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读后感精选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读后感精选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是一本由庄奕杰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读后感(一):以考古学倒推微观史

这本书可以说是一种以考古学倒推微观史的尝试。以往学者习惯于从传统史料连篇累牍的帝王将相中追溯历史,而普通升斗小民的生活史、社会史则不被关注。《古代中国十二时辰》尝试了一种新的历史叙述方式,通过对两汉时期的考古学成果,如三杨庄遗址、新疆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洛阳刑徒墓砖等,来重构和还原汉代普通人的生活。全书以24个小时24个职业为脉络,描写了盗墓贼、农夫、河工、窑工、驿骑、舞人、宫女、铜匠等人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不起眼的普通人,才是大汉文明的构建者。作者庄奕杰老师毕业于北大考古学系,英国剑桥大学考古学博士,现在英国UCL任中国考古学副教授。在他的笔下,可以明显感受到考古学家与历史学家、文献学家在书写历史时的不同。无论从知识点、趣味性和可读性来说,该书都不失为一本可读之作。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读后感(二):有些乏味的中国历史

这是我阅读的这个系列的第三本,这本书和另外两本完全不同,通过本书的标题就可以见得,他是以我国独特的计时方法来进行标记的,而且可能是对于中国历史比较熟悉的原因吧,这本书阅读起来更加易读。

这本书对于历史时期的选择是比较少见的,选择的是两汉之际的王莽新朝时期,在那段时期政治经济和社会都相对稳定,民众可以更关心自己的生活,所以这段时期就可以更真实的反应百姓的真实生活。

这本书讲述的职业很具有中国特色,例如盗墓贼,织工,燧长,宫女,这些职业代表着古中国,虽然我们知道这些职业,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还会出现很多我不了解的知识,阅读起来还是会带给我一些小惊喜。例如在讲述燧长时,它讲述了点烽火的区别,对于不同规模的入侵,烽火燃烧的时间是不同的,散兵游勇的胡人入侵,可能只需要用干草进行燃烧,一会儿就熄灭了,这就代表着人数很少,这对于信息的传递是很重要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来古人的智慧。而对于古代接生婆的描述可以看出来古代那些不近人情的习俗,每个时代人们所坚信的真理在后世看来有可能是可笑的,甚至是荒谬至极的。

很多人对于穿越有着莫名的向往,想要用现代的知识去古代大展身手,可是看到本书对于古代这些职业的描写可以看出来古中国的生活并不似想象中的容易,并不是简单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也有自己的困境和难题,而这些问题并不是现代知识和科技可以解决的,更多的困境在于统治阶级,在于社会的运转机制,这些是无论穿越到什么时代都很难改变的。

但是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没有前两本趣味性强,相对来说更枯燥一些,可能是对于中国的历史我了解的比较多一些,所以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带给我的惊喜会更少一些,而对于本书的期待可能就在这期间被一点一点消磨殆尽,由此认为阅读的乐趣相对较少。毕竟把中国史写的有趣又不乏真实的书籍市面上有很多,而这本书由于篇幅的限制,每一节都过于简单,因此这本书的可读性相对来说就没有另外三本高,可能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阅读本书去了解古中国的生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对于我来说,阅读过程实在是有些乏味。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读后感(三):从小人物了解新朝大背景

这本书讲述的是两汉之间那段时间里普通老百姓干的事情。众所周知,西汉和东汉之间隔着一个“新”王朝,即王莽政权。而此书里故事发生在公元17年,即新朝天凤四年。此时虽然政权从西汉完全转换成新朝,但是老百姓的生活方式依然如故,仿佛管理他们的人还是西汉的统治者。

而作者通过讲述小故事,来带领大家近距离体会当时的人们是如何过日子,以上帝视角去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和心理活动。

书名包含十二时辰,在中国,一时辰相当现在的两个小时,而十二时辰相当于一天。而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一天?一是直接一天太俗了,二是作者想带领大家细细地去了解当时的人是如何过日子,不是概括,而是一个时辰一个时辰地去看去理解。

而本书一共二十四章节,分别对应二十四个小时,更厉害的是每个小时对应中国古代的一个职业,没有重复,而且所对应的时辰恰好和所对应的职业是符合的,不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看得出来,作者在这方面是下了苦功夫,没有敷衍了事。

二十四个故事分别写的是医生、盗墓贼、接生婆、马夫、磨坊主妇、铜匠、河工、教书先生、织工、修墓人、盐工、祭官、燧长、仓啬夫、驿骑、农夫、刑徒、窑工、厨师、侍女、史官、舞人、宫女、士兵。大部分都是底层人民,只有祭官和史官是关,其余都是相对于这两个是比较低贱的职业,但是虽说低贱,可是国家是离不开他们。

比如:离不开医生,不然会死人;离不开接生婆,不然没有继承人;离不开马夫,不然马儿会死,接着军队战力就不强;离不开铜匠,不然没有完美的器具;离不开河工,不然人们无法渡河;离不开教书先生,不然文化没有传承;离不开织工,不然没有衣服穿;离不开修墓人,不然祖宗不安宁;离不开盐工,不然吃不上盐;离不开燧长,不然国家会突然遭受攻击;离不开仓啬夫,不然粮食无法得到储存;离不开驿骑,不然信息无法传递;离不开农夫,不然没有粮食;离不开窑工,不然无法得到精美的瓷器;离不开厨师,不然吃不上美味的食物;离不开士兵,不然国土无法守住。而刑徒的故事象征着国家的法律。

