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成都的细节的读后感大全

成都的细节的读后感大全

《成都的细节》是一本由张丰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80元,页数:3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一):离开一座城,错过一个人

有人说,喜欢一座城市,那个城市必然有你喜欢的理由,而爱上一座城市一定是有一个你爱的人,而我却因为离开了一座城而错过了一个人。

“当我掉下眼泪的,不止昨夜的酒,让我依依不舍的不止你的温柔.......”赵雷icon的《成都》曾经不知道唱哭了多少人、而今天无意之间又翻阅到了《成都的细节》这本书,让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很多年前。

大学生活是在成都度过的,毕业后为了工作离开了这座城市,而来到现在重庆,而他却留在成都,跟很多学生时代的恋情一样,毕业后就分手为了各自的生活各奔东西。

后来成都这座城市就深深的埋在了心底最柔软的位置,如果说听了《成都》这首歌会让人流泪的话,现在阅读了《成都的细节》这本书让人一生叹息。

叹息那时候的年少无知,完全没有认真的好好发现这座城市的美好,而错过了一座去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叹息自己的肆意妄为,一份真爱就在面前而没有好好的珍惜。

《成都的细节》这是一本人文旅行类的书籍,作者:张丰出生于河南周口,曾在青岛,北京求学,2005年开始在成都生活。

本书从自然景观,饮食习俗,文脉痴癖等不同维度对成都这座城市进行了介绍,从成姆斯特丹到千年少城,从食辣小史到陋巷茶摊,作者带我们潜入成都的大街小巷。立体呈现出一个地理的,历史的,现实的程度。深度解析这座“去了就不想走”的城市的魅力。

读完此书后想起曾经每个周末一起去府河icon边骑单车,万里桥,九眼桥时常留下我们一起的身影。校门外的那个餐馆老板娘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

也许很多人会说所有城市都是一样的,在建筑层面上来说,这句话是很有道理。但是落实到一个城市内在的肌理,在生活方式上,城市与城市还是有很大不同。

来自北上广的人们都会发现成都的生活节奏很慢,恨不得把茶馆里的成都人全部赶出去,其实每天搭乘地铁去天府新区上班的上班族,和北京的同行业没有什么不同,许多人还很希望慢下来,这才是“真成都”

