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谎报》读后感1000字

《谎报》读后感1000字

《谎报》是一本由[美] T.克里斯汀・米勒 / [美] 肯・阿姆斯特朗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元,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谎报》读后感(一):不要试图用固有的思维去评判一件事

是从美剧《难以置信》来看书的。

全文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不要试图以现今的思维去考虑历史过渡的问题,每一种程序上的进步都是踩在受害者的头顶上进行的。本文大部分都是在叙述这个事件,但是在第14、15章的时候会结合一些历史观点进行分析,也恰恰是这两章是最让人生气的,因为他让我看见了曾经对女性的不公平,以及他们这些受害者女性在当时所能够承受的压迫和心理上的“欺凌”。曾经的那个时代,有色人种会被歧视,那么遇到这种问题的女性有色人种更是被歧视且言语上的“欺凌”。读到第14章的时候,我特别的愤怒,为什么要用固有的偏见去评判一个人呢?为什么加害者对于玛丽的伤害,他们却视而不见,仅仅是别人的怀疑加上受害者的举动就能轻易的抹去别人受过的伤害而草草结案。

忽然间,我想起了那句话——“这个行业不需要有掌声,只需要没有哭声”。

《谎报》读后感(二):谎报

记得之前在读研的时候,大概是语言学吧,其中有一堂讲得是文字中体现的歧视,当时提到的是构词本身显现的,-er/-or词缀表男性,职业上就没有女性的存在;而在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当中,是文字的选用给女性受害者/幸存者带来的伤害。其实话说回来,这种表达和文字选用上的诡辩,在媒体发布上也很常见,主语和词语的选择,都是明着暗着显示“男凝”。

玛丽的经历太让人痛心。在读的过程中,佩吉的电话是让我最难受的。当然,她肯定是个善良的人,可是作为女性,她的怀疑却充满了偏见。“爱引起别人注意”、“反应不一样”……这类与她认知中相悖的行为或和“规矩的女孩儿”不同的行径让她打了那个电话,这不也是常见的偏见所导致的吗?女性在生活中的难,除了男凝,还有来自女性的“男凝”。实在很难想象,玛丽一次又一次地去讲述折磨的经历,还要受到身边的质疑,最后还要背上“报假案”的控诉。而从头到尾相信她的乔丹,因为警方,在玛丽心里也不再是原来那个要好的朋友了。哎。

虽然沉重,但值得阅读。

《谎报》读后感(三):#读书笔记# 370

一度觉得玛丽性格有点弱,抗压能力不太行,但是姑娘这前半生真够倒霉的,已经很坚强了,重揭伤疤,配合记者讲述自己的经历只为帮助社会建立正确认知,真是相当无私善良。

完全没有剧中“男警官不行,就得女警上”的印象,主要还是经验和培训的差别,毕竟女警官亨德肖特办过100多起性侵案件,男警官梅森只接触过1.2起(但起诉玛丽报假警真的过了)。同样有过被性侵经历的玛丽的寄养母亲先“揭发”玛丽涉嫌谎报,也是认知不足造成的推己及人。

“没有研究表明,在应对基于性别的暴力方面,女警官会自动优于男警官. 尽管共同的性别纽带令一些女受害人更愿意与一名女性谈话,但也有受害者表示,男性警官在场让她们感到更安全更平静. 警察培训组织强调,'有一点是绝对清楚的,若想与性侵受害者进行有效的面谈,警官的能力与同情心远比其性别更重要.'”

“很多时候人们会说,相信你的受害人. 但我认为这种观点并不正确. 我认为应该倾听被害人的讲述,然后依据事情的进展来证实或反驳.”加尔布雷思说。

法官判奥利里327年半监禁,比检察官提出的294年还多~。他“对有变态幻想的年轻男孩进行干预”的建议不无道理,希望得到重视。

梅森警官得知真相后,没有找任何借口推诿,而且作者笔下他的种种表现无异于受创伤的受害者(懊悔于自己的错误对受害者的二次伤害),由此,对他恨不起来。另一位警官则就是反面角色了。

数万甚至几十万份未经检测的性侵取证套盒 是tm什么鬼?!

Ps :警察巡逻车上的车牌读取器不会涉及侵犯隐私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