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经典读后感有感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是一本由苗炜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4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读后感(一):文学与人生

一个博学的人常常是让人敬佩的,因为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花费非常多的努力。然而,读书的价值并不在于成为一种自我炫耀的资本,而是把书中的内容转化为个人的智慧,从而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真实,美好。

最近我读了《苗师傅文学人生课》,这本书的作者谈到了非常多他曾经读过的文学作品,并且对这些文学作品有一些比较独到的见解。

书籍的世界比真实的世界更加辽阔,因为书籍中不仅有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还有人们想象力,创造力的表达。

有关童年、婚姻、女性生活、日常的诗意、烟与酒、工作与消费主义、远离尘嚣的生活可能,在阅读中我们体验到百般人生况味。

作者看过《消失的爱人》这部电影,又把小说找来看了一遍。不管是影视版的内容还是文字版的内容,都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触动。

作者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关系,联系到我们的生活实际,去考虑在实际生活中一段关系的分合的背后逻辑。这种思考是很有价值,很有实际意义的。

婚姻是他们把好多其他事情处理好了才考虑的事,把工作处理好,能挣钱,把家庭关系处理好。这种“顶点模式”的婚姻对夫妻双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要事业稳定、经济安全,还要情感成熟。所以,现在结婚变得很难。

我们在读一部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对我们来讲真正重要的并不是故事的情节究竟如何,或许是这部作品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触动。

我们整理自己人生故事的时候,也很容易犯这种强迫症:因为前面这个事,所以有了后面那个事。我们不太容忍偶然性。

而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不确定性,充满了偶然性的过程。我们习惯性的给某种结果找一个理由,这种因果循环的思想本身并没有大的问题,关键是我们或许没有足够的认知能力来做出精准的判断。

有人说,读书的真正目的是追求智慧, 而非单纯的知识, 从表面上来看, 读书是一个悖论: 让你在求知的过程中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 这就像苏格拉底所说的“承认自己的无知才是开启智慧的大门”。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是在探讨一部又一部文学作品的内容,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去分享,而是希望能够透过这些文学作品去体验人生百味,去找到我们的共鸣。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读后感(二):听苗师傅聊聊文学和人生

一位作家的评论集,用三十堂课评论不朽的名著和作者,有点像瞻仰屋主早已逝去的华屋秋墟,我们难以拿捏可参观的范围有多少,这本书是一个明确的指南。《苗师傅文学人生课》以“文学”为始,开启了一场又一场读者与作品之间的阅读体验;以生活为“终”,借由那些文学和影视作品,探讨没有确切出口的人生难题,让文本和生活产生一种奇妙的融合,文学的魅力恰恰在于此,哪怕你平时与其绝缘,也有可能在瞬间被点燃。 当无数作品的主题延伸到我们的生活,让我们在生活中体验阅读,阅读中体验生活,将会产生怎样的震颤与回响?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从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解读出童年、成年、婚姻、女性的成长、消费主义、成长中各个时期的心理状态。 从苗师傅的第一讲“奇妙而不安”中,安吉拉.卡特从童话中解读出了蕴含的寓意,卡特发现了童话中的动物有两种:一种是危险的,带有毁灭性质的,比如小红帽中的大灰狼。还有一种动物是乐于助人的,会指引和解救主人公。危险的动物是本我,而乐于助人的动物是被驯服的本我。人童年时期害怕的东西,长大后也许不再恐惧,这就是随着时间推移处理了创伤性记忆,学会了面对自我的恐惧。 在维多利亚时期,无名的女性们过着卑微的生活,女性只能为家庭奉献,不停的生育和操持家务,这种奉献精神才算是“家中天使”。弗吉尼亚.伍尔夫曾经在1931年的一次演讲中说,你们可能没听过家中天使,如果桌子上有一只鸡,她就吃鸡爪子;如果屋子里有穿堂风,她就在那挡着,她每天都牺牲自己,从来没有自己的思想,但总是更愿意倾听别人的意见。 女性想要成就自己,只有杀死那个“家中天使”。要是没有杀死这个天使,这个天使就会杀死独立的女性,杀死想要作为的女性。 苗师傅从《蝇王》聊到《香水》,又从《厨房》讲到《魔山》、《双城记》、《局外人》,从《傲慢与偏见》到《太阳照常升起》、《蒂凡尼的早餐》、《一间自己的房间》等等一次带你读100本名著,由一个主题切入到作品,带你体验寂静而猛烈的文学力量。 苗师傅就像一个絮絮叨叨的老友,在质朴的语言叙述下,把读者成功带入到故事中的现实世界,我们在这个世界静静地看着一切如何发生,或潜入到故事主人公的内心,去看他们心灵里独特的宇宙,和他们并肩走一段来时的路。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读后感(三):保持阅读,享受人生

