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借势读后感锦集

借势读后感锦集

《借势》是一本由沈诚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9,页数:4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借势》读后感(一):最近看到的最棒武侠小说

这本书适合泡壶茶休闲一下午。 在当前这个影视剧大部分没逻辑且不像个人,网络小说容易高开低走的年代,这本书可以放心阅读,从头到尾都保持了高质量+优质敌人。 一本很棒的武侠,男主的主要行动既不是为了女朋友,也不是为了个人利益得失,甚至不是为了装逼,而是为了一些更崇高的东西,是帅的! 书里所有实战部分都很好看(这才是武侠小说的重点啊),除了国内武术门派的挂帘子比武之外,打唐手,打相扑力士,打柔术,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技巧获胜。 主角团没有猪队友,甚至整本书里就连反派都没有智商掉线的(只有武力值不在线的哈哈哈),每一个人的行为都符合行为逻辑,我真的很感动了。 武侠小说里的武功,那些biubiubiu的内功,看起来爽则爽矣,总归缺乏一种真实感,像是发生在平行世界的奇妙事件。而本书中出现的所有武术功夫,都保持在令人惊叹但仔细想想好像我(放下手头工作每天认真吃饭练武睡觉,坚持十几年全程高质量进步,而且全程没受伤没偷懒)也可以达到的程度。 除了以上海滩和日寇入侵为背景的家国情仇的故事本身足够精彩,有详实的历史考据和历史真实人物和真实刺杀事件之外,作者本人也练武,主办过搏击比赛也负责很多国际比赛的战报,我等了两年终于从知道有这本书到拿到实体书放在枕边了。 对书中展现的一些功夫哲学感若有所思,但没想太明白。

–文绎

《借势》读后感(二):“尚武精神不可丢,弘武之心不可动摇”

我为什么要读这本书?

因为每当有女性被骚扰、被性侵的恶性新闻发生,“女子防身术”就会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讨论之中。

前段时间,有一个“醉汉调戏火锅店老板娘反被殴”的视频,让我忍不住反复观看N遍:这也太爽了!

当我看到《借势:武术之秘》这本书后,便跃跃欲试,虽然读书并不能学会什么武打动作,但万一以后可以唬人玩玩呢?

虽然我知道女子防身术并不能成为保命符,甚至可能还会成为“歹徒兴奋拳”,但还是忍不住想拥有英姿飒爽的女侠风范。

当我打开书的首页,出现“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几个大字时,我的心突然咯噔了一下。

武术,是什么?

在我心里,武术是成龙、李连杰、李小龙,也是叶问、黄飞鸿、霍元甲,还有东方不败、小李飞刀、张无忌。

可是,好像这些已经很遥远了。

如今社会安定繁荣,治安又好。武术这种你死我活的搏击能力显然已被被淘汰,成了影视剧中的某种特技。

但是《借势:武术之秘》让我了解到,依旧有喜欢武术、练习武术的人,江湖依旧在。

武术并不是仅仅打打杀杀,而是体现了一种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品质。

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行为动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

《借势:武术之秘》一共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以小说的形式,将武术与其代表的精神由浅入深的表现出来,这是我第一次读这种题材的小说,有些现代的武侠小说,也有些像香港黑帮电影的感觉,十分精彩。

第二部分是关于武术的一些知识科普。武术不是恃强凌弱,而是弱者在力量上无法战胜对手时,在反抗中产生的技术。

我一直以为将军肚就是啤酒肚,毕竟古时候的将军好像很喜欢大口喝酒,原来并非如此,将军肚的形态是一种内含球体向外胀的感觉,啤酒肚是下坠的。

下次我爸再用“将军肚”当借口来拒绝减肥,我就可以给他科普一下了。

相较而言,第二部分属于纯干货,很多地方并不了解,读起来有些无聊,虽然搭配了图片,但感觉对于我来说 效果一般;个人更喜欢第一部分的小说,而且打破了我对习武之人的刻板印象。

之前总觉得从小习武之人,没时间学习,没想到作者沈诚不仅是“拳星时代”格斗赛联合创始人兼赛事总监,还是影视漫画编剧、UFC与ONE 冠军赛合作撰稿人,写起小说来竟然这么上头!

真的好厉害。

《借势》读后感(三):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武术部门同事的新书,爱不释手熬夜读完。这本书不仅是武术之秘,更是推荐给武侠爱好者的佳作。《借势》这本书别具一格地分为上下两个部分,【望山篇】和【窥月篇】。第一部分是讲述男主人公在武道上突破自我的故事。窥月篇则重在解释男主人公运用的功夫背后的原理。我很喜欢作者自序里对这两部分的解释。望山,取一山更比一山高之意。窥月,源自李小龙的一句话,将手指向月亮,若只看到手指,便看不到月亮的光华。望山是指向月亮的手指,那么窥月就是姣姣月光。

说实话我对小说部分的期待没有特别大,但是作者确实让我很惊喜。我个人认为有“北派五杰”中王度庐的风格。叶洪生曾在其武侠小说谈艺录《论剑》(我觉得《论剑》和《借势》这两个名字也很搭)里评价王度庐的作品:

“说来也怪!王氏书中没有奇幻情节,没有神功秘技,甚至连江湖帮派、武林高手都没有——简直不像是一般所熟悉的武侠小说!乍看之下,王派‘江湖’平平无奇,‘武艺’十分笨拙!其塑造的英雄儿女常唉声叹气,又心有千千结!似乎没一个叱咤风云的好汉,只有‘举杯浇愁愁更愁’……但细加品味,掩卷深思,他们的身影却都活生生、血淋淋地直逼眼前!泣诉江湖儿女生命的悲情、现实的无奈;令人感同身受,低徊不已。”

而《借势》作者继承了王度庐的真实性,我认为这或许也与他是“内行人”有关系,还没有进入【窥月篇】,你已经能感受到他写实的风格。就拿一位武人对男主的描述为例,说他“虎口鼓起,掌背拳峰间肌肉微凸”,这种细节非“内行人”绝写不出。因为对动作的一招一式都了如指掌,所以笔下文字也画面感极强,闭眼都能感受到拳拳到肉,刀光剑影。

同时,作者又扬弃了王度庐的“愁眉苦脸”,不拘泥于个人的悲惨命运,从小人物视角展现家国情怀,谱写了一段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我很喜欢书中对“侠”的解读:“侠(俠),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两臂各挟一人,意思是靠自己的力量帮助旁人。侠不是一种职业,他们或是樵夫渔者,或是红尘义士,只要有助人之心、忠义之骨,人人可成侠。”

此外,作者对事情世故,风土民情的描述也极具看点。有观众评王玥波的评书是“老北京落日的余晖还照了点儿在他身上”,那么这本书的作者沈诚也因为城市文化的沉淀而分外不同。读这本书甚至还让我有在读《江湖丛谈》的感觉了。

至于窥月篇,就更有意思了。我初接触武侠作品时候,经常思考一个问题,这或许是也是许多人共同的问题,那些飞来飞去的传奇武功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隔空取物,隔山打牛究竟有没有科学的依据?之前就有影评人表示,电影《卧虎藏龙》之所以在外国备受好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那段竹林打斗符合物理学原理,不像有些武侠作品“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不符合现实。现在终于有一本书能说清楚武术的“虚”与“实”,解密其背后的科学真相,这怎么能说不吸引人呢!

P.S.我很喜欢首页作者的这句话:勿使国术之精神止于我身,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于我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