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知怎的,总想逃读后感100字

不知怎的,总想逃读后感100字

《不知怎的,总想逃》是一本由【韩】脑内探险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0,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知怎的,总想逃》读后感(一):逃避不一定可耻,但也不一定有用

扣手机到半夜,问其理由却说不出所以然;明明工作可以一天完成,非要等到截止日期前一天完成;别人说起婆媳关系的难以处理,自己却一个劲儿的美·化人际关系…… · 在我看来,这些拖延症也好,自我屏·蔽也好,都是一种逃避。这种逃避有时让我们感到羞耻,有时让我们得到自我安慰。说不清逃避的原因,可就是不想那么做。

回忆一下,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心理?

《不知怎的,总想逃》读后感(二):找回不断逃跑的自己

很惊喜的一本书,书名触动了我,抱着随便看看的心态点开,我觉得比《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更触动我。

这本心理治疗师的治疗笔记中讲述了五个来访者的故事

1. 一个总在写到重要剧情停笔的编剧

想被所有人喜欢,压抑自己,假装很酷不在乎,怕达不到好的结果,所以故意不努力

2. 一个对心爱的孩子莫名发火无法控制自己的母亲

囿于原生家庭的伤害,明明很爱孩子却将内心的伤痛施加给她

3.一个惊恐发作的准就业者

因为别人的几句话几个表情就受到大伤害以致惊恐发作

4.一个暴饮暴食的网络漫画作家

害怕被评价和批评,焦虑无法前进

5.一个事业有成却因为和女朋友吵架而失眠的整形外科医师

无法忍受存在无法掌控的事物存在的强迫型人格障碍

每种不安都有原因,每个伤口都有帮助。如果不愿正视自己受了什么伤,不愿解读自己的不安,就无法看见自己真实的一面。面对自己内心的防御机制,接受自己、爱自己本来的样子,找回不断逃跑的自己

《不知怎的,总想逃》读后感(三):我为之逃避的理由

书里说遇到问题时下意识的逃跑是一种防御机制,指的是我们用回避来面对一些让我们不舒服的问题。真的是十分正确~

知道怎么做和做到是截然不同的事,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是我们无处不受裹挟。“不用在意他人的眼光,终其一生,我们终将为自己而活”——这种话甚至只是一种美好的向往,现实是很难做到如此。本书以对话形式想读者展开了各种各样的困扰和不安,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情绪都不是特别稳定,茫然、无措、害怕等负面情绪比比皆是,所以人们启动防御机制,在内心树立起保护网。然而他逃避非但没有解决问题,更是形成了更大的困扰。

例如过分在形象的人,垫增高垫的原因是内心无法使自己骄傲,所以用外在所能表现出来的东西来抬高自己。过分压抑的人,最后反而会形成“反向形成”的防御机制,采取与内心的动机、欲望完全相反的行为来表达压抑的情绪和需求。而不遵从本心的话语和表现,怎么会能让自己舒服呢?甚至还会伤害到其他人。当人们被负面情绪包围的时候该怎么办,作者给了一条联系人写下来,表达出来自己真实的负面感受。用“事件——情绪——想法——行动”的格式来命名那些杂乱无章的情绪,从而解决更深处的问题。

作者还提说到小时候被打压的孩子,长大后会形成一种“装酷”。这种情况十分让人难受了,最后产生本质其实就是自卑。跟现在人们挂在嘴边的“PUA”差不多,十分恶劣!这种情况必须要避免迎合他人。无须在意他人眼中的理想的你。

作者在扉页有句占了一页的话:“能拯救我们的,是直面生活的勇气。”