读书是一件很私人的事,从阅读中获得的体验也是如此。同样的文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阅读环境,每个人的理解和感悟可能都各不相同,可以借鉴,也可能无法借鉴。终归,我们无法通过别人的阅读分享或者读后感去代替我们阅读一本书,我们只能通过亲身的阅读去汲取书的精华。

这几年特别流行一种拆书的解读方式,用几千字概括一本书的主要内容,提炼出书中的金句,有的还录制成20分钟左右的音频,搭配优美的背景音乐,而且还能卖得不错。

忙碌的现代人对这种读书方式很受用,略过了大量读书的时间,又可以获得名著或者畅销书的主要内容,与文艺青年朋友闲聊之时,谈资也有了,多好!文青们有了足够的谈资,拆书人有了收益,一举两得!

真的有这么好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读书的需求不同,方式也各有不同。有的人喜欢这样的快餐式阅读方式,有的人却喜欢自己亲身实践与体验阅读的乐趣。当然,两种方式都无所谓对错,只是选择的不同。

相比了解书的大意,或许有些读者需要更深层次的阅读,更广泛的联结,对这些读者,苗炜的《苗师傅文学人生课》或许值得推荐。

在书中,作者介绍了一些有趣的、深刻的优秀文字作品和影视作品,这些作品,或情节丰富有趣,或立意与众不同,均能给读者一定的启发并引发思考。

苗师傅的解读与传统的文学解读抓中心思想、分析人物塑造、介绍故事背景、概括故事情节等解读方式不同,可以说是解读的升级版。苗师傅注重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进一步的思考、联想,拓展得宽且散,角度新颖,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将多部作品串联起来,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

苗师傅不仅探讨文学内容本身,还探讨社会学、哲学等问题,思维发散得很开,有些主题还与当今社会的热点现象、痛点问题紧密结合,用开放的、包容的、发展的眼光去解读作品的主人公。

另类的生活方式、与众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超脱于世的人生态度、隐藏在文学作品字里行间的文化,这些都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意义,让读者对于文学的认识更饱满,对人生的理解更深刻,从而将文学作品中的为人处世、经验哲学运用到自己人生问题的解决和人生大事的选择当中。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读后感(四):我会继续保持阅读能力

人的很多“初心”,并不会时时浮现在自己的脑海之中的,但有些“初心”确实是不会变的,就算你把这“初心”埋藏到了记忆深处。 两年前的这个时候,读了苗师傅的《文学体验三十讲》,读完之后借言写了《我会保持阅读能力》。今天把这本《苗师傅文学人生课》读了一半之后,突然想看看自己当初发下了怎样的“豪言壮语”。于是不看自己写完的文字的我打开了那篇书评。

