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读后感100字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读后感100字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是一本由[美]约瑟夫·布尔戈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读后感(一):对过往生活的反思

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为什么一些过往的小事我还在念念不忘,为什么梦里的一些情节在暴露着我不想承认的情绪,这些都是心理防御在起作用.

阅读这本书,是一个复盘过去的过程.通过和过去的回忆,进行了有引导性的反思,我想是一种自我和解,放下曾经困扰着又或者正在困扰着的一些东西,和它们体面的说再见。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读后感(二):Why Do I Do That?

通过本书我大致了解了什么是防御机制。书里有小练习可以做简单的自我测评。但在我看来,应对方案有些笼统。也可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情况,很难在一本书里做到针对性的解决吧

但我还是认同作者总结的,健康状态应该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读后感(三):看到自己的心理防御坐标

一般情况下我们无法在别人的指导下认识自己,只有我们自愿去认识自己,因为别人的评判往往会激发了我们的心理防御。 在别人给我介绍这本书和我初次看到这本书时,我记得我还是启动了心理防御。但是当我看了十几页之后,我被这本书吸引了,我发现作者并没有想要指导我,而是展现了一幅心理地图。通过认真回答每一章节后面的问题,我在地图上找到了我当下的心理坐标。这让我厘清了许多过去我无法理解的感受。 心理防御是我们无力面对现实时给自己找到的山洞,可以躲起来逃避痛苦的感受。但我们可能会把山洞当做桃源,在里面搭锅起灶。日子久了,闭塞的山洞里容不下我们的生活,防御过当了又一次让我们处于痛苦之中。而我们可能已经忘记了这里只是避难的山洞,我们可能找不到出山洞的路了。 了解了自己的心理防御体系,就好像我们可以在外面看这个山洞了,真实的世界不止是这个山洞,外面还宽广的很。慢慢走出山洞,发现我们已经不再那么惧怕曾经面临的困难了。

这是一本对我有帮助的书,希望也可以帮助到其他憋在山洞里的人!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读后感(四):打卡网红心理书

总体还是好评,笔法通俗易懂,百度了一下,作者学术性很强,翻译老师语句也很精练,整个阅读过程灰常流畅~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部分来看待这本书。

1、我们逃避了什么。

可能是某次工作未完成时而产生的羞愧、也可能是减肥时偷偷吃零食产生的懊悔?逃避的举动是结果,原因见第二部分

2、你的心理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其实是一个好东西,没有它我们可能无法正常生活,人会被各种胡思乱想或苦恼包围充斥,但是它往往用力过猛,以致产生了负面的作用,所以文中列举了多种防御机制,可以一一对号入座…记住还不是单选题貌似是多选,会发现自己某一种,或者几种倾向特别严重……那怎么办呢?这也是第三部分的内容

3、平衡需求与依赖、感知情绪、努力建立自尊。

文中有不少金句,都让我有了顿悟的时刻。还有不少思考练习可以跟着一起做。

总而言之,人还是要承认自己的弱小,狭隘和自私,最害怕的是明知道自己的缺点却还一味欺骗自己,大脑真的做得出哦……这些看似是自我保护的机制慢慢蚕食了我们难能可贵的品质吧。甚至于失去我们的底色,立刻改变是不可能的,需要做的是多多观察自己包括身体和情绪,慢慢与之对抗。

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2019.05.30.

《为什么我们总是在逃避》读后感(五):心理防御机制

将人类几乎一切行为解释为心理防御机制,的确耳目一新。

摘抄:

而我们的内外一致性越高,对自我的判断也就会越准确,越能抵消落差感,心理也就越成熟、越健康,提升自尊,增强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能力。

我们无法看清自己,而他人却看得清清楚楚时,这对多数人而言是一件非常不愉快的体验。

对父母感到彻底失望而来的羞耻,动摇了我们对自身存在的意义,传达了一种我们与其他人是不一样的,是有缺陷的,甚至是畸形的讯息。

否认对他人的需要与依赖会造成对他人的低估,从而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

严重抗拒羞耻感的人会寻找拥有低自尊的伴侣,来替代他们承受内心的羞耻。换言之,将有缺陷的羞耻自我投射给对方,对方将成了这份输赢关系里的劣势方。

从某种程度上说,分散注意力本身就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看电视、听音乐、浏览邮件和网络,我们将注意力从哪些不愿了解的事情上移开,用大量的感官噪音掩盖我们的痛苦。

改变思维模式意味着在内在营造一个安静的空间,调节自己的情绪。永远不要苛求完美,你不可能一下子改头换面,你无法如己所愿地彻底抹去或放下自己的某些面向。改变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真正的成长是学会接纳防御层出不穷的特质,接纳我们不间断的自我欺骗。

依照佛教的第一圣谛多言,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各种各样的痛苦和失望都是构成人类境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书的最后描述了什么样的情况是正常心理对待各种情绪的反应和认知,还是比较有指导意义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