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名画中的花读后感摘抄

名画中的花读后感摘抄

《名画中的花》是一本由[英]安格斯·海兰 / [英]肯德拉·威尔逊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60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名画中的花》读后感(一):以花之名的艺术旅程

这些乡野的花,没有什么目的,只是与月光交谈。——《名画中的花》 印刷精美、排版高级的一本图鉴,以花为切入点对看似熟悉的绘画、摄影作品重新审视,这个立意的确新鲜又有趣。好奇地查了一下原出版社,原来是劳伦斯·金,艺术类书籍大佬之一,难怪。 花这个东西的确很有趣,大部分花的体积都称不得瞩目,但一个有花的空间,哪怕它是枯掉的,也能带来生韵。艺术家们之所以会注意到它,不得不注意到它,或许也因为花本身就跟艺术一样——没有它也不会死,但有了它可以活得好一些。 而绘画和摄影,曾经在二者之间存在持续的争执,但从结局上来看,看似异曲同工的两种艺术表现类型,其实有着本质的不同。摄影表达更依赖个体的思想;而绘画倚重的是个体的感性认识。并不是说摄影不需要情感联系,而是想说再狂放的摄影师也拍不出马蒂斯画作的效果,因为媒介本身是偏理性的。反过来,一幅仅仅只能做到逼真的画作也是无聊的。所以这二者并不构成竞争关系,而是相辅相成。 花之所以比人物或风景能够更好地承担起二者的桥梁,就在于它的外形与体量所具有的灵活性。并且,它在东西方二者绘画艺术的差异中也游刃有余。甚至时间节点的平衡,一幅画或一张照片,依然是一幅画或一张照片,但花卉的在场像是可以同时拥有瞬间和永恒。

《名画中的花》读后感(二):关于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

关于艺术修养和艺术鉴赏……

不得不承认,自己的艺术修养并不是好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也不是很强。

不过自己在努力学习。

有的时候,自己觉得一些理科的分析方式也可以使用在艺术鉴赏上面,比如说名画中的花朵,名画中的水杯,这样的分门别类,有的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在了解艺术品的时候更加快的了解到不同的作品,甚至依托于此知道不同时期花朵的表现,不同流派中的花朵,不同画家对于植物的表现诸如此类的分析。

这是十分不错的一个角度。

【英】安格斯·海兰(Angus Hyland)英国平面设计师、作家。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五角设计公司合伙人,劳伦斯·金出版社创意总监,英国文化协会与企鹅出版社的特约设计师。曾为英国广播公司、大英博物馆、H&M、三星、花旗银行、诺基亚、费顿出版社、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知名机构与品牌设计产品。曾获超过100项设计大奖,包括5次享誉全球的设计大奖“黄铅笔奖”,被《星期日独立报》誉为“英国10位最佳平面设计师”之一。

艺术是花,生命是绿叶。

乍看之下,花卉绘画与花朵的寿命一样,转瞬即逝。在尺寸上,这一门类倾向于实际大小,一束花描绘得如小型肖像般亲近,不具风景画那般的宏伟。然而,它们与艺术家们有着不解之缘:因肖像画而受封的威廉·尼科尔森,如今被视作一位出色的花卉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在《康乃馨,百合,百合,月季》之前未曾留意过月季,但这幅画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且成了他最喜爱的作品。

《名画中的花》是一场花瓣盛宴,是一本标本花谱,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本书精选 60余位作家的百余幅作品,汇集了不同风格的花卉艺术,穿插在其间的还有诙谐的短文,讲述画作和艺术家背后的逸闻趣事。

总的来说,文字很少,插图不少,请不要浮皮潦草的就翻完,每一个画作都可以再发散出去去分析其中从流派到色彩到画风到寓意,甚至对于自己喜欢的画作或者画家可以更加深入的去了解,不要将这本书当做一本画册,可以当做一本提纲,然后,自己去添枝加叶,是不错的选择吧,不过个人觉得不过瘾的地方就是例子还是太少了惹,个人评分8.3分,推荐指数四星。

《名画中的花》读后感(三):生如夏花

若你的鲜妍有时让我们这般惊异,

幸福的玫瑰,

是因你自身,在你内里,

花瓣托着花瓣,你在休憩。

全体苏醒过来,花骨朵

依然熟睡,无穷无尽的花瓣,触及

这宁静的中心多少温存

抵达那张终极的嘴。

——里尔克

谁能不爱花呢?当春天到来,草木泛出嫩绿的枝桠,花朵们也静悄悄地露出花苞,一切都是那么的生机盎然。当夏天到来,属于酷暑的炎热让我们汗流浃背,美丽而肆意盛开的花儿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一丝馈赠与安慰。

花有多美呢,这世上有无数诗人拜倒在盛开鲜花的花瓣下,为它们作诗,诉说自己的爱意。

花有多美呢,这世上有无数的画家提笔作画,将各色的颜料铺洒在画纸上,细细勾勒,只为画下它们的容貌。

对于艺术家来说,艺术就是生命,是赖以生存的技能,也是他们苦苦追寻的人生意义。而在艺术家眼中看来——“艺术是花,生命是绿叶。”

而在这本《名画中的花》中为我们精心选了60位画家的百余幅作品,它们来自不同的时期,拥有不同的风格,但他们拥有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美。

