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锦集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锦集

《安娜·卡列尼娜》是一本由列夫·托尔斯泰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10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一):“译经典”渴望被爱命运将走向何方?

《“译经典”系列》第一辑是译林出版用心重译。这本《简·爱》是原文全译本,无删减版,也是译林出版社将名著重新翻译一遍的新译本。

书的内容上相当用心,装帧上也相当考究。

这是一本特装书,有着喷绘的刷边书,非常精致,让我爱不释手,忍不住入手收藏。

书口采用三边喷绘,本书刷边的主题是朝霞与流云,生动的表现了女主角的气质和想要传达的精神;

外封采用有质感的磨砂纸作为封面,给人一种家庭教师的朴实之感;

封面书名采用烫银+烫珠光白工艺,银白色反光的书名接近纯白色,给人一种纯洁之感;

封面女主角文静地拿着书本站在那里,袖子上镶满蓝色格子和珠光相间的爱心,表达了简爱的心;

封面反面是幅巨精美的海报,画质高清,重温了封面的感觉;

翻开书页,开头有几幅全页面、全彩的场景图,给我们预告了小说里故事的内容场景,让我们提前感受书中故事的氛围;

内文纸张手感柔滑,正文用淡黄 色纸张印刷,读起来眼睛毫不费力,双胶质纸长久收藏无忧无惧;

独家赠品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二):婚姻如果是反人性的,追求爱情是原罪吗?

看待安娜的故事,在分析其所在时代的时候,我们往往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性,而感性的人类与性格的缺陷才是构筑起人生框架的一个基础条件。为什么安娜就不能隐秘的私会,为什么安娜就不能止步于一次风花雪月,而要贪得无厌的拥有。如果说理性的生存是人生哲学高度与个人成长的取舍后的抉择,那么那些不理性的行为则是个人对于自身所缺的一种疯狂的追寻。哪怕更多的时候,那只是一场幻梦与自我想像。

如果说女权主义的诉求是平等对待的话,那不如说在男人眼中,不再物化女性,而把女性当作真正的同等人类来对待给予正确的尊重与待遇,是不断进步的文明时代所应追求的和谐。以生命为代价的爱情,其本身的天平就发生了根本的倾斜与不公。悲剧的命运不仅仅是那个男人的错,更是时代与社会的错。错付的又何止一个安娜,那些正常家庭中的妇女,又隐藏了多少个悲伤妥协的安娜。

任何一种站在制高点进行道德审判的行为都是片面且无力的,安娜的抛夫弃子就该被唾弃吗,渥伦斯基无底线难道就是真爱?放弃前程就该被读者以爱情的名义原谅吗?好多人都给了个无形的假设,如果他们两个,或者某一个,都在相遇时,看破世事,观望欣赏而不踏足底线,该有多么美好,然而事实却是,要真是那样,或许就不会有飞蛾扑火的后续了。

安娜的人生无疑是一种悲剧化的进程,处在今时的我们,却还是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解读安娜,去理解她。时代的变迁其实并未在本质上改变过多,追求幸福的定义也从来不曾停下过探寻的脚步。

译林的新版刷边版本,美出一个新高度,华丽的装帧如同高贵的主人公一样。勇敢面对自己的人生,即使是缺陷与走向不幸。自己的人生何必要旁人来定义。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三):译经典|这本应该跟结婚证一起领回家的书!