这座城市盛产闲适,人们热衷吃喝玩乐,钻研如何把日子过成诗。

这座城市拒绝内卷,时间仿佛隐去了刻度,生活亦可以调慢而行。

这就是成都,或许你知道它,但从来不曾真正地懂它!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二):成都,无耍不成都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 对成都的初印象,大概是赵雷唱的《成都》。读了张丰写的《成都的细节》,才知道原来除了吃,成都还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比如人文,比如茶馆,比如麻将,比如音乐,比如建筑……纵使是吃,成都也是有讲究,有细节的。 诚如作者所言,有的城市是“为河流所决定”,而成都是控制了河流,让水来滋润这座城市。这里从都江堰工程,便可窥见一二。 都江堰的设计目的很简单:水多的时候分流出去,不至于过涝。 水少的时候,把水拦下,蓄一部分,干旱的时候放水灌溉,不至于过旱。 就这样,成都平原300万亩良田,从此旱涝保收,成为天府之国。百姓有粮可吃,自然得以在此安居乐业。 有河的地方自然有桥,成都的桥是城市的老灵魂。桥也是路,方便人们行走,往来。 万里桥曾是成都一个重要的码头,这里蕴藏生机,是人们户口养家的一个重要途径。自然而然,在这里衍生出更多的东西。吃,玩,住,便是其中之一。所以才有了“春江花月处,无耍不成都。” 诚然如书中所言,“自古而今,成都都是一个纯粹好耍的地方。”成都繁华的春熙路,被视为“城市会客厅”的宽窄巷子,民国老灵魂的华西坝,时尚摩登的太古里,文艺与小资并存的玉林路……哪一处不说明着,成都是个好耍的地方。 在成都,耍得好没什么,耍得巴适,耍得惬意,才叫舒服。晴日里的茶馆、不分老少的搓麻将、夜幕降临时的酒吧,都是让人舒服的一个耍法。 也是读了《成都的细节》这本书,才知道原来他们可以在晴朗的日子,整个部门一起在外面喝茶晒太阳,甚至忘记下午要开会,索性不开了。不是一个部门如此,是大家都如此。 不禁感概,自己有多久没有好好晒晒太阳了。什么也不干,就纯粹的晒晒,或者喝喝茶。 忽然想起小时候,燥热的夏天,村里男女老少都出门纳凉。或坐在家门口,或坐在村头老樟树下,或在村尾某一家聚集,或在湖边榕树脚下。可能是三五成群,可能是一家子,大家就这么惬意的坐着,吹牛,拉家常。一切都是其乐融融的模样。 正如成都的人喝茶一样,不必在乎喝茶的地方,也无所谓茶的好坏,只在意和谁一起喝,喝得开不开心。 除了喝茶,打麻将才是成都人刻在骨子里的喜好。 成都人打麻将可以不分场合,不分地点,凑够一桌,直接开始。所以你会看到甚至有人大夏天,游泳完直接泡在水里打麻将。这算是在别处看不到的奇观了。 再有就是酒吧。在成都,没有人会把去酒吧的妹子当成不良少女。这里的酒吧不像别处,或多或少带点偏见。在成都酒吧喝酒的人,还讲究转场,常常是一群人,一个夜晚要转好几场。 时至今日,我才知道成都的酒吧,不仅是全国最多的,恐怕也是包容性最大的。 最好还想说一下成都吃的细节。有三样是成都人离不了的。那就是泡菜、豆瓣、和红油。 每家都会做泡菜,泡菜做法一家一个味,却又各有滋味。豆瓣炒菜在他们看来或许就像是盐一样的调味料吧。红油当然就是川菜里必不可少的辣了。就不多说了。 成都的书屋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细节。有机会可以去读一读《成都的细节》。最好哪一天可以到成都去感受一番。 等到某一天,我想我会带着对成都细节的向往,好好去成都游玩一圈,又一圈。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三):为什么去了成都就不想走?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古时候对于成都的印象。 现在一说起成都,那第一印象就是火锅。 没有什么事是一场火锅改变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来两场。 要想了解成都,就不能错过《成都的细节》这本书,它让人看到成都的魅力,成都的日常,渊源,也让人了解为什么那么多人要去成都。 火锅本来是源自重庆,但是却在成都发展得如火如荼,成了“成都印象”。 滚滚红油像极了沸腾的人生,滚滚红尘,孕育了万千味道的人生。 人生百味,了解成都也是从美食开始。 火锅最讲究的就是涮料的时间,要想吃到恰到好处的鸭肠,秘诀是“七上八下”,恐怕这是火锅里最玄妙的材料。 每一次涮多长时间?和下一次需要间隔多长时间?简直是世间最难解的谜题,全凭自己的经验。就连一片毛肚,吃到嘴里是什么味道,也全凭下锅涮多长时间。 人们对于火锅的迷恋,大概就是因为“万物皆可算涮”。 正像火锅包容世间的一切食材一样,成都的饭馆俗称“苍蝇馆子”,对于最底层的人民同样宽容,米饭和泡菜都是免费的,一般都会放在单独的一个桌子上随便取用,或者用竹筒打一大桶米饭端过来。根本不需要开口讨要,避免了歧视的眼光。 当然也有讲究的,用泰国香米来蒸,一碗收个2、3块钱,似乎每个人的需求都能满足。 在成都,除了“万物皆可涮,还有“万物皆可点”,在甲这里点的特色菜,可以端到乙家店铺里去吃。 这在其它的地方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样是对店家最大的冒犯,但在这里没人在乎,稀松平常,没有人的时候,各个店的老板也会聚在一起打麻将。 这样的融合似乎和火锅最为接近。似乎这就是大家对于成都着迷的原因,所有的需求在这里都可以得到满足,不留遗憾。 成都美食的灵魂,泡菜,豆瓣,红油。 郫县豆瓣儿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不能不提。传说郫县豆瓣来自清代康熙年间,因为一位姓陈的人无意间把辣椒,胡豆和盐放在一起搅拌,品尝后胃口大开,这就延续了下来。 后来到了咸丰年间陈守信借鉴了豆腐乳的发酵,又把烩面,豆瓣盐,辣椒一起发酵,最终发明了这种郫县豆瓣酱。 其实在成都,大都不用这种工厂批量生产的豆瓣酱。他们都是用自己的配料做出的豆瓣酱,这样的味道才是属于自己的。 能吃到什么样的菜,全凭碰到什么样的人。和豆瓣酱一样的,红油虽然是炒菜的标配,但是制作方法也是独有的个人配方。 红油并不是为了增加辣味,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增加香味。 泡菜,豆瓣,红油,这是川菜的灵魂,也是刻入每个成都人的日常,甚至入骨。 成都最有名的是火锅,不过要想了解成都,就不得不去成都的茶馆,这里的茶馆也是“戏窝子”。老舍笔下的茶馆,只有在这里才能找到痕迹,才能找到喝茶最原始的意义。 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有着100多年的历史,到现在依然红火,看不出衰败的印象。这里现在成了教师群体的专属聚点。 每年的6月和腊月,也就是暑假和寒假,教师们都聚集在这里喝茶,可以在这里找最好的老师,想跳槽的人也会在这里寻找机会。这在教育界称之为“六腊战争”。可以想到有多激烈了。 茶馆最早是四川的袍哥们,在这里解决各种纷争,也有着各种各样的江湖规矩,但现在却是最具休闲魅力的地方,放下一个盖碗儿给一个暖壶,全凭自己。 没有人来打扰,自得其乐。不必讲究仪式感,也不必在乎认识不认识茶叶,想喝就去泡,甚至可以自己带上茶叶来泡一壶,消磨一个下午。 在抗战的时候,成都八大戏班的名角儿都来参加义演,各种募捐,现在政府的公益事业,募集资金,也会来这里,从这里走出去的川剧演员都很怀念这样的方式它承载着几辈人的回忆。 在观音阁老茶铺一杯茶,只要几块钱。在这里喝茶没有茶单,一个空位一个盖碗,给你沏一杯茉莉花茶,这里只有这一种茶,你要想喝铁观音,正山小种最好去别的地方,也有非常有格调的茶室,也就98块钱。 在我们这种十八线小城市,喝一壶茶也要138元。喝茶有了满满的仪式感,有了三六九等,也成了有钱人的标配,一般人是喝不起的。茶似乎丧失了原本的作用,成了贵族,不过在成都,却保持着原始的味道。 有容乃大,成都的魅力也许就在于此!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四):锦江你不知道的前世今生!

