地球、宇宙和我们自己。把所有的经典作品都从故事的本意上升到灵魂的高度,就有一种想要帮助你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

我最欣喜的是作者在这本书里提到的各种名著,我在赞叹其博学通识的时候,又不禁佩服作者竟然读了这么多书,而且大部分都是经典。

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并不高的人,每天能与书为伴,有茶解渴,就已经很开心了。不过从今天开始,我又有了一个小小的期盼,我希望把这本书里作者提到的名著都读一遍,十年,二十年,都可以!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四):如何阅读的阅读指导书,可参考

这本484页大开本的厚书是一本工具书,引导我们阅读那些西方经典,如何阅读西方经典文本。 作者苏珊怀斯鲍尔1968年生,从小接受家庭教育,17岁上大学,学习英语课程,拿到神学硕士学位,美国研究博士学院,曾在威廉与玛丽学院教授文学与写作。传奇人物。 她这本书英文直译是:良好的心智,你从未拥有过的古典(经典)教育指南。 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四章:语法阶段阅读,逻辑阶段阅读,修辞阶段阅读。即掌握事实、分析事实、表达观点。 观察、阅读,讨论,参加讲座,持续认真地阅读。但是想阅读古典经典还需要专门的练习,象培根所说:浅尝辄止、囫囵吞枣、细嚼慢咽。 语法、逻辑、修辞能够在学习中训练心智。然后着于某个主题的阅读,循序渐进系统精读,更容易精读理解。此书的第二部分就是六个方面的阅读书单。 制订可行的阅读计划,在严肃阅读领城,欲速则不达。阅读技巧是可以训练的,面对柏拉图康拉德时必须专注阅读,需要沉思和研修,感受他人的观念和情感,然后使之与我们融为一体。要记录要互动交流,练习记笔记写概要,把打动你的记下来。(很细心的指导,还特别提到要留白,用不同颜色的笔也会有帮助)。 初次精读不必全面掌握,去读就好,一直读下去。(她说的对,持读读下去,总有一天豁然开朗。) 可以划线折页随手记录,先看扉页以及版权信息目录内容,全面了解熟悉内容。 读完一遍后要整理摘要,给读过的书起标题,概括主题,再准确阐释这本书主要说了什么。 然后重读你杨为难点的内容,深挖书的结构,试着想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探讨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他成功表达了他的意图了吗?他需要改进吗?他有说服力吗?带着问题读书,这是我欠缺的,我太满足于囫囵吞枣了。 然后还要考虑你的观点是什么,建立自己的观点,厘清自己的观点。与阅读同伴交流。 然后可以进入第二部分了。 本书的第二部分为精读准备了六种不同类型的书:小说、自传、历史与政治、戏剧、诗歌以及科学与科学自然史。既五相联系又相辅相成。难度最低的是小说,难度最高的是诗和科学。 从48页开始,开启阅读之门,投入到与经典的对话中。 “如何阅读”有关的书挺多的,这一本细致实用,脉络清晰,可常备案头。

但是阅读这回事必须要自己去做的,只听别人指导没有用。后半部分我只简略看了书单,以后读书可以印证印象。尽信书不如不读,还是要有自己的观点的。

《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读后感(五):如何阅读西方经典

最近我读了《如何阅读西方经典》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美国通识教育的传奇人物苏珊·怀斯·鲍尔说,“无法阅读那些伟大的书,不是我们能力不足,而是缺少训练和引导”。

所以我们在阅读这个实际上应该多一些自信,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缺乏阅读的能力,而是我们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我们需要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至少我们得识字,会断句……),并且掌握恰当的方法,并且加以训练,才能够让自己的阅读效率变得更高。 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是一个三段式的过程。 首先,获得基本的主题知识。 其次,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解,并对其进行评估。这样有效吗?这样正确吗?为什么? 最后,把这个主题融入你的理解中,让它改变你的思维方式,或者拒绝它,认为它对你没有价值。通过品尝、咀嚼吞咽和消化,发现事实,慎思之,最后形成你自己的观点。 有些人会有这样的困惑——“读到后面,就忘记了前面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梳理书本内容的逻辑顺序,也没有消化思考的关键过程。 就像让你读一串没有规律的数字,因为数字本身无规律,而我们的记忆力就实在有限,自然是读到后面就忘记前面了。(当然,记忆数字也有其独到的方法,数字桩,记忆宫殿之类的,同样需要训练的过程) 我们需要学会快速有效地获取知识,学会评估论点的有效性,并且学会清晰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拿到一本书就不管不顾地从头读到尾,忽略了方法与思考过程。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切记让自己不要分心于其他事情,最好在安静的环境里专心致志地投入到阅读过程。 想要对书中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与记忆,最有效的方法是学会输出。简单点讲,就是要把你学到的内容,通过书写的方式或者是给别人讲解的方式表达出来。 为了加强记忆,最好的方法不是一页接一页地逐字记录,而是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而清晰地表达作者的内容。如果你能够把书中的内容用一种有逻辑性的语言讲给另一个人听,并且让他听懂,那就说明你真的理解了这本书的某些内容,并且你不会轻易的忘记这些。 看这本书的方法时,我们或许会觉得想要搞懂一本书竟然会这么复杂。不过,这些方法是针对那些较为复杂深刻的书籍的,这是一个较高的目标,但方法有效,结果值得。 当我们切实地按照这些方法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阅读一本好书,确实就像吃东西一样,需要反复咀嚼。过程或许充满挑战,但我们感受到的美味(吸收到的知识)又是那么让人心满意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