从托尔斯泰动笔那一年算起,安娜·卡列尼娜已经150岁了。作为文学作品中的话题女王,安娜在读者心中好像一直还是那个话题女王,在舞池中央踩着节拍旋转,周围的看客们向她投来同情、嫉妒和审判的目光。 你可能还没有读过,但是也大概知道这个女人为爱出轨、抗争、迷惘最后卧轨自杀的故事。 我们爱安娜,因为她勇于追寻内心的真实感受。 我们不喜欢安娜,因为她得到了那么多却还不知足,甚至伤风败俗。 瞧,虽然经过了150年,安娜好像永不过时,她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某某某。 这辈子,总要读一遍《安娜·卡列尼娜》的。关于个人、家庭、爱情、婚姻,细细读来,它总能唤起我们更深的思考。 安娜的不幸福,其实托翁早就提示了。书中有一处很有趣:在奥勃朗斯基提到卡列宁的时候,伏伦斯基暗忖“一提到卡列宁这个名字,他就模模糊糊地联想到一种古板乏味的东西。” 岂止是古板乏味。卡列宁和安娜没有任何感情基础,他娶她不过是因为宗教信仰和道德责任。婚后生活更是让安娜窒息。 在被催婚的妹子面前,经常有好心人这样说“哎呀,他有车有房,工作稳定,人又老实,嫁给他日子好过得很。”诸如此类的话。 可是她们都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爱。我无法想象没有爱的日子要怎么活下去,一辈子这么长呵。安娜的出轨,在于她向内求,她感受到了生命的活力。虽然在道德层面这是不合理的,也有人会觉得她太作,最后落得如此下场。 瞧,不管是150年前,还是150年后,人是不可能脱离内心感受活得像一部机器的。被催的人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么。 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虽然家里已经有其他版本的安娜,但是译林这套“译经典”系列,太让我心动了。从封面到刷边,处处都让人着迷。书本三面玫瑰花刷边,简直美到窒息。外封激凸工艺,还有烫银、烫珠光白、烫粉金、烫镭射......在冬日暖阳下阅读,简直不要太惬意哦! 对了,随书还赠送金属书签、主题藏书票,阅读或收藏,都美不胜收!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四):这么高颜值的《安娜·卡列尼娜》不入亏死了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是列夫·托尔斯泰在其名著《安娜·卡列尼娜》里广为传诵的名言。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创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忏悔录》《伊凡·伊里奇之死》《复活》等著名文学巨著。 《安娜·卡列尼娜》是他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其代表作品。作品讲述了贵族妇女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在卡列宁的虚伪、渥伦斯基的冷漠和自私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 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却又无法摆脱贵族习气而陷入无法解脱的矛盾之中。 这部小说是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书中通过女主人公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在农村面临危机而进行的改革与探索这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到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安娜是一位标志性的不甘于命运的女人,她洋溢着过剩的青春,纯朴自然,毫不做作。 故事的开头,安娜·卡列尼娜为一位铁路工人的不幸死亡而悲伤;故事的最后,她选择了卧轨而亡。 她在火车站遇见弗隆斯基,她与弗隆斯基的故事也在火车站的铁轨下结束。 安娜有着绝世的美貌,“只一眼就让人沦陷”,她聪慧善良、高雅端庄、富有激情,有着浪漫丰富的精神世界。 这样一位近乎完美的女人,嫁给官僚且古板的政客卡列宁,两人的结合没有爱情的基础,这是悲剧的根源。 安娜为了追求心中所爱,置家庭、孩子、责任于不顾,与伏伦斯基私奔,如飞蛾扑火般扑向心中的爱情,内心得到刹那的光明与满足,但终究摆脱不了世俗的束缚。 当再次身处熟悉的环境,周遭却充斥着对自己的唾弃和厌恶。伏伦斯基的爱不再那般热烈,安娜理想中的爱情碎了一地。 在她走投无路之际,跳进迎面驶来的列车,卧轨自杀,横尸车站。 译林出版社新版的这套《安娜·卡列尼娜》分为上下两册,颜值爆表,精美双封面,漂亮的女人眼神里透着倔强与不屈。"宫廷与繁花"彩刷书口,粉色的玫瑰花朵让人一眼就爱上了。 这本书名家名译,全译本无删减。草婴俄文直译,俄罗斯文学翻译名家,曾获苏联文学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鲁迅文学翻译彩虹奖"等奖项。 喜欢的朋友赶紧入手吧!

《安娜·卡列尼娜》读后感(五):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他走了过去,像对着太阳似的不敢朝她多望,但也像对着太阳一般,即使不去望她,还是看得见她。

————————————

幼时读《安娜·卡列尼娜》,很寻常的版本,甚至有些粗简,厚厚一本拿在手里,连其中的故事都更显沉重了。

那时无论如何都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也会步入婚姻,有一天《安娜·卡列尼娜》会有刷边经典版本问世。我那时小得根本还不懂得婚姻,也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精美。

而今我已过而立之年,岁月使我失掉了非黑即白的激烈,却让我多了些对美的感悟和希冀。

这套译林译经典推出的《安娜·卡列尼娜》,侧边皆是开到绚烂的玫瑰花,带着野性,带着无畏,也带着尖锐和锋利,出现在世人面前。

故事当然还是那个故事,但是同样的故事,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读,会有完全不同的感悟。安娜当然也还是百多年前的安娜,初时你可能鄙夷她、嘲笑她,后来你可能包容她,并唏嘘不已。

列夫·托尔斯泰曾谈起写作本书的原因:就像饭后我独自躺在沙发上,吸着烟……我不知道我是在竭力思索,还是在与瞌睡作斗争,突然有一条漂亮的贵妇人的光胳膊在我面前掠过,我不由得仔细看看这个幻影。

接着出现了肩膀、脖子,最后是一个美丽的女人的形象,她身穿白衣裳。她那双含怨带恨的眼睛看着我。幻影消失了,可是我已无法摆脱它,它日夜跟踪我。为了摆脱它,我必须给它找个化身。

这就是写作《安娜·卡列尼娜》的起因。

幸好他写了,不然我们此生将无缘得见这本经典巨著,也就无从可见那句“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

幸好他写了,不然我们或许不会对女性在严苛的大环境中面对的困境和挣扎有那么多的思考,思考带来懂得,懂得才会附赠悲悯。

幸好他写了,不然多年以后的今天,我不知道那些词不达意的思绪,该去哪里找一个恰当的出口和叙述,更不知道这世间每一个渴望爱与被爱的人,会有多少种可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