结果呢,有意思的是自己今天读这本书时的很多感受其实与两年前差不多,自己今天读这本书的感受正好印证了自己曾经的结论。看到那时的自己并不是在泛泛而谈感到很是开心,看到现在的自己依旧与两年前一样能够感受文字进行思考,也很开心。 文学和人生的联系对于我来说也许并没有变,改变的只是此刻的自己比两年前能够对更多的文字产生共鸣了。也许不该再说共鸣了,是有更多的文字能够引动当下的我进行思考,进行切身感受的思考。将书中的文字与我自己的感受经历进行结合,有些时候虽不中,亦不远。让自己能够在思绪纷乱之中找到一点头绪。 在前言《焚书之书》里,苗师傅说得不多,但对于我来说,几乎每一页的内容里都有让当下的我忍不住记下那些文字的冲动。苗师傅说自己年轻的时候,总觉得时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现在每天有七八个小时可以用来看书,却发现有太多感兴趣的书,根本看不过来。 有不少人在读书的时候会刻意避开一些题材,也会偏爱一些类型的书籍。有人不读推理、有人读不了历史,有人喜欢童书、有人酷爱商业经济。纵使都是读书,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喜好。我对书籍的感受倒与苗师傅差不多,感兴趣的书越来越多,有些以前不曾涉猎的题材也开始接触,怎么都读不完。 这一次苗师傅开篇是带大家读童话故事,就像漫画不光是给孩子看的,很多童话故事大人真应该先看看,而不是直接让孩子自己去看。讲完《亨塞尔与格莱特》之后,苗师傅说“挣钱吃饭,养家糊口,从来都是世上最艰难的事”。我们读书,就算是同一本书,同样的内容,我们在不同的阶段读到,就会有对不同的文字产生不同的感受,以前的自己看到这句话可能只会感到“是这么个理吧”。但现在,似乎不得不思索一番了,思索这事儿放自己身上该是怎样一番境地。

也可以说,我们在不同的心境之下去读同一本书,也许会有不同的关注点。在《消失的爱人》这一讲里,苗师傅突然道出了他对“为啥现在结婚变得很难”的见解。这番见地,在我看来算是一语惊醒梦中人,这样的见解靠我自己思索,大概是只会原地踏步,想不到这一层次。 所以呢,对于我来说,读书其实不是为了找寻答案,你也很难知道自己会在哪个时候在那一本书里与哪一段文字会有怎样的邂逅。读之前其实是不会想到的,但只要继续保持阅读的能力,纵使不常有,但总会有让人思索自己的文字。

《苗师傅文学人生课》读后感(五):在阅读中体验人生百味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问题,关于婚姻、家庭、工作、孩子、自己……

这些人生难题到底有没有确切的答案呢?

其实我们心里都很茫然。

每个人都需要被理解,每颗心都需要被触动。

在我看来,读书的作用就在于此:通过文字进入作品,产生共鸣,共通情感。

我喜欢读书,喜欢从别人的文字中看到另一个世界,喜欢感受与作者的无声交流,喜欢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读《苗师傅文学人生课》,我仿佛通过一本书读懂了很多本书。那些书有的我读过,有些从未读过,但是通过作者的娓娓道来,我仿佛也读了这些书,也被这些作品所触动。

在这本书里,苗师傅以文学体验为纲,开启了一场关于阅读体验的真诚交流。

对于那些没有确切答案的人生难题,他以读者的身份,向我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观影感受,这种感受并不仅仅是他自己的私人感受,更像是读者与读者之间的共通体验。

他讲童年,讲那些熟知的童话故事,讲童话故事中投射出的孩子的焦虑和不安。小时候我们总会听过一些让我们感到害怕的故事,但是随着我们的长大,回头再看年幼时害怕的东西,我们会发现,原来它早已经消失了,这就是成长。

他讲婚姻,讲以前的婚姻模式,也谈现在的婚姻模式。为什么现在结婚变得很难,为什么大家都害怕结婚,因为一旦婚姻失败只会带来伤害。对很多女性来说,结婚只是增加了一个需要她们照顾的人,而不是增加了一个能养家糊口的人。

他讲人性,讲酒消除了大多数人的生活烦恼,人们在酒精中自我麻痹,沉浸在谎言和幻想中。讲以前的人只要喝了酒就会进入白日梦状态,可现在的人就算不喝酒,也会时不时做点儿白日梦。也许人们在清醒的时候,更需要白日梦。

在这些人生百味,也许会有我们想要找的答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