故事的主角虽是在历史上不见经传,但是他们的故事却真实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背景。

此书很适合大众去阅读,了解西汉东汉交际之时的背景和环境,让读者对那个时代有一定了解。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读后感(四):活力创新与危机四伏的时代

终于拿到了这本《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从普通民众观察周围生活的角度来说,该书和本系列其他几本一脉相承,但作者却又挖掘了全新的方向:首先,落脚点与众不同,通常写两汉的读物,无非高祖、汉武光武、文景明章。但作者写的是王莽新朝的时期,也就是公元后17年5月的一天。作者之所以选择此节点,因为这是段战乱前的平静日子,王莽篡汉并未导致大规模流血冲突,而新朝结束时的局面却是相反的景象,其负面影响十分深远,直到几个世纪后,中国的人口才恢复到王莽治下的数量,即6000万。所以,这个时代既充满着活力和创新,也蕴含着巨大的危机和矛盾,暗涌的力量足以撕裂整个国家。

我们都觉得现在是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每天都有发明创造来改变人类的生活,但作者试图说明,两汉之际与今天没有什么不同,无时无刻都在出现改变世界的知识和科技:产科医学的发展使得婴儿的存活率大幅提高,这是人口攀升的根源;磨盘的改良使得普通民众吃上了精细的面食,而不用再喝麦糠糊糊;大型船只安上了尾舵,可以在湍急的水流中平稳行驶并转向,为海外远航提供了条件;织机的进步提高了织工的效率,用它们可以纺出更加复杂美丽的图案……这些发明创造不仅彻底改变了汉朝人的生活,直到今天还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与此同时,商业也得到了发展,朝廷将盐铁收归国有后又逐渐放开,允许私营商贩稍微参与到竞争中去,“网开一面”所起到的进步意义很难低估,大量私营的手工业作坊也随之出现。

政治精英们钟鸣鼎食,后起的巨商富贾们也穿上了绫罗绸缎。但这些从来只是现实的一个侧面,如本书封底所写:“农民通过辛勤劳作和技术革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却难免担心辛苦开垦的土地被计吏盯上;……两汉之际的生活,从来不是轻而易举。”作者并不想塑造那种盛世的虚假想象,底层人民的生活并不容易。前些日子在网上读过一段话,刚才没搜到,也记不太精确了,但大意如下:如果你生在秦始皇的时代,多半是在骊山地下修陵墓;如果你生在汉武帝的时代,成年后就在边塞和匈奴打仗,不成尸体回不到家乡;如果你生在唐玄宗的时代,上半辈子的好日子提前透支了下半场的生离死别……总之,哪怕在盛世荣光之下,平民百姓的生活也不是轻而易举。读过这本书,体会无疑会更深一些。

本书作者专攻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对文物、科技史十分熟稔,相较于《古埃及》和《古希腊》,本书的技术含量更高,值得肯定。译者也是该领域的专家,所以把本书翻译得晓畅易懂,殊为可贵。最后,继续期待一下《古罗马》。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两汉之际》读后感(五):《古代中国十二时辰》:生活对他们任何一个来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古代中国十二时辰》是“十二时辰”的第四本书,在此之前,有古罗马、古雅典、古埃及的“十二时辰”,这一套书的特点即在于,从凌晨起的二十四小时,每一个小时都有意地介绍不同职业、地位的人和他们当时所从事的事及职业。

出人意料的是,《古代中国十二时辰》并没有选择汉、唐、宋、元、明这样的兴盛的朝代,反而选择的是两汉之间的一个朝代。根据《引言》的介绍,“本书中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为公元17年,即新朝天凤四年。”而新朝是夹在两汉间的短命朝代,若单说“新朝”,或许有人不知,但一说“王莽篡位”,那肯定很多人知道,王莽建立的就是新朝。若不是这本书,我不知道在未来的什么时候才能把“新朝”与王莽挂钩。作者之所以选择这一个朝代,或许正是因为它夹在两个兴盛王朝的中间,同时颇为短命。

在这本书中,除了有小说般语言展开的故事,他还有关于不同职业知识的介绍。譬如第一章《医者开药方》,在叙述了一位医生给自己的侄孙如何救治的过程中,还插入一个“早期医学证明”的文本框,其中就有关于考古出土对早期医学的证明。不仅是一些古代知识,还有古代人物。比如这一章还介绍了淳于意。

除插入的知识和人物介绍,图片自然也不会缺席。第一章展示“满城汉墓出土的金针”,第二章展示“西汉海昏侯出土的五铢钱”,第三章展示“记录在绢帛上的产科医学专著《胎产书》” 等等。

看这本书,配合文字和图片,所见的是老祖宗的生活和接触的物品,总是有种亲切感的。

当然,另有意义的一点还在于,这些职业不一的人物,尽管只是存在“一个小时”的叙述中,也反映了他们各自生活的复杂,也反映了一些一个在新旧交替时代的社会矛盾。就如《结语》所述:“这半个时辰仅仅只是他们平常辛劳忙碌的漫长一天的缩影。然而,在这半个时辰中,我们看到农民正在施行新的代田法(轮耕),以生产更多粮食,同时也愈发担心即将到来的计吏将自己新开垦的土地登记入册。……”生活虽然比昨日前朝更好,但是矛盾依然存在,“生活对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这句话也可以放在任何时代,包括现在,因为现在的我们,依然有担心、焦虑和害怕。生活在改善,但新的矛盾也在产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