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读后感1000字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读后感1000字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是一本由[哥伦] 奥斯卡·潘托哈 著 / [哥伦] 米格尔·布斯托斯 /著作,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1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读后感(一):世界文学界传奇人物马尔克斯的奇幻人生

这是一本结合了图画与故事的传记漫画。以一位世界文学界传奇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重要生活轨迹为基础,展开的一场冒险。 书中通过倒叙的技巧与色彩鲜明的图画,营造出马尔克斯生命中一个个紧张、魔幻而多彩的重要时刻。 书中描绘他的童年,探索他的成长,记录他的巅峰时刻,还有他在墨西哥城和巴黎的生活等等。 本书像拍摄电影一样,将摄像机放在一个没人使用过的视角,重新诠释马尔克斯的一段段回忆。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代表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百年孤独》里有很多奇异的、魔幻的东西,然而又都是不难理解的东西,都有特定的含义和所指。 魔幻现实主义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之交萌芽诞生于拉丁美洲的一个文学流派;魔幻现实主义文学通常具有将客观现实和以某种信仰或观念意识为基点的主观真实相交融的特点,并常常运用夸张、怪诞、象征、打破时空界限等手法来进行非理性描写。 马尔克斯的创作文本,都有一个关键性的追忆往事的细节,涉及一个成年人对自己孩童生活的回忆,而追忆又涉及到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自身使命的认识。 马尔克斯的小说在表现手法上是魔幻现实主义的,“ 将真事隐去”,用魔幻的、离奇的、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反映、体现、暗示现实生活。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读后感(二):看完这本书,直接入坑马尔克斯

很多人选择了向虚拟现实的魅力屈服,寄情于自我幻想,这纵然不切实际却更能与人安慰。

——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1927出生于哥伦比亚,童年在外祖父母家长大。他的姥姥总是给他讲一些奇幻故事,这让年幼的他自幼接受了民间文学和文化的熏陶。从那时起,他的梦境中,幻想中充满着灵异的色彩。他觉得身边飘浮着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读后感(三):这编剧也太鸟了

1.总体感觉是画得挺好,但剧情不太行。画风从始至终都非常统一,底色是香蕉黄进行渐变,有时是褐黄有时是卡其色,辅助颜色是黑白灰。读过马尔克斯的作品,会发现“香蕉”是高频意象,除了进行环境渲染(南美就是有大片的香蕉园),还暗指“香蕉园大屠杀”这一重要历史背景,同时这也是《百年孤独》的灵感来源。 并且马老师是作家,在报社上过班,成名后还进行过很多演讲,这个暗黄的色调,配合那些和印刷、出版有关的场面,出奇地契合,有种浑然天成的复古气质。配张图大家随意感受下。 2.我姑且称此书的叙事为“双线叙事”,一条线指向当下,即1965年,马尔克斯带着老婆孩子旅游兜风的时候,想好《百年孤独》的开头,此后他的文学创作生涯一路开挂;一条线指向过去,即“是什么塑造了现在的马尔克斯”,有他的生长环境,也有他的家族历史(书中花费了不少篇幅讲述他的外公马尔克斯上校)。 两条线交织着讲没什么,但指向过去的那条线,你给我一会儿倒叙一会儿顺叙是什么鬼?!先说马老师出生,然后跳到他母亲路易莎出生,然后跳到他外公马尔克斯上校加入自由党,然后跳到他得诺奖,又回到他母亲出生,然后又回到1965年构思《百年孤独》的当下……这么跳来跳去的显得你很高级是吧?你以为你是孟京辉啊? 3.作为一本“非虚构传记”(强调“非虚构”,是因为的确有“虚构传记“,不信可以看看新星出版社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也是绘本),这本书的信源太单薄了,在中国读者中流传甚广的《番石榴飘香》甚至就没出现过。 不信你把《番石榴飘香》谈论家人的那一章翻出来看看,马老师提到过他外婆在他人生中的重要性,而此书的外婆存在感低得像个跑龙套的,并且说过和他外公最相似的人,是《枯枝败叶》中的无名上校,显然这些线索,都在这本《魔法人生》里,无迹可寻。 4.我来捋一捋这本书的逻辑。这本书的逻辑大致如下——马老师的外公启发他创作下《百年孤独》,而《百年孤独》让马老师拿到诺奖。我看马老师自己大概也不同意,马老师写了这么多巨作,《霍乱时期的爱情》《迷宫中的将军》《一起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你都无视它们的存在吗? 5.素材有重复的地方,如果拍成电影,那就是冗余镜头。 6.整本书的主线不甚明朗,一开始我以为这书说的是《百年孤独》的创作过程,后来发现就是马尔克斯出生、成长、求学、工作、成家、写作的流水账,可能是为了掩盖“流水账”的本质,才故意要把本来平铺直叙就能说清楚的东西搞成“非线性叙事”。 7.即便是流水账,这也是不合格的流水账。因为故事出现的很多支线,和主线压根不沾边。 比如马老师外公的风流史导致他们一家人搬去阿拉卡塔卡,然后马老师出生了,就有了后来的事情……怎么,你还想告诉我,是和马老师外公传绯闻的女士,间接导致了马老师拿诺奖吗?哦呵呵呵……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读后感(四):用画格漫画认识加西亚·马尔克斯

