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都的细节》的读后感大全

《成都的细节》的读后感大全

《成都的细节》是一本由张丰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8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一):《成都的细节》读后感

评分:8.5分 优点:外地人了解成都最好的一本通俗作品,真的是包含了成都的各种独特,而且有不少是作者亲身经历,文字总体上可读性强。 缺点:有的东西描述的比较表面,部分章节读起来就像白开水。 感触:以前从没想过自己会来成都,结果现在晃眼一过差不多5年,对于成都感受挺复杂的,一方面觉得居不易,买不起房,没有融入感,另一方面又舍不得美食美景。如果要选择成都的符号,那就是闲适,无论是早期的茶馆,还是现代的酒吧,都是成都人来放松自己的场所。要选成都的符号,我大概会选择茶馆,火锅,绿道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二):成都忠实的记录者——读《成都的细节》有感

外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他们从成都回来后都深深依恋这座城市,我们真的了解它吗?其实未必,可是看了《成都的细节》,正是有作者这样忠实记录这座城市,记录这座城市的过往、今朝,记录着它的日出和日落,记录这座城市的万家灯火,从中找到一盏归处。

《成都的细节》的作者是异乡人,没想到少不入蜀的他最终选择在这座城市一待就是十几年,他用自己的笔触抒发对这座城市的情感,热烈地表达,才让我们更加认真看到这座城市各种鲜活的样子,渐渐挣脱了成都神秘的面纱。

城市最核心的是人,正是人的存在,有了各种复杂的互动关系,更有了人与城市之间的关系。

我会记得文化人流沙河,即使已经获得名声的他晚年警惕与反思这样的名声,将更多的研究投入古文字、文化。脑海中不禁联想到流沙河先生如何像一位普通的邻居在本地人眼中出现的模样——喝茶观看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会记得杜甫草堂曾收留过多处安家的诗圣,一生漂泊的他也心甘情愿在此处安顿下来,曾经是社会边缘角色的杜甫先生通过塑造灵魂的诗词锻造人类的心灵,却也成为无数异乡人到川蜀的崇圣之地。

最后,我会记得成都人的油菜天地,油菜花如一大片明亮的光芒落入凡尘,充满着活力和生机,我们从中捕捉到春初到来的气息——风中夹杂着一丝温热,静悄悄长满了田间。可成都人却在油菜花田里找到了自己的世外桃源,赏花、野餐甚至是花圃里打麻将。读到至此,仿佛看到这座城市是如何轻易而举将共振的灵魂俘虏。

《成都的细节》凭着作者的学养、独特的视角细细讲述成都的渊源,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少不入蜀,老不出蜀的生活面貌,深度解析了这座城市的非凡魅力。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三):离开一座城,错过一个人

有人说,喜欢一座城市,那个城市必然有你喜欢的理由,而爱上一座城市一定是有一个你爱的人,而我却因为离开了一座城而错过了一个人。

“当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赵雷icon的《成都》曾经不知道唱哭了多少人、而今天无意之间又翻阅到了《成都的细节》这本书,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很多年前。

大学生活是在成都度过的,毕业后为了工作离开了这座城市,而来到现在重庆,而他却留在成都,跟很多学生时代的恋情一样,毕业后就分手为了各自的生活各奔东西。

后来成都这座城市就深深的埋在了心底最柔软的位置,如果说听了《成都》这首歌会让人流泪的话,现在阅读了《成都的细节》这本书让人一生叹息。

叹息那时候的年少无知,完全没有认真的好好发现这座城市的美好,而错过了一座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叹息自己的肆意妄为,一份真爱就在面前而没有好好的珍惜。

《成都的细节》这是一本人文旅行类的书籍,作者:张丰出生于河南周口,曾在青岛,北京求学,2005年开始在成都生活。

本书从自然景观,饮食习俗,文脉痴癖等不同维度对成都这座城市进行了介绍,从成姆斯特丹到千年少城,从食辣小史到陋巷茶摊,作者带我们潜入成都的大街小巷。立体呈现出一个地理的,历史的,现实的程度。深度解析这座“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魅力。

读完此书后想起曾经每个周末一起去府河icon边骑单车,万里桥,九眼桥时常留下我们一起的身影。校门外的那个餐馆老板娘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也许很多人会说所有城市都是一样的,在建筑层面上来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但是落实到一个城市内在的肌理,在生活方式上,城市与城市还是有很大不同。

来自北上广的人们都会发现成都的生活节奏很慢,恨不得把茶馆里的成都人全部赶出去,其实每天搭乘地铁去天府新区上班的上班族,和北京的同行业没有什么不同,许多人还很希望慢下来,这才是“真成都”

这座城市盛产闲适,人们热衷吃喝玩乐,钻研如何把日子过成诗。

这座城市拒绝内卷,时间仿佛隐去了刻度,生活亦可以调慢而行。

这就是成都,或许你知道它,但从来不曾真正地懂它!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四):成都是一座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书里看不出

在阅读的时候,仿佛有一个中老年油腻男性的形象浮现于眼前,高高在上的样子,说出一段又一段的“自以为是”的爹味旅游通稿。生活了15年在成都又怎样?从作者的文字中,几乎看不出对成都的爱意和温度。不少观点有着“以偏概全”的倾向,对不同城市进行无差别拉踩。例如北上广深,明明就没有怎么在某个城市停留过特别长的时间。看着好不爽哦。

明明冲着“成都”之名来看,看着有着占“成都”的便宜。一个外地人看着看着就不自觉想翻白眼,成都人/四川人不知道会咋样呢?而且作者在文末,还会为自己找补。(真是开了眼了)洋洋洒洒写了那么多,然后说一句“就在成都生活十五年的外来人balabala”。那想说啥?

