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读后感锦集

《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读后感锦集

《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是一本由常怡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144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022-10-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读后感(一):奇幻童话,为什么不早十年出现!

《敦煌奇幻旅行记》是我国冰心儿童文学奖、新生代知名童话作家常怡潜心三年、重磅力作。这套系列童话小说书,适合于6-12岁儿童。它们都是以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壁画描绘的世界为整部小说背景蓝本。

敦煌的壁画世界是古老文化的智慧结晶。它是一千多年之前的中原文化、西域文化以及各民族文化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时期的大融合。我们通过壁画描述的世界,可以欣赏一个世纪以前的古丝绸路道上人民的生活、信仰和传说。那些消陨在历史洪流中的龟兹、于阗、回纥,早早地结束它们的历史使命,属于它们的时代,就被栩栩如生的定格在各个石窟壁上。

常怡通过深入的了解、资料查询和求证,把那些个性显明的神仙、怪兽、千百年来流传的风流人物以及异域风情全都被深深的诉之笔端。(待续)

《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读后感(二):从敦煌壁画中,感悟人生哲理

奇幻的故事,并不只有惊险、刺激的故事情节。知名文学作家常怡老师就在《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中的一个个小故事中,蕴藏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一、多管闲事也是一种美德。 罗依依与伙伴们走散后,偶然间遇到了一个老乞丐,老乞丐询问她最擅长什么。罗依依的回答是多管闲事。“多管闲事”在很多时候是个贬义词,是指喜欢管一些不该自己管的事儿。但是罗依依管的这些闲事儿,是为了帮助别人。 比方说,虽然她不是法师,但是依然愿意涉险帮助村民驯服毒龙。再比方说,当鹿皮少年遇到危险时,她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救了鹿皮少年……这样的闲事儿,罗依依做了很多,我们不仅不会觉得厌烦,反而会佩服她的勇敢,喜欢她的“多管闲事”。 二、懂得知恩图报。 湖水干涸,正当罗依依要捉鱼烤鱼时,流水老人阻止了她。流水老人向国王借来大象,给湖里注满水,救活了一湖的鱼。后来,罗依依再次回到湖边,惊奇地发现,原来那一湖鱼都是飞天的化身。 飞天们为了报答流水老人,向罗依依打听了他的住处,打算每人送流水老人一串璎珞,希望无论生前还是死后,流水老人都能得到佛祖的庇佑。“施恩者不求回报,得恩者知恩图报”的这种优良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三、答应别人的事要努力做到。 罗依依的书包被垃圾人抢走了,为了找回书包,罗依依答应垃圾人用佛像头上的宝石来换。可是罗依依虽然着急,可是并没有用“偷”或者“抢”得到宝石。而是诚心地向佛像借宝石,并保证事后一定归还。 可是,垃圾人并没有依照约定归还罗依依的全部物品。正当罗依依气急时,白泽出现了,不仅帮罗依依找回了丢失的东西,还告诉罗依依一个好消息,她终于可以回家了。虽然罗依依一直期待与父母团聚,但是为了信守对佛像的承诺,她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留下来亲手归还了宝石。 13岁的女孩罗依依,在这次奇异的空间之旅中遇到了各种惊险、刺激的场景,她表现出了机智、勇敢、善良的一面。小读者们在阅读此书时,不仅可以学到敦煌壁画中的知识,还要细细体会故事中教给我们的人生哲理。

《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读后感(三):披着鹿皮的不一定是公主,也可能是公子

披着鹿皮的不一定是公主,也可能是公子 读《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 你有时候可能不知道自己面对求助时,救的是人还是鬼; 你可能独立一人面对困境时,不知道一个人到底是勇敢还是莽撞; 你可能不知道敦煌的世界里还有多少人间不知道的故事。 《敦煌奇幻旅行记》里的罗依依不断穿棱于敦煌不同的世界。这一次在6的系列里,她再次遇到钻到她鞋子里的精灵。 因为你不小心踩了什么,或许就踩了什么的根,听起来是不是很神奇? 因为你救了一个披着鹿皮的人,或许就扭转了一个贵人和一个家庭的命运,这听起来很神奇,身居其中的人却不知道在经历着什么。 罗依依这一次一个人遇到了很多事,遇到了一个乞丐爷爷,但是其实他是一个很厉害的,很博学的老人,而且他的朋友也在四面八方。 而罗依依自称的“敦煌公主”这个称号也让她在敦煌界里很出名,因为她知道许多历史,于是,她便让一个城的人相信一个从沙漠跑出来的唯一的人,因为她能对一段历史给以回顾。 如果我们的知识不丰富,或许就算面对这样的境遇,也不知道明天要怎么面对这样的事吧,更没有多的预知能力。 所以,有的时候听别人说,对方没什么爱好和特长,只是懒和无所事事时,不一定看淡人间的人就是一无是处的人,或许是三观不同,时代不同,相法不同,真正能够相通的是包容和向上学习。 希望小朋友看这套书,能对很多事情有新的见解,所以,这样的奇妙旅行,让人很是开心。 当然这样的一些小故事里,有关于乞丐的神奇,而且就算游历很久,因为不换衣服的习惯,连身上有宝珠都不知道。所以,不能小看任何人。 当然美妙的美术画法,让我们对敦煌的壁画有了新的认知,当然书中也提到当于故事里的白洞或是像是现实里的黑洞,或许一个道士的看管,还是抵不过外面虎视眈眈于我们文化的人。 不管怎样,一个13岁小朋友的历险的旅程,在起起浮浮中度过,能读到书的大小朋友们,也一定了解到了更加广阔的知识,那么,你打算去敦煌了吗? 让我们在没有疫情的时候,相遇敦煌吧,在敦煌神奇的世界里一起来回味这一系列的小故事吧!

