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桑塔格传读后感锦集

桑塔格传读后感锦集

《桑塔格传》是一本由[美国]本杰明·莫泽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58.00,页数:8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桑塔格传》读后感(一):精彩而糟糕的人生

上周末读了一半,本周末结尾。桑塔格的作品从来没读过,但在多个名作家的文章里提到她的优秀。先阅读桑塔格的人生经历,或许对于阅读她的作品更有帮助。这是一本篇幅很大的传记,从她的父母开始说起,到她出生,在家庭的“熏陶”下形成她的独特的性格,之后的人生旅途造就了她的存在,抗击数次癌症的侵扰,直到生命的尽头。文章按清晰的时间线来划分,利用诸多的资料,有条理的汇聚起每个阶段的思想、作品、以及她的朋友、爱人等等。书内描述了她是一同性恋者,敏感聪慧,精神脆弱,脾气暴躁,对亲人不太接近,是个激情散漫自由的人;她宣称,精神与肉体是可以分离的;她又是一个勇敢的人,进入萨拉热窝战场,鼓励鼓舞当地人民。以亲身经历告知外面的世界,战争的可怕、侵略者的无耻。她的一生就像一部悬疑小说,以她的精彩、糟糕和令人惊愕的复杂性,也成就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桑塔格传》读后感(二):书摘

终其一生,她都在一本接一本的书中发问:痛苦怎么才能被描绘,又怎么才能被忍受。书籍,及其展现出的一个更美好世界的愿景,把她从不幸的童年中拯救出来。 艺术与生活并不分离,而是生活的最高形式;隐喻,就像她母亲参与拍摄的那部亚美尼亚种族大屠杀影片一样,可以使那些自己看不到现实的人看到现实。 多年后,苏珊这么写道:“我最深刻的体验是漠然,而非蔑视。” 梅里尔说:“她有一件事让我印象深刻,那便是,她有能力被深深地感动。” 亨利·米勒、詹姆斯·乔伊斯、塞缪尔·贝克特、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等众多最伟大的现代主义作家的著作就是在法国出版英文版的,但这些书当时在英语国家被列为禁书。 我以前总是倾心于强势的人——认为假如他们发现我普普通通,那他们肯定了不起。他们排斥我,说明他们优质,有品位。(哈丽雅特、阿尔弗雷德、艾琳。)以前我不尊重我自己……我觉得自己不可爱。但是,我尊重这个不可爱的战士——挣扎着幸存下来,挣扎着做到诚实、有正义感、可敬。我尊重我自己。我绝不会再爱上强势之人了。

有一次,当欧斯塔基奥指责卡洛塔的慵懒状态时,后者恼怒地说:“你以为无所事事很容易吗?”

本雅明写道:“忧郁的人允许自己拥有的唯一的快乐是寓言;这是一种强烈的快乐。”

一个朋友的伴侣患了癌症,她曾对这个朋友说:“记住:这不是她人生中的弯路。这就是她的人生。”

《桑塔格传》读后感(三):桑塔格与里根

经济学念久了,猛看到这一段:

讶异。(好想把念经济商科的同学喊过来:快看里根……

《桑塔格传》读后感(四):谢谢你,不可爱的战士桑塔格

她是一个“大于生命”的女人,她所代表和象征的事物是没有人能完全包括和涵盖的,她做的就是总结她的时代,对抗她的时代,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是她的主题,她与这个时代保持距离,她给分裂的世界带来了分裂的自我。