加西亚·马尔克斯,神奇的人物,无论是在在《百年孤独》还是《霍乱时期的爱情》里,他运用文字拼凑出的世界,让人瞠目结舌。《百年孤独》往小了看是一个家族的诞生与毁灭,往大了看是集合了人类所有可能,《霍乱时期的爱情》五十一年四个月零九天的“白月光”,一个爱而不得的故事恍惚到让人分不清是现实还是虚构的…… 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有点像《百年孤独》,那个摸冰,还有小金鱼,还有……香蕉工厂………居然有吃土少女,是他妹妹…《百年孤独》原来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现实写照,!!居然是现实,还记得自己看到吃土少女丽贝卡的时候发出的疑问,魔幻现实主义,是不是吃土少女也是现实!!是真的是现实……

《百年孤独》的戏剧性,曾经被两家出版社拒稿,也有编辑曾建议别写那么多抒情文字,也有人说不用改反正也卖不出……但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用《百年孤独》证明了“我们生来就需要彼此,但却没有学会如何相处。”而爱人是一种能力。 《百年孤独》原来准备用《家》,作者要构造一个“人名要在反复一百年里适用”,在这里构造他的宇宙,也是把他自己的生活搬进写作。外婆那部分是魔幻,那个上校,自己的外公,魔幻主义,天黑以后的房间,与亡灵共存。构造属于自己的宇宙,构造的百年蜃景之城,,那个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一个家族的魔幻纪实,还是用《百年孤独》更合适

看完这个记录,突然理解了魔幻现实的风格,一种在现实中用魔幻主义填满创造的新奇风格,不同于虚构,也不同于现实中的枯燥…魔幻+现实,结合后的饱满……

在戏剧的包厢里,接受人们对自己的名声,直接接受人们对《百年孤独》的直接感受……哇,这种文学界的浪漫,突然觉得也好带感。大早上接到自己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加西亚·马尔克斯,“你可太早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对方os:被阴阳到了……这个人有点太接地气了啊哈哈哈哈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读后感(五):魔幻现实主义的人生起源

《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

作者:[哥伦比亚]奥斯卡·潘托哈

谈到加西亚·马尔克斯 ,马上就会让人想到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

同时,这本书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有人说,《百年孤独》是一生至少要读一次的书。

这本书也是作者根据自身经历创作的。

而这本漫画《加西亚·马尔克斯 : 魔幻人生》正是对他的人生最好的诠释,记录了他生命中一个个紧张、魔幻而多彩的重要时刻。

故事从1965年马尔克斯与家人去旅行度假的路上构思出《百年孤独》开始,采用插叙、倒叙的方式,不断闪现出他从出生到结婚生子,发布不同作品的时刻。

1927年,马尔克斯出生,他的父亲因为想做顺势疗法医生认证,将他刚出生不久的他留在他的外公家,和妻子一起去往巴兰基亚。

在这里,他与外公度过了9年时光,当时小镇上因为联合水果公司的成立,变得十分繁华,许多外乡人都来此工作。

这样繁华的对比,与他后来和母亲一起回老家卖老宅的破败景象成了鲜明对比。

当时国内外情况的不稳,工作的不稳定性,都导致他的穷困潦倒。

但他并没有放弃写作,在艰难的情况下,依然不断产出作品:

《蓝狗的眼睛》

《一个海难幸存者的故事》

《枯枝败叶》

《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

《恶时辰》

《格兰德大妈的葬礼》

《百年孤独》

《族长的秋天》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霍乱时期的爱情》

《十二个异乡故事》

《爱情和其他魔鬼》

《活着为了讲述》(自传)

在此期间,他在28岁时向9年前就一见钟情的人生挚爱求婚了,虽然贫穷,但是妻子也非常能理解他,一直帮助他顺利完成作品。

故事写到他在55岁时因为《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了获得该奖项的最年轻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也变得全世界知名。

这本漫画传记的主色调一直都是以黄白黑为主,但十分醒目清晰。

就像看老式电影一样,极具故事性和文学性,站在马尔克斯的角度上,了解了他的一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