书中通过几个故事表现出了大部分的心理问题。让人们了解自己有所倾向的心理,至于到底如何做,我想还是要活的自私一些。

《不知怎的,总想逃》读后感(四):重拾生活的勇气,找寻真实的自我

生活中我们有很多想要逃离的时刻,不知道以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不知道现在该怎么开始手头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社恐,害怕与人打交道,莫名的情绪化,焦虑不安时常伴随着我们。很多时候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大部分人即使知道问题反反复复出现,但是也不会直面自己的内心,而是选择逃避,逃避可耻但有用,逃避可以让自己免受痛苦和伤害。但是只有深入了解这些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障碍,才能够彻底把它们清除。重新鼓起勇气去探索去发现,慢慢找回自信,接受自己本来的样子,不要惧怕任何外界干扰。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在逃避”《不知怎的,总想逃》讲述了五个独家真实故事,当打开这本书的时候,也是我们跟随脑内探险队探险的时候。他们因为害怕不被爱爱而不安,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混乱,因为不被肯定而伤心,因为担心被批评而退缩,因为不完美而愤怒。也许我们能从这五个被采访者的身上找到一丝自己的影子。 有时候我们会压抑自己的情绪,面对压抑的内心,在日常生活中无法自由表达出心里最真实的情绪。所以有时候我们会感觉不那么开心,感觉不是那么舒服,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常常把别人想要的正确答案当成自己真正的想法,然后刻意迎合别人,这样的自己对我们来说是陌生的。其实要学会接受自己的情绪,即便有时候现实不如人意,也绝对不要悲观失望,发现了问题所在,用全新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当然我们不可能立刻摆脱过去的习惯,我们需要时间来熟悉新的思维,哪怕失败也没有关系。 作者认为心理抵抗来源于不安,所以战胜心理抵抗的过程,其实就是战胜不安的过程。在生活中有太多事与愿违的事情,这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所以我们应该坦诚自己的想法,虽然偶尔会比较尴尬,但是经过这些事情之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坦率轻松,如果我们一味抗拒,抱着会得到负面回应的觉悟,直接询问或者行动,那么这会让问题变得很棘手。五位受访者拥有不同的烦恼,也许我们能够在他们的身上发现自己的故事,寻求自己陌生的、隐秘的那些角落,找回那个不断逃跑的自己,从而接近更为真实的自我。

《不知怎的,总想逃》读后感(五):你内心中的那份不安来自于什么

每个人都有防御机制,内心更是存在强大的自我保护,一旦我们面对了什么很艰难的决定,或者是触及到了问题核心,内心防御机制就会启动,让我们选择逃离。就像是在野外偶然间碰到了狼群一类的存在,虽然当下会愣住一下,但是之后我们就会选择快速奔跑,并且没有目的只想快速逃离。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为何你那般怕受到伤害,即便是在这个现代社会,即便我们都同样身为人类。

其实我们大部分人都知道问题来源于何处,只是我们不敢直面自己的内心,最终选择逃避一切。有些时候,那些下意识的逃避它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些被层层建立起来的防护网将我们保护起来。我们期望着这般如此就可以让自己免受伤害,不管是可预料的还是不可预料的,可是长时间的压抑最终智慧带来反面效果。

人们越是压抑,创伤就会越严重,因为那些伤害并没有被解决,一旦冲破防线蜂拥而至智慧伤害更深。并且我们在逃避的过程中,会拥有强烈的不安,我们会担心那些伤害在何时到来,我们是否能够抵挡。即便是真实的自我很怯懦,那也是最真实的自我,我们不能否认自己的真实,也许找到合适的办法会让我们打开封闭的内心。

只有直面我们自己的内心,找到并且透彻了解那些遮蔽内心的障碍,我们才能有效对其进行清除。书中通过几个案例的剖析,讲述了一些我们可能会面对的属于外界和内心的伤害,因为我们深信防御机制能够保护我们,所以我们才最终选择了逃避。可是习惯了防御机制的我们只会变得更加脆弱不堪,不停地逃避也会让我们不能面对类似的事情,最终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只要我们能够接受真实的自己,那些外界的攻击也许不值一提,我们最终都可以战胜绝对的困难。想逃不是坏事,这是一种本能,但是我们都需要学会克制这种本能,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改变需要足够的时间,即便过程会充满了不顺利,但是人生没有绝对的坦途,人生就是在起起伏伏之间。只要我们努力尝试,总有一天会抵达目的地,放下了防御机制的我们,会变得更加坚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