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花生与豆腐同食》读后感100字

《花生与豆腐同食》读后感100字

《花生与豆腐同食》是一本由陈翠梅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页数:2021-1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生与豆腐同食》读后感(一):一点摘录

健康不过是较为缓慢的死亡。

当一个人爱另一个人时,他的生命完全燃烧起来。

当世界让我们麻木,我们用爱让自己变得脆弱敏感,患得患失。

爱让我们不自由。爱让我们俗不可耐。

全然悲伤的悲剧是很乏味的,全然快乐的喜剧也是很乏味的。悲伤有时,快乐有时。更多时候,我们都是悲喜交集的。

生活中有许多小小的喜悦是无法与人分享的。喜欢在厕所里看书。喜欢在早晨赖床,看着阳光一寸一寸地入侵。

你要记住,你在这个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跟任何人一样。

《花生与豆腐同食》读后感(二):假如花生是书,豆腐是电影呢?

很清澈很干净的浪漫,可能是我年龄大了吧,总觉得是不敢回想的青春。

——这是我读到十几页的时候写下的。

当我继续往下读的时候,会一寸一寸的发现,我实在太过于肤浅或浅薄。这里的宝藏不是因为她藏的深,而是就像很多事那样,需要点耐心和时间。

——这是我读到还剩十几页时写下的。

翠梅说:悲伤到底,也就快乐了。

我想说:快乐久了,悲伤就该嫉妒了吧?就像哭久了会累,笑久了也会悲伤那样。

Roy Andersson准备的新片名叫《一只鸽子,在树上,思考着存在》

那么我准备的新片名应该叫什么呢?《一只猫,在我家,思考着存在》?还是不要了,《我,不再,思考存在》

”你写了那么多歌。这些歌是从哪里来的呢”?“亲爱的,如果我知道,我早就搬去那里了”。

如果硬是要将书和电影实在的比较起来的话,恐怕还是得电影输给书才对。因为要将文字里的东西拍成电影,就光“费钱和理解力”这道公式,就是两个不同的元世界。不信你可以去看看每个导演拍的电影和他们写的书,是不是不一样的东西。当然,这有可能只是爱书人的结论,你让一个爱电影的人来说,说不定就是相反的了。假如花生是书,豆腐是电影呢?

——这是我读完后写下的。

《花生与豆腐同食》读后感(三):一种“无正常标准”的创作态度

鉴于本书也很琐碎,甚至单篇的内容都让我觉得琐碎,我也记录一些阅读时琐碎的想法。

陈翠梅古灵精怪的文字风格。里面很多短篇似乎都作为碎片元素融入了她的各个作品中。

老实说但看文字,我是不那么适应这样的风格的,并且许多地方与日常生活并不共享同样的逻辑,或者就是毫无逻辑吧。有时候甚至难以为其找到合适的形容词。简单来说,很多我看不懂,角色的动机我不明白。但读的时候内心总是会觉得:嗯,有意思这玩意。

可能是因为其足够自由,同时足够真诚,二者兼得的时候,即使它看起来让你觉得陌生又不适应,还是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力量。带劲啊。

里面比如《男人》用了大量双引号的对话截取,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像是天马行空的脑海即兴对话,古灵精怪的,带着陈翠梅独特风格的对话。

看《丹革马林有棵树》的时候感觉到明显的中马华人文化的差异,这样的故事单纯文本上,我几乎是无法读的。就很好奇这样的文本用电影呈现居然老外也会喜欢哦?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因为出色的电影语言?还是因为过于高深以至于我确实看不懂?或者只是因为某种“有趣”吗?还是因为什么?我渴求答案…

关于她文字创作中缺乏常规逻辑的风格,突然想到一种很可能的解释,可能是在陈翠梅创作的状态里,她毫不顾及阅读的人,而是最为简单的,把创作的结果展示出来,也许是一种无与伦比的自我的纯粹。这很少见。

还是挺多地方会让我会心一笑的,我总感觉,东南亚人比如马来西亚人总是有一种能力,就是莫名其妙找到一个看似没啥特别的点,然后ok可以拿来写成剧本。相比较起来我可能胆子没那么大,以后不妨我也“可以拿来写剧本吧!”

而且有时候甚至会觉得,陈翠梅是不是有什么阅读障碍症之类的?让她的写作时常没有逻辑,几乎贯穿全书。就像她自己也说了:“跟朋友讲起电影时,我时常没有办法把故事说好,我记得的时常是一些无关紧要莫名其妙的细节。”

或者应该只是没有固定的审美“标准”,而是遵循很直觉的体验。这也许是她创作极具特殊生命力的关键!

里面很多都像是和朋友的聊天,随机取出其中的一段不在乎对话的开始、也不在乎对话的结尾,只是随机地选取了一段带有诗意的。

其中一篇里提到,她说“我顶多也只看了一骗骗外行人,再多问几句就不知道了。但我实在爱胡扯,乐此不彼。”我突然想,会不会她的整个电影生涯其实就是一场胡扯?而偶然之间整个世界变成了她口中的“外行人”?

里面还有好几篇她十七八岁写的短文,哈哈确实从小就古灵精怪挺多思考,而且勤于记录。

快看完了,老实说这本书大多数内容我都是看不太懂的,所以阅读速度特别的快,常常是没注意就读了几十页,也不知道能记得多少。本来想通过这本书更了解喜欢的导演,结果发现效果都不如听个她的播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