然而这本书却不单单只是一本画集,在这百余幅作品的背后,它们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又在创作过程中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这其中都有讲到。

或许也是冥冥之中注定的缘分,在翻开这本书的第一瞬间,我就一眼看到了这幅《月季的灵魂》,我先是被这幅画吸引,无论是画中女子棕红色的头发、优美而娇艳的腮红与红唇,还是她青色的衣衫与身侧爬满月季的矮墙……这幅画的每一笔仿佛都在吸引着我!我爱这幅画的配色,也爱画中女子亲吻月季时的模样。

在这之后,我才去看了这幅画的作者与其创作背景,原来这幅画的题目是取自有一首诗改编的一首歌曲,而无论诗、歌还是画,它们的角度都是出自于一个旁观者,而画中的女子,也代表了画者对于一种新式理想女性的赞美。

每当我们在看一幅画时,我们都在看些什么?惊叹它们配色与构图、欣赏它们的写实或抽象、追寻它们背后的故事以及画家们想通过它们来表达的思想……这么说的话还有很多很多。

但我们也可以只为了一种原因去看这些名画中的花——那就是美!谁能抵抗得住漂亮的花花呢?它们在那些画作中热烈地绽放着着,永不凋零、永不枯萎,甚至随着技术的发展还能让它们永不褪色。

它们带着画者赋予它们的生命,永恒存于世中。

《名画中的花》读后感(四):别再说只知道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

作者:安格斯·海兰和肯德拉·威尔逊著

出品方:浦睿文化

这本书向我们呈现了五十多位画家的作品及介绍。有的浪漫的像穿着长裙置身于生机勃勃的私人花园,有的写实的就像看植物学的标本,有的生动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花几乎在每个画家的职业生涯中都会画,也就很难把它单独呈现为各自的典型主题,花卉进入他们的作品中是必然的。

下面介绍几位我印象深刻的:

【图2】约翰·辛格·萨金特的《康乃馨,百合,百合,月季》,他绘画的是泰晤士河旁的田园风光,日落时分两个女孩的灯笼场景,我想说看了一眼这油画就会爱上。

【图3】皮特·蒙德里安他画画追求“简化、简化再简化”,他一向爱花,但每次只画一朵花,为了更好地表现它的性结构。

【图4】约翰·埃弗雷特·米莱爵士的这幅作品惊艳到我了。他是先画了这条河,然后让模特莉兹·西德尔躺在浴缸里,并浴缸下面点上油灯来保持水温,把模特的形象嵌入其中。

其它几张美图一定引起小伙伴的兴趣,快打开书了解作品的故事吧。

家人们看完这本书,不会再提到名画中的花只知道莫奈的睡莲和梵高的向日葵。

《名画中的花》读后感(五):艺术是画,生命是绿叶

“艺术是花,”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于1902年说,“生命是绿叶。”

顾城曾说过,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意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诗人顾城这样说花,用来形容花儿的转瞬即逝。而画家更喜欢把这些花卉绘画与花朵一样绚烂,让他们永久地存留在这事件。

名画中的花

评价人数不足

[英]安格斯·海兰 [英]肯德拉·威尔逊 / 2022 / 湖南美术出版社

阅读《名画中的花》时,就仿佛在翻阅画家的画作的基础上,做更多的解读一样。其实光是看艺术品,肤浅的我不是很能明白艺术深层次想要表达的含义,但通过这本《名画中的花》,我看到了一代代艺术家对于花的回应,那种生的灿烂的形态的绽放,无论他是在花瓶里走向死亡,还是在野地盛放,那都不妨碍他曾经来人间走过这一遭,让人们能够欣赏他一刻的美丽。

在亨利·马蒂斯的《窗边的萨弗瑞月季》中,我们可以看出画家对待繁华、美景的喜爱,就好像他说他是在创造一种平衡、纯净和宁静的艺术。在窗外是粉红的天、蓝蓝的大海背景下,窗里是一束正开放着的月季,花总能给人好的心情,也可以看出是热爱生活的表现,当然,也有批评家责怪他色彩使用上太过于放纵,但那又何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不是吗?

观看着这六十多位艺术家的上百幅画作,仿佛置身在了一片秘密花园里,再也不用担心那些花儿易落,流年已逝了。通过这些画作,我们在欣赏艺术品的同时,还可以阅读到艺术家的一些趣闻。查尔斯·雷尼·麦金托什竟是在伦敦意外落得身无分文,投身在平面作品来求生机的,而一个是纺织物,一个就是绘画了。因为无法以建筑和室内设计谋生,所以将天赋用于绘画,而也是这场意外成就了他,他的《银莲花》所反映的银莲花就是建筑学里的自然形态与几何图案,所以啊,我们再看一幅画作的时候,不仅是在看一幅画作,还是在透过这幅艺术品观这个画家。

书里让我映像深刻的还有约翰·辛格·萨金特的《康乃馨,百合,百合,月季》,这幅画的创作背景也很有意思,也是这幅画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转机。

书本中的花都是那样的美丽,让我不禁沉醉其中,再看一眼还是会深深爱上。书中的每一个画作都有其背后的故事,标注的时间、名字、画家等信息也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阅读这本书是一场心灵奇旅般的遨游,有被这些花儿治愈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