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摘抄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摘抄

《黑暗中归来》是一本由潘海天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2.00元,页数:2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一):黑暗中归来:有点浪漫的科幻

潘海天在中国科幻作者中,属于实力派。他的很多作品,我都看过。《大角,快跑》当年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篇。这次有幸再看《黑暗中归来》,我觉得自己被《高烧290》打动了。

这篇科幻是少有的浪漫科幻。

有时候,冰冷的科幻故事背景下,最精彩的故事不是拯救毁灭的宇宙,而是冰冷未来科技下,不可能出现的、又必然出现的“浪漫”。

本来不应该产生感情的机器人产生了感情,奢望着自称热爱灵魂的文艺女青年能够看穿它的外壳,看到它的灵魂。

这样的故事很有趣。

潘海天没有把故事写得无趣,不过可能碍于篇幅,故事没有深度发展。作为读者,我倒是期待着机器人在实验室算出点什么,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从而证明自己,证明它的灵魂与人类的灵魂相比并不差劲,甚至发现自己真正的审美……

其次,我比较喜欢的文章是《宇宙心理诊所的最后三个病人》,又是一篇相对来说有点“软“的科幻文章。但是心理学是多么让人着迷的学科啊。人心本身,就是科学领域最难探索的地方。这里是唯心和唯物的中间地带,也是宏观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中间地带,也是自我和他人的中间地带。

中间地带的戏多呀!

有戏,有意思,看起来才有印象。

Anyway,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给人带来的惊喜。这本身就说明了这本书的质量,以及作者的“质量”。请放心食用。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二):《黑暗中归来》:大角是个建筑师

大角在微博上说国内版的内容做了很多删减,还有一些没能选进去的篇章(台版有)。

以前看大角的长篇小说,其实也只看过《白雀神龟》和从三春晖开始的《九州幻想》,感觉他更擅长小说技巧的运用,这次的短篇集倒是从科幻层面,或者说想象力层面的感受。

说不上非常好,但值得一读。

前两篇,《克隆之城》《黑暗中归来》给我一种像是刚开始从事写作,甚至是初高中时写作风格的感觉,无论是文字风格还是故事架构,都算不上成熟。当然可以解释为因为这两篇的主角都是孩子,所以用孩子的语气,但仍有一种生硬的、硬拗出来的感觉。

从《白星的黑暗面》开始逐渐好转,无论是情节设置、故事推进还是文字风格都让我感觉舒服,真正让我这种中年人有了读小说的感觉。其中一些宏大命题的微小思考——“天堂里的人又寻求什么呢”“不为什么,只是转动它”“怎么能没有规则呢”“活命的本能回到每一个人身上”“我们都知道这是没用的,但总得说点什么吧”这样不经意的话题不时出现,虽然没有做所谓的深度探讨,但确实让小说有了更多余味。

至于每篇小说的形式,克隆人,人工智能带领小孩寻找新世界,外星病毒,自主NPC等等,要说瑰丽我感觉有点夸大了,但设定还是挺不错的。

最后一篇《宇宙心理诊疗所的最后三个病人》,这段是在讲青羊区吴彦祖么。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三):【须叔试读】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命运

最初听闻作者潘海天,还是十几年前,《九州》最火热之时。潘海天的《九州·铁浮图》和《九州·白雀神龟》虽没有《九州·缥缈录》那样的声名在外,却也是《九州》书迷心中质量很高的两部佳作。

而这本《黑暗中归来》则收录了潘海天九篇题材各异的科幻小说,有作者早年作品,也有这两年的新作,从中可以一窥作者的风格变化。比如,年代较早的《黑暗中归来》《克隆之城》等作品,都是文风厚重、将视角落在宏大命题上的作品,而近几年的《高烧290》《宇宙心理诊疗所的最后三个病人》则关注起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更像是用点子撑起来的科幻小品文,读起来相对轻松一点。就我个人而言,我更喜欢作者后期作品,不再有宏大叙事,而是用小人物或荒诞或离奇的故事来反映芸芸众生。

