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要命还是要灵魂经典读后感有感

要命还是要灵魂经典读后感有感

《要命还是要灵魂》是一本由[美] 安妮·法迪曼 / Anne Fadiman著作,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0.00元,页数:39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要命还是要灵魂》读后感(一):论灵魂的重要性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灵魂就像是植物人或者行尸走肉一样,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每个人都要有丰富的思想,思考是一种乐趣,能让人得到幸福感和满足感,为什么现在的人缺乏思维能力和自身的成长经历和阅历有关系。当你绝对自己不足的时候可以多看看书,从书中吸取一些自己不足之处。另外思考的同时自己也会获得相对的快乐。

《要命还是要灵魂》读后感(二):《要命还是要灵魂》读后感

书中30多年前苗人在美国发生的医患问题如今看来在东方依然存在。主流医生受到的都是西方医学体系的教育,坚守纯理性的医疗程序,对于人文的关怀和未知的可能性持有不那么开放的态度,也许也有客观环境的因素在。医院和医疗体系只是作为一个社会固有的环节存在,保障基础医疗需求。但是东方传统观念中或许有值得学习的,拯救灵魂的,或者是开解心灵的方式。西方的心理学理论是拨开人类的伤口探究病因,在挣扎中与自己和解,是历经困苦挣扎的涅槃重生。而东方的传统很多时候绕开伤口,寻求形而上的解释让人们接受自己,最终伤口可能会在温顺的滋养中愈合。当然,无意比较两者优劣,只是觉得在任何极端的社会形态中都应该注重另一极的作用。

《要命还是要灵魂》读后感(三):文化冲突中,陌生的竟是原以为熟悉的那一方

因为战争和生存威胁,从东南亚迁到美国的苗族,成为一个特殊的少数族裔。他们人数如此稀少,而成熟的文化存在感又非常强烈,融入——尤其对成年人而言——变得非常艰难。 苗人有大量灵魂方面的仪式需求,但在异国他乡,那种生活被视为野蛮的象征。 一对生育超过十次、却接连失去孩子的父母,终于又生下一个胖乎乎的女婴黎亚。然而黎亚周岁左右即突发癫痫,这种在苗人中被视为神圣的、可能使患者成为端公的病症,在受现代医学教育的美国医生眼中则是威胁黎亚生命的重症。 医生想用药物治疗黎亚的身体,语言不通的父母却认为药物在损害她的灵魂。父母极爱黎亚,想保护她的灵魂完整,却被医生认为在虐待这个孩子。 双方持久混战,互相埋怨,甚至发展到严重的冲突,但后来他们也互相体谅和帮助,并在遭遇痛苦时表达支持。 读这本书前,我本以为身为西南夷后裔,我与苗人的文化渊源会更加亲近,万万没想到它会如此陌生。相比之下,反而医生们的思维更能获得我的理解。 这种意外将我也置入了文化冲突当中,而不是无关的第三方,因此感触更加深刻。 虽说是人类学著作,但流畅的阅读感受和厚重的人文关怀近乎优秀文学作品,非常推荐。

《要命还是要灵魂》读后感(四):过分容忍愚昧算不算也是一种高高在上

苗人惨吗? 非常惨

美国有罪吗? 那是非常的有罪 大大的有罪

但是!不能因为这样就过分吹嘘这种明显反智的文化吧?就因为他父母愚昧,相信巫术,孩子就要受白白这么多大罪? 就要成一辈子植物人? 谁来为孩子发声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我不理解 但凡这是发生在华语区,父母都会被骂到死,在美国就成了受害者????

还反思西医的扁平化?可笑 这就像有人吃屎(你不能说屎里没有营养物质吧 就是再利用能消化多少的问题)你劝他别吃,被骂:“人家世世代代吃屎,是人家的文化,是珍贵的历史遗产,你凭什么不让人家吃,屎里有营养物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你要反思!”

还医院引进端公,这就像能用电了,你偏要用动物油脂照明(对 如果说中医还能算蜡烛,时不时当个气氛组,巫医就只能算又腥又臭的动物脂肪)

你说这是他们的传统文化 要尊重~ 你你怎么不尊重自己的传统文化?裹小脚 留辫子 拜老爷 凭什么我们自己的就是封建糟粕,人家的就是文化遗产,文化自信去哪了?你们这些人享受着现代文明吃香喝辣,让别人保留传统,水深火热,亏不亏心。

碰到这种人躲远点,雷劈他的时候别打到了你

《要命还是要灵魂》读后感(五):感人的家族羁绊和难以逾越的文化鸿沟

薯条宝送的书,未曾料想过的文化隔阂竟如此根深蒂固。

源于真实的事件记录,老挝苗族小女孩黎亚从一两岁开始就饱受癫痫的反复发作,因越战波及老挝,成为战争难民,从高山苗族被迫迁移至平地,被迫离开他们耐以生存的土地,被迫适应美国的现代文明。

黎亚随家人移民至美国默塞德,但他们依旧保持着原始的信仰,信仰神灵和端公(类似巫师),不按时给黎亚用西药,坚持服用草药,即使靠救济金过活也不惜花重金买牛、猪在家中举行祭祀仪式,他们称生病是因为灵魂被恶灵抓走,所以需要祭祀。而在默塞德中心医院,黎亚因为一次次的发作,小小的身体受尽连串检查、插管和药物注射,父母纳高和弗雅不懂英语,和医生只能通过口译员交流,久病未愈,产生的冲突和误会使医患之间的隔阂愈发深重,最后小黎亚因感染恶性发作终身成了植物人,被父母悉心呵护了25年,兄弟姐妹轮流照护。

最后看到默塞德医疗中心成为跨文化创新的发源处,在2009年设立巫医制度,有计划将端公导入医疗,帮助苗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病人觉得自己不再处于弱势。

以西方的视角看,这无疑是一起医疗悲剧,但在纳高夫妇身上对传统信仰的坚守,对家庭和孩子倾注的最热烈和质朴的爱也让人动容。因为跨文化误解而导致的发生在黎亚身上的不幸,战争移民导致的医疗教育当地社群的排斥等问题值得人们关注和深思,作者用医病冲突的跨文化独特视角呈现了移民问题的思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