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读后感摘抄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读后感摘抄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是一本由[美] 马里奥·普佐著作,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90,页数:2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读后感(一):《教父》作者早期出版的复仇爽文

《教父》的名声无需多提,不管是电影还是小说都获得了现象级的成功,也正因为《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的名号,在看到他的早期作品《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时,也会想要去一览此书的风采。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于1967年首次出版,可以算是马里奥·普佐在完成《教父》这样的长篇巨制前的一次还不错的尝试,全书只有200页,节奏紧凑,文字简洁,情节直接,从头干到尾,就是缺少了一些爆点,算是酣畅淋漓的复仇爽文,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战争的思考,是一个人物、故事、内核都不复杂但很完整的作品。 男主角罗根具备了大男主的一切因素,天生拥有过人的记忆力和超高的智商,但也有着不安分的内心。因此,罗根主动加入了美国的情报机构,但当二战的战火在欧洲大陆上蔓延时,年轻人的冲劲又让他主动请缨前往一线,也正是在那里,在日复一日枯燥的工作中,他疏忽了,据点被端,他和怀着孕的妻子被带到了慕尼黑。罗根单独被七个人审判,被上刑、被折磨、被欺骗,最后后脑勺还挨了一枪。幸运的是,罗根不仅活了下来,还一跃成为掌握关键计算机技术的大富豪,但是,那段被囚禁的岁月、妻子的惨叫仍然在梦中折磨着他,而当初审判他的七个人却不在当时的制裁审判名单上,他们摇身一变,又变成了社会里的一份子,有的人还身居高位,于是罗根变精心策划了一趟欧洲之旅,向这七个人完成复仇。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除了内容的爽感,也探讨了关于战争中的人性,为了自己国家能够赢下战争,很多人都是可以不择手段不计代价的去付出的,而战争中其实人人都有罪,那七个人只是面对面的谋杀犯,还有更多罪恶的人,不管是胜方还是败方,继续着生活,而且是越过越好。当然,没人可以改变罗根,哪怕是碰到心仪的姑娘的劝阻,哪怕遇到美国特工的阻挠,哪怕看到所恨之人的转变,表面的战争虽然早就结束了,战争对于人心的摧残却不会停止。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读后感(二):穿越了十年的梦境和复仇

在历史上,人们在面临着国家之间的战争的时候,都会想要为自己的国家献出属于自己的力量。不过我们大多数人作为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大环境局势下,更容易遭受的是随着时代的洪流不断向前。但是聪明的人,在这个时候就会得到重用,而往往头脑聪明的人会在战场中出现在很重要的位置上,比如本书的主人公。

迈克尔从小就和别人家的小孩不同,他好像拥有一个神奇的熊明头脑,他的父母也经常会说让他保护好自己的脑袋。那个时候的迈克尔就拥有了同龄人没有的成熟和冷漠,过于聪明的他也能够轻易就明白过很多人在想什么。可是这样的聪明并没有真正让他感到良好,过于聪明的小孩在年幼的时候显得格格不入,于是会被孩子们欺负霸凌,好在迈克尔面对这样的遭遇勇敢地亮出了自己的拳头。

而他逐渐进入青春期之后,他开始发现自己的头脑虽然足够聪明,但是面对异性,他并不知道如何相处。在看到关于这一部分的描写的时候,我就想果然是,不管怎样头脑的男人,在年纪到了就只会想要那些事情,即便他的过于聪明让异性感到恐惧。后来的迈克尔为了能够感受普通人的情爱,他学会了伪装,而这也为他后来的间谍生涯埋下了引线。

过于聪明的他在每一次成功的间谍情报传递之后,都在逐渐放松着警惕,他总觉得自己不会被发现。可是在一次意外,他被被押至慕尼黑,遭受了地狱般的残酷审讯,肉体折磨和人精神折磨的双重折磨。七名德国军官为了让他说出情报的密码,让他听着他妻子的惨叫声音,并且最终也没有放过他。

在德国失败的最后时刻,七名军官瞒着迈克尔,名义上说是要放了他,却最终从他身后射中了他。死里逃生的他并没有真正离开那个监牢,每一夜每一个睡梦中,他都仍旧停留在那里,听见妻子凄惨的叫声,脑后的伤口也一直剧烈疼痛。当平静的生活彻底和他无缘之后,他决定复仇,向当时的七名军官复仇,并且找到谁是让妻子惨死的凶手。复仇的火焰一直缠绕着迈克尔,当年的七个人早已经分散在各处,迈克尔的身体也承受着极大的痛楚。当年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如今的迈克尔能否找寻到真相,而他又能否承受真相带来的痛苦。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读后感(三):复仇也是在通往自己的坟墓

