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培养男孩》读后感锦集

《培养男孩》读后感锦集

《培养男孩》是一本由[美]迈克尔·C·莱克特著作,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80元,页数:4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培养男孩》读后感(一):用情感连接的力量塑造男孩的人格

经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个女孩子这样做有点女孩样吗?一个男孩子这样子,一点男子气概也没有。 那么女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男孩子又要如何做才是具有男子气概呢? 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这本《培养男孩》,原本只是想着随便看看的,殊不知当看到推荐序的时候,就已经被感动了。 这本书的作者迈克尔·C·莱克特,儿童研究权威专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男孩女孩生活研究中心创始人。从事儿童领域工作和研究,你有三十余年专注于儿童发展资源研究。 翻开书,在序里写了两个故事,一个是,一个男孩在五岁的时候就经常打其他的小孩儿,以至于其他小孩的家长都要求学校将这名一小孩劝退。另一个故事则是,一个小男孩经常被一个小女孩拉着一起玩儿,而家长却觉得这样会使男孩变得娘娘腔,于是将男孩转学了。在这些看似不好的行为背后,好像我们都做了正确的选择,然而事实真的如我们所见这样吗? 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个生命都具有自己的张驰力,不应该被规则所限定。 男孩能够想象出完全由自己设计的生活,他们会自然而然的努力表达他们真实的内心。但有时会面临遵从社会规范的压力,甚至是有害的社会规范,这种压力让人疲于应对,若是抵抗还会遭受惩罚。男孩应该屈服于这些压力还是可以抵抗呢?这个问题确实令人困扰,要支持男孩健康的进行抵抗,又需要什么内在条件和环境条件呢? 性别社会化对南海的影响尤其明显,在南海的所有人际关系中,包括与同龄人,父母和教师的关系。都有一个奖惩机制在一起作用压制男孩身上女性化的特点,强制他们变成理想型的男子形象。玩耍的方式、玩具、家务、纪律以及大人与孩子互动的模式无一不在加强这些规范。因为这种社会化会违反基本的天性,所以男性身份被认为“很脆弱”,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人们如此积极的实施这种社会化。 在《培养男孩》这本书中,作业不仅从时代背景、孩子的内心世界,从学校到小团体,再到爱、性与情感,身体、运动与健康等等多方面来阐述男孩的培养问题,要把男孩培养成优秀的男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处于良好的连接中,在这些关系之中,他们能得到理解,拥有爱关爱。

《培养男孩》读后感(二):家有男孩,你可以这样做

Hello?有和我一样家里有男宝的宝妈们吗?你们有为了让家里男孩变得更有男子汉气概而做些事情吗? 你会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吗? “你是男孩子,要勇敢一点,不要哭!” “你是男孩子,要让着妹妹一点,大气一点。” “你是男孩子,要稳重一点,别毛毛躁躁的。” 在很多父母的眼里,男孩子是力量的化身,他们不能哭,应该要坚强的面对每一件事情。如果男孩子哭了,家里父母就会说,你怎么这么爱哭呀?男子汉流血不流泪的。你是哥哥让着一点妹妹怎么啦? 很多父母在男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就给他预先贴上了坚强、勇敢、不能哭的标签。并且以此为标准来要求男孩子要坚强!却忘了孩子还小,还需要我们的精心的呵护。 要知道,每个孩子不是生来就很坚强勇敢的,这都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 最近读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男孩女孩生活研究中心创始人迈克尔C莱克特写的《培养男孩》一书。在书中,作者用30年积累的大量实践案例告诉我们关于帮助男孩成长的秘密。 同时,指导男孩父母们如何用情感连接的力量塑造男孩的人格,让他更像男子汉。 ✅倾听男孩的心声 父母是男孩的顾问,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这样才能产生共情。在这种共情回应中,男孩能感觉到自己是父母被关心的,这样他才会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曾经说:“给孩子诉说的机会,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语。这样父母能更多地了解孩子,并对孩子不正确的思想与做法及时进行纠正与引导,使孩子—直走在健康快乐的身心成长之路上。” ✅做儿子的支持者 要想成为男孩的支持者,第一步就是改变对于童年和男性刻板印象的看法,这就当父母意识到每个独立男孩都与刻板印象不同的时候,才可以做到这一点。 做一个支持者并不意味着要闯入去拯救一个男孩,更重要的是帮助他意识到自己并不孤单,始终有人与他站在一起,随时准备提供他所需要的庇护,通过这种方法我们能让自己的儿子获得自信。 ✅建立关系,让他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 少年时代的男孩,由于来自好友和长辈的诸多压力,因此需要很强的自我意识来避开消极的行为模式。作为父母我们要牢牢记住,自己与儿子之间的连接是他们最主要的壁垒,保护他们远离过度妥协。 让孩子们知道自己一直在父母心中,同时他也会将父母放在心上。并坚定他们的价值观,最后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能够独立面对这个世界。 如果你有一个男孩子,请打开这本书,不要着急看完每天看一点点,读完这本书,我想你跟孩子之间会少很多的纠结和冲突,那你的孩子心理也会更加健康一点,人格也更加完善一点。作为父母也会更加享受养育孩子的过程,所以一起来读读这本书吧。