如果你在成都春熙路闲逛,突发奇想想去看看有名的锦江,不知道怎么走。 拦下一位本地人问他:“大哥,锦江怎么走呀?” 大哥或许会不屑的说道:“那里有什么锦江呀!” 你一脸懵逼,成都那么有名的锦江,本地人竟然不知道!你想可能是自己表述出错了,于是你又解释道:“锦江就是河边玩的地方呀!” 这时大哥摸了摸脑袋,一脸恍然大悟的指着东面说:“走过去就行了。” 而此时的你,只需要从春熙路出发沿着总府路向东1公里就能走到东风大桥;或者从东大街出发往东1公里,走到东门大桥,你就可以看到一条河流,这就是锦江。 成都人不认识锦江是有原因的,锦江在以前叫做府南河! 府南河这一名称,也是区分老成都人和新成都人的秘密,因为只有老成都人才叫锦江为府南河。 在2005年的时候,成都刚把府南河改名为锦江。 但当时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叫惯了府南河,一时之间改也改不过来。 为了推广锦江这一称号,报社不得不规定:“以后如果在使用府南河这一称谓,就要扣100元!” 慢慢的锦江的称呼就代替了府南河,现在只有少数人还在叫府南河。 说它是江,不如说它是条河。它比起河来说可太小了,河面的宽度,也许只有10米!!! 为什么会给它改名为锦江呢?在《成都的细节》一书里,作者张丰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这可能与大诗人杜甫有关,杜甫的《蜀相》诗有这样一句话:“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里面有锦官城这三个字,除此以外,杜甫的诗里好几次都出现过锦江,锦里,这样的称谓。 杜甫与成都纠葛不必多说,再加上锦是丝织物的意思,而成都恰巧有着悠久的丝织业历史。 两样一合计,锦江这一称呼就出来了。 将府南河改名成锦江,是一个文化创造,是某种文化价值的回归,也意味着一种文化记忆,而不再是和劳动有关的实体。 如果不是看了张丰写的《成都的细节》,像我这样没去过成都的人,还不知道原来成都有名的锦江竟有些这样的前世今生! 《成都的细节》这本书挺好看的,里面有许多关于成都的知识,包括了成都人的吃穿住行。 里面许多知识是只有成都人知道的,也有许多是连成都人都不知道的。 如果你想了解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想去成都旅游,可以先看看《成都的细节》这本书。