而本书中最负盛名的一篇,非《大角,快跑!》莫属,以致于作者都被一些读者戏称为“大角”。这个故事并不复杂,讲述大角为了给母亲治病,连续跑了多个地方来为母亲收集药引,而一路上的风景则不断在变化。从天空之城到海上之城,从蒸汽文化到废土文化,作者穷尽想象力,让大角走遍了文化迥异却都又符合逻辑的末日城市。这种公路片的模式,地点的文化特色富于变化,给读者不断带来新鲜感,是我最喜闻乐见的叙事方式。

但我最喜欢的,则是《命运注定的空间》。这部作品以一个类似《使命召唤》《重返德军总部》的射击游戏里的npc作为主角,讲述了游戏被网络病毒袭击后,npc与一个游戏制作人一起拯救游戏世界的故事。在连续看了几篇描写人性的贪婪、丑恶的故事后,看到这篇作品,真是如沐春风。主角虽然被告知自己只是游戏里的npc,但他丝毫不向往游戏外的现实世界,一心只想继续履行他的职责,尽管这个职责就是被游戏玩家一遍又一遍地杀死。也许在我们看来,这个npc是迂腐、无知的,像个井底之蛙一般,不知真实的世界有多大。但以这种高高在上的角度去俯视他的我们,又何尝不是傲慢、冷漠的呢?每个人都有他想走的路,我们无权去评判干预,只要他们无悔便好。

最后,期待阅读作者另一本奇幻小说集《永生的岛屿》!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四):【须叔试读】如风的自由和未泯灭的理想

潘海天这位作者可以说是“魔武双修”了,早年间他因独树一帜的科幻作品崭露头角,五次获得中国科幻最高奖项——银河奖。但中途因为另外两个男人的邀约,他转而投入“九州”这一奇幻世界的创作。他曾担任《九州幻想》杂志主编,也是“九州”世界创始人之一。后来,这个世界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分崩离析,作为最近距离的见证者,或许当时的唇枪舌剑时过境迁后,他也可以以玩笑的方式来评论那段历史。因为他了解的故事和八卦太多,现在很多朋友都戏称他为“冒学博导”。

但是今天不谈冒学与九州,只谈作为科幻作家的“大角”潘海天。全新上市的《黑暗中归来》这本书,是一部短篇小说集,集纳了潘海天在科幻领域出道以来发表的短篇,从1994年到2020年,时间线上跨度很大,风格上也有一些变化,但收录的作品大都十分有代表性。比如作为书名的《黑暗中归来》、“大角”这个称呼的由来《大角,快跑》,以及带着他早期暗黑风格的《克隆之城》《白星的黑暗面》《星星的阶梯》等作品。其中最后一篇《宇宙心理诊疗所的最后三个病人》,则比较符合他近几年的心态转变,更有谐趣。

科幻和奇幻,是潘海天的一对翅膀,他借助这些题材来表达,且他的风格足够独特,给人一种像风一样自由的感觉。他从不铺陈太多背景设定,也不会营造逻辑缜密的高概念,哪怕他实际上是一个建筑师,应该拥有这种架构能力。但他的表达方式还是自由的,要表达的也是未泯灭的理想、热血、幻想、执着和热望。难怪今何在形容他的小说是“一切定律失效”的。也正如他自己所说:“我爱科幻小说首先在于它的海阔天空,不受拘束。也许是现实世界中我们受到的束缚太多了,以至于希望在小说中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世界,纵然这世界的结局是寂寞、死亡和毁灭。”

全书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大角,快跑》这一篇,“大角”这个角色早已成为潘海天的另一个分身,被粉丝们用做他的昵称。在这部以成长为母题的小说中,少年大角为救治患病的母亲,踏遍千山万水。从森林深处的木叶城,到可怕的巨无霸蒸汽城、赫梯人的快乐之城、库克人的倏忽之城……他一路遇到各种人和事,途经无数座不一样的城池,每个城池都有一座高塔,也代表着他们信奉的哲学。大角最终完成了自我成长而且救回了母亲。这个不断奔跑的孩子,就像是追逐青春、怀抱理想的作者本人。