《培养男孩》读后感(三):如果你家有男孩子,强烈推荐你读读这本书

虽然我家是个女孩儿,但是对于怎样培养男孩儿我同样充满了好奇,所以在闲暇时间决定读读《培养男孩》这本书。

个人感觉这本书的推荐序很特别,用了一个案例讲了两个孩子的故事,一个是家长反映幼儿园里的一个孩子比较霸道,充当着领袖的角色,他说什么大家就得听之任之,如果不听,就会拳脚相加,所以家长们要求劝退这名孩子。

另一个故事是孩子喜欢跟女孩儿玩儿,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被女孩子给控制了,时间长了,岂不是没有了男子气概,变成柔柔弱弱的女孩子性格了吗,所以要求给自己的孩子转学。

园长在接到家长们的反映后,立马去做了现场观察,经过观察发现,事情远没有家长们想的那么复杂,而且是充满双面性的。

霸道的孩子只是喜欢创新,和同伴之间又不会沟通,情急之下的拉拉扯扯,让别的孩子很害怕,所以其他小朋友回家就说被打了。而那个喜欢跟女孩子玩儿的男孩儿转学之后还是喜欢跟女孩子玩儿。

但是他们长大以后却非常的健康,既没有变得暴力,也没有变得娘娘腔。

说实话,读完这本书,给我的震撼绝不是一星半点而已,书中事无巨细的讲解了男孩子所拥有的秘密,也列举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让我对男孩的世界有了更深的了解和全新的认知。

你知道吗?男孩儿同样需要“闺蜜”,研究证明,男孩儿之间的友谊也非常的重要,他们可以心有灵犀,可以荣辱与共,甚至可以相亲相爱,拥有一个了解和接纳自己的朋友,是可以提高男孩子的生活质量的。

但是总有一些不合时宜的言论,让他们不得不放弃自己至关重要的朋友,这让孩子们非常的痛苦,沮丧,幸福感也会随之减少,最大的变化就是他们会有孤独感和失落感。

如果不读这本书,真的不知道男孩子的内心世界是怎么样的,他们是怎么想的,会有怎样的感受,作为家长只会着急上火。

当然,书中还有很多关于男孩儿成长的小秘密,所以,我们应该学会了解孩子,然后用情感连接的方式培养孩子,让孩子在和我们的亲子关系中得到理解和关爱。

培养男孩

9.5

[美]迈克尔·C·莱克特 / 2022 /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培养男孩》读后感(四):家有男孩如何带?这本书告诉你

教育学教授杨东平曾提出过一个教育现象: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里不难发现,无论是班级里的干部还是三好学生,女孩几乎占据着垄断地位。

男孩很少在学校教育中获得好评。即便是真的有,也是那些又乖又听话,似乎永远不会犯错的男生。

在他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但避不开的一个原因是学校教师队伍的女性化,这导致了对学生评判的标准,是以女性的标准为主导的,好学生都符合女教师的标准。

所以,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现在的男生缺少阳刚之气的一大原因。

还有就是学校管理上的女性化,出于校园安全的管理,很多学校在下课后,要求学生“不许跑、不许跳、不许叫、不许下楼、不许离开教室”,这种看似安全的管理,实则限制了学生,尤其对好动的男生伤害更大。

在我们质疑时下社会男生缺少该有的阳刚,反倒多了些许阴柔的时刻,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意识到——需要对我们培养男孩的方式进行反思。

在许多人的认知里,男孩与女孩的养育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因为外界对两个性别的期待完全不一样。

随着父母养育方式的不断改善,我们不再执着于将女孩培养成乖巧懂事的乖乖女,也不用纠结于我们的男孩,是不是符合社会标准的男性属性?

