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陶庵回想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陶庵回想录》经典读后感有感

《陶庵回想录》是一本由陶亢德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5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陶庵回想录》读后感(一):不为过

《陶庵回忆录》,陶亢德。中华书局。这是一部近代出版小史,也是一部家族小史,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的一个缩影。其中甘苦,冷暖只有自知了。作者分前半生、后半生来叙述。前半生似乎是“旧”,后半生似乎是“新”。阅读后最大感受是,是黑的并不是黑的,是白的并不是白的,他们将错就错或刻意回避。该相信什么呢?这本回忆录里告诉你真实的人,陶先生如同风筝的线牵引着那些大小人物,告知你他们原来的模样。可以说,陶先生笔下是某些历史的事件和人物的证据,并不为过。

《陶庵回想录》读后感(二):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止庵”老师的力荐,时代洪流下,小人物颠沛流离的辗转一生。陶亢德出生在辛亥革命年代的江南穷苦人家,成长于军阀割据时期,无师自通,掌握了英、俄、法、德等语言,抗战时期事业颇有所成,留学日本,与汪伪政府或多或少有些联系,抗战胜利后划为右派、四类分子,劳改、劳教,吃尽苦头,若干年后的时过境迁,苦尽甘来,却又病入膏肓,气息奄奄。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邹韬奋、林语堂、老舍、郁达夫、周作人亦师亦友,也曾约稿郭沫若、鲁迅、冯玉祥,巴金、茅盾。鲁迅作为革命文学的领头人,对人性深刻的洞知连林语堂都钦佩不已。周作人在抗日战争前,是京派文坛的泰山北斗,散文大师,小品文巨匠,由于在抗日战争时期出任华北伪教育总署督办,名声一落千丈,抗日胜利后以大汉奸被捕,一失足成千古恨。 阅读期间顺便搜索了一些文人轶事,饶有趣味。

《陶庵回想录》读后感(三):晚境的处置

可能正因为处于晚暮的生命阶段,以及不完全、起码没有乐观到以出版为目的书写,使得陶先生的回忆录呈现出一种毫不避讳的坦然气息,这个不讳,既包括对自己,他的种种阴差阳错之选,错看时势或被时势错看,也包括不以大人物为讳的,一一谈及与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等各路人物的交往细节,他们的性格刚软、请客吃饭、经济往来、字迹好坏、男女事情等大事小节,他所见到的,所能记得的,都照实讲来。这种完全来自“个体记忆与回忆”的记录,与我们通常从文史研究或江湖流传中之所知,或有相左,或为辅证,或乃拾遗,或为修正,可实在太意思了。

但通读这本580页的忆往实录,令人挂怀或感喟的并不是这些不卑不亢的补遗或修正,而是我们所见到的身为讲述者的晚年陶亢德。在这样一种命运终局的前夕,他如何处置和谈及他一生中的离合、恩怨、得失、生死、情谊、亲故。轻拿重放,还是重拿轻放,是雾笼无声,还是抓铁有痕,是水停舟止,还是投石激浪,这是生而为人,生而为中国人,生而为中国读书人,生而为上个世纪中叶中国读书人的一种生存烛照与心态刻印。

《陶庵回想录》读后感(四):特约编辑告白

尘封四十载,陶亢德先生的遗稿《陶庵回想录》终于由中华书局出版了!

陶亢德,这位编辑了《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民国重要杂志,与鲁迅、周作人、郭沫若、林语堂、丰子恺、老舍、徐訏等作家有密切来往,催生了《骆驼祥子》等重要作品,保存了诸多新文学文物的编辑家,却因为卷入时代的大浪潮中,前半生的功绩被湮没,后半辈子历经坎坷,赍志以殁。

我敬仰他的编辑才能,惋惜他的人生遭际,曾为推动遗稿出版而奔走,做了些微小的工作,但也花了好几年功夫,真不易也!感念陶亢德先生家属自始至终的信任和支持,感恩中华书局和李世文先生的大力帮助,此刻忻幸、激动与感慨涌到心头。

徐訏曾说:“陶亢德是一个上好的编辑,他办刊物,从拉稿选稿编辑校对到发行以及与书贩打交道,一个人都可以做,可说是一个全能的人材。我一生遇见过好的编辑很多,但像亢德这样全能的人材则没有第二个。”(《念人忆事(二)》,《传记文学》第十五卷第三期,1969.9)我还要补充的是,从《陶亢德文存》和《陶庵回想录》里看得出,陶亢德是一个坦率正直的好人。这本内容丰富、敢说真话的回想录,将他波澜的一生充分展现,也将为文学研究提供重要资料。谨此向读者诸君推荐这本好书!

宋希於鞠躬

2022. 7. 10.

《陶庵回想录》读后感(五):《陶庵回想录》简评略谈

《陶庵回想录》粗粗过眼,此书及附录文章的优点在于直言不讳,够本性,很率性,怎么想就怎么说,不惮任意褒贬,不惜家丑外扬(当然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此中真伪对错,外人、后人不可妄断,难以评判,涵养过人的知堂晚年在其日记中对其日本妻子也多有怨言,何况凡夫俗子),比如陶对鲁迅是“哀其不幸,悲其硬争”,陶认为柯灵有“阴沉”的特点,而林语堂三哥林和清是拆烂污朋友(借林语堂老婆之口说出,高,实在是高)。但本书及附录文章的缺失也在于此,充满经济利益之争,文人意气之争以及个人恩怨之争,不乏偏见与揣测以及道听与途说,比如林语堂好无辜啊,初次见面请陶抽雪茄,陶却认为林有看不起自己的意思,此恐个人心态、心理问题,哪怕时至今日,初次见面的朋友请你抽雪茄并随口问上一句,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毕竟在中国抽雪茄的人凤毛麟角(陶女的回忆文章同样记有此事,但对于陶林初见的地点,其父口述和记载有出入);而苏青老宁波大嗓门,讲话哇啦哇啦,这是可信的,但对于苏青以邀陶妻看电影为幌子,而后与人去开房,此说纯属听闻,过于八卦、太嚼舌根;当钱媛告诉陶女其父母(钱锺书和杨绛)在房间互背古诗,陶女将此言告诉其妹,借其妹之口讲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她们的母亲(即陶妻)和楼下蔡师母做饭时同样能如此,真真是文人叠加女人的作派啊;至于陶家人耿耿于怀而外人屡次调停的老舍《骆驼祥子》手稿之争,争的是什么呢,明眼人恐怕一看便知。

“我认为(邹)韬奋无我,无损于韬奋;林语堂无我,自然也仍是林语堂”,陶亢德书中此言冷静、客观、公允,对自己以及编辑工作都有清醒的认识,难怪陶可自称“商人”,并非全然绍兴师爷刀笔吏的秉性,而这部《陶庵回想录》同样可作如是观。《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俱往矣,往日的恩恩怨怨也已烟消云散,难辨真伪对错,但阅读本书可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人、一点事。虽然这些文字只是一家之言,虽然回忆也能任人打扮,不能全信,不可偏信,但还是值得一读,或可把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