《成都的细节》读后感(五):锦江你不知道的前世今生!

如果你在成都春熙路闲逛,突发奇想想去看看有名的锦江,不知道怎么走。 拦下一位本地人问他:“大哥,锦江怎么走呀?” 大哥或许会不屑的说道:“那里有什么锦江呀!” 你一脸懵逼,成都那么有名的锦江,本地人竟然不知道!你想可能是自己表述出错了,于是你又解释道:“锦江就是河边玩的地方呀!” 这时大哥摸了摸脑袋,一脸恍然大悟的指着东面说:“走过去就行了。” 而此时的你,只需要从春熙路出发沿着总府路向东1公里就能走到东风大桥;或者从东大街出发往东1公里,走到东门大桥,你就可以看到一条河流,这就是锦江。 成都人不认识锦江是有原因的,锦江在以前叫做府南河! 府南河这一名称,也是区分老成都人和新成都人的秘密,因为只有老成都人才叫锦江为府南河。 在2005年的时候,成都刚把府南河改名为锦江。 但当时无论是文艺工作者还是普通老百姓,都叫惯了府南河,一时之间改也改不过来。 为了推广锦江这一称号,报社不得不规定:“以后如果在使用府南河这一称谓,就要扣100元!” 慢慢的锦江的称呼就代替了府南河,现在只有少数人还在叫府南河。 说它是江,不如说它是条河。它比起河来说可太小了,河面的宽度,也许只有10米!!! 为什么会给它改名为锦江呢?在《成都的细节》一书里,作者张丰给出了自己的猜想。 这可能与大诗人杜甫有关,杜甫的《蜀相》诗有这样一句话:“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里面有锦官城这三个字,除此以外,杜甫的诗里好几次都出现过锦江,锦里,这样的称谓。 杜甫与成都纠葛不必多说,再加上锦是丝织物的意思,而成都恰巧有着悠久的丝织业历史。 两样一合计,锦江这一称呼就出来了。 将府南河改名成锦江,是一个文化创造,是某种文化价值的回归,也意味着一种文化记忆,而不再是和劳动有关的实体。 如果不是看了张丰写的《成都的细节》,像我这样没去过成都的人,还不知道原来成都有名的锦江竟有些这样的前世今生! 《成都的细节》这本书挺好看的,里面有许多关于成都的知识,包括了成都人的吃穿住行。 里面许多知识是只有成都人知道的,也有许多是连成都人都不知道的。 如果你想了解成都这座美丽的城市,想去成都旅游,可以先看看《成都的细节》这本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