坦白来讲,在看《培养男孩》这本书之前,我还是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期待我的男孩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我不太能接受他一个男孩子比较会撒娇,不太有耐心抚慰爱哭的他,也不太懂他会被一只小小的毛毛虫吓坏······

我没有把他当成一个孩子,而强化了他是一个男孩,理所应当地给他设定了种种外包装,让他带着根植于我内心的谬见和偏见成长。

我忽略了一个孩子需要的情感链接,也没有看清男孩在成长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阻碍。

在男孩的成长道路上,我应该是一位良师益友,而不是单纯地带着期待,希望他按照我渴望的样子成长。

这本书为读者呈现的,是关于男孩成长的秘密,也揭露了培养男孩过程中,父母应该关注的点,以及需要提供的成长氧气。

家有男孩,不妨读读这本书,或许你会更享受养育男孩的过程,收获一个良性的亲子关系。

《培养男孩》读后感(五):你想拥有一个阳光、健康、有担当的男孩吗?

随着身份的转换,我们从少男少女变成了爸爸妈妈,变成了孕育下一代的掌舵者。而孕育下一代真的是那么容易吗?其中的心酸和难过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吧。 儿童成长研究成为作家美国宾尼法尼亚大学男孩女孩生活研究中心创始人,迈克尔C莱克特告诉我们,要用情感连接的力量塑造男孩的人格。 30年积累的大量实践案例,告诉我们关于帮助男孩成长的秘密《培养男孩》有些书开卷就有益,而孩子最好的老师就是他的父母到底怎样的父母才能培育出那样优秀的,有担当,阳光的男孩呢? 01在孩子面前展现恩爱的夫妻 成为父母以后,是不是做梦都想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懂自省、能共情,具备建立人际关系能力,能够应对现代生活挑战、具有更丰富人格的人呢? 按这个要求,首先父母得懂得。我们都知道家庭的熏陶很重要,父母的言传身教更重要,一对恩爱的夫妻和一对天天吵架的夫妻,培养出来的孩子性格肯定是天壤之别。 一个小孩子的共情能力,从来都是来自于自己的父母,父母是小孩子的最好顾问。少年时代情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这里所产生的一系列的要求,他唯一可以获取的渠道就是家庭。 一对有爱的能力的夫妻,家庭氛围一定是欢快的,一定是幸福的。家庭的整体构造一定是生机勃勃的,只有这样的幸福才能培养出小孩子的共情能力。 02理想教育 我们能有了爱这个世界的能力,爱自己的能力和爱别人的能力之后,还需要在这个社会上长长久久的生活很多年,可能有孤独的时候,这就需要一个思想支配,让我们生存下来。 所以一定要有梦想,一定要有你自己终身奋斗的理想,有人生的固定追求。而不是一个碌碌无为行尸走肉的人。而这些梦想和理想一定是在少儿时代,我们就形成了人格魅力。 这个时候我们家长就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还有我们的学校导师以及他喜爱和身边的朋友,都起到了引导向上生长的一个作用。 性格形成是一个漫长的一个过程,形成小树慢慢的向上生长,要不断的修剪,是一样的道理。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下子就长成了参天大树。 03培养做人做事和学习的良好习惯 为什么说是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呢,你每一天的陪伴,每一天小孩子的成长点滴,都是培养他做人做事,和平常良好习惯的一个过程。 而这些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心血和关注,每一个阶段的成长都伴随着不一样的问题,与其说孩子在成长,不如说我们父母和孩子共同在成长。 到了青春期关于性的教育,关于如何杜绝一些社会上的诱惑,还有将来的归属感,幸福感,以及将来的兴趣爱好,这些都是需要家长来引导的。 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在育儿的路上需要不断的学习,在经营家庭婚姻的路上,也需要不断的学习,在自我心灵成长的路上,还是需要不断的学习。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