《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读后感(四):永远不要小看乞丐,无论是在电影里,还是在古老的壁画世界里!

人常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对于敦煌莫高窟,你是内行还是外行?

我没去过敦煌,也从未去过任何一个石窟,因为老是被去过的身边人给搅得兴致全无,因为他们都只是那一句话“就那个样!没啥好看的!”久而久之,我再也没有了想去看看的兴致。

可,确实是没什么好看的吗?

当我看到《敦煌奇幻旅行记》系列童书后,好像有了答案。

童书非大人不能读也!在阅读的过程中,好似自己又回到了少年,躲在童真的世界里意淫一二。 在《敦煌奇幻旅行记》中主人公罗依依被人绑架到了敦煌壁画里,开启了一段壁画之旅。而我们也跟着罗依依开启了认识、了解敦煌壁画内容的学习之旅。

在《敦煌奇幻旅行记6》里罗依依穿梭到了莫高窟231窟,在这里她帮助了一位受伤的老乞丐,没想到他却是敦煌壁画千年变化的见证人。他告诉罗依依壁画曾一度遭人破坏,“在现实世界,一个叫做华尔纳的人用浸泡过胶水的布粘走了323窟里的大船、329窟的天女,320窟里的菩萨们......壁画世界里就留下了白洞。”

故事选择了开放式的结尾,罗依依到底离开壁画世界了没,谁也不知道,作者留有悬念或许还有续集,或者意在让小读者们自己去想象,总之罗依依的结局在每个人心里千差万别。

《敦煌奇幻旅行记》系列故事读起来轻松、有画面感,让人不禁联想,如果将故事改编成动画片,应该也是很受小朋友们的喜爱的,让小朋友们从故事中了解历史、了解中华文化,做到真正的文化传承。

特别推崇这类将中华文化融入进故事中的童书,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化,没有任何刻意,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他们的记忆,这也让很多的家长可以陪着孩子好好补课了。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无法带孩子们远行,不如到书中畅游一番,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习惯,也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更是让家长和孩子都有了一次了解中华文化的机会。

《敦煌奇幻旅行记6:陀罗尼神咒》读后感(五):神咒与人性的故事

凡是涉及神明,所有的语言和行为都会变得严肃而庄重。 头上三尺有神明,被注视着的人不敢做坏事。坏事往往是在隐蔽之下偷偷做的,人性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现出来的,是好或是坏。

罗依依又踏上了独自冒险的道路。 这一次,她穿越到了莫高窟231窟,从天而降,掉落在一个草垛里。 在这个生病了的村落里,他们急需神灵来救助。长者老奶奶收到托梦,神灵即将降临,于是,就把从天而降的罗依依当成了神灵,对她鞠躬,用轿子抬回去,又给她换上金丝华服。 但罗依依从头到尾都很明确地告诉他们,自己不是神灵。 不装逼、不贪图虚荣心,罗依依的人性在这一刻体现得淋漓尽致。

接着,她离开了,穿过森林时,又遇上了树精附在了她的鞋上。 一位老婆婆告诉她,只有陀罗尼神咒能帮她驱逐掉树精,只有那座山上的道场里的守护神才懂这个神咒。但树精告诉她,别相信老婆婆说的话,那里都是可怕的女罗刹。 在未知的恐惧和现下的烦扰之间平衡一下,罗依依决定去山上。 勇敢无畏、目标坚定,罗依依的勇气帮她摆脱了树精的困扰。 在她想要穿梭到另一个壁画世界时,却总是念不好咒语。 而此刻,她又遇上了一位需要救助的乞丐老爷爷。 老乞丐虽然穷酸破落,可他却有很多富豪朋友。有一个富豪朋友还偷偷在他的破衣里缝进去了一颗比弹球还大的珍珠,足以买一套房子,过上安稳的生活。 可惜老乞丐没有发现,是真没有还是假没有,只有他自己知道。但老乞丐坚持按自己的风格活着,还活得有模有样,这种品质很难能可贵。 这样穷酸又贵气的他,还一个劲地夸罗依依用她的勇气与善良改变了壁画世界,罗依依却未曾发现自己的贡献。 有时候,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别人可以看清自己,自己更要保持初心,坚持着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在这本《陀罗尼神咒》的书里,按时间的顺序将每一个经历串联起来,同时又以空间的不同讲述了一个个发人深思、富含哲理的故事。 故事离不开神咒与人性的较量,有些人忌惮神明,维持着向善的人性,而有些人却不顾神明,为所欲为,比如那个威胁罗依依偷神像头上的宝石,又恶人先告状,嫁祸给她的垃圾人。 但罗依依无论经历多少险阻和困境,她都始终保持向善的初心,她的勇气和善良感染着每一个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