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读后感锦集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读后感锦集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是一本由史秀雄 / 杜素娟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元,页数:37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读后感(一):名著并没有过时,并将长久的解答我们人生的疑惑

说实话,我是在无所事事、及其无聊的状态下打开这本书的,现在,我很庆幸自己打开了这本书。

刚工作三年,我面临着人际、工作的压力。虽然我会不断地开导自己,但是仍然会在各种关系里内耗。我想,这更多的是我对自我关系的处理不够成熟吧,自我关系着心理调适,适应力等等。这本书挺好的,让我从内耗中暂时的拜托了自己。

比如“如果你通过矮半截的方式去保护自己,我觉得更多是主观上在保护你自己,实际上是让自己更容易受伤害”,建立自信还是非常重要的。

再比如“它不是一个单纯成就性的东西,而是你真正解决了人的生活存在的一种底层挑战:怎么战胜那种自我怀疑、那种自卑,和那种对自己挑剔、否定的部分。”

类似的的句子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了。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读后感(二):年轻人必读!文学中的人生智慧,助你少走弯路!

最强看点:

用心理学去解读文学经典,从理想、自卑、爱情、原生家庭、成长困境、人性善恶等角度去阅读和理解人生迷局,看透人心,把握人生。

关于教育——中国的很多家长都会犯一个基本错误,因为你学习不好,我就把你整个否定掉,或者在学习当中,你语文不好,或者数学不好,父母就会说你学习不好。其实不是不好,而是这方面可能不擅长。

关于爱情——年轻时我们为什么会那么相爱,很多时候是因为并不互相了解,才会有神秘感。有神秘感,才会变得很美。男女因不了解在一起,因了解而分开,所谓相爱容易相处难。

关于理想——理想不一定是很难达到的目标,而是说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你做的事别人都觉得很微小,但是你充满了探索的热情,比如烤面包,每天都在琢磨,今天这个味道,明天那个味道,这件事让我其乐无穷,还可以创新,这就是理想。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读后感(三):书摘

任何外力要想影响你的命运,一定得过你自己那一关。 不要把自己困在与“否定性环境”敌对的状态中。 理想并不是我画出了一幅什么样的佳作,而是我过上我想过的那种生活,然后得到我想要的那种自我的状态。 真正的伟大在于,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浮士德》里面的上帝,对人性是很有信心的。他认为人会犯错,而且他说人越是有激情越容易犯错,人追求的东西越多,可能会受越多的折磨,经历越多的失败,但是这些折磨和失败本身,就是价值。这个概念很有意思。 你做的这件事如果跟别人没关系,跟社会没关系,它的价值就是虚无的。 有创造力,有自由度,还有现实意义,这就是最理想的人生状态。 “去承担人间的祸福,去跟暴风雨奋战,在沉舟的碎裂声中毫不沮丧。” 一个人在其生存环境当中对别人的伤害,对环境的伤害,所做的事留下的阴影,最终都会形成“反扑”。这个“反扑”有可能是他再也得不到别人真诚的对待。

你要在一个游戏当中不择手段地求胜,就会失去参与其他所有游戏的机会,但是人生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游戏的,所以赢得一个游戏在我看来真的是太微不足道的成就了,太不值得了。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读后感(四):名不副实,心理解读很少,鸡汤多,适合大学生看

从心理角度看文学作品,这个角度很好,但这本书的内容名不副实,6-7分吧,给文学解读。 第一篇,有分析角色的心理之外,其他的心理分析很少。第七篇围城和哈姆雷特的文学讲解,值得一看。其他的看个人时间和兴趣吧,鸡汤话比较多,或者从社会角度点评角色,挂着心理学的羊头做着社会性点评,似乎是个网络大小v都能说两句吧。 总体来说,心理师没表现出他的专业性来,似乎小说里没涉及到原生家庭或渣男爱情,他就没法心理分析了,很多篇有他没他都一样。 而文学老师对作品的解读,本来可以更有深度,毕竟选取的都是世界级超经典名著了,但可能这本书的受众是大学生吧,所以很多小说的主题没有深挖,总是转吧转吧转到和大学生相关的毕业选择,恋爱工作上了。可惜了。 比如讲《麦克白》,杀了国王自己上位后,恐惧皇位不稳一直杀人。这从心理学角度,很明显就是佛洛依德的“本我自我超我”没平衡好,从这里延伸出去这不是给每个人都很有启发吗?结果心理师不知道扯啥呢,反正没结合到心理上去,两人谈出了一种鸡同鸭讲的氛围,文学老师在那谈作品宏大的主旨,心理师找不到切入点在那回到谈情说爱人际关系上,最后终于绕了回来共同落脚在“人是社会性集体性动物,做坏事要遭反噬,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好大一碗鸡汤。可惜没说到最核心那个点上。

可以说,很能代表这本书的风格了。

比如讲《第一炉香》,渣男女和亲密关系是多少人的痛?结果讲的是什么啊?年龄对女性的不公、人到了中年很少像姑妈那样保持魅力了还是应该像《乘风破浪的姐姐》、快到结尾了终于提到恋爱也可以是一种成长了就结束了。

很多篇看的就很不痛快,该戳的点没戳到,一些花拳绣腿不知道往哪扯。本来书都加购物车里了,我赶紧麻溜的删了。

最后感慨下文学的美好,哈姆雷特篇和月亮与六便士原著里的名句,真是理想本尊了,洗眼睛洗心灵。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读后感(五):当文学照进现实

《文学中的人生进化课》是资深心理咨询师史秀雄和人气文学教授杜素娟合作编写的书籍。在这本书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文学价值,也可以看到细腻的心理学问题。 当心理咨询师和文学教授在剖析文学作品的时候,会让我们把文学作品中的问题和心理思考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丰富我们的人生,对这些经典的作品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关于《雷雨》,在中学课本中我们就学习了节选的片段。这个大家族里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问题,甚至主人公们都遭受了命运的捉弄。如果从现实主义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我们会觉得这么抓马的剧情怎么可能会在现实中发生呢?可是周朴园作为一个父亲,就是这个大悲剧的根源。近乎病态的父权制压迫了整个家族,就像一个诅咒,导致每个人的悲惨命运,而他们不得不在那个位置上默默承担着这一切,却从来无法打破这些束缚,而是要牺牲自我,变得无比可悲。 张爱玲《沉香屑 第一炉香》中,我们则可以看到薇龙牺牲了自己的青春去弥补自己人生中那个很大的空缺,那就是真正谈一次轰轰烈烈的爱情被别人爱,自己也去疯狂地爱别人,以此来弥补自己的存在。我国我们的文化传统对于女性的歧视也造成了姑妈的悲剧,姑妈是很会打扮的,并且是风韵犹存的,但是在外表衰老之后,似乎就失去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在文化语境中也非常尴尬,无论姑妈身边有再多的老情人,但她也没有体验过真正的爱情,都不是发自内心的、纯粹的,而是对这种感情的一个执着,即便想要弥补,也充满了遗憾。 这本书很好的分析了中外经典名著中的心理问题,关于个人的理想和价值以及如何改变自身卑微的命运,去建设属于自己的身份价值,如何改善自己的自卑,抵御人生的风险。人们在小说中是如何受到压制,又是如何反抗的,当遇到人性的阴暗面时,该如何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尝试去战胜这些不完美的东西。在爱情与自我之中,当过分痴迷于一个人导致自身的缺失时,要反思是爱情让自己成长了还是阻碍了自我的发展,从而不让爱情成为悲剧的循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