之前只是读过她的相关作品,但还从来没有真正地接触过她的人生,虽然我知道她拒绝传记,但还是感谢写作这本书的人儿。在其中了解到她跌宕起伏的人生,并且其中总能发现一些神奇的妙招,包括说“文学的用途是让我们意识到其他人,与我们不同的人,真的确实存在”“文学使得她可以逃离民族虚荣心、平庸、强制性的地方主义、空洞的学校教育、不完美的命运和坏运气的樊笼”,她不喜欢什么的时候就会进房间看书,她有坚定不移的决心使得她所向披靡,她认为作家的人生需要好奇心、精力和热情,她创造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便是独特的,她发现去爱是多么美好和正确的事情,她带来一次道德上、智力上和精神上的革命,特别厉害的是,她也经历了不稳定早婚时期、却在失落之中不断找到和确定自己,她知道她真正了解和爱的都是自我复制的同体和衍生品,她在写作中创造新的自我、隐喻性的自我、保护内心的“懦弱者”,她告诉我身体就是拿来用的,她认为作家应该是持不同意见的少数派的先驱,她认为坚持自我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或许她所有的作品是加以掩饰了的自由,她是一个不可爱的战士,在挣扎着幸存下来,挣扎着做到诚实、有正义感、可敬、在貌似成功时害怕功亏一篑,她喜欢自己但不爱自己、无限纵容她爱的人,她认为艺术就是看见更多、听见更多和感受更多,她总是不断重塑自己、永远不会始终如一、永远处于瓦解与失去之中,她告诉我们有机会的话就做点什么、因为不是每天都有人需要我们,她用她对抗疾病的经历告诉我们所有的经历都不是弯路、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啊。

说起桑塔格的名字,总觉得她才是一种神奇的隐喻,不仅限于其个人生活。

“我喜欢自由,沉迷于自己信马由缰幻想中的自由,去到天涯海角寻找美丽、快乐和浪漫的自由。”

喜欢

《桑塔格传》读后感(五):被神化也被诟病-苏珊桑塔格

作为20世纪美国文化的象征,桑塔格被誉为“美国公众的良心”。她是著名的评论家和作家,也是知名的公共知识分子,著名的反美斗士。她傲视一切而又焦灼不安,被神化也被误解,被赞美也被诟病。她反抗想象力的贫瘠,拒绝平庸,拥抱思辨与审美,留下了丰富的创作遗产。

同时期市面上出现了不止一本的桑塔格传记,而这本书的不同之处有这样几点,篇幅大是第一点,从这本书的厚度就能看出来了,我前前后后一共看了快两个月才看完;采访者多是第二点,作者采访了桑塔格众多的亲人、情人、友人、同行、同学、助手、同学等,几乎是他能采访到的所有了解桑塔格和与桑塔格有过交集的人,其中不乏文化大咖、政界要人;第三点,为了阐释桑塔格的人生,作者从她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到她爸爸妈妈,逐一讲述,让我们对桑塔格的原生家庭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能更好地理解她后来的行事风格;第四点,本书的作者莫泽是桑塔格的儿子戴维里夫亲自选定的人选,戴维提供资料上的便利,但绝不干预他的写作,这让莫泽了解到大量尚未公开的情况。

刚看完这本书传记的时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厌恶和敬佩,厌恶是她待人处事的方式,对儿子的控制、对感情的不负责任、对爱人们的粗鲁、;敬佩是她思想的先锋性、她的学识、求知欲和自我要求、她的人格魅力、还有她亲自去到萨拉热窝的勇气。在这本传记里,她是复杂的,矛盾的,立体的,这也是我喜欢的点,不纯粹的造神,也不单纯的八卦,她是遥不可及的,也是真实存在的,她一会儿再天上,让人不得不仰望,一会儿又坠落,让人直皱眉头。

桑塔格终生特立独行、狂奔不止、魅力超凡、恣意妄为,她专横、独断、权威,她的思想先锋,她说“我喜欢那种对立的姿态,我喜欢能够表达不同见解的姿态。”,与她而言艺术就是一种增加感觉的手段,“看见更多、听见更多、感受到更多”,她看到摄影能够成为一种爱和自我牺牲的行为,一种直接的政治干预,一种震撼,而不是一支麻醉剂。了解桑塔格,并开始对她的思想产生兴趣,会不自觉地想了解这个世界地真相,去思考这个世界地真相,下一步想买她的《反对阐释》、《论摄影》和《疾病的隐喻》来看看,更多了解她的思想。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