此外,《饿塔》这一篇也令人印象深刻。文字上针脚细密,情节平淡,不故意制造高潮,但整体是隽永而令人怅然若失的。这也是他大多数短篇的风格,《白星的黑暗面》尝试了开放式的结局,《命运注定的空间》讲述了NPC的故事,令人想起《西部世界》,RPG游戏玩家会非常地想要会心一笑。《宇宙心理诊疗所的最后三个病人》是轻松的小品文,结尾还有一个欧亨利式的反转。

作者营造了一个恣肆、瑰丽、轻松、自由的世界,也与他对待科幻与奇幻文学的随性态度有关,在虚构的空间中靠一口灵气自由自在地生活,构造起以文字为砖的幻想城堡,是一种诗意的栖居。

《黑暗中归来》读后感(五):【须叔试读】创世的乐趣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潘海天的作品。这本书中收录的9篇小说,并不全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幻,而是带有丰富政治隐喻的狂野想象。作为一名建筑师,作者在现实世界的图纸和间架之外,描画了一个同样有着严密逻辑、层次、架构的虚幻世界。在这个无尽的虚空里,作者探问宇宙的边界,凝视人心最幽暗的恐惧,思考人类文明的终点,为笔下的虚拟人物注入灵魂,体验着创作者在一定程度上拥有“上帝之手”的快感。

在9篇文章中,我最喜欢的是《白星的黑暗面》。这是一篇故事结构完成度比较高的作品,虽然留下了一个开放性的结局,但也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人类向外太空殖民的路径与几百年前向美洲大陆的拓荒如出一辙,同样不变的是来自殖民地的疯狂反抗。只不过这一次,在这颗星球上,不知名的病毒聚集起来,形成结界,对抗(或者同化)人类的进一步开发。作者试图传达一种在外星文明面前需要保持的谦卑,给狂妄的人类以当头棒喝。

在《黑暗中归来》中,我们看到作者对星空的仰望和对暗物质的痴迷。一艘航行在茫茫宇宙中的飞船,由几个代表未来的孩子们主宰,虽然飞船的技术基础来源于连接着过往地球文明的底舱,但这些孩子已如无根之木一般,漂流在浩渺的黑暗之中。控制着飞船的“姑姑”,让人想到金庸小说中古墓的隐喻,古墓之外是什么样的世界,无人知晓。在故事的布局上,作者以人物的名字作为每个小节的标题,将要叙述的内容徐徐展开。这篇小说让我想到《爱.死亡.机器人》第二季中的《天鹰座裂隙之外》,主人公是宇宙的弃儿,目的地永远无法抵达。

《大角,快跑!》是一篇真挚的童话,我在阅读的过程中脑海中总是辅之以动漫的画面,故事的母题仍然是人物的历险和成长。作者的建筑学特长,在这篇小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不论是木叶城、蒸汽城、倏忽之城还是黑鹰部落,都暗布了一以贯之的隐喻。像哈尔的移动城堡的蒸汽城中无限循环的劳动,如同未来水世界一般的浮游城市中无始由的快乐,天空之城(让人想起儿童绘本《100层的巴士》的结尾部分)中的醉生梦死,还有恐怖森林里大猫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抨击和对斯芬克斯故事的致敬,像中世纪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一般的黑鹰部落,都让人想起曾经阅读或观看过的文艺作品的一鳞半爪。而主人公大角,没有停留在任何一种看似自圆其说的人生哲学上,而是坚持自己的初心,寻药—回归—救母,这是一篇适合小朋友阅读的积极向上的故事。

《饿塔》说了一个在极端环境之下人如何保有尊严并寻求精神解脱的故事,同时也是一个关于人类作为群体宿命般地始终无法抵达真理的隐喻。虽然在故事的最后,获悉一切秘密的牧师毁灭于乌合之众,但他毕竟已经窥见过真理,因此我并不把这个故事视为单纯的悲剧。

尽管华丽庄严,在作者排布的想象空间里,还是有一些可能被问题凿开的裂隙。例如《克隆之城》讲了一个是在科学强人的统治之下,克隆人作为底层民众的反抗故事。然而,这些通过严格设计生产出来的克隆人,他们的背叛和反抗精神来源于何处,主人公“我”作为统治阶级,革命和平等的精神又来自何处?似乎文章并没有交代清楚。不过,在幻想的故事中寻找一种逻辑自洽,或许本身就是一种吹毛求疵吧。致敬创世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