“杀人者,人恒杀之。”迈克尔·罗根一定也知晓这条世间真理,于是在踏上复仇这条不归路时,已抱着必死的决心。

迈克尔·罗根是《通向慕尼黑的六座坟墓》的主人公,这本发表于1967年的作品,作者是美国当代畅销小说家、编剧,被《时代》周刊评为“通俗小说教父”的马里奥·普佐。

罗根的复仇对象是七个盖世太保军官。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彼时的罗根作为情报人员,身在法国传递着信息。

战时需要传递的情报繁多,他因为工作失误被盖世太保逮捕。这七位盖世太保对迈克尔·罗根上尉严刑逼供,并杀害了他怀有身孕的妻子。他们处决了罗根,对准罗根的后脑开枪,罗根却凭借惊人的毅力活了下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曾对罗根实施酷刑的这七个人有的逃向了社会主义阵营,有的逃向了资本主义阵营,都过上了新的生活。侥幸活下来的罗根深受重伤,在好友菲利普·霍克的帮助下重获新生,十年间,他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赢得大量财富,同时也从未停止他谋划他的复仇计划。

作者对人物的刻画颇费心思,罗根儿时出类拔萃的记忆力、少年时自学密码学和编码理论、青年时加入军方情报部门时技惊四座,凸显主人公的高智商与超凡的记忆力,这也是完成复仇必不可少的条件。

对七个盖世太保的刻画是递进的,随着故事的展开逐渐丰满的。贪婪的、奸诈的、坦然赴死的、伪善的,这些人在罗根的脑海中,和最终相见时的形象也是不同的。即使作者留了一些善念给这七个人,但处于战争时期的盖世太保宛如恶魔,和平时期的七人仍在竭力掩盖罪恶的过去,他们仍需为做过的事付出代价。

罗根的血海深仇显然只能通过自己完成复仇,“血债血还”,他实现复仇的那刻,注定“走不出”慕尼黑,让人唏嘘不已。《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并不是复仇爽剧,作者有站在多角度思考人物处境;感慨战争是罪恶的,但并不是行凶的借口。未经罗根苦,不劝他向善。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读后感(四):生命的意义不过就在于有所求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活着,总是要为了什么。没有目标和热情,生命是枯燥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去探讨生命的意义。 《通往慕尼黑的六座坟墓》是一本复仇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叫做罗根,是一个天才,要区别于大多数人,他聪明的显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但是也让他有了不一样的人生经历。 作为特工的他,被捕俘后遭到了虐待,他的妻子也死了。但是在一些列的残害下,他奇迹般地没有死,活了,而且凭借自己的聪明又走出了新的出路。但是曾经发生过的一切都在折磨他,包括他妻子的死,午夜梦回,一遍遍的在他的大脑中回放,将他折磨。 所以,他决定复仇,亲手杀死那些曾经虐待过他的那些人,为自己报仇,为妻子报仇。在复仇的路上,他认识了一个女孩,有着悲惨同年的女孩,两个人也在相互取暖中,产生升了爱情。 这本书看着是一本复仇爽文,最终的结局也是坏人都受到了惩罚,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我们在这样的故事下,跟随主人公的计划去铲除一个一个敌人。 但是这又不仅是简单的复仇文,我们在这样的故事中,会感觉到战争的残酷。各自为自己国家而战斗,这么看来,其实并没有什么过错。在捕获敌人之后,为了获得想要的信息而不择手段,如果从自身方来说,倒也无可厚非。但是敌人的参保恰恰就是反映在对待俘虏方面的态度。将一个人的尊严打压到底,给他生的希望,又让他。这种心理的折磨,才是更加残酷的。 人活着,绝不仅仅是活着,而是为了更好的活,健康的活。行尸走肉的活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当一个人被伤害时,没有目标时,可能对这个世界的存在也是可有可取的状态,因为没有什么值得,也没有什么值得放在心上。但是总要找到这样的一件事,或者一个目标,来激起生命的意义。 对于罗根来说,就是复仇,杀死那些害过他的人,他就可以不被噩梦所折磨,就可以获得新生。对于罗莎莉来说,可能罗根就是她现有的人生中唯一的光,在遭受命运可怕的对待后,她觉得最重要的光。 我时常想,书中的这种刺激的人生真的就是小说,离我们太多遥远,但是在故事的背后,我们还要思考,去思考战争、思考人生、思考生命,然后珍惜现有的一切,有目标的人生才可以更加努力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