怎么说呢,简单说就是觉得作者留在成都最重要的原因其实就是:工作。因为工作缘故留在了成都发展,(然后内心可能不爽)各种cpu自己要爱上这个城市,所以有些成都历史、人文说得似乎头头是道。但是,却没感受到多少对成都的爱意。写书评再回顾了一下目录,噢,这书居然连熊猫也没说...

观点反反复复,累赘至极。对于成都的有名人,几乎全集中在历史名人身上,杜甫、司马相如和薛涛,可能书里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都有重复相似的陈述。虽然说“文人相轻”,但也不至于名人说不出几个吧?就一个流沙河给列出来?无语。

成都最有名的“吃”,成都美食居然!居然!居然!啥也介绍不出来些什么!比我自己做的旅游攻略还不如... 光是这个方面,就能感受到【对成都是完全没有热爱】。虽然文中有cue过几次

但感觉,老说这句并不是真的在抬举成都人爱吃、对美食有追求,就是觉得成都生活、消费水平比较宜居,所以留下来了。因为书里又有提到辣味的传播,完全不像是“称赞”,甚至有种“明褒暗贬”的感觉。

说啥子嘛?他到底在说啥子嘛?(当然书中也有另外一些找补的话:“人们吃东西,已经不再是因为饥饿,而是要享受‘美味’......”)书里对成都美食基本上都是别人的话,无聊。居然连一、两个小吃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还说自己待了十五年 。还将自己对比杜甫“待在成都几年就成为了‘成都旅游宣传大使’”,这是多大的脸? 居然把自己相较诗圣杜甫?!

在我看来,作者当初来成都就是看中“100元四个人吃一桌,有酒有肉”。理由直白点也没关系,偏偏要说一大堆好像很真诚的话。好好地赞美一下成都,很难吗?

这书无趣,随便翻翻可以,阅读不必。

不过,话说回来,成都真是好让人向往~ 虽然作者写得不怎么样,但对成都的热爱却是一点都没减。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五):成都,无耍不成都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 对成都的初印象,大概是赵雷唱的《成都》。读了张丰写的《成都的细节》,才知道原来除了吃,成都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比如人文,比如茶馆,比如麻将,比如音乐,比如建筑……纵使是吃,成都也是有讲究,有细节的。 诚如作者所言,有的城市是“为河流所决定”,而成都是控制了河流,让水来滋润这座城市。这里从都江堰工程,便可窥见一二。 都江堰的设计目的很简单:水多的时候分流出去,不至于过涝。 水少的时候,把水拦下,蓄一部分,干旱的时候放水灌溉,不至于过旱。 就这样,成都平原300万亩良田,从此旱涝保收,成为天府之国。百姓有粮可吃,自然得以在此安居乐业。 有河的地方自然有桥,成都的桥是城市的老灵魂。桥也是路,方便人们行走,往来。 万里桥曾是成都一个重要的码头,这里蕴藏生机,是人们户口养家的一个重要途径。自然而然,在这里衍生出更多的东西。吃,玩,住,便是其中之一。所以才有了“春江花月处,无耍不成都。” 诚然如书中所言,“自古而今,成都都是一个纯粹好耍的地方。”成都繁华的春熙路,被视为“城市会客厅”的宽窄巷子,民国老灵魂的华西坝,时尚摩登的太古里,文艺与小资并存的玉林路……哪一处不说明着,成都是个好耍的地方。 在成都,耍得好没什么,耍得巴适,耍得惬意,才叫舒服。晴日里的茶馆、不分老少的搓麻将、夜幕降临时的酒吧,都是让人舒服的一个耍法。 也是读了《成都的细节》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他们可以在晴朗的日子,整个部门一起在外面喝茶晒太阳,甚至忘记下午要开会,索性不开了。不是一个部门如此,是大家都如此。 不禁感概,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晒晒太阳了。什么也不干,就纯粹的晒晒,或者喝喝茶。 忽然想起小时候,燥热的夏天,村里男女老少都出门纳凉。或坐在家门口,或坐在村头老樟树下,或在村尾某一家聚集,或在湖边榕树脚下。可能是三五成群,可能是一家子,大家就这么惬意的坐着,吹牛,拉家常。一切都是其乐融融的模样。 正如成都的人喝茶一样,不必在乎喝茶的地方,也无所谓茶的好坏,只在意和谁一起喝,喝得开不开心。 除了喝茶,打麻将才是成都人刻在骨子里的喜好。 成都人打麻将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凑够一桌,直接开始。所以你会看到甚至有人大夏天,游泳完直接泡在水里打麻将。这算是在别处看不到的奇观了。 再有就是酒吧。在成都,没有人会把去酒吧的妹子当成不良少女。这里的酒吧不像别处,或多或少带点偏见。在成都酒吧喝酒的人,还讲究转场,常常是一群人,一个夜晚要转好几场。 时至今日,我才知道成都的酒吧,不仅是全国最多的,恐怕也是包容性最大的。 最好还想说一下成都吃的细节。有三样是成都人离不了的。那就是泡菜、豆瓣、和红油。 每家都会做泡菜,泡菜做法一家一个味,却又各有滋味。豆瓣炒菜在他们看来或许就像是盐一样的调味料吧。红油当然就是川菜里必不可少的辣了。就不多说了。 成都的书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有机会可以去读一读《成都的细节》。最好哪一天可以到成都去感受一番。 等到某一天,我想我会带着对成都细节的向往,好好去成都游玩一圈,又一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